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1 09:52
在從特步上市公司剝離出去的9個月后,K-Swiss(蓋世威)品牌悄然重啟了韓國市場。
四個月前的2月19日,也是丁水波長女丁利智上任特步環球事業羣副總裁的第266天,彼時還歸於她管轄的KP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KP Global)與韓國户外品牌Black Yak母公司BYN Black Yak成立了合資公司K-Swiss Korea,重啟了網球品牌蓋世威在韓國市場的運營。
這次合資,是這家韓國老牌户外品牌Black Yak(譯:黑犛牛)尋求扭轉眼下頹勢的一次嘗試,也可以説是特步剝離虧損品牌后全球化佈局的新開始。
減法
這一切都要從去年説起。2024年5月,特步在半個月內連續做出兩個重要決定:
5月9日,特步公告稱以1.51億美元將旗下持續虧損的蓋世威K-Swiss和帕拉丁Palladium兩個品牌出售給全資子公司KP Global,實現從上市公司剝離,並由丁氏家族私有化。
蓋世威這個品牌1966年由來自瑞士的Burrnner兄弟在美國加州創立,以網球運動為起點,定位高端時尚運動,一直以來網球和滑雪是該品牌文化中最核心的兩個項目。2013年,韓國最大的時尚零售集團衣戀集團(E·Land)收購了當時已是全球性品牌的蓋世威。官網顯示,衣戀集團旗下擁有超過40個品牌,在中國百余座大中城市擁有超過7000家店。2019年,特步正是從衣戀集團手中以2.6億美元收購了蓋世威、帕拉丁等品牌的所有權。
財報顯示,這兩個品牌自2019年被特步以2.6億美元收購后,累計虧損超過1億美元,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特步明確表示,剝離是爲了止損並聚焦跑步核心業務,將資源集中到主品牌及索康尼、邁樂等高增長品牌。
而在20天后,即5月29日,特步宣佈任命創始人丁水波的長女丁利智為集團環球事業羣副總裁,負責蓋世威、帕拉丁兩大品牌的運營。這或許意味着時年32歲的丁利智需要在非上市平臺上盤活這些家族資產。
而這次合資公司,根據公開信息,是在丁利智仍負責蓋世威的期間(因至2025年3月,其才正式接任特步集團首席財務官)成立的。具體而言,BYN Black Yak集團負責蓋世威在韓國的市場運營和銷售,而特步則依託其積累的資源為品牌提供供應鏈等方面的支持,通過KP Global這個丁氏家族為管理私有化品牌而在香港設立的運作平臺進行運作,特步降低了直接進入韓國市場的難度,也為后續可能得調整留有空間。
黑犛牛的「困局」
與特步主動調整不同的是,韓國户外品牌Black Yak正面臨增長困境。
▲圖片來自Black Yak官網
創始人姜太善1973年在首爾創立品牌(前身為Dongjin Mountain),憑藉對專業登山裝備的深耕,尤其是1994年與美國GORE-TEX達成合作后,逐漸成為韓國户外市場的代表品牌之一。在衣戀集團將K-Swiss收入囊中的同一年,即2013年,Black Yak迎來了創立以來的發展高峰期,據《韓國日報》報道,當時其銷售額達5805億韓元(約合30.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接近20%。同時其還定下了2015年和2020年要實現2萬億韓元(韓國1.4萬億韓元,海外6000億韓元)和2020年實現4萬億韓元(韓國2萬億韓元,海外2萬億韓元)銷售額的目標。
那些年它在户外市場動作不斷,與英國户外品牌Karrimor等國際品牌建立合作,收購美國高端生活方式户外品牌 NAU,引入日本高爾夫品牌Heal Creek,並以此將自己的定位延伸到多種户外生活方式,不過外界對其第一印象仍是登山裝備品牌。Black Yak理事徐熙鍾曾表示,該品牌是韓國户外品牌的第一。隨着品牌在韓國户外市場的水漲船高,姜太善不僅將公司總部遷入首爾的核心商業區江南區,並建造了一個地標建築「BLACKYAK大樓」,還在濟州島打造「犛牛村」生態基地。
然而好景不長,韓國户外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7.1萬億韓元萎縮至2023年的4.5萬億韓元。年輕消費羣體轉向高爾夫、都市輕户外等新興領域。Black Yak未能及時調整品牌定位以及更新在更廣泛消費羣體中的品牌形象,營收開始持續下滑,準確地説,從2013年之后其便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據金融監督院的電子披露系統,2014年的銷售額下降到5773億韓元,2016年為4267億韓元。營業利潤也從2013年的1105億韓元降至2016年的291億韓元。2023年銷售額繼續下滑至3353億韓元,營業利潤暴跌85%,僅為11億韓元。
