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0 12:35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耿倩 上海攝影報道
正如開放是金融的天然屬性一樣,合作亦是上海與香港刻在基因里的必然選擇。「上海與香港從來都是錯位互補的共同體。作為中國兩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合作是這兩個城市的天然選擇。」6月19日參加2025陸家嘴論壇的法國嘉賓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這也在6月18日簽署的《滬港國際金融中心協同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中得到充分印證。陸家嘴論壇期間,滬港兩地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金融產品服務體系、離岸金融的戰略互補等六方面達成深度合作。這意味着,上海與香港這兩座璀璨奪目的大都市,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邁入新臺階。
這讓外資機構喜出望外。作為第一家同時在內地和香港兩地直接參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對滬港合作有更深的體會。「渣打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深耕了165年還多。此次促進滬港金融中心協同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將為渣打銀行帶來不少業務機遇。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探索落地規劃。」渣打銀行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行政總裁禤惠儀在論壇上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滬港共振:中國金融「雙引擎」
上海和香港,是驅動中國金融國際化的兩大戰略支點。
作為金融對外開放的核心「窗口」,上海擔綱着在岸金融「國家樞紐」的關鍵角色。截至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市值位居全球第三,債券託管規模則位列全球交易所之首,上海的黃金交易所現貨黃金交易量全球領先,上海期貨交易所多個商品品種的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一。此外,上海金融市場的年交易額突破2800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金融資本青睞的投資熱土與資產配置要地。其構建的全品類金融市場體系與「上海金」「上海油」等定價指標,持續提升人民幣在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依託「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香港發展爲離岸金融的「超級紐帶」。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香港有約1.19萬億元人民幣存款總額,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此外,2000年至今,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超2600家,中資企業市值佔比81%。2024年IPO募資額達3500億港元,連續12年位居全球前三,是內地企業對接國際資本的核心通道。作為自由港,其低税率、資本自由流動等制度優勢,吸引了超3000家國際金融機構落户,築牢離岸金融「橋頭堡」地位。
上海與香港雖地處不同區域,但二者在金融領域緊密相連,功能互補。上海以人民幣在岸市場為核心,錨定國內經濟循環;香港以離岸市場為支點,鏈接全球資本網絡,兩者通過「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機制形成「在岸-離岸」聯動,共同推動中國金融市場深度融入全球體系。
正如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陸家嘴論壇上所説,上交所於港交所的關係是錯位發展,互補共贏的。
滬港如同中國金融的「雙子星」。一個紮根本土,重塑全球產業資本的配置邏輯;一個面向世界,維繫中國經濟與全球市場的血脈連通。作為中國金融業的兩大引擎,上海和香港這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在國家金融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協同發展的潛力。
深化合作:支持內地企業「走出去」
如今,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強強聯手。
6月18日,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簽署《行動方案》,其中明確了滬港合作的具體方向,包括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跨境金融服務創新、綠色金融發展、科技金融合作等。
此次《行動方案》為滬港兩地多層次、多領域的金融合作注入了新的內容。「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自2014年滬港通啟動揭開了序幕,其后不斷深化擴容。這次《行動方案》是在兩地堅實的合作基礎上,開創新的領域。」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舉例分析,新增領域包括滬港兩地在跨境清算上的合作、在黃金產品和交易上的互聯互通、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上的新應用場景,以及上海金融機構通過香港拓展再保險業務等。
除了新增滬港兩地互聯互通的舉措,《行動方案》還突出對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支持。《行動方案》提出,鼓勵滬港兩地銀行完善非居民賬户體系、推動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PS)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互聯、推動更多貿易主體選擇人民幣作為支付結算貨幣、支持更多上海企業在港成立財資中心、鼓勵更多香港企業在滬設立輻射全國的財資中心、鼓勵在滬銀行聯合香港金融機構共同開展跨境銀團貸款業務、鼓勵滬港兩地金融機構開展非居民貸款業務等。通過更高效連接滬港兩地的金融機構、支付網絡,以及資金管理體系等,支持內地企業出海。
可以預見,未來上海和香港將為不同階段的科創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機會,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需求也將增長。作為第一家同時在內地和香港兩地直接參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受益其中。禤惠儀在論壇上表示:「渣打非常高興緊隨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中國新質生產力企業來到全球市場大顯身手。我們很明顯地看到,新質生產力客户的業務增長勢頭非常強勁,對跨境金融服務和產品的需求也持續上升。目前,渣打在全球35個市場提供人民幣服務。這也讓我們可以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產力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對跨境人民幣服務的需求。」
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國方案」
事實上,合作是上海和香港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張為忠看來,上海和香港合作的基點、空間、同質性極強。他在陸家嘴論壇上指出,滬港通成立至今累計交易量達到120萬億元,滬港兩地共同處理全球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佔比達到了78%。另外,通過上海和香港的監管標準互認,監管框架和沙盒的使用,金融創新產品的審批效率提高了1倍。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雙方合作的基點、空間、同質性是非常強的。滬港兩地合作是一個催化劑,上海是改革開放的「窗口」,香港是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兩地形成了錯位互補的優勢。
「上海和香港最重要的就是合作。對客户來説,在兩個地方投資,要有無縫的感覺。對潛在投資者來説,要讓他們同時有渠道、有通道可以接觸到這兩個市場,當然相對較低的成本也很重要。」Allfunds亞洲地區總裁David PEREZ DE ALBENIZ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道出了滬港這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協同合作的必要原因。
深化合作后,滬港兩地將擁有更大發展空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邱勇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門越開越大。上海交易所在2014年開創了滬港通,2019年開創了滬倫通。一個「請進來」,一個「走出去」。「正是在這樣的大邏輯下,無論現在我們經歷着什麼,世界將會重回到合作開放的邏輯當中。當然,上交所與境內和香港以及境外交易所都有互聯互通,我相信這樣的合作將使我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上海的「在岸實力」與香港的「離岸優勢」深度融合,二者已不僅是中國金融的「雙窗口」,更在共同書寫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國方案」。正如張為忠所言,滬港合作是「催化劑」,既催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又催化中國金融市場與全球體系的深度耦合。《行動方案》的落地,或將成為中國金融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躍升」的歷史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