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8 17:57
(轉自:老司機駕新車)
AI智能眼鏡產業鏈動態更新
1、行業進展與銷量預期
•研發周期與新品節奏:智能眼鏡研發周期至少9個月,正常為1年。2025年上半年僅雷鳥產品上市,其他廠商多在2024年三季度或四季度立項,按9 - 12個月研發周期,2025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將有新品上市。如小米2024年7月立項,原計劃2025年6月發佈量產,首次發佈或因其他原因推迟,正常量產應在2025年6月之后。
•銷量預期與市場信心:雷朋智能眼鏡2025年一季度銷量約22.5萬台,較2024年一季度的17萬台同比增長超200%。Meta的Ray - Ban智能眼鏡2024年銷量約150萬台,若2025年銷量翻兩倍,預計可達約400萬台。目前Meta核心供應鏈備貨目標為1000萬,市場信心較足。但因產品多為第一代,市場預期保守,行業全年銷量預計在500 - 550萬台。
2、主要廠商產品動態
•小米產品情況:小米智能眼鏡已小批量量產。銷量預期最初為30萬台,后上調至50萬台。硬件配置上,搭載2700芯片,鋰電池容量增至200多毫安,續航有所提升;具備雙系統優勢,接入米家生態,擁有全國產化內容生態,硬件體驗出色。不過,在佩戴舒適度、外觀設計及傳統品牌ID優化上弱於力鵬,原因在於力鵬是傳統眼鏡品牌與智能科技巨頭結合的產品,而小米僅作為消費電子巨頭獨立開發,缺乏傳統眼鏡品牌的設計賦能。
•其他廠商計劃:三星方面,其智能眼鏡項目於2024年9 - 10月立項,預計2025年9月完成量產跑通,硬件規格與力鵬基本一致,由國內山東企業代工,銷量預測維持50萬台,計劃在小米發佈后於2025年8 - 9月上市,硬件對標雷朋。華為正推進拍照眼鏡研發,採用海思CIS芯片及其他藍牙芯片,或使用Loki的NCU + ISP方案,目前處於招投標尋找代工廠階段,最快2025年底可能發佈;其音頻眼鏡則持續自研推進。OV方面,vivo於2025年立項,最快需到2026年推出;OPPO尚未完全確定是否開展相關項目。蘋果(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同步推進音頻和顯示類眼鏡方案,與鴻海富士康合作開發產品demo,樂觀預計最快2026年底發佈,悲觀情況下可能延至2027年上半年。Meta 2025年主推AI眼鏡,VR/MR產品無更新計劃,核心新品包括Hammer Nova單目顯示眼鏡、Oakley聯名款、Prada聯名款及雷朋更新款(更多ID設計形態)。
3、一文智能眼鏡分析
•產品迭代與銷量:一文智能眼鏡一代產品於2024年8月更新、9月上市,受限於代工廠一條半產線(日產能100 - 200台)及配件協調等問題,銷量約4 - 5萬台。二代產品預計2025年8月發佈,目標銷量15萬台,相比一代在重量、舒適度、波導片等方面進行優化。三代產品計劃於2026年10月后發佈,將升級喇叭、續航及顯示功能,目標銷量翻倍。產品推廣方面,一代產品在海外最初於德國、丹麥、意大利等國銷售,通過林德博門店及電商平臺渠道,目前小批量進入北美(如美東、紐約地區),但尚未大規模推廣。
•行業影響與借鑑:一文智能眼鏡推廣策略剋制,不過分進行PR宣傳和誇大功能宣傳,以維持高價值品牌形象,產品業內美譽度較高。目前,一文智能已被業內作為標杆,國內三四家大型廠商正借鑑其顯示技術、結構設計及ID設計。其技術驗證了顯示與近視結合方案的可行性,推動了光波導領域發展,帶動阿里、極米等廠商嘗試帶顯示的方案,加速了Micro LED顯示類廠商上顯示的進程。
