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6 15:39
(轉自:動脈新醫藥)
6月13日,石藥集團宣佈,集團已與阿斯利康訂立戰略研發合作協議,以利用石藥集團的AI引擎雙輪驅動的高效藥物發現平臺,發現和開發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選藥物。該平臺使用AI技術分析靶向蛋白與現有化合物分子的結合模式,並進行鍼對性優化,旨在篩選出高效且具有優異開發潛力的小分子。
根據該協議的條款,石藥集團同意為阿斯利康所選定的多個靶點發現具有多適應症疾病治療潛力的臨牀前候選藥物(PCC),包括一種用於免疫疾病的臨牀前小分子口服療法。對於每個PCC項目,阿斯利康將有權行使選擇權,以獲得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授權。
石藥集團將收取1.1億美元的預付款,並有權收取最高16.2億美元的潛在研發里程碑付款和最高36.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於有關產品年淨銷售額的潛在個位數銷售提成(合計53.3億美元)。
01.
我國第一起「預告式」新葯BD
石藥集團這筆6月13日公佈的重磅BD,其實早在上個月就有風聲透露。
5月30日,石藥集團發佈公告,集團目前正與若干獨立第三方就三項潛在交易進行磋商,涉及有關集團若干產品(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EGFR-ADC)及由集團技術平臺開發的其他藥品)在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方面的授權及合作(「潛在交易」)。每項潛在交易項下,可能應付予石藥集團的潛在首付款、潛在開發里程碑付款及潛在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合計可能達到約50億美元。三項潛在交易中的其中一項目前已處於后期階段,預計將於2025年6月完成。
相較於此前直到合作確切達成之后,纔對外披露BD的模型,這種新穎的「預告式」新葯BD似乎對提升藥企市值也帶來了不小的助力。5月30日,在「預告」公告發布之后,石藥集團股價最高衝到8.56元/股,相比前日收盤價漲幅超過12%,其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新諾威最高漲幅超14%。此后一段時間,石藥集團股價接連震盪上升,市值曾一度突破千億大關。
這種「高調」的預告與「嚴謹」的藥企之前形成的鮮明對比,讓行業人員對石藥的BD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這種鮮明對比的背后,其實隱藏着石藥集團在業績和營收雙下滑的現狀下,積極佈局尋求轉型和佈局創新葯的發展策略。
作為國內大型的醫藥製造企業,石藥集團的綜合實力可比肩眾多生物製藥企業,在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心血管等多個疾病領域擁有多款上市產品。目前,石藥集團在研創新葯和創新制劑200余項,其中大分子90余項,小分子60余項,新型製劑50余項;有160余個臨牀試驗正在進行,三期臨牀試驗近60項研發的EGFR ADC、Nectin 4 ADC、HER2雙抗、西羅莫司白蛋白製劑等產品多次獲得中國和美國監管機構授予的突破性治療認定和快速通道資格;預計到2028年底,集團將有50余款新葯/新適應症申報上市,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不過,在集採、醫藥控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石藥集團近年來不可避免受到衝擊。2024年,石藥集團收入規模雖然達到290億元,但同比下滑7.8%;淨利潤46.82億元,同比下滑25.4%。2025年一季度,石藥集團收入同比減21.9%至70億元,低於預期的88億元,盈利同比減8.4%至15億元,亦低於預期的24億元。
另外,核心產品恩必普面臨專利懸崖,津優力也早已過了專利保護期。在成藥業務遇阻的同時,石藥集團的創新葯卻尚未盈利。如旗下巨石生物雖擁有眾多出色的在研管線,但大部分處於臨牀階段,儘管國產首款mRNA新冠疫苗被納入緊急使用,但並未產生實質性的創收。因此,處於仿製向創新驅動轉型期的石藥集團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這次「預告式」新葯BD的確在資本市場釋放出了利好信號,為石藥集團的市值管理帶來了驚人的效果。
02.
「預告式」新葯BD已成趨勢
事實上,今年以來,除了石藥集團之外,榮昌生物、中國生物製藥等企業也都通過官方平臺「預告」了其新葯BD動態。「預告式」新葯BD儼然已在短期內成為一種藥企官宣合作的新選擇。
6月11日晚,榮昌生物公眾號發佈文章,稱第62屆歐洲腎臟病學會年會(ERA)現場,有多位跨國醫藥公司BD經理主動接洽榮昌生物,圍繞泰它西普的國際合作、技術授權等商業拓展方向展開深度交流,展現了中國原創藥物在全球醫藥市場的巨大潛力。受此消息影響,6月12日,榮昌生物港股大漲20.1%。
6月12日早,中國生物製藥旗下正大天晴公眾號發佈文章表示,今年以來,對外授權(out-licensing)已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目前,公司針對多款具備全球商業化潛力的創新資產,已與多家跨國藥企與明星生物科技公司展開深度洽談,並有一筆標誌性的重磅對外授權交易將於近期落地。今年開始,BD交易將成為公司的經常性收入和利潤來源,這不僅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國際化收入佔比,開啟業績第二增長曲線,還有望成為帶動公司估值重估的催化劑。受此消息影響,6月12日,中國生物製藥股價大漲19.29%。
整體來看,近年來中國創新葯發展迅猛,且結出的果實質量優質。不管是亙喜生物、信瑞諾醫藥、葆元醫藥等中國Biotech獲頂級MNC青睞被收購,還是此前各大MNC來中國掃貨引進管線或技術平臺,都為目前融資市場不樂觀且研發支出高昂的國內藥企提供了加速度過寒冬的新路子。
其中,「預告式」新葯BD模式的好處在於,這種新的模式對於短期內業績承壓的藥企來説,是一種提振資本市場信心的「強力速效藥」。不過,預告僅能點燃一時熱情。在醫藥BD的合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伴隨着不確定性,除了BD獲得的首付款/預付款能夠快速回血之外,藥企更長遠的發展還得看其全面的佈局,包括商業化產品的推廣、研發技術的提升、管線里程碑的完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