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6 18:01
《投資者網》吳微
2025年6月13日,曾經的新勢力銷量冠軍哪吒汽車正式踏入破產重整程序。從2024年10月,企業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與員工薪資,到2025年5月13日,母公司合衆新能源遭債權人申請破產;僅8個月,這場明星車企從債務危機到司法程序的墜落,就迎來的終局。6月12日,全員居家辦公通知與門禁系統失效的消息,也徹底揭開了這家車企最后的「體面」。
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2015.HK)憑藉「移動的家」定位在2024年完成50.05萬輛交付,蔚來(9866.HK)以換電模式穩居高端市場,零跑汽車(9863.HK)靠全域自研實現14.9%的毛利率。當哪吒汽車在價格戰中迷失方向時,同行正通過差異化競爭開闢新賽道。這場新勢力洗牌,不僅是企業個體的興衰史,更是汽車行業百年變革中,中小品牌在巨頭擠壓下的必然宿命。
從銷冠到破產
2014年10月,浙江合衆新能源在桐鄉註冊成立,6.26億元註冊資本背后,是創始人方運舟「讓智能電動車觸手可及」的創業願景。2018年成為品牌關鍵轉折點,6月「哪吒汽車」品牌正式發佈,11月首款車型N01以5.98萬-6.98萬元的補貼后售價登陸廣州車展,精準切入三四線城市及共享出行市場。
這款小型純電SUV憑藉極致性價比迅速打開局面。2018年12月單月交付1206輛,全年累計交付4803輛;2019年銷量突破1萬輛,其中B端市場提前鎖定4家共享出行公司的2萬輛訂單。銷量增長的同時,公司產能佈局也在同步推進,2018年桐鄉智慧生產基地投產,2022年江西宜春工廠(年產能10萬輛)落地,南寧基地也進入規劃階段。
強勁勢頭下,資本市場也給哪吒汽車以發展動力。2017年公司完成天使輪20億元與A輪12.5億元融資;2021年D1輪獲360集團20億元領投,D2輪獲寧德時代27.9億元注資;至2024年4月,企業公佈的累計融資超240億元,估值一度高達400億元。資本加持下,2022年成為哪吒汽車巔峰之年,以15.2萬輛的銷量超越蔚來、理想,登頂新勢力銷量榜首。
然而2022年開始,特斯拉、比亞迪(002594.SZ)等頭部車企掀起的價格戰成為哪吒命運的轉折點。當競爭對手以技術迭代支撐降價時,依賴低價策略的哪吒就陷入了被動。2023年公司銷量下降至12.75萬輛,同比下滑16.16%;2024年銷量更是驟降至6.45萬輛,同比暴跌49.37%;2025年1月哪吒汽車的銷量僅110輛,市場份額萎縮至0.03%,行業排名跌落至第88位。
在新能源市場,消費者出於售后考慮會買強不買弱,合衆新能源的財務狀況也隨公司汽車銷量下滑而急劇惡化。2021-2023年,合衆新能源累計淨虧損達208.98億元,2023年單年虧損就有75.13億元。
更嚴峻的是公司的流動性危機。2023年末合衆新能源非受限現金儲備28.37億元,較2022年的67.57億元出現了腰斬,而同期公司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當期到期的部分賬面余額高達45.33元,企業現金已無法覆蓋短期負債。2024年起,東風科技、福石控股等供應商開始追討超6000萬元欠款,合衆新能源的債務危機終於擺上了桌面。
出現兑付危機后,合衆新能源的系統性風險隨着而來。2024年10月,企業被曝官網崩潰、大規模裁員欠薪;12月CEO張勇卸任,創始人方運舟兼任CEO;2025年3月,E輪40億-45億元融資計劃擱淺;5月,合衆新能源被債權人申請破產;6月13日,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若6個月內公司未完成重整或與債權人達成和解,企業將依法轉入破產清算,留給哪吒汽車自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從躺贏到內卷
產品力不足或者説「平庸」或是哪吒汽車銷量崩塌的核心誘因。合衆新能源長期依賴N01、哪吒V等低價車型,2024年推出的升級版車型市場反響平平,部分主銷車型甚至出現銷量歸零的情況。儘管哪吒L在2024年9月實現1768輛銷量(環比增長11.2%),但與5月4000輛以上的峰值相比,仍難改頹勢。
哪吒汽車早期的成功過度依賴低價,及企業以虧損換銷量的策略。早期成功后,哪吒汽車將企業的戰略重心放到產能規劃與建設上,未能在供應鏈、性價比上進行深耕,從而錯失了企業轉型發展的窗口期。
同時,哪吒汽車在研發上投入上的吝嗇,也造成公司產品缺乏競爭力,未能與比亞迪、零跑汽車等競爭對手形成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2023年,合衆新能源15.98億元的研發投入,不僅遠低於比亞迪395.75億元、蔚來134.31億元的規模,甚至不及零跑汽車19.20億元的投入。2021年、2022年,哪吒汽車的研發投入更是僅有5.41億元與9.06億元,研發投入也低於零跑汽車。
研發貧血直接導致哪吒汽車產品迭代滯后。當理想發佈MindVLA自動駕駛大模型、蔚來部署超2000座換電站時,哪吒汽車仍在10萬元以下市場推出「換殼不換芯」的升級車型。
產品結構單一更消弱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哪吒V、哪吒U等低價車型長期為公司貢獻了超70%銷量,2024年推出的哪吒L雖定位更高,但因智能化配置落后,未能形成第二增長曲線。當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等競品以更低價格切入市場時,哪吒的性價比優勢在供應鏈成本壓力下蕩然無存。
反觀理想、蔚來、零跑等新勢力的突圍路徑,與哪吒形成鮮明對比。理想汽車以「家庭場景」為核心定位,增程技術解決續航焦慮,2024年50.05萬輛的交付量使其成為首個累計交付破百萬的中國新勢力。2025年發佈的MindVLA自動駕駛大模型,進一步強化「移動的家」的智能化標籤。
蔚來通過換電模式構建技術、服務壁壘,全球2000余座換電站實現汽車3分鍾補能,高端服務體系吸引了高淨值用户。2024年22.2萬輛的交付量伴隨12.3%的車輛毛利率,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同時蔚來還拓展了子品牌Onvo與Firefly,以有序切入中低端市場。小鵬汽車(9868.HK)近年來,也靠在智駕領域的佈局,順利突圍。
零跑汽車則聚焦全域自研以降低成本,70%核心部件自制使的公司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達14.9%。CTC2.0電池底盤與「四葉草」電子架構提升了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與Stellantis的合作則為企業打開海外市場空間。后入局者小米汽車,也將激進輸出動力與無縫聯動米家智能設備作為公司產品主要的賣點,首款車型SU7發佈后,就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哪吒汽車的結局,本質是汽車行業「馬太效應」的必然體現。回顧美國汽車工業史,20世紀初上千家車企最終僅存通用、福特等少數巨頭;中國市場雖起步較晚,但規律相似——從燃油車時代的數百品牌,到新能源時代的數十家新勢力,行業終將走向集中。通用汽車通過整合別克、凱迪拉克等多品牌形成矩陣,大眾集團以大眾、奧迪、保時捷覆蓋全市場,這種規模化與差異化結合的模式,正是中小品牌難以複製的壁壘
當哪吒logo逐漸淡出視野,理想、蔚來等品牌仍在各自賽道疾馳。這場新勢力馬拉松遠未結束,但共識已然形成;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構建差異化壁壘的企業,才能在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