4、供應鏈與成本趨勢
•顯示光機產能與成本:當前單色顯示器件產能方面,包括紅石科技、斯坦泰克、諾思格等業內供應商的單粒產能已具備發貨能力。此前單色顯示器件單粒成本約300 - 400元,目前可降至200 - 300元。行業競爭格局方面,Micro LED廠商已達七八家,各廠商方案大致類似,隨着產能釋放及量產跟進,價格競爭將加劇。成本下降趨勢方面,單目模組(含波導片與麥克奧迪光學鏡片)成本預計2025年下半年可降至約400元;雙目模組成本2025年可降至700元(約100美元),2026年上半年或進一步降至600元。
5、其他產品與行業趨勢
•Rokid與雷鳥V3產品分析:Rokid產品方面,已公佈25萬台訂單,經上游關鍵零部件驗證屬實,但需理性看待產業能力。當前產業鏈在單粒、功耗、續航、芯片等方面僅能支撐70分產品,若市場對產品預期過高(如期待100分或120分產品),未來可能面臨較大預期差。此外,需關注產品上市后消費者退貨率、用户反饋及流量反彈等問題。雷鳥V3產品方面,2025年一季度銷量約1.5萬台,二季度疊加國補等因素,預計銷量萬把台,全年銷量預計8 - 10萬台。該產品價格已下探至1500 - 1600元,成本較高,當前銷售利潤空間有限。產品設計上,ID風格偏男性化(大黑框),導致女性用户佔比極少,后續或通過推出柯南聯名款等差異化款式提升銷量。
Q&A
Q:截至6月中旬,二季度智能眼鏡行業進展如何,包括新品與老品發貨量及產業端新亮點?
A:智能眼鏡研發周期通常為9-12個月,大廠多在2023年三季度至四季度立項,按此周期新品將於2024年三季度至四季度陸續上市。小米於2023年7月立項,2024年6月發佈並量產,屬正常節奏。銷量方面,雷鳥2024年一季度銷量22.5萬台,同比增長200%;Meta Ray-Ban眼鏡2023年銷量約150萬台,2024年預計達400萬台。上游備貨方面,上半年美塔核心供應鏈備貨目標為1000萬台,但考慮新品集中於下半年上市,全年銷量預期保守,預計500-550萬台。小米新品計劃於6月26日發佈,已小批量量產,預期銷量30-50萬台,採用2700芯片,鋰電池容量約200多毫安,續航提升。
Q:Rokid AI智能眼鏡的當前銷量、推廣進度及后續產品規劃情況如何?
A:Rokid一代智能眼鏡於去年8月更新、9月上市,目前已銷售近半年,受限於產能及生產協調問題,累計銷量約4-5萬台,處於摸索階段。二代產品計劃今年8月推出,當前已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目標銷量約15萬台,在鏡框、鏡腿輕量化、軟件優化、波導片保護及鏡腿脱膠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提升佩戴舒適度和重量表現。推廣方面,一代產品初期在德國、丹麥、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銷售,通過林德博門店及自有電商平臺覆蓋,近期小批量進入北美美東地區,但尚未大規模推廣;三代產品預計明年8-10月國內上市,目標銷量較二代翻倍,將升級喇叭、續航及顯示功能。推廣策略上,Rokid採取剋制路線,避免過度PR和誇大宣傳,注重維持高價值品牌形象。此外,其產品在業內獲高度認可,被視為標杆,國內三四家大廠已開始借鑑其顯示技術,驗證了帶顯示方案與近視結合的可行性,推動光波導領域更多廠商加速佈局帶顯示方案。
Q:其他佈局近視與顯示融合的大廠當前進展是否有新情況?
