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安克、羅馬仕大規模召回,充電寶行業「炸了」

2025-06-19 11:23

兩起大規模產品召回事件,將移動電源的安全問題再次擺上檯面。

近日,「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羅馬仕充電寶」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充電寶產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就在6月16日,羅馬仕官方發佈公告稱,將召回超49萬台存在安全隱患的移動電源產品。

據「趣解商業」瞭解,此次召回涉及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產的三個型號充電寶,均屬2萬毫安時規格。根據公告,召回原因為部分電芯原材料存在缺陷,極端使用場景下可能導致過熱甚至燃燒風險

圖源:羅馬仕官網截圖

而就在不久前,另一家以充電寶起家的充電設備行業巨頭安克創新(300866.SZ),宣佈在美國市場召回其型號為 A1263的 PowerCore 10000 移動電源產品,原因是其鋰離子電池可能過熱導致灼傷或起火風險;據瞭解,安克此次召回數量高達115.8萬台。

一個是國內高校直接「點名封殺」的國產性價比代表,另一個則是佈局全球、以技術力與品牌力著稱的出海標杆企業,卻都在同一時期集體「暴雷」,也讓整個充電寶行業一時間陷入「信任危機」的旋渦。

01.充電寶成「充電爆」?

這並不是羅馬仕和安克第一次站上風口浪尖。

早在2019年,就有媒體報道曝光廣東佛山一名女大學生購買的羅馬仕充電寶在牀上無故燃燒,此事引發廣泛關注。隨后,羅馬仕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2019年11月4日起召回兩批次OM10型號移動電源,並表示該部分移動電源存在過熱燃燒風險。

圖源:微博截圖

而此次羅馬仕召回的移動電源產品,也是因為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過熱燃燒風險。「趣解商業」注意到,目前羅馬仕在天貓、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旗艦店均已將PAC20系列2萬毫安時的充電寶下架。

而高校「點名封殺」的動作,則讓這起召回不再僅僅停留在售后環節,而是演化為對品牌和產品的不信任。當「羅馬仕」三個字成為宿舍區張貼告示里的「高危物品」,消費者對其品牌的第一印象,就不再是「便宜好用」,而是「危險、不敢買」。

不少用過羅馬仕召回同款的消費者,在社媒平臺吐槽「羅馬仕充電寶還能信任嗎」「羅馬仕你背刺我」「全網避雷羅馬仕,客服不回信息」......這説明羅馬仕面臨的不僅是一場產品層面的危機處理,更是一次品牌層面的信任危機

圖源:小紅書截圖

在羅馬仕宣佈召回49萬台充電寶后,6月17日,有網友在社媒平臺發視頻反映,前不久去日本旅遊期間,給充電寶充電,清早突然發生爆炸,事后還賠償了民宿老闆8000元。該網友對媒體表示,充電寶是今年3月購買的羅馬仕充電寶,但並非從官方旗艦店購買,不知該如何理賠。

與此同時,以移動電源起家的安克創新,也在近年來出現多起因安全問題進行產品召回的事件。

在2023年2月,安克宣佈召回2022年7月-2022年10月期間製造的安克535充電寶(A1366),涉及數量為4671台。

2024年6月,安克宣佈召回在2023年3月后生產的安克321移動電源(型號 A1112),原因是該型號產品存在火災隱患;同年9月,安克宣佈召回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間製造的多款移動電源,涉及數量為4501件。

圖源:天眼查截圖

而近期安克在美國召回的PowerCore 10000型號,是其銷量高、覆蓋廣的明星產品;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通報稱,安克共接獲19起事故報告,包括起火、爆炸、燒傷與財產損失,其召回數量更是高達115.8萬台

安克對此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兩種補償方案:一是價值30美元的禮品卡,二是免費換新,流程簡便;而消費者只需拍照上傳就可以便捷申請召回。但對比安克在中國市場的召回操作,消費者體驗則大相徑庭。

實際上,早在去年9月,安克創新就在官網發佈過一則召回公告,涉及三款充電寶產品,時間橫跨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然而,大量國內用户直至此次事件發酵后,才首次意識到自己手中可能正持有問題批次產品。

更令人詬病的是,國內消費者在申請召回過程中遭遇了極大的不透明與不便。有網友聯繫其淘寶客服未果,轉而諮詢安克官方公眾號,客服竟然建議「將充電寶浸泡在鹽水中24小時后報廢」,纔可以啟動退款或換貨。這一做法不僅操作複雜,更缺乏安全保障,這位網友質疑道:「我怎麼敢把電池泡在水里?泡的過程不會爆炸嗎?」

對比國外召回方案,有不少國內消費者吐槽安克「雙標」。

圖源: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兩家企業的個案。近年來,隨着移動電源技術的不斷進化,市場也進入了「快充軍備競賽」的新階段;65W、90W乃至120W的快充功率被不斷堆疊進越來越小的產品體積中,而在這場以「極致性能」為導向的內卷中,產品安全的冗余空間也在被一步步壓縮

移動電源這個原本被視作「低技術門檻」的產品,正在變得複雜且不可控。過去消費者在選購充電寶時最關心的是容量、充電速度,但現在「它會不會炸」,正重新回到用户選購的第一問題。

羅馬仕與安克創新的「暴雷」,正處於這種變化的臨界點。

02.品牌挑戰凸顯

此次羅馬仕與安克創新的召回事件,表面上是產品安全問題,但深層次來看,它更像是兩個品牌在發展路徑中所暴露出的隱憂。

在2012年進軍移動電源賽道的羅馬仕,依託1萬毫安起底的大容量,以及簡潔大氣的純白外觀,在2013年的雙11首秀,其憑藉單日30萬+銷量、2000萬+銷售額登頂3C類目第一的王座。截至2024年,羅馬仕已連續十一年蟬聯天貓雙11移動電源品類銷量冠軍,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充電寶品牌」

