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2 07:36
6月22日,金爵獎已經花落各家,影迷們在享受最后一個周末的觀影狂歡,行業嘉賓們陸續踏上返程的旅途,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將落下帷幕,而這一屆電影節,留給上海的是一場關於「電影與城市共生」的生動實踐。
從新華路梧桐樹影下的巨幅海報到豫園的九曲橋邊的打卡裝置,從微博熱搜的話題廣場到小紅書的「電影尋寶」筆記,這座城市用最誠摯的熱情與最前沿的創意,將電影節變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電影狂歡」。百年影院的復古票章喚醒膠片記憶,產業論壇上的犀利討論刺破行業迷霧,全城220家商户參與的「票根消費通行證」……在這里,130歲的電影不再高高在上的古早藝術,電影的文化價值在一系列文旅商體展的活動中,被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城市活力。上海這座「電影之城」,似乎用一整個電影節的方方面面,生動解答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今天的上海,可以為好電影做些什麼?
人與人的相遇,電影之城處處是驚喜
電影節總是讓觀眾遇見好電影,而今年的電影節的温度更加滾燙,因為相遇中,有了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温度。上百場映后談、見面會活動之外,隨處可見主創、主演出現在觀眾席,共享這一場光影之夢。過去的九天里,銀幕與生活相互呼應,奇妙的緣分相互聯結,一幕幕動人的瞬間不僅發生在銀幕上,更在影院內外上演着一幕幕温暖人心的故事。
有人是趕巧買了《投名狀》,竟然在映后「賺」到一整場陳可辛大師班,有人在影城門口偶遇評審伊萬·馮德,被同爲阿根廷球迷的馮德「點評」了球衣;有人在豫園偶遇託納多雷,驚奇地發現原來電影巨匠手里也拿起了小巧的pocket 3;有觀眾在《德瓦克先生,你相信天使嗎?》映后發言中感動痛哭,收穫了衝下台來的主創的擁抱。在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網絡上,這幾天在上海的「偶遇」,盡是曬不完的電影奇緣。
主競賽單元《比如父子》導演仇晟用最朴素的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每天他都會通過小紅書和微博預告自己的「路邊Q&A時間,然后帶上一塊印着片名的KT板,準時出現在上海影城對面的馬路邊。對於許多表示想要來討論電影但搶不到票的觀眾,劇組甚至摳出了4張電影票隨機送給影迷。這個臨時搭建的交流空間,成爲了電影節最接地氣的"分會場"。
仇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做「路邊Q&A「的初衷,最開始是因為上組委會給的映后交流時間比較短,「首映后只有15分鍾,我們就想與影迷多交流一點,因為片子放映后口碑爭議很大,我們就想。進一步瞭解一下影迷的想法,就是到底為什麼他們看完這麼興奮,或者這麼憤怒。」
在路邊,主創的解答非常多樣,仇晟的第一個問題,是幫一位掃不開單車的大姐解鎖了一輛單車;甚至有人來「貼臉開大」當面批評影片,而仇晟也和「打一星」的觀眾交流了對片中人物的理解,發現原來看待同一個問題,人和人之間會有巨大的不同。后來,路邊QA乾脆變成了線上直播的形式,主演孫寧孫安可美術指導李信和得知后也加入了主動連線。
和日常站在聚光燈下的「路演」或首映禮不同,「現在電影路演變成行業內的人的自説自話,變成一種‘迴音壁’,聚光燈是打在主創身上的,但我們是希望在電影放映之后能夠進行真實的交流,大家都平等一些,坐在一起聊聊天。「
