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車企60天賬期承諾刷屏,近期車圈動作大集結

2025-06-17 10:33

熱門新車

小鵬G7正式亮相

看點:3顆圖靈AI芯片

6月11日,小鵬G7正式發佈並公佈預售價,新車帶來了Max和Ultra兩個版本,預售價格23.58萬元。作為品牌旗下全新純電車型,新車首發搭載3顆圖靈AI芯片,並且是首款配備AR-HUD的產品,主打智能化和大空間。

「追光全景」抬頭顯示系統,由小鵬和華為聯合打造,其擁有87英寸超大畫幅、可實現1800:1對比度、擁有10m虛像顯示距離、≤1%行靜態畸變和100毫秒低延時;可以實現全場景AR車道級導航、泊車引導以及窄路影像等,覆蓋8大行車場景。

從定位來看,小鵬G7的競爭對手自然會鎖定特斯拉Model Y,相比之下,G7在做工用料以及智能化方面,要更勝一籌。而且根據小鵬以往的定價經驗來看,新車正式上市時價格將會更佔優勢。當然,還有即將上市的小米YU7,同樣實力不容小覷。

一汽豐田bZ5上市

看點:配城區輔助駕駛

6月10日,一汽豐田旗下中型SUV——bZ5正式上市,新車共帶來4款車型,官方指導價12.98-15.98萬元。與此同時,官方還一同推出綜合價值超38000元禮遇,包含10000元置換補貼等。

一汽豐田bZ5全系標配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不僅搭載了DMS駕駛員監測系統,OMS乘客監測系統,更搭載了可監測全車的車內生物監測系統。智能輔助駕駛方面,新車搭載的由Momenta飛輪大模型5.0+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合力構築的Toyota Pilot智能駕駛輔助,採用544Tops大算力芯片,33顆智能感知硬件,能夠實現城市和高速的導航駕駛輔助、泊車輔助等30余項功能。

一汽豐田bZ5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更趨向於中國用户的喜好。另外,在智能化領域更是向新勢力品牌看齊。未來,新車將面臨同樣定位中型純電SUV的零跑C11以及8月底上市的馬自達EZ-6。究竟誰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還是交給市場來驗證吧。

新款歐拉好貓預售

看點:30秒自動泊車

近日,2025款歐拉好貓開啟預售,新車共推出3款車型,預售價8.98-10.98萬元。新車重點針對前臉和內飾進行升級,尤其是智能化方面的體驗有所優化。設計上採用全新的前包圍,兩側增加了進氣口,車頭從「呆萌」變成了「笑臉」。

內飾換裝全新的14.6英寸懸浮式大屏,包括可見即可説、540度全景影像、咖啡應用商城匯聚40款應用。整體界面設計更接近平板,並提供遠程控制功能。最主要的是新車支持30秒自動泊車,垂直、水平、斜列車位均可停入。

新款歐拉好貓自從上市之初,憑藉獨特的造型設計收穫了大量年輕用户的青睞。本次升級之后,進一步提升智能化能力,強化產品實力。如果作為家中第二臺車,平時上下班代步,又不想「千篇一律」,不妨考慮一下這臺新款歐拉好貓。

新款別克E5亮相

看點:純電續航超600km

6月12日,新款別克E5實車正式亮相,和現款車型相比,新車有47項變化。最主要的是在智能交互和舒適便利等部分,均進行了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改變。採用PURE Design全新的設計語言,並搭載30英寸一體弧面6K屏,以及可持續OTA升級的eConnect智能座艙系統。

新款別克E5搭載奧特能2.0多元驅動平臺,仍採用單電機純電動力系統,最大功率180kW,最長續航里程可達620公里,百公里電耗低至13.4kWh。另外,充電速度提升30%,從30%-80%僅需19分鍾。

其實翻過來看現款別克E5,就算是入門版,配置也並不低。更何況以往合資車型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現在價格下探到比一些自主品牌還低,看上去確實足夠有誠意。不過,這些誠意並沒有體現在銷量上。如今新車到來,圍繞用户需求進行全方位升級,希望最終能在價格上帶來更多驚喜。

仰望U7正式開啟交付

看點:天神之眼A高階輔助駕駛

6月13日,仰望品牌旗下中大型轎車——仰望U7正式開啟交付。新車已經在今年3月底完成了上市,共帶來4款車型,售價區間62.80-70.80萬元。作為一臺新能源旗艦轎車,新車提供純電和插混動力。

仰望U7搭載天神之眼A高階輔助駕駛,這是一種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速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基於行業最前沿的端到端技術架構,可實現交付即開通。硬件方面帶有兩顆英偉達Orin-X芯片,算力一共508TOPS,可實現L2+高階智駕輔助能力。

毫無疑問,U7是一款用來炫技的車型,在這臺車身上我們也看到了比亞迪在三電、易四方、雲輦等控制域上深厚的技術積累,全站自研的底層操作系統,也進一步加深了仰望的技術護城河。所以在筆者看來,造就中國高端旗艦轎車絕非冰箱、彩電、大沙發,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技術永遠都是豪華和高端的底氣。

行業事件

車企承諾縮短賬期

看點:壓縮到60天以內

近日,多家汽車企業聯合宣佈將嚴格按照國務院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求,自即日起將對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壓縮至60日以內,以實際行動推動產業鏈資金高效流轉,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這一舉動的背后不僅是響應政府和行業號召,更是對「內卷式」競爭的一次深度調整。無底線的「價格戰」已經對供應鏈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賬期問題已成為行業頑疾。但也有不少聲音關注的點在於,這一承諾如何落地,以及是否能真正解決賬期拖欠的難題。

