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6部動畫電影暑期大戰,誰能複製哪吒票房+IP授權的百億戰績?

2025-06-20 09:19

6月16日下午,《哪吒2》票房正式突破159億,不僅問鼎中國影史冠軍,更穩坐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的位置。當行業為150億票房神話沸騰時,一個關鍵命題浮出水面:五年前《哪吒1》引發的神話題材跟風潮會否重演?市場是否已轉向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備案數據揭示出顯著分野。雷報曾統計,2024年備案的127部動畫電影中,神話經典題材僅佔7部,且無一部涉及「哪吒」或「孫悟空」,與2020年神話IP扎堆備案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轉變源於市場教訓,2024年《落凡塵》《二郎神之深海蛟龍》等十余部神話改編作品集體折戟,票房最高不足4000萬,印證了觀眾對同質化題材的審美疲勞。

如今,青年向IP正成為新引擎。《非人哉:限時玩家》《斗羅大陸之神界傳説》《畫江湖之不良人》《西行紀·覺醒》以及《中國奇譚》衍生電影等頭部國漫IP項目接連備案和落地,平臺方依託成熟的動畫劇集IP基礎,試圖復刻《熊出沒》系列83億票房的商業路徑,而光線、追光等公司亦加碼《大魚海棠2》《聊齋:蘭若寺》等多元題材開發。

商業化維度也迎來突破性信號。在近日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透露,《哪吒》系列的衍生品開發,截至目前已實現了幾百億元人民幣的正版銷售額,為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商、生產商、銷售商等帶來較大紅利,「我認為最后完全有可能實現上千億元的衍生品銷售額。」這一訊息,讓行業重新審視國漫IP的長線商業化價值。

即將進入「白熱化廝殺」階段的暑期檔(6月1日到8月31日,還包括六一檔、端午檔、七夕檔三個小檔),或將檢驗國產動畫IP的轉型成效。16部動畫新片密集定檔,涵蓋追光動畫《聊齋:蘭若寺》、《羅小黑戰記2》、B站與上美影和上影元合作的《浪浪山小妖怪》等多元題材作品。

當神話敍事退潮、青年IP與傳統文化新解構成主流,中國動畫電影是否能迎來首個不依賴單點爆款的多極增長周期?這值得從業者密切關注。

2025年暑期檔動畫電影完整片單如下:

8部大陸動畫電影,國營廠加碼,平臺出手,如何運營IP?

16部暑期檔動畫電影中,國產片和進口片分庭抗禮,各佔8部

先看8部進口片:

暑期檔引進了3部日本動畫電影,分別為兩個經典IP大電影《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蠟筆小新:大人王國的反擊》,二者淘票票想看人數在暑期檔影片中包攬前二,分別有19萬以及6.7萬人想看。另有一部《當噠當:邪視》也將上映,據悉此次劇場版是由日本人氣動漫《膽大黨》第二季前三集改編。

美國電影共2部,分別是華特迪士尼新片《地球特派員》以及派拉蒙出品的《魔法藍精靈》;還有1部挪威電影,1部中國臺灣電影。

再來重點關注8部國產動畫電影,其一定程度上是當下中國動畫電影產業圖譜的縮影:

這個暑期檔,央視動漫以《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完美爸爸》《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2部重映作品率先入場,累計票房突破1.76億元。目前,《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共6部動畫電影累計票房超4.95億元,這一成績不僅驗證了低幼向國民IP的持久生命力,更揭示了國營廠的戰略轉型——通過系列化運作構建「動畫宇宙」,將電視臺積累的受眾基礎轉化為院線基本盤。

值得注意的是,央視動漫與萬達影視、貓眼微影的深度綁定,標誌着國營廠正在引入市場化團隊補足商業運營短板,其聯合出品+聯合發行的模式已覆蓋全產業鏈環節。

經典兒童文學IP正探索跨界資源整合新模式。定檔7月5日的《皮皮魯和魯西西之309暗室》集結了童話大王影視(鄭淵潔品牌運營方)、金鷹卡通(湖南廣電旗下少兒頻道)、華夏聚德等9家出品方,在暑期檔國產動畫出品方數量上僅次於《羅小黑戰記2》。但需注意,儘管有金鷹卡通這樣的頭部少兒頻道背書,截至發稿日12時,該片淘票票想看人數僅5976人,顯著低於《聊齋:蘭若寺》(41202人)等頭部作品,折射出兒童文學IP院線轉化仍存挑戰。

平臺方正從幕后資本逐漸轉向創作和推廣主導。愛奇藝影業參與發行的劇情向動畫作品《藝術學院1994》,將平臺在青年文化領域的洞察力轉化為市場推廣資源;嗶哩嗶哩影業則押注B站頂流IP《中國奇譚》衍生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定檔8月2日),聯合上美影、上影元等傳統動畫巨頭,形成經典美學與新生代受眾的嫁接實驗。這種佈局本質是平臺數據的具象化——根據平臺站內用户及數據沉澱,定向開發高轉化潛力的IP題材電影。