A:Meta下半年擬推出的單目顯示智能眼鏡預計量產規模約1-5萬台。單目顯示因不符合人眼雙目合像的生理特性,易導致視覺疲勞;選擇單目是權衡續航與重量后的妥協方案,其彩色顯示內容的實用性存疑。Meta推出單目產品旨在向開發者傳遞未來支持全綵顯示的信(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號,推動內容生態先行,待上游顯示/光學技術成熟降本后,再推出雙目版本並放量,類似Vuzix Pro的技術預研+內容培育模式。
Q:今年Maya更新的主要方向是否為品牌端新聯名及拍照優化的細分場景拓展?
A:今年Maya更新主要基於雷鵬基礎,拓展更多聯名款及場景探索,包括運動類款式、奢侈類等類型。
Q:除阿里和極米外,其他廠商是否在跟進AI智能眼鏡領域或借鑑Evanaritix方案?
A:除阿里、極米外,包括英偉達在內的其他廠商也在研究相關方案,但未必均能量產。大廠產品部門普遍認可該方向。Evanaritix眼鏡在光學設計上有創新,其合像距離可在1-5米範圍內調節,相比魅族Varjo XR-3等產品固定2米的合像距離,能更好滿足消費者不同場景的需求,為行業提供了新方向,被認為具備多項設計巧思。
Q:從上游供應鏈維度看,顯示領域的產能瓶頸現狀如何?此前提及的光機現有產能規模較小的情況是否存在?
A:今年單色光機產能已無瓶頸,即將進入價格競爭階段。此前JVM在單粒領域領跑約兩年,當前在單色顯示為主的背景下,紅石科技、斯坦泰克、諾思格等企業的微顯示器件單粒產能已具備供貨能力,價格從原本的三四百元降至兩三百元,未來價格競爭可能進一步加劇。目前從事Micro LED的廠商約七八家,方案趨同,隨着產能釋放與量產推進,雙目單濾產品成本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快速下降。
Q:如何看待Rocky產品及其若賣爆對行業的催化作用?是否存在類似魅族Star Vision Lite II加拍照功能的定位,后臺運營優化是否存疑?
A:Rocky產品已確認25萬台訂單,當前行業眼鏡類產品曝光流量集中於該產品,外部關注度較高,推動融資及訂單落地。需理性看待其市場表現:產品能力受限於產業鏈,當前70分水平已屬較優,若市場預期其達100分或更高,未來可能產生較大預期差;需關注上市后消費者退貨率、用户反饋及流量反轉等風險。
Q:小米該產品與此前拆解的形態相比,最終方案差異是否顯著?是否有其他更新信息?
A:小米該產品與此前拆解的形態差異較小,主要為小規格更新,包括喇叭規格從0820調整為1810,攝像頭和芯片配置與此前一致。硬件更新方面,麥克風採用4個MEMS氣傳麥克風加1個骨傳導麥克風,骨傳導麥克風可降低風噪、隔離環境噪音並優化聲紋識別精準度。內容生態上,demo眼鏡暫未接入米家空調控制,但具備接入能力。價格方面,基於小米現有價格體系、頂級芯片及配置,預計售價不低於1500元;銷量預期為30-50萬台,未達百萬級別,廠商態度相對謹慎。
Q:該款眼鏡的重量情況如何?
A:不配近視鏡片時重量約為37-38克,配鏡片后總重量在50克以內,鏡片重量約為10克出頭。
Q:雷鳥V3二季度銷量情況及產品評價如何?
A:雷鳥V3一季度銷量約1.5萬台,二季度疊加國補等因素,預計銷量可穩定在約1萬台;全年銷量預計8-10萬台。產品層面,V3作為早期較成熟的產品享受先發紅利,經OTA升級后功能基本可用;當前存在價格下探、成本較高導致利潤空間有限的問題;外觀設計偏男性化,ID設計侷限導致女性用户佔比極低,若推出女性款或可提升銷量;(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目前通過推出柯南聯名款等差異化宣傳嘗試促進銷量。
Q:小米電子變色鏡片款是否為溢價產品且非標配?
A:小米電子變色鏡片款並非標配產品,目前提供變色鏡片和萬海兩款,涉及不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