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揚州豈止三月羨——感受「運河之都」的別樣風華

2025-06-20 22:46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聖志 蔣芳 柯高陽

詩仙李白寫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不僅將「煙花三月」定格為江南春色的符號,更在中國人心中種下「一期一會」的鄉愁。

記者幾度走進揚州發現,這座有25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在季節性的「高光」之余,更有着流轉四季的「詩與遠方」:春有瘦西湖畔的煙柳畫橋,夏有二十四橋的明月如霜,秋有茱萸灣的層林盡染,冬有平山堂的雪韻梅香……鋼鐵叢林間躍動的創新脈搏與青磚黛瓦里的文化肌理交融,而古運河畔的千年渡口,正以嶄新的姿態擁抱世界,激盪着「弄潮兒向濤頭立」的蓬勃生機。

無邊光景四時新

揚州三月是浸透詩意的。二十四橋的月影還未散盡,瘦西湖的柳絮已壓彎了岸邊青石,遊船在瓊花香氣里穿行,槳聲搖碎了杜牧的殘夢,連最挑剔的詩人也承認,此時的揚州是畫中走出來的絕色。可當人潮退去,這座江南古城才褪下舞衣,露出温柔素淨的容顏。

5月清晨,記者走進揚州街巷,青磚上洇開的苔痕像未乾的水墨,運河邊的老宅門吱呀推開,早茶樓里的蟹黃湯包正冒熱氣,茶客杯蓋輕叩碗沿的脆響里,飄着《廣陵散》的余韻。

夜幕降臨,一艘雙層遊船從東關古渡出發,搭載着來自各地的遊客,花上1小時夜遊9.6公里長的古運河。船從河上過,人在畫中游,晚風送來古琴曲與廣場舞旋律的奇妙和鳴,霓虹燈映在千年古剎的粉牆上,恍若時空錯位的皮影戲。

揚州的美從不囿於某個季節、若干景點,它把千年月光收進青瓦,再以初生的姿態擁抱每個晨昏。

6月初,位於儀徵馬集鎮的8000多畝黑莓園豐收在望,市面罕見的雙季黑莓已開始掛果。這里是全國黑莓單體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2022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礦坑留下一汪碧藍湖水,倒映着天光雲影,房車露營支起星空下的帳篷,人們聞着果香枕星而眠……黑莓小鎮賣「黑金果」,更賣風景,每年吸引近10萬名遊客,開闢出一條產值過億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賽道。

日與夜光影流轉,城與鄉美美與共。每到節假日,邗江區竹西街道的瓦窯村熱鬧起來。「端午節假期,一天光咖啡就賣出500多杯。」一家「村咖」的經營者趙小雪説。

瓦窯村因窯而生、因窯而名,歷史上「家家窯火、户户陶埏」。如今,曾經煤灰瀰漫的城郊村落「長」出了民宿、酒店、咖啡館。「遇見瓦窯鋪」鄉村記憶館里,老物件、古城磚們靜靜述説着歲月故事;窯火傳承工坊中,古法制磚、磚雕創作等特色體驗項目,吸引人們沉浸式感受「活着」的窯文化。

「說出來很多人不信,捧着‘金飯碗’的揚州在文旅發展上也有不少煩惱。」揚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戴斌坦言。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讓國人被揚州的春天圈了粉,也導致旺季扎堆、淡季冷清的窘境。城內擁堵、城外罕至,大多數人到揚州匆匆「一日遊」。

近年來,揚州以「文旅+」為墨,以四季為卷,繪就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盛世圖景,演繹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永恆詩篇。

盛夏時節,寶應萬畝荷塘碧波翻湧,粉荷搖曳,盡展楊萬里筆下「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畫卷;金秋十月,江都銀杏大道幻化為鎏金隧道,萬千落葉如蝶翼輕旋,在大地鋪陳出平仄有致的詩行;寒冬臘月,逛一逛盂城驛、汪曾祺紀念館,嘗一嘗蒲包肉咸香緊實、小餛飩皮薄餡嫩,彷彿踏入了汪老筆下的煙火人間。

