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最強國產智駕芯片分拆獨立,落户合肥

2025-06-19 18:14

蔚來自研芯片業務,獨立實體曝光了。

更通俗來説,就是有了獨立公司,類似華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

蔚來芯片業務,用4年時間,可建1000座換電站的研發投入,打造出一顆量產最高算力智駕(即智能輔助駕駛,下同)芯片神璣NX9031,將以獨立實體的形式,對外供應。

幾乎同一時間,蔚來芯片業務也被曝出可能引入戰略投資者,而獨立的實體公司,也似乎是一種印證,至少在組織和公司機制上,鋪平了道路。

實際上,這也不是傳聞中蔚來近期唯一考慮出售股權的資產。錨定Q4盈利的蔚來,正在用各種方式為自己贏得未來。

蔚來自研芯片,成立獨立實體

公開工商信息顯示,合肥前兩天成立了一家名為安徽神璣技術的公司,註冊資本一度顯示為1000萬人民幣,法人是白劍

註冊地址位於蔚來中國總部,樓下就是蔚來換電站。

神璣是蔚來自研智駕芯片的名稱,分管硬件業務的蔚來副總裁就叫白劍,顯然,這是蔚來為拆分自研智駕芯片業務註冊的獨立實體。

它們之間的關係類似於華為即將分拆的車BU和深圳引望,目前深圳引望的法人就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在獨立實體成立的同時,據晚點Auto消息,蔚來還準備為分拆的項目實體引入戰略投資者,出讓部分股權,保留控股權

那麼蔚來自研芯片,以及它分拆的實體有多少價值?

蔚來芯片,價值幾何

蔚來自研芯片起始於2021年,直接負責人是張丹瑜,很少走上臺前,網傳消息顯示,其曾在華為海思工作多年。

自研芯片的4年里,蔚來先后官宣過一大一小兩項進展:

一小是2023年9月,蔚來發布的首顆自研芯片「楊戩」,用於激光雷達主控,這是芯片團隊爲了跑通流程小試牛刀,同時在悄悄準備大招。

一年后,李斌官宣自研5nm智駕芯片神璣NX9031流片成功,一顆算力比英偉達4顆OrinX更強,具體算力沒有透露過,應該在1000TOPS以上,首發蔚來ET9,也上車了新款5566(ET5&5T、ES6和EC6)。

這是目前量產上車算力最強的芯片,行業頭部玩家水平與進程如下:

除了高算力以外,神璣芯片集成自研ISP,成像也更清晰,這意味着軟件算法能獲取更高質量的圖像,能力更強。

自研芯片背后是高研發投入,2025年3月底,李斌在參加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時曾透露,神璣芯片的研發投入可建1000座換電站

按建一個換電站上百萬成本來計算,除去其他開支,神璣僅研發投入就高達數十億,估值可見一斑。

實際上,當時李斌就透露過神璣會對外供應,但具體客户是誰,目前還沒有實際進展。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領域,採用「友商」的芯片而不是供應鏈公司,多少還是有實現難度的。

而成立獨立公司,把業務變成供應鏈子公司,倒不是沒有參考。

比如長城和比亞迪,都有獨立的旗下電池供應商。

但對於蔚來而言,芯片業務單獨成立公司,目前或許最直接的考量是化整為零。

從蔚來拆出去,減少蔚來汽車的財務包袱。

成立獨立公司,激活業務組織活力,可以向創業公司一樣前進。

引入戰略投資者,分擔投入成本,也給了外部投資者上車機會——如果該業務具備競爭力的話。

實際上,明確2025年內扭虧為盈的蔚來,也正在多個業務里通過這種化整為零的方式,激活組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輸血造血兩手抓

除了芯片業務之外,今年4月初,還有爆料稱蔚來正在和寧德時代洽談蔚來換電股權交易。寧德時代去年高調入局乘用車換電,遠期目標是10000座,此后積極推進相關佈局,僅上個月獨建換電站數量就突破了100座

雙方3月份就在資本和換電網絡上達成過合作,蔚來螢火蟲將接入寧德時代的巧克力方案,寧德時代將向蔚來能源進行不超過25億元的戰略投資。

錨定第四季度盈利的蔚來,一邊在用優質資產換取時間,一邊也在努力造血。

蔚來公司在4月和5月合計賣出47131輛車,已經超過了一季度,其中樂道品牌在5月份回升至6281輛,環比大漲42.75%。

雖然距離月銷5萬輛的目標仍有差距,但是一方面,下半年正是市場旺季,另一方面蔚來還有王牌未出,樂道L90和L80都將在下半年上市,新款「5566」將推送蔚來世界模型NWM,智能輔助駕駛能力躍升至第一梯隊,也會推動銷量增長。

蔚來十年研發投入,不僅築起了一道技術上的銅牆鐵壁,也堆起了一座智能電動的金山銀山,資產很多,機遇也很多,但就看是否被市場認可了。

在蔚來內外,李斌常常用來類比的公司是貝佐斯創辦的亞馬遜。

衆所周知,電商起家的亞馬遜,發展出了物流配送公司、雲計算公司AWS、智能硬件Kindle和Echo、流媒體業務,以及還有無人駕駛公司Zoox…亞馬遜司如其名,主業大河水闊,然后在發展中支流又源遠流長。

以及除了多元業務上的相似性,亞馬遜也有一段長期不盈利的歷史,貝佐斯在幾乎前10年的股東信中,總是要回應盈利可能性和盈利時間表的外部質疑。

這也是蔚來李斌,現在面臨最大的質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智能車參考」(ID:AI4Auto),作者:一凡 ,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