亞洲新人單元《去看大海》的導演方亮和演員薛旭春則在6月20日的晚場放映創造了一個意外的"彩蛋"。當天的場次沒有映后交流的安排,兩人乾脆提前跑到影廳門口,為離場的觀眾遞上特別設計的電影票根和徽章。放映結束商場已經停止營業,影廳外的過道上燈光非常昏暗,但觀眾還是認出了影片中的工人詩人薛旭春。觀眾和主創在昏暗燈光里的交流,沒有了聚光燈的照射,昏暗的環境中薛旭春反而把觀眾看得更清楚,「有個觀眾儘管表達得很委婉,還是能從他的表情里,看出他其實沒有理解電影的表達。「
在《被記住事物的氣味》的放映現場,觀眾陸懿被影片中關於記憶與遺忘的探討深深觸動,在黑暗中「我哭到停不下來,旁邊座位的外國大爺特別慈祥,電影結束后安慰我説‘Don’t Cry’」,還給她做了個鬼臉以示安慰。而隨即開始的見面會,他起身上臺,陸懿才才反應過來,「我在電影節暴風哭泣的時候,安慰我的竟然是主演本人!」而電影的男主角也在之后的金爵頒獎典禮上將今年的影帝收入囊中。
影迷五分褲的上海電影節之行同樣超級圓滿。喜歡自制物料的她今年除了選擇自己很喜歡的《獨行殺手》和《甜蜜蜜》製作票根外,還盲選了《白天是阿波羅 晚上是雅典娜》這部新片。一開始連劇照資料都很難找到的新片,製作的方卡竟然得到了製片人的親筆簽名和合影。
今年的大師班首次走出銀星,被搬到了影院,評委會主席託納多雷聽聞這一變化后表示,「大師班本就應該和真正的觀眾在一起,面向觀眾是非常好的安排。」大師班上,影迷提問託納託雷關於小託託和1900在《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中做出「離開」和「留下」的不同選擇,得到託納多雷悉心的解答之余,也在影迷間收穫一致「高質量提問」的好評。
此外,上影節官方微博今年首次開啓發佈會及金爵獎評委劇組見面會直播,截至目前共計觀看量726.7萬。#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話題截至目前閲讀量共計42.2億。
除了和電影人的相遇,影迷之間的相遇也頗為美妙。位於江蘇路附近的青年旅社如眠客,是許多外地影迷們青睞的住宿點。住在這里的影迷們,白天看電影,晚上會聚在一起聊電影,交換物料。
上影節觀眾的投入也讓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感觸頗深,「在這樣一個電影充滿不確定的時刻,觀眾積極參與,無論是搶票、轉票、交流互動、社交,通過各種各樣的小物料,都讓行業感受到了對於電影本身的信心——只要是電影院里面的片子足夠多、足夠好,觀眾並沒有拋棄電影。「
在今年多個論壇和活動場合,來自行業的嘉賓們也都觀察到了年輕觀眾的轉變。影迷們有了更具「主體性」的參與感,他們對好電影的要求更高,參與度也更高。在影迷羣體中,常被「玩梗」的沙丹,作為當下藝術電影的網紅大V,談到今天這個時代,「電影尤其是藝術電影,需要把過去那種看起來比較「高冷」的面貌能稍微改變一下,讓它變得更加輕盈和温暖一點。我們現在看到的,光靠內容是不行的,運營跟內容是一樣重要的。觀眾的能動參與性出來之后,電影纔是一個不會被短視頻、短劇、社交媒體等取代的東西。你會發現跟着電影玩起來,是一件很快樂、很fashion的事兒。「
是行業的強心劑,也是暑期檔的衝鋒號
今年的影片片單強大,近40個不同單元形成了從「華語新風」到「今日亞洲」「世界萬象」的清晰策展層次。開票首日8個小時內,全部售罄影片共119部,總放映場次超一半售罄。本屆電影節在上海43家展映影院放映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四百多部影片,共1500場。截至6月20日晚8點,觀影人次48.4萬,29.8%的外地來滬影迷中,來自蘇州、杭州、北京的影迷數量分列前三位。觀眾中絕大部分是年輕人,19-35歲年齡段的觀眾佔比76.39%。影片還在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等城市的5家影院進行了36場「長三角放映」。
「今年電影行業本身正在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和困難。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一個溝通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平臺,對此時此刻上海的和整個長三角的電影院來説,是讓行業看到觀眾依然對電影有着強烈參與熱情的強心劑,此外,它也是一聲發令槍,是暑期檔的衝鋒號。」沙丹年年來上影節,今年他的感觸尤為不同。