品牌老化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困擾Black Yak的一個難題,在韓國,該品牌已被年輕一代視為「父輩的品牌」,過度依賴專業登山場景,產品設計偏重專業登山功能,時尚度不足,更重要的是其未能及時滿足快速增長的都市輕户外消費者的需求,而這個羣體已是户外消費者的中堅力量。此外其渠道結構也相對滯后,目前更多地依賴傳統百貨專櫃,線上發展相對不足。
在中國市場,Black Yak早在1998年就在北京開設了首店,早期依託省級代理商覆蓋30+個省市的中高端商場。但本土化發展問題不斷,沿用韓國傳統代理模式導致層層加價,那些年不少消費者稱其為「牛魔王」,認為其定價偏高,不夠性價比;產品設計未針對中國消費者追求時尚等進行改進;電商佈局滯后,雖然2010年進駐天貓,但直到2016年纔開始系統性發展,錯過了中國電商爆發期(2010-2015年)。2023年,搭着户外的風口,其衝鋒衣產品線上銷量也有過超過160萬件的不錯表現,但整體表現遠不及安踏及旗下的一眾户外品牌以及哥倫比亞、北面等國際競爭對手。目前其線下渠道大幅收縮,銷售點主要集中在北京,有21個銷售點,線上表現平平,天貓和抖音總關注量不足20萬,其抖音旗艦店的所有產品銷量不足4萬件,以主力產品衝鋒衣為例,定價多超過2000元,或許這限制了其受眾範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年創立的韓國户外品牌Kolon Sport。其在2017年通過與安踏成立合資公司成功打開中國市場,並快速完成了時尚化轉型。Kolon FnC首席執行官去年曾透露,Kolon Sport 2024年在中國銷售額預計達7000億韓元,並計劃2026年提升至1萬億韓元。
嘗試
或許正因如此,面對各自的問題,KP Global與Black Yak母公司決定用合作的方式尋找突破口。
2013年起,蓋世威在韓國國內的分銷由韓國東亞集團旗下的Hwasung公司負責。2019年,因蓋世威被特步收購,該品牌暫停了在韓國國內的業務發展。如今,這個合資的模式讓特步不必直接進入韓國市場,而是藉助Black Yak的本土運營經驗。
對於Black Yak來説,這也是突破增長瓶頸的一次關鍵嘗試。其CEO姜俊碩(創始人姜太善長子)在K-Swiss韓國重新啟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與特步合作,取得良好的結果。」Black Yak急需新的增長點,特步如今聚焦於跑步,而蓋世威的網球基因則被認為與韓國本土運動文化存在契合點,元素很多,重新出發后的它會是什麼定位和形態,目前尚沒有更多的消息透露。
姜俊碩不僅是BYN Black Yak集團的副總裁,負責集團的全球業務發展,他也是Black Yak中國區的總經理,由此合理推斷,是此次合資談判的關鍵推動者。
根據計劃,2025年3月,K-Swiss Korea在釜山樂天百貨開設首家門店,4月起加速擴張,確保到年底在韓國開設7到8家線下門店,這家合資公司計劃在5年內實現超過800億韓元的銷售額,這一數字接近Black Yak 2023年全年銷售額的24%。同時計劃提高線上業務的佔比,將在線銷售額提高到30%。蓋世威從特步剝離前,就已經進行了品牌更新,定位是綜合運動品牌,包括網球和匹克球等各種球場運動,以及跑步、衝浪和滑雪。
產品構成上,以前,鞋類佔銷售額的80%,未來,計劃將產品結構從鞋類主導調整為服裝佔60%、鞋類35%、裝備5%。而且蓋世威的產品將在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的研發(R&D)中心開發。對於網球服裝系列,K-Swiss Korea計劃與日本的圖案工匠和臺灣的紡織品製造商合作,強調功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合資協議目前僅提到蓋世威在韓國的重啟,當被問及正在推出的户外運動品牌是否會通過此次合作進入中國市場時,姜俊碩回答得異常謹慎,「我希望如此,如果蓋世威做得好的話。」
特步方面,由於已經單獨剝離給了KP Global,所以無論是財報還是近期公開信息,均未提及與BYN Black Yak集團的合作事宜。
一定程度上看,無論這次合資是否由丁利智負責蓋世威期間拍的板,都可以代表丁氏家族的意志,是由其控制的私人公司(KP Global)與姜俊碩代表的BYN Black Yak集團為尋求各自業務突破而達成的一次合作。
蓋世威在韓國的表現如何,不僅關係這個網球品牌在當地的命運,也將檢驗丁氏家族資本運作的效果和BYN Black Yak本土運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次合作的效果好壞也將影響蓋世威是否未來能有更多的全球化拓展,也可能涉及「黑犛牛」在中國的未來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懶熊體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王閃,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