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1 09:51
2025年5月,芬蘭醫療科技新鋭Surgify Medical宣佈完成7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800萬)新一輪融資,由ZEISS Ventures領投,歐洲創新委員會基金(EICFund)參與其中。此輪融資將加速其核心產品新型骨科鑽頭設備Surgify Halo的國際市場擴張,助力Surgify Medical走向更廣闊的全球骨科手術器械賽道。
骨科手術是一場「鋼刀舞細繩」的考驗:醫生既要藉助高速鑽頭、電鋸等工具精準切除堅硬骨組織,又必須在毫米之間避開神經、血管等脆弱軟組織結構。然而,傳統骨科鑽頭工具在設計上更側重效率,缺乏對軟組織的識別與保護功能,這在高風險手術中極易引發術中誤傷、術后併發症甚至永久性功能損傷。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2023年全球骨科器械市場規模為604億美元,預計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3%。「微創化」「精準安全」正成為下一代骨科工具的技術關鍵詞。尤其是在神經外科、脊柱外科等解剖結構複雜、容錯率極低的手術場景中,相較於「快而猛」的傳統工具,具有「判斷力」的骨切割設備更能滿足臨牀需求。
SurgifyMedical正是捕捉到這一臨牀機會,研發出以選擇性切割機制為核心的新型骨科鑽頭設備,既能高效處理硬骨,又能在接觸軟組織時自動避讓,在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將風險降到最低。
Surgify Medical的故事起點是一位年輕醫生的現實困惑。創始人Visa Sippola在頻繁參與脊柱和神經外科手術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傳統高速鑽頭存在的安全隱患:腦膜撕裂、神經根損傷、術后功能障礙……這些問題並非源於醫生技術欠缺,而是受制於「工具不識人」的固有侷限。Sippola忍不住思考:為什麼骨科手術工具不能「自動識別障礙、精準避讓」呢?
這個臨牀痛點最終與工程學界產生了共鳴。Sippola與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的工程團隊展開合作,將「自動避障骨鑽」的醫療構想轉化為實際產品雛形。2017年,Surgify Medical正式在赫爾辛基註冊成立,專注於開發一種組織選擇性骨切割系統,旨在神經外科、脊柱外科等高風險手術場景中通過自動識別機制降低軟組織的意外損傷風險。
作為一家專注於骨科手術創新的醫療科技公司,Surgify Medical自2017年成立以來穩步獲得資本支持,完成了從種子輪到A輪的融資進程。具體如表1。
表1:Surgify Medical融資情況一覽
爲了破解「只快不準」的傳統手術工具難題,Surgify Medical推出了軟組織保護型骨切系統,以核心產品Surgify Halo為基礎,配套開發了Halo Sense軟組織感應機制、動力系統High Surg30以及高速手柄,實現從鑽頭到平臺的整體優化。
接下來,我們將分別解析它們是如何共同實現對手術安全性與效率的雙重提升的。
● Surgify Halo:能「避開軟組織」的自動骨鑽頭
Surgify Halo是一款具備組織選擇性識別技術的創新骨科鑽頭,藉助獨有的HaloSense感應機制,僅對硬組織產生切削作用,對血管、神經等軟組織形成天然保護屏障。其鑽頭結構可在高速旋轉時穩定輸出骨切削力,同時減小術中工具跳動幅度,提高顱骨及脊柱手術的安全性、操作精度和手術效率。
圖1:SurgifyHalo示意圖
在一項由芬蘭三所大學醫院共同參與的臨牀前研究中,8名神經與脊柱外科醫生針對多種人類與動物骨骼標本完成了77次鑽孔操作。結果顯示(圖2):使用Surgify Halo的操作中無一例(0%)軟組織損傷,而傳統毛刺工具則有10例(29%)發生穿透傷,差異顯著。
圖2:臨牀前測試結果
● HaloSense:組織感應環構建動態保護機制,提高手術操作安全性
HaloSense是Surgify Halo的關鍵組成部件,由一個直徑大於鑽尖的壓力控制環構成。當鑽頭接觸硬骨時,該環會自動縮回到低於切削刃的水平面,使切削刃充分暴露;而一旦接觸到軟組織,金屬環便迅速彈出,在鑽頭前端形成高於切削刃的「安全帽」結構,避免軟組織誤傷。
多位臨牀術者在使用后反饋,Halo Sense機制在操作中「幾乎無需人為干預,就能實現對風險組織的主動規避」,顯著提升了複雜解剖區域手術的操作安全性與醫生信心。
● HighSurg30:支持軟組織保護系統的控制檯
作為Surgify Halo的專屬驅動平臺,HighSurg30提供高達80000rpm(轉每分)的馬達轉速與細膩無跳動的運行體驗,特別適用於神經外科與耳鼻喉等對精細度要求極高的手術。
圖3:HighSurg30示意圖
該系統配備兩個電機接口與多功能腳踏板,可設定3至10個自動程序,內置精密蠕動泵用於術中冷卻,避免因局部温升造成組織碳化。整機結構緊湊,兼容直型與角型高速手柄,可滿足不同術式需求。
● 高速手柄:為精準骨切優化的微機械工具
Surgify自研的高速手柄採用高強度不鏽鋼材質,有多種尺寸以及直型和斜型版本可供選擇,具備最高80000rpm轉速能力與2.35mm磨頭接口,可選擇與各種傳統切割和金剛石磨頭一起使用。
圖4:高速手柄示意圖
該手柄配備快接結構、外部冷卻通道,並完全兼容Surgify Halo系統,實現更低振動與更長連續操作時間。人體工學設計幫助術者減輕長時間操作負擔,提高術中精度與穩定性。手柄目前已隨Halo產品在多個歐盟國家配套銷售。
● 已獲CE歐盟認證,積極佈局歐美市場
Surgify Halo及配套系統已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醫院(HUS)、Kuopio大學醫院(KUH)等多家三級甲等醫院投入臨牀應用,特別是在神經外科及脊柱手術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際手術及模擬操作顯示,該系統顯著拓寬了手術安全邊界,降低軟組織誤傷概率,獲得一線醫生的高度認可。
此外,Surgify Halo及配套系統已獲得歐盟CE認證,具備進入歐洲市場資格,目前正加快德國、法國及北歐地區銷售網絡佈局,同時啟動美國FDA認證流程,預計未來一年內實現歐美市場同步上市。
近年來,隨着中國骨科手術向精細化發展轉型,術中安全已成為醫生、患者乃至醫療管理者關注的核心指標之一。尤其在脊柱、神經、顱腦等高風險手術領域,如何通過工具創新降低軟組織損傷風險、提升操作容錯空間,仍是亟待滿足的臨牀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Surgify的實踐路徑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有益借鑑:即使是傳統手術鑽頭這類「邊緣」器械,通過重新設計切割結構、引入軟組織識別機制、並配套專屬驅動平臺及操作手柄,也能實現手術安全的系統性升級。這種「從微小處發力、撬動整體安全提升」的設計理念,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可複製的研發範式。
此外,Surgify還以其「臨牀需求驅動+工程師技術實現」的雙輪創新模式,實現了產品從原型到三甲醫院部署的高效轉化路徑。這也印證了當前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日益重視的研發趨勢——聚焦真實臨牀痛點,聯合醫生與工程師共同參與產品設計,並在術中場景中進行反覆驗證。
未來已來。在精準醫療的時代,誰能夠持續聆聽手術室里的真實需求,誰就能在骨科創新的賽道上贏得先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動脈網」(ID:vcbeat),作者:黃雨柔,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