圖源:京東截圖

可以説,作為國內首批獲得移動電源3C認證的品牌,羅馬仕是電商時代初期「渠道紅利+爆款邏輯」的成功範式。憑藉價格低、容量大、接口多的產品策略,羅馬仕迅速在學生、藍領和小鎮青年人羣中站穩腳跟。

不過,近年來,羅馬仕在技術研發和品牌策略上明顯陷入了滯后

目前,整個移動電源行業已從「容量大戰」過渡到「快充時代」,而羅馬仕仍以「大容量+低價格」為核心賣點,在品類創新、產品形態升級、功能拓展等方面鮮有突破,產品邏輯與幾年前幾乎沒有本質差別。同時,羅馬仕在品牌形象上的建設也相對薄弱,其產品視覺語言、宣傳素材等方面,多年來變化不大。

反觀安克,幾乎走出了與羅馬仕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雖然同樣起家於移動電源領域,安克創新卻沒有選擇在國內電商平臺激烈搏殺,而是將目光早早投向海外。

創始人陽萌從谷歌離職后,於2011年在美國創立Anker,通過亞馬遜平臺將移動電源賣到北美、歐洲等市場。彼時的中國製造還普遍處於「貼牌出口」階段,而安克則選擇自建品牌、做獨立設計、塑造使用體驗,從一開始就試圖跳出「代工思維」,走一條「品牌出海」的路線。

圖源:罐頭圖庫

近年來,安克的產品線快速擴展。從最初的移動電源,延伸到車載充電器、家用投影、無線耳機等,甚至推出了獨立子品牌如Eufy、Soundcore、Nebula等,覆蓋居家場景與智能設備生態鏈。目前,安克旗下涵蓋充電儲能、智能創新類和智能影音三大類產品。此外,安克創新在業務佈局上,還在加速推動儲能、機器人、大模型等新興領域的戰略發展。

不過,多品牌戰略一定程度上解決了Anker主品牌延伸力不夠的問題,但也伴隨着內部資源和研發分散、營銷費用成本高效率低、多品牌間聯動度差等新問題。

而在業績層面,安克創新近年表現也堪稱出色。2024年,安克創新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7.1億元,同比增長41.14%;淨利潤21.14億元,同比增長30.93%。目前,安克創新業務已覆蓋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超2億用户。

安克創新來自境外和線上渠道的收入一直處於較高水平,且近三年仍處於增長之中,這也使部分投資者質疑其在渠道和市場上存在依賴。

安克創新這次的大規模召回產品,刺穿的並不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還有與安克品牌形象之間的強烈「落差」

此外,在社媒平臺和「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對安克移動電源產品的投訴,投訴內容大多涉及安克充電寶存在質量缺陷、虛假宣傳、產品過熱、售后服務等問題。

圖源:黑貓投訴截圖

回到這場風波本身,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品牌在不同的發展路徑中,分別暴露出的某種狀態。

羅馬仕的問題在於近年來產品策略老化、品牌溝通單一,導致在安全問題爆發后沒有足夠強的信任緩衝區,遭遇廣泛市場質疑。

而安克的問題或許在於走得太快,產品線擴張迅速、市場覆蓋廣泛,導致在複雜SKU和全球交付中拉長了質量控制鏈條以及品控管理上的疏忽,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引發系統性危機。

03.敲響行業警鍾

近年來,移動電源市場持續走高,不僅產品更新迅速,消費需求也持續攀升。

有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移動電源市場規模為32.9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4.1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電源消費市場;2024年,中國市場的移動電源規模達到10.46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

不過,在移動電源行業不斷「提速」的這些年里,技術升級的腳步遠快於監管的治理

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充電寶產品開始主打65W、90W乃至120W超高功率輸出,支持筆記本電腦、平板、遊戲設備等多種終端的高壓快充;同時,多協議兼容、USB-C雙口、GaN加持、磁吸模塊化等新功能層出不窮,推動整個行業朝着「更小、更強、更快」的方向持續演進。

但當我們沉醉於技術躍升帶來的充電自由時,另一個事實卻令人后知后覺:2015年,首個移動電源國家強制標準《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才正式實施;直到2023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才正式發佈公告,將移動電源納入CCC強制性產品認證(俗稱3C認證)目錄,並設定2024年8月為正式執行日期。

圖源:市場監管總局截圖

換句話説,在此之前的近十年時間里,移動電源這一普及度極高、功率密集度極大的電子設備,其產品標準始終長期處於「推薦性規範」狀態。即使只是理論上符合材料阻燃等級≥V-1、具備過充/過放/短路/過載等保護機制,也依舊可以大批量流通市場,而沒有強制性的認證門檻。

這種長期近乎「真空」的監管局面,讓移動電源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尤其在快充爆發后,不少廠商為追求體積輕薄、功率突破、接口極限,壓縮了產品安全冗余空間,把熱控、電芯篩選、材料等級、防護設計等「非直觀看得見」的投入降到最低。

更關鍵的是,快充能力的不斷突破,正在對安全邊界提出新的挑戰。如果廠商沒有對散熱結構、電芯一致性、電路板冗余路徑做出系統級設計,即便是主流品牌,也可能因為一兩個批次的失控導致事故頻發。

圖源:小紅書截圖

接連的召回事件,暴露出移動電源行業長期以來的不合格率和產品質量問題;此次羅馬仕與安克的召回事件,也對整個行業再次敲響了「警鍾」。

當安全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一部分,而不是被視作底層配置時,才意味着這個行業真正走出了「爆款衝動期」,邁向長線信任建設階段。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趣解商業」,作者:郝文,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