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進博故事)「進博寶寶」跑出審批「加速度」

2025-06-18 15:36

中新網上海6月18日電(記者 繆璐)「這里每一個展台都很大,裝飾也十分精緻,現場人頭攢動、交流頻繁,場面十分熱鬧。」在許多展商眼中,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絕對稱得上每屆進博會上「最吸睛」的展區之一。

「進博加速度」

2020年首次亮相后,愛德華INSPIRIS RESILIA主動脈瓣膜僅用時不到兩個月就實現了在華獲批上市。「進博會加速了這個產品的上市,為中國患者帶來了很好的臨牀獲益。」愛德華中國外科結構性心臟瓣膜療法業務高級總監胡濱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00位中國患者因此受益。其中一位擁有「醫者」與「患者」雙重身份的心外科專家更是在微創外科手術后不到兩天就開始下牀活動,並於不久后重返工作崗位,幫助更多患者。

另一款愛德華「元老級」明星產品——SAPIEN3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亮相進博會一個月后即在上海完成首臺商業植入,后續分別納入河南、上海醫保,其落地的每一步也體現了「進博加速度」背后的「中國速度」。

胡濱坦言,時間對於心臟瓣膜病患者而言意義重大,「進博加速度」既充分體現創新成果落地之快,更助力構建精準協同的救治體系,實現治療提速與療效提質的雙重突破。

「零時差」同步

30多年前,丹麥藥企諾和諾德來到中國時,或許未曾料到,「進博加速度」會催生產品從首次展示到首張處方落地的高速跨越。

2024年11月,諾和諾德在進博會現場首秀全球首個胰島素周製劑諾和期®藥劑,當月底就在中國實現商業上市和醫保準入同步。這是諾和諾德創新葯在進博首秀后首次實現國內外「零時差」獲批。

值得關注的是,在第六屆進博會上,諾和期曾以臨牀研究文獻的形式展出,這也就意味着,僅僅一年時間,諾和期便實現了從文獻到展品,再到商品的成長「三級跳」。

「我們為當年建立中國首個跨國藥企研發中心的遠見而自豪。」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表示,「中國臨牀研究水平提升、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加速,最終促成了中國創新與全球創新‘零時差’」。

同步到率先

在勃林格殷格翰的辦公室內,一把刻着「China Key」(中國關鍵)的鑰匙十分吸睛。這把鑰匙展示了勃林格殷格翰從「中國納入(China IN)」到「中國關鍵(China Key)」的在華戰略升級。

2020年進博會,是全球首個專門針對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GPP)的靶向生物製劑——佩索利單抗靜脈注射液(商品名:聖利卓)的首秀舞臺。聖利卓家族藥品在治療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適應症上,做到了與全球同步研發、註冊、獲批,在預防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發作適應症上,又早於美國、歐盟和日本,率先在華獲批……短短几年之內,聖利卓家族完成了從進博「首秀」到全球「首發」的進階。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研發和醫學負責人張維説:「過往申報創新葯時,都會被國家藥監局詢問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盟批了沒有。如今因為先在中國實現獲批,出現了FDA罕見向中國‘借閱’説明書的戲劇性反轉,這便是‘進博加速度’的生動註腳。」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進博會不僅成為跨國藥企展示最新產品的「超級秀場」,更通過制度創新構建起醫療審批的「進博加速度」,「進博寶寶」們借進博會這一平臺的展覽展示加速在華獲批上市。「四葉草」迎來更多全球尖端醫療技術的「中國首秀」的同時,也不斷縮短中國患者與前沿科技的距離。未來,期待更多的「進博寶寶」破繭成蝶,通過這場「東方之約」書寫新的生命奇蹟!(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