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7 09:25
6月16日上午,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宣佈,小米YU7將於6月底與多款重磅產品一同發佈。隨后,雷軍又發微博表示,由於月底發佈的產品非常多,將在6月18日和盧偉冰一起開一場直播,與網友們聊一聊。
(圖源:微博截圖)
憑藉一款SU7,小米已然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品牌。按照乘聯會公佈的數據,今年5月小米位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第十三,排在小米前面的造車新勢力(鴻蒙智行各品牌銷量分別計入合作車企),只有零跑、理想、小鵬。
新車小米YU7的到來,或許是小米進入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的契機,但其面對的市場環境,卻與小米SU7截然相反。
在今天看來,小米SU7無疑是一款成功的產品,但在小米SU7真正取得成功之前,看好小米汽車的人並不多。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宣佈進軍汽車行業時,表示初期將投入100億元,計劃5年投入500億元。
關於造新能源汽車需要投入多少錢,蔚來汽車CEO李斌在2016年表示,造車新勢力至少需要200億元才能量產,2022年他又表示,現在沒有400億元可能干不了。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則表示,進入汽車行業前覺得別人造車要花上百億太誇張,自己造車后才發現200億都不夠花。
再加上當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已進入爆發式增長期,不少媒體和網友認為小米造車太晚、預算太少。隨后,媒體更是接連曝出小米放棄汽車業務的新聞,並給出了沒有造車資質、能力不足等原因。即便是小米SU7上市開售后,因產能爬坡和生產線改進需要時間,該車前幾個月交付量較低,還被質疑后續訂單不足。
(圖源:小米)
小米汽車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質疑的聲音可能比讚美的聲音更多,只是讚美者拿出了真金白銀,成就了小米SU7的輝煌,也告訴其他車企,造車花不了那麼多錢。
小米SU7能夠取得消費者的認可,首要條件必然是小米品牌與雷軍個人的影響力。中國市場匯聚全球車企,高質量的產品不在少數,如何讓更多消費者瞭解到自家的產品,是所有車企營銷部門都在頭痛的問題。小米和雷軍不僅影響力足夠大,而且有極強的破圈效果,將小米SU7推向數碼科技、互聯網等領域。
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曾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你為華為節省了10億宣傳費用。如今,各大車企都在培養自己的雷軍和余承東,足以證明個人IP在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性。
但若是產品質量與流量不匹配,很可能遭遇輿論反噬。小米SU7熱銷的內核,還是產品過硬的實力。小米SU7系列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優勢項目在於性能,曾多次到紐北跑圈,不久前SU7 Ultra以7分4秒957的成績,再次刷新了紐北電動車圈速紀錄。
(圖源:小米)
根據車質網的調查報告,小米SU7車主中57.3%在30歲以內。曾經購買小米手機的米粉們,陸續到了該買車的年紀,而年輕人往往追求速度與激情。小米SU7性能在新能源汽車中表現優異,外觀設計高端感十足,還有小米生態這一大殺器,各方面都滿足了年輕消費羣體的需求,只是價格比國內汽車均價略高(乘聯會數據:2024年10月國內汽車均價為16.8萬元)。
小米SU7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小米汽車團隊在深度調研用户需求后,潛心打磨的產品。僅依靠這一款車,小米就成長為國內新勢力品牌巨頭,新能源汽車銷量位列國內第十三,即將到來的YU7,有望幫助小米汽車進入前十。
小米SU7因本身定位轎跑車型,整體設計較為低趴,后排空間略顯侷促。為操控性犧牲空間,在跑車上並不少見,轎跑車型在家庭用車場景體驗肯定不如SUV。畢竟沒有能滿足所有消費者需求的車型,車企需要推出不同車型,以覆蓋多元消費需求。