這座城市的脈搏始終強勁有力。夏夜的大運河畔,熒光跑者如星河流動;秋日的「村BA」賽場,喝彩聲與稻香共舞;初冬的皮划艇賽事,槳影劃破千年運河的晨霧;園林、博物館里遊人如織,也在為古城注入活力,讓「淡季不淡」變為現實。

2024年,揚州舉辦高質量、高人氣的文體旅活動1000多場,接待遊客1.19億人次,同比增長近兩成;接待入境過夜遊客同比增長81.5%,位居全省第三。

科創「園林」見新奇

揚州個園與何園,雙璧映古城。個園居東北,以竹石名,四季假山用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疊就,融畫理於造園,被中國園林大師陳從周贊為「國內孤例」。何園在城南,1500米複道迴廊稱絕,片石山房、水心亭等景相映成趣,盡顯江南園林巧思。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近400年前,明末文人計成在揚州寫下《園冶》,至今仍被奉為中式造園寶典。其間藴藏的東方智慧,正於當代揚州的科創「園林」中生長出新解——

長江邊的揚州(儀徵)大數據產業園,機房樓宇林立,機櫃指示燈閃爍。超4萬PFLOPS的規劃算力能力位居全國頭部方陣,一批「東數西算」生態場景陸續落地,濱江小城的上空升起一朵朵「百億雲」。

從昔日「化纖城」到算力新高地,從漕運古城到構建數字新運河,揚州巧用「因借」之道:借區域之便,依託毗鄰國家算力網絡一級骨干節點優勢,構建覆蓋長三角的環網傳輸系統,實現揚州至上海網絡單向傳輸延時不超過3毫秒;借能源之基,佈局4座220kV變電站,以雙迴路供電模式保障數據中心穩定運行;借高校之智,南京郵電大學設立研究院,騰訊儀徵東昇雲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長三角(揚州)算力中心、中國電信江北數據中心等先進算力基礎設施相繼落户。

產業佈局講究「相地合宜」,企業創新更需要精雕「小築」以成「大觀」的智慧。油脂加工設備事關國家糧油安全主動權,位於揚州高新區的邁安德集團二十年磨一劍,在工藝設計、核心設備與自動化控制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成為首家打破國際壟斷的大型油脂裝備企業。「我們追求在垂直賽道做到最好。」集團董事長徐斌説,其生產的糧油機械出口到約8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加工的油脂已端上全球1/5人口的餐桌。

PET-CT被稱作「探索人體的哈勃望遠鏡」,可用於腫瘤、中樞神經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早期診斷。落户江都區的賽諾聯合PET-CT項目打破國際壟斷,單次掃描費用從數萬元降至數千元。賽諾聯合創始人王濤説:「國產設備實現‘能替代’后,團隊繼續向‘更精準’迭代,才能站穩腳跟。」

專注而不封閉、深耕而不止步。數據顯示,揚州已擁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200余家,諸多的全國首臺套在揚州孵化「破殼」。

企業選準賽道,城市發展亦然。揚州將「俗則屏之,佳則收之」的造園理念,轉化為「去蕪存菁、精準聚焦」的戰略智慧。於航空產業賽道精準發力,引入中航機載共性技術工程中心等院所,依託江蘇省唯一飛機主機所——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揚州協同創新研究院,揚州實現企業、人才、技術從無到有、由散到聚的突破。

航空產業崛起僅是縮影。近年來,揚州圍繞「613」產業體系,佈局6大主導產業集羣與13條新興產業鏈,聚焦核心技術與創新要素優化資源配置、靶向發力,一如造園「收佳屏俗」之法,助力揚州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

奇景自成天然,亦有「人事之工」。科創園林的風光旖旎,離不開園丁的選種育苗、精心管養。

從一期項目落地投產,到研發中心落成紮根,不到3年的時間里,揚州納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從無到有,已申請國內外專利1300余項,其中國際專利超過200項。「一個個項目快速落子,是企業投下的信任票。」納力新材料公司前瞻技術研究院院長彭佳説,他成為新揚州人后,從拿地、開工、人才招募,到專項政策資金、人才公寓和醫療配備,地方政府全力支持並緊跟進度,深刻感受到了揚州全心服務的「園丁精神」。