但無論如何,多家車企做出60天賬期承諾,還是為汽車行業的賬期頑疾提供了破局之鑰,也意味着汽車行業「反內卷」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后續要想取得良好成效,還需要政府部門的聯合監管,以及產業鏈各主體特別是車企的主動配合與責任擔當,避免「賬期承諾」流於形式。

小米汽車固態電池專利

看點:續航有望破千

日前,小米汽車固態電池專利發明公佈,該專利在2023年12月12日申請,2025年6月13日申請公佈,專利名稱為《固態電池複合電極與製備方法及包含其複合電極的固態電池》。

專利中的複合電極由集流體和電極材料層構成,電極材料層沿集流體厚度方向層疊,內部固態電解質(含聚合物和金屬鹽)貫通電極材料層。這一設計縮短了金屬離子的傳輸路徑,提高離子傳輸速率,同時兼顧高電極載量和倍率性能。

此前,小米汽車曾公開表示,小米汽車CTB電池包成熟體系CLTC續航可實現超1000km,平臺上限是超1200km,小米汽車當時發佈CTB電池包的時間恰好是2023年12月底,也就是剛剛申請該項固態電池專利之后,也意味着小米汽車有望實現破千的續航里程。

吉利推出雷神電混AI 2.0

看點:饋電油耗低至2開頭

6月13日,吉利正式發佈星睿AI雲動力2.0,吉利雷神超級電混正式進階為雷神AI電混2.0,包含雷神EM-i AI電混、雷神EM-P AI電混以及雷神醇氫EF等多條技術路線。而在下半年,吉利銀河A7和銀河M9將率先搭載雷神AI電混2.0與消費者見面。

在星睿AI雲動力2.0搭載的AI場景引擎的賦能下,電混系統擁有「上帝視角」 ,不僅使雷神AI電混動力更強、電感十足、能耗最低,還可幫助用户節省養護發動機的時間和費用,使發動機最多延長保養里程50%以上,讓動力電池壽命提高15%。

吉利這次掏出的雷神AI電混2.0大招,不管是死磕油耗的EM-i AI,還是追求性能安全的EM-P AI,甚至是充滿未來感的醇氫EF,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吉利用技術説話的狠勁。至於這波「技術流」能否幫助吉利捍衞自己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吧!

廣汽豐田發佈全新技術平臺架構

看點:打造AI生態圈

6月12日,在廣汽豐田科技日活動上,廣汽豐田全面展示了在電動化佈局以及AI汽車生態,發佈了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全新電子電器架構和三大混動路線,在AI領域構建全新的汽車生態,推進中國自研2.0落地。

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包含BEV專屬平臺和高兼容性平臺,從智能駕駛輔助、智能座艙到智能數字底盤多個領域,打造下一代智能車,挑戰2030年新能源佔比達到80%。與此同時,廣汽豐田還將為中國市場導入高性能插混和全新動力形式,擁有強動力和長續航兩大優勢,將於2027年搭載於下一代賽那和漢蘭達車型上。

以往提到合資品牌的轉型,給人更多的感覺是不温不火。而這次通過廣汽豐田科技日,讓我們看到了品牌轉型的決心,同時也意味着合資品牌的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研發主導權的本土化、平臺戰略的靈活性、生態搭建的差異化,或許將成為合資車企的生存法則。

捷尼賽思推進增程/純電技術

看點:首款量產車型GV60 Magma

6月10日,我們從捷尼賽思官方瞭解到,現任現代汽車集團整車開發技術本部負責人Manfred Harrer正帶領捷尼賽思團隊推進Magma高性能品牌,並籌劃HEV(混合動力)與EREV(增程電動車)的產品戰略。

Manfred Harrer曾在保時捷主導Taycan純電動車項目,也曾在BMW、奧迪深耕底盤、電子與軟件系統開發,隨后加入蘋果公司,參與Apple Car開發。其表示:「關於捷尼賽思Magma,首款量產車型將是GV60 Magma,同時Magma將作為性能橋樑,賦予捷尼賽思更強動力、更低的車身姿態和更具運動感的外觀,服務於追求高馬力和動感體驗的用户羣。」

對於全球品牌而言,除了產品之外,最難的便是在戰略上與中國市場同頻共振。因此,本土化佈局並推進增程和純電技術,是捷尼賽思破局的關鍵。當然,如何加深韓系豪華的認知,同樣是捷尼賽思需要考慮的問題。

結語

本周車圈可謂精彩紛呈,從小鵬G7以「天花板」級算力引領智能新高度,到一汽豐田bZ5、新款歐拉好貓、新款別克E5在智能化、性價比和續航能力上的全面升級,展現出新勢力與合資品牌在智能化賽道的加速競逐。與此同時,行業層面展現積極信號,多家車企聯合承諾將供應商賬期壓縮至60天以內,為供應鏈健康注入「強心針」,小米汽車固態電池專利、吉利的雷神電混AI 2.0、廣汽豐田的全新電動化平臺架構以及捷尼賽思的增程/純電路線,預示着更激烈的技術角逐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接下來,車圈又能帶來哪些新鮮事?我們共同期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駕」,作者:趙焱,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