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8 19:15
投影儀的「虛標」問題,是市場爆發期「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表現。根治「虛標」是一場持久戰,唯有各方持續努力,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明明白白消費」
近日,隨着618到來,客廳經濟再度火爆。作為客廳的新型設備,投影儀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但如何選購投影儀卻成了消費者的老大難問題。
6月14日,江蘇新聞曝出的一則新聞讓不少準備入手投影儀的消費者膽戰心驚:在其隨機購入的五款主流投影儀中,四臺在檢測時出現「虛標」問題,僅一臺投影儀標註的數據與檢測數據相符。
何為「虛標」?簡而言之,是指投影儀的「數據造假」。
近年來,隨着家用投影儀市場的快速增長,部分廠商為爭奪市場份額,選擇在關鍵性能指標上「注水」,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更為奇怪的是,這些「虛標」的並非小品牌,而是一些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知名企業。
這無疑將火熱的投影儀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
為何家用投影儀行業「虛標」現象屢禁不止?行業是否有解決方案?
江蘇新聞《網羅天下》的調查雖未直接公佈其隨機抽樣監測的品牌,但從外形和電商平臺銷售頁面截圖來看,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其所選取的投影儀分別來自極米、當貝、大眼橙、Vidda及堅果五個行業主流品牌。在其調查中,除樣品三(Vidda)外,另外四款投影儀均存在「虛標」問題。
其中,樣品2官方宣傳亮度為1400lm,但檢測結果僅為995lm,樣品4標官方宣傳亮度2800lm,實測亮度僅為1707lm,「虛標」部分分別高達29%和39%。
亮度,即光輸出指標。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祕書長董敏對此的解釋是:「光輸出指標是指投影儀產品輸出到屏幕或者畫面平臺上的光線強弱程度。輸出數值越高,亮度越高,投射到屏幕上相同尺寸的圖像就越亮,畫面細節也就越清晰。該數據也是當前全球和中國範圍內用户在購買(投影儀)時關注的一個核心指標。」
在他看來,近幾年投影儀市場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投影產品的性能、質量參差不齊,進而在市場宣傳方面也會有一些亂象,特別是亮度這一核心指標上,出現了標識混亂、虛標、不達標等問題。
事實上,「虛標」問題也並非首次出現。就在上月,天津市消協測評20款投影儀后發現,核心指標虛標問題突出。按照相關要求,投影儀的CVIA亮度不得低於產品標稱光輸出值的80%。然而,其試驗結果顯示,20台投影儀中就有17台樣品光輸出測試結果均低於標稱值的80%。
「創業最前線」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在行業持續的「內卷」中,不少廠商不得不動心思,如將「實驗室數據」等同於「實際使用數據」,甚至有廠商通過調整測試環境(如縮短測試距離、使用非標準模式)來美化數據;其次,面對巨大的市場,不少企業沒有堅守住底線,選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方式來搶佔市場。
這就造成了,投影儀品牌開心「虛標」,消費者選購時「迷糊」,事后發現「貨不對版」維權時無奈的局面。
關於投影儀選購難問題,消費者反饋可謂是五花八門。
「以前買的不是投影儀,應該叫PPT。」一位博主在小紅書吐槽其購買的投影儀清晰度問題。
另一位博主更是吐槽三連:
「你,還亮度天花板,虛得跟你肚子一樣。」
「你,跟你小眼神一樣,完全不聚焦。」
「還有你,傲嬌的小眼神,標的是‘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080,實際就是720.」
這些或許只是部分消費者的反饋,但也極具代表性。畢竟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市場教育還未完全成熟,消費者在實際選購過程中,仍存在着極大的信息差。
於是,在投影儀的選購中,有的消費者看品牌,有的人看平臺推薦指數,有的人看參數。但其實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往往很難從專業的角度做出決策。而唯一看起來「專業」的參數,還存在「虛標」的情況。
更壞的結果是,就算消費者會看參數也可能掉進「坑」里。正如一位博主在視頻中所説:「亮度‘虛標’早就成了行業通識。看參數的(消費者),至少要在廠商標數據上減掉20%水分。那些不標註數據只標明‘亮度天花板’等形容詞的品牌,就是‘耍流氓’。」
明明是家用電器產品,為何會出現如此混亂的局面?