科創見新奇,發展見真功。2024年,揚州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營商環境考覈名列江蘇省第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升至全國第18位。曾以詩畫景緻與商貿繁華聞名天下的揚州,如今正以抽穗拔節之姿向「產業科創名城」邁進。

千年古渡競風流

5月29日,南半球的晨霧輕撫伊塔雅伊港時,「深圳號」巨輪正將中國新能源的蔚藍夢想泊入巴西灣。它以9200個車位的「胸懷」載着比亞迪車隊,完成了從長江到亞馬孫的遠征。一個月前,這艘誕生於儀徵船塢的LNG雙燃料「海上綠巨人」,刷新臨江重工產業新紀錄。

漫步位於儀徵經開區的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蘇)有限公司碼頭,高聳的龍門架林立,上汽安吉物流的兩艘9500車位汽車運輸船、比亞迪9200車位汽車運輸船和82000噸散貨船等在水域內一字排開……工業壯美的畫卷撼人心魄。

81公里長江金腰帶輕挽40公里深水岸線,讓「揚州造」鋼鐵鯨羣加速出海,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2024年,揚州港口外貿吞吐量近15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80萬標箱。

長江與大運河在此相擁,激盪出千年不息的開放樂章。揚州得天獨厚的黃金區位,不僅造就了千年水運樞紐的傳奇,也在續寫通江達海的嶄新篇章。

「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唐開元年間,瓜洲成為大運河南下入江的交通要衝,逐步成為「黃金渡口」。北宋詩人王安石在此寫下了「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名篇,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曾從這里起航,康熙、乾隆下江南也曾到過瓜洲。

桑田滄海,由長江沖積而成的瓜洲早已消失。如今,古渡遺蹟被發掘保護並活化利用,成為瓜洲古渡公園——園內花木扶疏、樓臺掩映,孩童嬉戲其間,老者閒適漫步,在盎然生機中追憶着氣貫江淮的壯闊往事。

晚清年間,瓜洲屢屢坍塌無法再作為入江口使用,十二圩取而代之。拂曉一聲炮響,白底藍字的「鹽」字大旗高高升起,數萬鹽工喊着號子辛勤勞作。兩淮鹽務總棧門前的鹽河停泊着淮船逾300艘,內河還有大小駁船近200艘。碼頭再向南一公里便是外江,這里常年靠泊江船千余艘,「列檣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隱若城廊」。

十二圩的繁華早已落幕,但碼頭的條石仍記得鹽粒滾落的聲響。近年來,當地融合長江、運河文化,拓展鹽運文化外延,延伸文化鏈條,形成國內獨有的鹽運文化「微博物館羣」。

出運河、入長江、匯大海。進入新時代,揚州賡續千年古渡的開放傳統,更以創新之姿、實干之態,全力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向新高度。

建成8個跨境電商集聚區,「中亞·揚州」海外倉、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加快建設;高頻次開展境內外專題招商拜訪,鼓勵企業以跨國併購、境外上市等方式引進外資……2024年,揚州進出口總額1231億元,增長16.5%,位居全省第三,目前有1400多家外資和港澳臺資企業在揚發展。

「文明交融」的印記刻入古城肌理,也成為新時代近悦遠來的文化密碼。在古運河沿線,水路依次經過道教瓊花觀、佛教高旻寺、伊斯蘭教普哈丁墓園和天主教堂;從西漢到清代的歷史脈絡中,還能一睹馬可·波羅紀念館。截至目前,揚州已與全球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締結國際友城,與33個國家的53座城市建立友好交往關係。

「大運河溝通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揚州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流樞紐。進入新時代,擴大開放仍是揚州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必由之路。」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將全力提升揚州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增強物流效率、樞紐能級與區域聯動的輻射力,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