追光動畫的第十部電影《聊齋:蘭若寺》是暑期檔最被期待的國產動畫電影,定檔於7月12日,淘票票想看人數達41202人。追光動畫聯合儒意影視、萬達影視的重資本投入,指向院線票房+影院周邊的傳統模式。萬達電影於5月在投資者關係平臺上曾透露,其將圍繞《聊齋:蘭若寺》推出相關的周邊商品,基於全國800+影城渠道基礎,萬達影城主題賣品區或將預留該片的衍生品展示位。

據悉,追光旗下電影系列主要分為:以白蛇三部曲為代表的「新傳説」系列,以《哪吒重生》《楊戩》為開篇的「新神榜」系列,以及意在建立文化高度和影響力、豐富追光內容體系的「新文化」系列。根據最新信息,《聊齋:蘭若寺》已被劃爲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同系列下還有2023年的《長安三萬里》以及計劃2027年上線的《朝花·夕拾》。

《羅小黑戰記2》則開闢全球化IP路線,其定檔於7月18日,由千萬間文化、寒木春華、中文在線、貓眼影業、夢之城文化、面白映畫、一怡以藝文化、郭帆影業、融夢動漫、貓眼微影、創夢微科等11家公司出品,形成內容製作與產業資本的雙重護航。值得注意的是,《羅小黑戰記》第一部(3.15億票房)在日本公映的原聲版、配音版票房達5.6億日元(約3500萬人民幣),曾一度創下中國動畫電影海外發行的票房紀錄。該紀錄自2021年保持至今,終於在《哪吒2》出海(日本發行方同樣為面白映畫)后被后者打破。

「羅小黑」IP的商業價值不止於此,2023年,中文在線以1.38億元收購該IP運營公司寒木春華51.04%的股權,根據寒木春華曾公開信息,「羅小黑戰記」系列IP衍生品年收入可達數千萬元。在2025年6月14日的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紅毯上,《羅小黑戰記2》劇組亮相,電影製片人準備限量玩偶隨機派送,在現場掀起「奪崽大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羅小黑IP衍生品的市場歡迎度。如今,這種「內容出海+周邊反哺」的模式,或將成為頭部IP標配。

浪浪山去了線下,羅小黑7個聯動,柯南4個「國谷」企劃,IP衍生品又在怎麼做?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衍生品大賣的案例在前,頭部動畫IP的電影衍生品開發也逐漸趨於前置化(人工統計存在誤差):

例如,《浪浪山小妖怪》的預熱提前94天就已開啟。接連亮相上海國際咖啡節文化節、798藝術區,設立主題展區並推出IP周邊文創產品,主打線下場景營銷;根據衍生品開發公司天岸創奇、永樂聚河的官方信息,《浪浪山小妖怪》影院周邊也將與電影同步上線,覆蓋傳統場景;與此同時,雷報還曾報道過,GuGuGuGu也與《浪浪山小妖怪》達成合作,將圍繞影片內容打造獨具特色的自研周邊,聚焦的是核心二次元用户。這種「線下造勢+影院變現+二次元垂類深挖」的滲透,本質是將部分宣發預算轉化為衍生品試產成本,探索IP商業化。

羅小黑IP持續耕耘周邊衍生品業務,截至發稿日,《羅小黑戰記2》已官宣了至少8個周邊企劃,合作方包括泡泡瑪特共鳴、GuGuGuGu、森羅萬象、玩樂主義、FANASZ、SIMONTOYS、歪瓜出品等,涉及主題餐飲、潮玩、盲盒、可動玩偶、毛絨、輕周邊谷子等各種IP衍生品類,幾乎覆蓋Z世代所有主流二次元消費層級。

另一方面,《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的4項「國谷」企劃(GuGuGuGu、漫庫、廣博、為㚓潮品),則凸顯日系IP的策略轉向。與十年前直接引入日本周邊不同,如今的「國谷」,不僅擁有本土化的設計主導權,還有區隔於進口產品的定價爭奪權,同時,可以與國內包括谷店在內的線下零售渠道深度捆綁。

雷報在上一篇文章《日本IP吸金術:11個IP一年收入429億,中國成「谷子經濟」主戰場?|雷報》中曾分析過,當下國內「谷子經濟」的核心趨勢,就是日本IP正在中國重構本土化的價值鏈條,同時重新定義產業分工,中國廠商正從代工方、進貨商升級為海外IP的價值共同體,推動傳統授權模式向內容共創、利潤共享機制進化。

總而言之,暑期檔的銀幕之爭已拉開帷幕,16部動畫電影以題材多元、IP分化、商業模式進階的姿態,共同勾勒出中國動畫產業轉型期的關鍵圖景。

值得期待的是,無論是依託傳統文化新解的《聊齋:蘭若寺》,還是紮根青年文化的《浪浪山小妖怪》,抑或具備全球化基因的《羅小黑戰記2》,均有望通過差異化路徑觸碰階段性的票房天花板。暑期檔是否可以誕生首部非神話題材的10億級動畫電影?衍生品市場持續預熱后,是否能實現同步爆發?在《谷子經濟2025:半年報》發佈前夕,市場的答案,終將由觀眾與消費者共同書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報」,作者:段輕,編輯:努爾哈哈赤,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