2025年,在全球電影產業艱難復甦的背景下,中國電影創造了「史上最強」春節檔,為120歲的中國電影獻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賀禮,「暑期檔作為僅次於春節檔的中國的最重要的檔期,對於行業能不能保存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又一次保衞戰。」在沙丹看來,六月份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一個起承轉合的時間,不光只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影迷的盛會,或者是一個產業的盛會,「它是一個關於中國電影本身在起承轉合當中非常重要的時刻。」
向來被視為「行業風向標」的上影節,中國乃至全球電影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成爲了眾多嘉賓關注的熱點。
本屆上影節開幕片《醬園弄·懸案》在電影節前半程開啟全城特別放映,「公映前兩天,這個影片以0.5%的排片竟然可以獲得全國的日冠。」讓沙丹直呼,「是個不可思議的成績。」目前,該片上映2日的票房已破1.5億。
此外,《東極島》《聊齋:蘭若寺》《無名之輩2》《有朵雲像你》《長安的荔枝》《刺殺小説家2》《蠻荒禁地》《我們生活在南京》《抓特務》等9部影片在上影節期間舉行「2025華語鉅製巡禮」現場,主創們生動講述創作過程和影片亮點。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陳果表示,舉辦巡禮活動,也是集結「承載着行業與觀眾的殷切期待」的這些作品,在上影節這個平臺,共同為下半年的電影市場繁榮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金爵電影論壇上,今年參與討論的嘉賓都高度關注行業的走向,並提出建設性意見。因為危機足夠兇猛,尋求轉機的願望才格外迫切。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開幕論壇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現在出品的一些電影,和其他娛樂形式相比沒有競爭力。」大麥娛樂總裁李捷用燈塔數據點明「中國電影的成本到了必須下降的時候。」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王雋指出,「説觀眾變了,其實最大的變化也是底層邏輯上的發展變化——看電影從一種被動的接受,變成了一種更主動的文化消費」,而李少紅董潤年陳茂賢等導演都表示,電影人「應該站在觀眾中間」創作,在「世界不可能不變」的規律下,還有「創作本身不會改變」這條真理。針對這種「底層邏輯」的改變,今年電影節的方方面面也都體現出行業在應對變化中做出的創新突破與決心。
大片幕后的電影工業,也是上影節的高關注內容。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市場和上海電視節的電視市場首次合併爲「國際影視市場」,6月21日正式開放首日,由中國作協、上海市作協和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聯合主辦的「文學之光,影視閃耀——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推介會」,體現了市場對IP的高度關注,瞬間點燃了市場熱情。
除了聚合影視製作全鏈條的頭部公司,市場還把握行業脈搏,推出全新板塊——超高清特展(UHD HUB)。超高清特展深度聚焦影視前沿技術發展,集中呈現超高清技術、虛擬製作、VR電影技術、AI創制、影像器材、自動化攝製解決方案等核心內容。通過現場演示、技術沙龍、互動體驗的多元組合,深度詮釋技術革新對影像生產的顛覆性變革,驅動影視製作邁入更高質量新階段,引領產業升級浪潮。
