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9 09:35
車企價格戰適逢「618」,優惠力度一個比一個大。
比亞迪推出「百億補貼618」活動,涉及22款車型,最高降幅超5萬元;奇瑞發佈旗下四大品牌百億廠補政策,涉及超30款車型,最高降幅為5.5萬元;廣汽埃安推出全系一口價,埃安UT僅需5.38萬元就能開走……
圖/比亞迪618活動,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然而,面對這場車市的新一輪價格狂歡,消費者似乎並不買賬。
以廣汽埃安為例,5月26日-6月15日,廣汽埃安累計零售量1.66萬輛,同比去年同期下滑約21%。
「便宜?便宜沒好貨!」95后王磊(化名)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同齡人的心聲。
有人提車時發現車輛A柱竟鏽跡斑斑;有人剛把新車開回家就發現實際續航直接「腰斬」;還有人爲了一個車窗升降失靈的小毛病,在4S店排了三個月隊依然無解。
當國補退潮,「年拋電車」的焦慮逐漸顯現,年輕消費者的目光也正從「優惠力度夠不夠大」轉向一個更本質的問題:這車,真的能用得久嗎?
618、雙十一這些電商大節,曾被不少年輕消費者稱之為「抄底」產品的黃金時刻。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補貼盛行的2023年、2024年,「跨城買車」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的「省錢祕籍」。
「去年618,我可是連夜坐高鐵去隔壁省提的車!」
王磊回憶起那段經歷,仍記憶猶新。去年的他,曾為能最大程度薅到車企羊毛,反覆計算各地的補貼差額。「當時本地補貼少,隔壁省不僅補貼多,經銷商還有額外優惠,算下來能省一萬二。雖然來回折騰,但這趟高鐵票太值了!」
彼時,像王磊這樣,爲了價格優勢不惜跨省奔波的大有人在。多名去年選擇跨省購車的消費者表示,在當時,「異地購車」很火,不少社交平臺上都有關於「異地購車」的攻略。
圖/異地購車攻略,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但,今年618,消費市場的風向似乎變了。面對多家車企的鉅惠「羊毛」,年輕消費者似乎不再以「價格為王」作為自己的購車邏輯,而是轉向對於品質和服務的深度考量。
上百位消費者中有超八成表示,自己拒絕出現過批次問題的降價車,他們直言這類促銷車輛明顯是車企在「清庫存」,試圖尋找「接盤俠」。
在上海工作的00后程序員陳先生,面對某品牌直降5萬的誘惑,最終卻選擇了貴3萬但口碑更好的車型。「我仔細研究過那些大幅降價的車型,不少都被曝出存在批次質量問題,網上還有車主吐槽買到了庫存積壓很久的車,后續維修保養特別麻煩。身邊太多朋友都踩過坑,買了便宜車后,小毛病不斷,維修成本遠超購車時省下的錢,簡直成了‘電動爹’。現在買車,我寧願多花點錢,買輛品質可靠的,圖個省心、安心。」
對於陳先生的看法,在湖北武漢讀研二的李女士表示感同身受。今年618前夕,她在選車時反覆對比,果斷放棄了多個低價促銷車型。
「我專門在汽車論壇和社交平臺上看大家的真實反饋,發現很多降價幅度大的車,要麼是庫存車,要麼存在一些隱藏缺陷。以前總覺得價格低就是實惠,現在才明白,買車得看品牌口碑、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
圖/2025年Q1國內熱銷新能源車質量排行,來源/車質網 新能源觀截圖
李女士坦言,她諮詢了有車的朋友,得知那些打着降價旗號的車,很可能是車企急於清理庫存或者處理有問題的批次,后期用車成本和體驗纔是決定購車價值的關鍵。
今年618,我們接觸的數十名消費者在表達自己的購車意願時,均認為,價格低不是衡量車子性價比的唯一標準,一輛車只有品質過硬、售后服務完善,才能真正稱得上高性價比,否則只能算是便宜貨。
從曾經「精心計算薅羊毛方案」,到如今「買預算內質量最好的」,這一轉變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麼?
