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富衞集團四闖港股IPO!李澤楷「保險版圖」擬擴容,緊盯內地!

2025-06-17 19:24

  來源:中保新知

  李嘉誠次子、在商界被稱為「小超人」的李澤楷於2013年創辦的富衞集團IPO取得關鍵突破。

  據港交所文件,6月16日晚間,富衞集團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高盛。

  自2021年從紐交所轉戰港交所以來,富衞集團分別於2022年2月、2022年9月及2023年3月三次遞表,但均鎩羽而歸。今年5月19日,富衞集團第四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時光荏苒,富衞集團見證了李澤楷的保險帝國打造。從最初的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泰國市場發展到如今泛亞地區的十個市場。在富衞集團的版圖擴張中,常常通過「財大氣粗」的併購實現:如2015年6月,通過特別轉讓方式獲得Finansial Wiramitra Danadyaksa(后更名為富衞印尼)的50.1%股權進入印尼市場,2016年4月通過收購Shenton Insurance Pte. Ltd.(后更名為富衞新加坡)的90%股權進入新加坡市場。

  市場在買單前,想必還會打一個問號:李澤楷的這座不斷由併購打造的保險帝國是否足夠穩固?

  扭虧為盈

  01

  從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來看,富衞集團在2024年實現扭虧為盈。

  招股書顯示,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富衞集團實現淨保險及投資業績分別為4.93億美元、4700萬美元、9.11億美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3.2億美元、-7.17億美元、1000萬美元。

  對於2022年和2023年的虧損,富衞集團解釋,2022年的虧損主要是由於其所在主要市場的股票市場下跌導致。2023年的虧損主要是由於出售與日本Athene再保險交易相關的金融投資產生的投資虧損,導致税前虧損5.05億美元。

  富衞集團的主要保險產品分類為分紅人壽;非分紅人壽;危疾、定期人壽、醫療及附加保險;單位連結式壽險;團體保險及其他,於2024年分別貢獻36.5%28% 22.2%7.5%5.7%的新業務價值。

  銀保渠道是富衞集團保險產品最主要的銷售渠道之一。招股書顯示,銀行保險、代理人、經紀/獨立理財顧問及其他(包括純網上保險及其他分銷渠道)渠道於2024年分別貢獻46.6%15.2%31.8%6.5%的新業務價值。

  從保費來看,自2014年首個完整營運年度起,富衞集團的年化新保費於2024年實現5.2倍的增長,由2014年的3.09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9.16億美元。年化新保費於2023年至2024年按固定匯率計增長了18.6%

  有意思的是,富衞集團招股書還釋放出一個新信號:富衞集團考慮將業務拓展至中國內地,包括但不限於獲得完整的人壽保險牌照、在中國內地接觸分銷渠道以及在出現商機時進行選擇性地投資或收購。

  「根據NMG的資料,中國內地是區內保費總額最大的人壽保險市場。我們認為,大灣區具備巨大潛力,而且我們相信我們處於有利位置來發掘可接觸的客户羣,這對於我們的香港業務而言是一個寶貴機會。」富衞集團表示。

  事實上,富衞集團在香港(及澳門)的業務歷來受益於向中國內地訪客客户銷售保險產品。

  根據招股書,中國香港(及澳門)年化新保費由2022年的3.27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增長56.8%2023年的5.12億美元。富衞集團解釋,這主要是由於隨着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的邊境重新開放,中國內地訪客客户的境外銷售增加。

  截至2024年末,富衞集團約有60000名保單持有人為中國內地訪客客户,佔集團保單持有人總數約1%,集團有效保單總數的1.1%來自中國內地訪客客户,來自中國內地訪客客户的新業務銷售額於2022年至2024年增長了6.3倍。

  版圖擴張的債務風險

  02

  2013年的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泰國三個市場到泛亞地區10個市場,富衞集團用了不到十年時間。