此外,上影節和松江區合作舉辦的科幻電影周上,「金爵論壇・未來進行時——技術變革浪潮下的國際影視產業合作論壇」直擊AI對創作倫理、製作流程與國際協作的衝擊;與普陀區合作舉辦的「未來影院」,16部中外虛擬現實佳作、近250個放映場次、2000張展映門票被熱情的市民觀眾一搶而空,全國虛擬現實電影的先鋒業者齊聚,期待開闢虛擬現實電影的萬億級藍海。
城市和電影,互為支撐相互助力
正值「電影之城」三年行動計劃發佈一周年,上海努力把夢想照進現實,把光影融入生活,而無數光影「造夢者」在百余年里營造的光影「夢境」,讓奔赴上影節的全球影迷,瞬間進入「奇妙夢境」。可以説,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恰是上海作為「電影之城」的鮮明註腳。對於整個「電影之城」概念的打造,沙丹也感受到這個老牌電影節在創新上用心。
今年的上影節海報極有特色,「上海元素」和「電影元素」融合,驚喜滿滿。系列海報剛剛公佈,就有不少影迷開始跟着海報走上海,去外白渡橋的浦江飯店以及南京西路、武康路一帶打卡。影迷的舉動和幾天后舉行的金爵盛典,還完成了一次令人驚喜的隔空互動——精選剪輯《電影中的上海》一一描述經典影片中的上海場景,簡直是為這些「電影尋寶」愛好者量身打造!而隨后播放的AIGC短片《電影人物到上海》,更是將上海幻化成了世界影史中著名橋段的發生地,看到一個個熟悉的身影通過AI的力量,出現在上海街頭,不少影迷在直播中興奮地上傳了無數評論,盛讚這一創新的舉動。此外,今年海報還衍生出了裝置,從二維平面變成了3D實景,也吸引了眾多影迷前往打卡,親身「入畫」,做自己「人生電影」的主角。線上的氛圍同樣熱烈,成為線下導流的重要入口。
多家影院都推出了讓影迷更有儀式感的打卡裝置或周邊。藝海、蘭心兩家劇院針對基頓、瓦爾達等大師單元製作票夾,在電影節正式開始之前就已經吸引影迷前往打卡領取;曹楊影城等復古電影票章夢迴九十年代,充分契合了自身電影院等歷史氣質,讓影迷們有了充分的理由克服影院位置距離地鐵較遠的客觀缺憾熱情奔赴:前灘的MOVIEMOVIE影院憑藉日常影展的策劃已經培養了穩定的藝術電影觀眾客羣,上影節的好片單加持一下,人氣也是熱得冒煙。
上海電影院「卷」得各美其美,沙丹認為也對行業帶來積極的啟示,「我們看到各個電影院自身都花費很大的力量,去做各種吸引觀眾的事兒,不論是對電影本身的展示,或者是自己開放相應的衍生品、商品,去做自己的客羣維護,甚至給影院自身賦予一些設定,每個電影院,對於電影的開發和運營,對觀眾的服務,儘量都做到位。「而這種運營能力,對於未來影院的生存至關重要,「今天的電影院已經不能等着片方或者組委會給安排什麼就放什麼了。影院與影迷之間的主動性、能動性、相互激勵的互動性,具備這些能力之后,當沒有電影節的時候,我們相信它依然可以有自己的辦法,把影院打造成能吸引觀眾來到這里的獨一無二的地方。「沙丹説
由B站和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的官方活動「B站課代表上影節巡遊記」自6月9日啟動至今,通過線下搭建影院、廂車、餐飲店三大類型打卡點(上海影城SHO和大光明電影院2大核心影院展位、上海市內巡遊車、10家核心地段餐飲店展位),引流至線上官方話題#B站課代表上影節巡遊記#,累計話題瀏覽量達3000萬,討論量達2萬條,同時活動期間,上影節B站相關視頻稿件播放量累計增長2000萬;上海國際電影節與支付寶「探一下」今年聯名推出的電影濾鏡,可根據影迷上傳的照片AI生成上影節展映影片的臺詞海報,受到很多影迷歡迎。在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上影節累計曝光數5.2億,累計筆記討論4.3萬篇,其中不少是高質量的用户原創內容。
而在這個「中國電影消費年」,「跟着電影去旅遊」「跟着電影品美食」等各種活動多點開花,充分發揮了電影對提振消費的帶動作用。今年上影節也積極發揮自身影響力,聯動各類社會力量,讓一張小小的票根發揮了重要文化節展的品牌「漣漪效應」,促進了上海的城市經濟活力。