6月初,工信部、商務部、中汽協等多部門明確反對「無序價格戰」,指出車企之間應有序競爭,共同促進汽車行業健康發展。截至6月18日,沈陽、重慶、鄭州、洛陽、新疆等多地相繼發佈公告,暫停汽車以舊換新置換補貼活動,為價格戰降温。
圖/各地陸續暫停地方補貼,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但真正促使消費市場購車邏輯轉向的,或許是那些曾經以價格為優先考量買車的消費者,在實際用車過程中的真實反饋。
「提車那天多興奮,發現問題時就多崩潰。」
提起那輛去年618購買的新電車,王磊仍難掩憤怒。
去年7月提車后不到一個月,他就發現自家愛車車門有生鏽情況,從左后門焊接處鏽到外表。
事后,王磊第一時間聯繫了銷售,卻被對方以「咱家車三年內免費保修」的話術,推到了售后服務中心。「雖然維修人員幫我打磨除鏽並重新上好了漆,但還是心里彆扭,要是早知道618、傳統節日的大促是車企清庫存車的套路,我就不該圖便宜。」
黃遠(化名)的遭遇則更顯無奈。「今年1月份提的新車,官方宣稱的續航是400公里,但實際開空調只能跑180公里,去4S店檢測,工作人員就輕飄飄一句‘新車有磨合期,且冬季續航打折扣是電車正常現象,等天氣暖和了就會好的。」
黃遠表示,如今夏季續航能力是有所提升,但與同事開了三年的電車相比,他的新車續航依然很拉垮,徹底驗證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更令消費者焦慮的是,這些低價購入的車輛不僅會給日常用車帶來擔憂,其頻繁的維修還會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且累積的維修費用也遠超買車時省下的幾千甚至幾萬塊。「便宜車開半年就成祖宗,不是在修車就是在去修車的路上,現在和身邊的朋友聊起車,第一句就是千萬別圖便宜,不然省的那點錢,早晚也得全搭進維修費和請假扣的工資里了,還生一肚子氣。」
1月1日至6月18日,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上關於汽車質量問題的投訴量高達8150起,車質網上的投訴量則有47475起,具體涉及續航縮水、零部件故障頻發、車機系統宕機等問題。
圖/車質網關於「汽車質量問題」的部分投訴案例,來源/車質網 新能源觀截圖
毫無疑問,這些「年拋電車「的存在,會從一定程度上削弱年輕車主對電車的信任度。他們不再願意爲了幾千甚至幾萬的「優惠」去賭一輛積壓數月的庫存車,或是品控堪憂的「問題車」,畢竟誰也不想花錢買罪受,更不願讓愛車淪為不斷消耗時間與金錢的「無底洞」。
「要是早知道這些門道,我也不至於白花冤枉錢!」
經歷過「年拋電車」之痛的王磊,如今儼然成了身邊朋友的購車參謀。
在他看來,買車前多花時間做功課,比啥優惠都靠譜。
面對近期想要入手一輛新能源車的同事小張,王磊打開了話匣子,分享起自己摸索出的「避坑門道」。
「別隻看車企的廣告宣傳,得去蹲真實車主的長期反饋。」
王磊一邊説着,一邊熟練地打開了幾個常逛的汽車論壇和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重點看那些吐槽貼,這里面藏着最真實的用車反饋,或者可以看看研究專業評測網站拆解車輛的視頻,那些隱藏在細節里的做工用料,纔是檢驗品質的關鍵。」
圖/小紅書新能源車測評與拆解車輛的內容,來源/小紅書 新能源觀截圖
王磊透露,像他車門生鏽的問題,其實就是車輛品控存在硬傷,早在他買車前,就有同款車主在論壇里發過焊接處鏽蝕的圖片。他要是在一開始買車那會兒能看見,肯定會及時避坑,不買這款車。
同樣踩過坑的黃遠則對電池選擇深有感觸,「當初貪便宜沒關注電池供應商,結果續航虛標嚴重。后來諮詢了修車師傅才知道,買電車不會看電池具體規格參數,可以直接選中國頭部廠商寧德時代的電池,在同等價位車型里續航肯定是最紮實的,且安全性也更有保障。現在我勸身邊人買車,第一件事就是查電池供應商,寧可多花點錢買個安心。」
對於黃遠的看法,消費者陳先生表示認同。他前不久購買電車時,就把電池電芯作為首要考量因素。
他坦言,今年頻繁發生的新能源車自燃事件讓他心有余悸,更讓他知道電池對於電車的重要性,因此在預算範圍內,他覺得一定要挑一款電池性能最可靠的車輛。「作為一個外行人,我對電池確實研究不深,爲了不被套路,我專門查了第三方研究機構的裝機量數據,花同樣的錢,肯定要選全球第一的品牌。」
除了關注車輛本身的硬實力外,考察廠家的售后服務體系也至關重要。完善的售后不僅是車輛使用過程中的重要保障,更能從側面反映出企業打造產品的用心程度。
正如消費者李女士所言,「車輛出現故障時,優質的售后能迅速響應、高效解決問題,讓自己沒有后顧之憂,而售后差的品牌可能會讓車主陷入陷入漫長的等待和無盡的麻煩中。」
圖/2024年H2新能源汽車品牌售后服務能力排名,來源/傑蘭路 新能源觀截圖
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共識:避開「年拋陷阱」,不在於追求絕對的低價,而在於做足功課、精挑細選。畢竟車是陪伴我們出行的重要夥伴,不是快消的玩具,切勿讓買時省的錢填了「年拋」的坑。省心,纔是真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能源觀」,作者:又見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