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8 17:51
(轉自:川商)
近日,天齊鋰業子公司與寧德時代子公司共同設立了兩家公司——四川慕雲澤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慕雲澤」)和四川淼威水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淼威水務」),一家涉及選礦業務,另一家涉及供水業務。隨着供水業務和選礦業務的合作,寧德時代和天齊鋰業在「電、水、礦」三大層面均形成合作。
對於鋰礦開採而言,「電、水以及尾礦處理」均是出礦的前置條件。
慕雲澤涉及選礦業務
企查查顯示,慕雲澤由天齊鋰業子公司四川天齊盛合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合鋰業」)、寧德時代子公司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諾威」)共同持股。慕雲澤的成立時間是6月12日,註冊資本5億元,經營範圍包括選礦、非金屬礦及製品銷售等。
記者注意到,慕雲澤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為孔策,他是天齊鋰業負責四川雅江措拉鋰輝石礦(以下簡稱措拉礦)開採的關鍵管理人員之一。慕雲澤還有一名董事是王衞娜,她主要處理天齊鋰業ESG項目。最近一年以來,天齊鋰業都很重視國內礦的開採,既要鋰資源在外,也尋求鋰資源在內。
慕雲澤的註冊地址在雅江縣呷拉鎮,這里臨近天齊鋰業的措拉礦。措拉礦是亞洲最大的硬巖甲基卡鋰礦的一部分。新發現的「西崑崙—松潘—甘孜」成礦帶為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長達2800公里,累計探明資源量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盛合鋰業擁有的措拉礦正位於該成礦帶。
在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天齊鋰業高管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去年8月,措拉礦的選廠工程就已恢復開工,相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在進行中。若一切順利,它將成為天齊鋰業在國內首個鋰精礦的來源地。「尾礦庫項目備案也有很好的進展,也在和斯諾威(寧德時代子公司)、惠絨礦業(盛屯集團旗下公司)探討水、電領域等基建的共同建設」。
6月17日,記者致電天齊鋰業公開電話,接線人員稱盛合鋰業和斯諾威成立慕雲澤,主要涉及尾礦項目,「(國內鋰礦)項目在正常推進」。
淼威水務涉及供水業務
從時間表來看,天齊鋰業加快措拉礦開採過程促成了礦業龍頭之間的合作。
2023年7月,紫金礦業入股了盛合鋰業,握有后者20%的股權。彼時有熟悉川西鋰礦的業內人士表示,紫金礦業具有專業的開採能力,可以幫助天齊鋰業更快地開採鋰礦。
2024年3月,盛合鋰業、斯諾威以及盛新鋰能子公司惠絨礦業簽署了《共建共享甲基卡礦區220kV輸變電項目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電力基礎設施。電力等基建是礦山開採的重要保障。這也意味着甲基卡礦山開採迎來實質性進展。
記者注意到,就在6月12日,斯諾威和盛合鋰業還成立了四川淼威水務有限公司,該水務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涉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尾礦庫的慕雲澤由盛合鋰業控股,而涉及水的淼威水務由斯諾威控股。淼威水務的經營範圍為自來水生產與供應、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等。
綜上內容不難發現,圍繞川西甲基卡的鋰礦區,天齊鋰業和寧德時代達成了電、水以及尾礦處理項目合作,這三者也是出礦的前置條件。
天齊鋰業近日頻頻出手
企查查顯示,同樣在6月12日,天齊特鋰新材料(眉山)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郭維,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經營範圍包含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化工產品生產、化工產品銷售、環保諮詢服務、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天齊鋰業間接全資持股。
此外,近日,成都天齊鋰業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25億人民幣增至87億人民幣,增幅248%。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夏浚誠,經營範圍包括金屬礦石銷售、電子專用材料銷售、化工產品銷售、專用化學產品製造、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由天齊鋰業全資持股。
近年來,碳酸鋰價格經歷了劇烈波動。有數據顯示,自2020年7月份起,碳酸鋰價格經歷了約兩年半的暴漲,並於2022年11月份達到了57萬元/噸的歷史峰值;此后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2025年6月初已跌至6萬元/噸附近,距離歷史峰值跌幅超89%。
業界認為,碳酸鋰價格劇烈波動,核心原因是供需關係逆轉。一方面,碳酸鋰產業鏈擴張持續,儘管價格跌至成本線附近,頭部企業仍在加速產能佈局,加劇了供給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碳酸鋰價格底部仍存不確定性,當前6萬元/噸的價格逼近部分企業的現金成本線,但行業普遍認為市場尚未觸底,供需矛盾仍有待緩解。
隨着鋰礦價格持續下探,並逐步觸及礦山開採成本,更多產能將被迫退出。
根據今年5月21日天齊鋰業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該公司介紹:「從需求來看,我們對新能源行業的長期發展有信心。我們觀察到近期鋰精礦價格持續回落,但礦端供應尚未出現明顯減量,產業鏈仍處於盈利壓力向上遊傳導階段,鋰鹽端成本支撐線逐步下移。但是目前來看,鋰鹽價格已經進入到磨底期。」
天齊鋰業表示,未來公司將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合作,公司已將「降本增效」列為當前及未來階段的重點工作方向之一,優先推進那些具備高度確定性和戰略價值的項目,同時持續提升全球化運營管理能力。
丨來源:川商傳媒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