截至6月21日,本屆上影節迎來了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名註冊嘉賓,233家媒體的1226位記者參與報道上影節,影展觀影人次近50萬。初步估計,本屆電影節給包括交通、住宿、餐飲、旅遊和零售等其他行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達49.97億元,其中餐飲消費約12.13億元,住宿消費約2.99億元,交通出行消費約0.75億元,遊覽消費0.86億元,購物消費約27.40億萬元,休閒娛樂花費約5.84億元。影院周邊商圈餐飲、購物消費環比日常增長4.11%。29.2%觀眾專程赴滬觀影,人均停留6天,帶動住宿、交通、景區消費,貢獻城市旅遊收入約17.74億元。
讓看電影聯動其他文藝生活,形成文藝消費集羣。上影節推動各展映影院結合自身排片及周邊優勢,為影迷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在觀影之余深度體驗電影文化的樂趣。可以逛市集:上影節官方板塊中,在上海展覽中心的國際影視市場,在浦東比斯特購物村廣場,都設置了生活市集,嘉定影劇院舉辦了「非遺市集」,推出徐行草編工藝品、嘉定竹刻書籤、非遺技藝體驗包等嘉定非遺文創,這些都讓普通公眾也可通過美食、文創、藝術與影視的融合,感受集視覺、味覺與文化體驗於一體的沉浸式消費場景。可以看展覽:曹楊影城二樓大廳的「仰望」手繪電影海報展,致敬了「以畫筆雕刻時光、傳遞電影之美的匠心時代」,大光明電影院的「中國電影120周年暨鄔達克密碼特展」,則追溯了電影與城市的百年淵源。不少展覽不僅能「看」還能消費,本屆上影節金爵獎的7位主評委身着上服集團贈送的新中式禮服亮相紅毯,天山電影院和上海服裝集團推出的「當光影星河遇見東方美學——新中式美學宋錦文創限時特展」也順勢推出,影院所在的虹橋藝術中心負責人趙勝君介紹:「一些非遺面料,還被製作成了特色產品供影迷選購,現場購買可享受折扣。
旅遊平臺攜程數據顯示,上影節期間上海酒店訂單環比去年增長10%,影城周邊熱門區域房價小幅攀升。平臺創新推出「幀藏上海攜影同遊」套餐,首次實現電影票與酒店、景點的聯動銷售。上影節評委佩特拉・科斯塔深度體驗上海文化之旅在相關視頻全平臺曝光超 5000萬次,話題#上影節評委被上海建築圈粉#登上微博熱搜,成功向全球遊客展現上海電影之城的獨特氣質。
上海各區也都接住了上影節帶來的這波「潑天的流量」。虹口區不僅提前佈局,將電影票根作為「消費通行證」,聯動7大商圈共220家商户加入惠民活動,還攜手旅行社定製「跟着《醬園弄·懸案》去旅行」主題雙層觀光巴士,打通了「觀影—打卡—消費」的城市風景線。在上影節和普陀區聯合推出的「未來影院」單元舉辦期間,大量市民遊客和影迷在完成虛擬現實電影體驗之后,繼續「citywalk」,乘船遊覽「長風公園—昌化路」蘇州河沿岸美景,參觀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蘇寧藝術館等普陀區特色展館。
「今年我們看上海的本地企業都深度參與到電影節當中來,做到了‘無縫鏈接’。所有的電影的場次通過小紅書官方引導的討論,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媒體。把電影節的魅力給發送出去。從產業推動角度來説,上海用電影和城市之間形成互為支撐的形態,做得非常好。「沙丹談到今年對「電影之城」氛圍的感受時這樣表示。
據悉,在上影節的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受訪者對本屆電影節總體滿意度達86.20分,推薦度達90.38分。有99.02%的受訪者表示明年會再次參與。
「‘電影之城’不只是一個概念,這個城市為電影做了很多事。也真正讓電影背后的文旅商體展各方面都聯動起來。我們到上海國際電影節來看電影,看的不光只是電影,看的是整個城市。整個城市都成為承載電影魅力重要的巨大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