近年來,家用投影儀市場快速增長,洛圖科技預測2025年全球投影儀市場出貨量有望達到2208萬台,同比2024年增長9.5%,中國大陸出貨量有望回升到705萬台。其中,極米、堅果、當貝、Vidda等品牌佔據主要份額。
但行業的另一面是,門檻較低,大量品牌湧入,導致「價格戰」。在京東平臺上,投影儀的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在高度同質化的競爭中,參數成為企業最為直接的營銷工具,部分企業為搶佔市場,不惜誇大性能。一位行業人士透露:「如果同行都標2000流明,你標真實數據如1500流明,消費者根本不會買單。」
一些廠商爲了賣貨,直接把實驗室「極限值」當宣傳賣點,甚至玩起了「單位換算」的遊戲,如把300流明直接標成1500流明。有消費者實測Vidda C1實測亮度為1350流明,白天拉窗簾能看4K大片。但有些標稱3000流明的千元機,開燈直接糊成PPT。
此外,一位長期關注投影儀的行業人士透露,除了「虛標」,行業還存在一些「潛規則」。如部分品牌爲了將產品亮度參數標高,在樣品測試時會存在調節畫面白平衡、調整畫面色域、刻意調高光機輸入電壓或電流、減少亮度測試點等方式來提升樣品的測試亮度數值。而調節畫面白平衡與色域會直接導致畫質偏色,變冷,影片效果沒有質感;刻意調高光機輸入電壓或電流輕則會使得機器噪聲偏大,運行温度升高,嚴重者會直接燒燬光機;雖然以上方法能讓測試樣機的亮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批量成品機當中,品牌方一般不會這樣做,所以導致消費者買到手的機器無論怎麼測都達不到廠商所説的亮度標準。
面對如此情況,有參數黨給消費者支招稱:「避開實驗室數據最好的方法,一定要看宣傳頁上是否有‘實驗室數據’‘極限亮度’字眼,如果有,直接PASS,畢竟在誠信這一點上,它就輸了。」
投影儀行業的參數「虛標」問題,本質上是市場野蠻生長的「副產品」。和其他行業一樣,想要破解這一困局,勢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在「創業最前線」看來,市場的三個主要參與者行動起來,才能讓行業回到健康的發展路徑上。
首先是完善標準。目前,投影儀行業主要依賴企業自定的測試標準,還沒有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因此,廠商在宣傳上有較大「操作空間」。即使消費者發現「虛標」,也面臨檢測成本高、維權周期長等問題。市場監督部門雖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虛假宣傳進行處罰,但處罰力度有限,難以形成有效的震懾。
如2020年,堅果投影儀遭遇知名打假人王海打假,最終被北京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因「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被判「退一賠三」。但前情卻是,同時具有知名打假人和消費者雙重身份的王海,是在2016年12月12日購買的3台存在「虛標」的堅果G3投影儀。
第二是平臺治理。當下,電商平臺已成為消費者購買投影儀的主流渠道。過去多年,平臺其實對投影儀參數「虛標」問題並沒有出臺系統的監管辦法。隨着消費者利益被侵害的消息爆出,平臺也加快了治理進程。
早在多年前,天貓就對店鋪進行品質抽檢,對虛標產品進行下架處理,並對店鋪進行罰款、保證金扣除等處罰,情節嚴重的還將協助相關部門追究商家的法律責任。
而針對投影儀「虛標」,京東在今年4月下旬發起了「真亮度不虛標」倡議,並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2500萬專項資金,全面賦能投影產業生態健康發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平臺治理仍處於初級階段,缺乏強制性約束,一些被發現「虛標」的廠商甚至通過「換馬甲」的方式繼續銷售。
在此背景下,行業自律顯得尤為重要。2022年,以率先向虛標「宣戰」的Vidda為例,其是行業里少數堅持真實標註的品牌,並多次公開呼籲行業自律。2025年,京東聯合權威機構推出「京東亮度認證」和「虛標賠十倍」承諾,Vidda M2 Pro成為首個獲此認證的產品,隨后上市的Vidda C3系列全線獲得此認證。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希望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心做產品上面,通過技術和產品實現行業領先,而不是成天研究如何把產品亮度的數據調「好看」。
投影儀的「虛標」問題,是市場爆發期「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表現。雖然消費者受困於此,但市場已出現向好的信號。然而根治「虛標」仍是一場持久戰,唯有各方持續努力,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明明白白消費」,並推動行業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創業最前線」(ID:chuangyezuiqianxian),作者:文華,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