華安證券在報告中指出,國內市場20萬到30萬元價格區間,SUV份額高達55.49%,轎車份額為41.09%;30萬到40萬價格區間,SUV的份額為55.78%,保持穩定,轎車份額則下降到31.59%,MPV的份額上升至12.63%。
從數據來看,購買價格在20萬元以上汽車的消費者普遍追求舒適度,SUV車型大空間的特點,更符合他們的要求。問界、理想等新能源汽車,均依靠SUV車型崛起。對於小米而言,SUV車型YU7的重要性,絕對不低於SU7。
在5月22日的發佈會上,小米已經公佈了YU7的部分核心配置,該車型分為標準版、Pro版、Max版三個版本,其中小米YU7為單電機后驅,搭載96.3kWh磷酸鐵鋰電池,續航為835km,零百加速5.88秒;小米YU7 Pro搭載雙電機四驅,零百加速4.27秒,同樣為96.3kWh電池,續航為770km;小米YU7 Max也是雙電機四驅,但峰值功率高達508kW,零百加速僅3.23秒,超高功率的代價則是縮減續航,該車電池容量達到了101.7kWh,續航卻僅有760km。
(圖源:電車通攝製)
基於800V碳化硅平臺和5.2C充電倍率,小米YU7 Max能夠在12分鍾內將電量從10%充至80%,比特斯拉Model Y、保時捷Macan Electric補能更快。
全系標配的英偉達Thor U芯片具有700TOPS算力,搭配同樣全系標配的激光雷達,讓小米YU7彌補了SU7在算力、低配版無激光雷達等方面的短板,並且擁有更大的升級空間。若是不追求極致的性能,智駕不輸高配版、續航更長的小米YU7標準版可能是消費者最值得考慮的版本。
小米SU7車身尺寸為4999×1996×1608(1600)mm,軸距3000mm,大小更是將競爭對手Model Y遠遠甩在身后。小米表示,YU7頭部空間有100mm,后排頭部和腿部空間分別為77mm、73mm,比Model Y和保時捷Cayenne更出色。
顯然,小米是一家願意聽取消費者意見的車企,YU7補上了SU7存在的短板,高算力和激光雷達成標配,空間相比Model Y更勝一籌。儘管還有部分配置和細節官方並未公佈,但從核心配置消費者已經能夠看出小米YU7的硬實力。
小米YU7目前最大的疑團在於價格,此前有網友猜測,小米YU7的價格為19.99萬元,被雷軍否認。同檔次SUV的成本和價格通常高於轎車,小米SU7當前售價21.59萬元起,至今仍未降價,考慮到硬件配置的提升和SUV產品的定位,電車通預測該車三個版本售價分別為22.99萬元、25.99萬元、30.99萬元。
如果小米YU7的價格與電車通預測相差不大,那麼該車將非常值得購買,但其能否熱銷,還要看消費者的支持程度,而中大型SUV和轎跑車型的受眾羣體卻存在差別。
汽車之家與羅蘭貝格聯合發佈的《汽車人羣洞察與購車決策白皮書》顯示,小米YU7這類中大型SUV目標消費羣體為30歲到40歲男性,普遍年收入大於40萬元,他們關注汽車品牌、服務體驗、產品安全性等因素。
在該羣體中,小米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不過當年的米粉也有不少到了30歲左右,已經成家立業,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電車通認為,小米YU7銷量肯定不會低,有望幫助小米進入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包含傳統車企),但復刻SU7的成功到達相同高度,卻有不小的難度。
任何車企都有自己的標籤,如充當「生產力工具」的五菱、便宜耐用的奇瑞、量大管飽的長城、性價比超高的比亞迪、智駕領先的華為和小鵬等等。
小米汽車為塑造標籤做了許多準備,向產品加入了可選實體按鍵、兼容蘋果生態,但目前最大的標籤仍是「性能」。即便是面向家用場景的SUV車型,小米YU7 Max零百加速依然低至3.23秒。
然而標籤在幫助車企營銷宣傳、吸引消費者的同時,也容易導致消費者對於品牌產生刻板印象。
(圖源:小米)
中大型SUV目標羣體為30歲到40歲的高消費人羣,與小米汽車當前的標籤存在差異。好在看到小米SU7的成功后,媒體、網友看待YU7更加樂觀,有利於該車宣傳。
對於小米而言,YU7若能成功,意味着小米不再是憑藉品牌影響力和雷軍的個人影響力吸引年輕消費者購買,而是真正意義上成爲了一個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的汽車品牌,破除了網友們對其的刻板印象和品牌侷限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車通」,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