  不妨回頭看一看,富衞集團2014年進入菲律賓市場,2015年進入印尼市場,2016年進入新加坡市場、越南市場,2017年進入日本市場,2019年進入馬來西亞市場,2021年進入柬埔寨市場。

  毋庸置疑,亞洲市場特別是東南亞是富衞集團的主戰場。

  富衞集團在招股書「市場定位」中表示,鑑於人口基數、中產階級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以及與亞洲其他地區相比有較大的保障缺口,預期東南亞將成為亞洲人壽保險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根據招股書,富衞集團在中國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業務於2024年分別貢獻其34.2%32.6%15.7%17.5%的新業務合約服務邊際。

  根據NMG亞洲人壽保險市場模型,從個人人壽保險市場份額來看,富衞集團在其涉及的所有市場中,市場份額為3.6%。其中,在泰國市場的份額最高,為17.7%,僅次於友邦的23.3%。而在中國香港及澳門市場中,富衞集團的市場份額僅為3.6%

  在資本版圖擴張的同時,「燒錢」是難避的事。在招股書中,富衞集團也坦言自己的債務風險。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430日,富衞集團擁有27.86億美元的借貸(包括來自銀行借貸的9.89億美元債務、來自發行中期票據的3.18億美元以及來自發行次級票據及次級固定期限資本證券的14.79億美元)。此外,截至2025430日,富衞集團擁有面值為9.5億美元及賬面值為7.59億美元的未償還永續證券。

  「我們過往一直依賴債務為營運資金、收購融資及其他資金需求提供資金。根據我們的債務協議條款,我們未來可能會承擔更多債務。我們的債務水平可能對股份持有人產生重大影響,並對我們的業務及未來營運產生重大影響。」富衞集團表示。

  富衞集團同時表示,擬將此次IPO募資用於提高保險集團監管制度下的資本水平,併爲營運實體提供增長資金,用於加強股本、償付能力及核心流動資金,以及建立超出適用法定要求的資本緩衝。

  李澤楷的保險帝國

  03

  富衞集團見證了李澤楷保險帝國的打造過程,它最初的雛形是盈科拓展集團旗下的保險業務。

  盈科拓展集團成立於1993年,由李澤楷創立,是一家涵蓋金融、科技、通信和房地產行業的領先綜合型投資企業。

  201210月,盈科拓展集團宣佈,擬斥資21.4億美元(16.4億歐元)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部門,並於20137月將其更名為富衞集團。

  收購ING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泰國保險業務的收購作價相當於2012年預計賬面值的1.9倍。彼時,盈科拓展集團稱,對此次重投中國香港保險業並同時進軍中國澳門和泰國市場感到振奮。這些市場擁有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對健康及保障保險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

  早在2021年,李澤楷就想推動富衞集團上市。富衞集團曾於20219月向紐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融資近30億美元,但那時恰逢美國收緊中概股監管,同年12月,富衞集團決定不再繼續根據美國上市計劃發行及出售證券。

  20222月,富衞集團轉戰港股,分別於2022228日、2022913日、2023313日三次遞交招股書,但均以「失效」告終。

  據港媒報道,富衞集團主席馬時亨202312月曾表示,「集團業務與美國關係不大,因此不會選擇在美國上市是正確決定,惟是近年本港新股市場吹淡風,市況並不理想之際,亦都不希望賤賣」。

  馬時亨續稱,富衞股東實力雄厚,擁有充裕資本去擴張,故不急於上市。同時,上市與否也不會影響集團營運,只是爲了向股東提供潛在套現方法,富衞未來仍然會再闖關。

  直到這次,富衞集團第四次衝擊港股IPO,並通過上市聆訊。股權結構方面,截至2025512日,李澤楷通過其直接全資擁有實體PCGI Holdings控制富衞集團股東大會投票權合共約66.7%,為公司控股股東。

  目前,李澤楷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電訊盈科、盈大地產2家港股公司,與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這家美股公司。富衞集團若成功上市,將成為李澤楷第四家上市公司,也意味着他的保險帝國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責任編輯:曹睿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