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被安踏收購后,這家國產品牌想做「瑜伽第一」丨36氪專訪

2025-06-16 16:46

作者 |  謝芸子 

編輯 |  鄭懷舟 

封面來源 | 品牌官方微博

因為一場收購,一個國產瑜伽品牌獲得了市場的更多關注。

2023年10月,安踏體育發佈公告稱,公司旗下的一家附屬公司,已成功收購MAIA ACTIVE(瑪伊婭,以下簡稱MAIA)75.13%的股份。

MAIA成立於2016年,是專為亞洲女性設計瑜伽服裝的國產品牌。在此前的報道中,2022年,MAIA主打產品「腰精褲」的銷量就突破了30萬條;另據此前官方預測,在這一年度,MAIA的全平臺的銷售額約5億元。

然而,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過程中,MAIA遇到瓶頸,選擇擁抱安踏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2023年12月,MAIA創始人在朋友圈發文稱,「將在未來一個月卸任MAIA的實際工作,但會繼續作為股東與創始人支持MAIA。」

次年5月,原安踏集團零售副總裁趙光勛被任命為MAIA ACTIVE的品牌總裁,直接向安踏集團專業運動羣首席執行官、安踏主品牌負責人CEO徐陽匯報。而在安踏體育2024年的半年報中,MAIA也出現在集團「所有其他品牌」的類目中。

一進一退間,MAIA的實控權成功過渡。安踏對MAIA的收購,也彰顯了其加碼女性細分賽道的決心。

「大家普遍認為,一個品牌被大集團收購后,會有文化衝突。但MAIA與安踏的融合比較自然,比想象中順利。」

趙光勛是韓國人,在運動服飾行業有近25年的管理經驗。加入安踏前,他曾任職於衣戀集團,並帶領New Balance中國區實現三十倍的業績增長。在趙光勛的表述中,他更喜歡安踏集團的企業文化,認為公司的內部運營更高效,管理也相對扁平。

也因此,任職新總裁后,趙光勛希望能儘可能地保持MAIA原有的品牌調性,在戰略調整的過程中,儘量去維持公司內部輕松、愉悦的氛圍。

「我們的會議是沒有PPT文化的。」

在MAIA上海總部,趙光勛的辦公室更像一個巨大的會議室,辦公室的門口懸掛着類似星巴克的標識牌,只不過標識牌上寫的是他英文名字的諧音梗「Stevebucks」。相比枯燥的會議,他更期待人們能找他喝喝咖啡,隨便聊聊。

談及是否會與MAIA的創始人保持交流,趙光勛告訴36氪,「會溝通,原來的創始人也有去逛店,偶爾會提些建議,她認為門店的變化很大,也很喜歡這樣的變化。」

而在趙光勛接掌總監一年多的時間里,MAIA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不久前的5月,MAIA ACTIVE正式宣佈新生代藝人虞書欣為品牌代言人,更具象化了MAIA「三高女孩」的形象——即「高能量、高情緒價值、高配得感」。

與此同時,MAIA也完成了一系列的品牌梳理與重塑,不斷發展線下門店,並向着更高的目標邁進。

趙光勛期望,在中國市場、甚至是亞洲市場,MAIA能成為人們提到瑜伽運動就想到的第一個品牌。不過,從此刻二級市場的表現看,在瑜伽賽道排名第一的Lululemon也正面臨增速放緩的境遇。在消費分級的浪潮下,尋求品牌升級的MAIA究竟何時能實現「亞洲第一」的發展藍圖,仍有待時間驗證。

以下為36氪與MAIA ACITVE品牌總裁趙光勛的對談,有刪節。

MAIA ACITVE品牌總裁趙光勛

砍SKU、開大店、聚焦瑜伽

36氪:去年5月你成為MAIA的新任CEO,當時這個品牌處於怎樣的發展情況?

趙光勛:MAIA的產品口碑很好,不過在線上向線下轉型的過程中遇到瓶頸。而安踏集團有豐富的線下零售經驗,2023年10月,我們(安踏集團)收購MAIA后,首先梳理了品牌戰略,我也全程參與了。去年5月我任職MAIA ACTIVE品牌總裁后,就按原計劃全面推進了。

36氪:MAIA具體有哪些調整?

趙光勛:我們主要推進了三方面工作:第一步是品牌的戰略梳理,我們未來的目標是聚焦中高端市場,這是戰略定位上的變化。

第二就是產品線整合,更聚焦瑜伽。我們砍掉了大概10%-15%的非核心SKU,如户外夾克等非瑜伽類的產品。直到去年三季度末,整個MAIA的商品線完成了重新的梳理。

第三是門店升級。我剛接手的時候MAIA大概有36家門店,我們調整了一些店鋪,並做了門店端的優化。以前MAIA的門店較小,面積100平方米左右。安踏集團收購后,把賣場升級到體驗館的概念,主要開大店,這是線下很明顯的變化。

36氪:現在有多少門店?

趙光勛:45家左右,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一線城市,我們也在重慶、成都開了新店。

36氪:目前有哪些主題概念店?

趙光勛:我們打造了四種概念店型,一是以體驗為中心的Yoga Studio,這個店型很大,一個城市會有一家這樣的旗艦店,可以舉辦MAIA FUN CLUB的社羣活動。

二是Yoga Gallery,也是較大的門店,主要陳列瑜伽文化主題商品。

三是Leggings LAB,這個店型就是以Leggings為核心的深度體驗中心。

四是Her Closet,我們希望女性消費者能和朋友們一起來門店,在店內巨大的試衣間拍照打卡,分享到社交媒體上。

36氪:未來有新的開店計劃嗎?

趙光勛:今年計劃將門店數擴展至55家左右,並持續深耕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在哪兒我們就在哪兒。

36氪:目前瑜伽褲和Bra的SKU佔比多少?

趙光勛:瑜伽褲、Bra兩個品類加起來的銷售佔比大概是50%,SKU佔比差不多是30%。我們推出了「Yoga 360」策略,即圍繞瑜伽場景開發了全品類的產品,比如搭配Leggings(瑜伽褲)的運動T恤等。

36氪:MAIA還在賣羽絨服。

趙光勛:羽絨服也是在「Yoga 360」策略下的,但SKU佔比非常低,消費者在前往瑜伽館的路上需要什麼樣的服飾,我們就做什麼種類的商品。此外,我們還有「Yoga Plus」的商品策略,會專門針對健身房里的其他團課去推出配套產品。

深圳萬象天地Yoga Gallery門店

上海港匯恆隆Leggings Lab概念店

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

36氪:MAIA定位中高端品牌,有提價計劃嗎?

趙光勛:我們的核心品類價格始終穩定,新品將基於產品力和市場接受度定價,市場上只要是好的商品,溢價空間都是有的。

36氪:但目前是消費分級的趨勢。

趙光勛:現在市場的確有很多平價的瑜伽品牌,我們不跟他們競爭,MAIA ACTIVE對產品的要求和他們是不一樣的。在瑜伽賽道,我們只對標最優秀的品牌。

36氪:聽上去最大的競爭對手是Lululemon?

趙光勛:絕大多數人提起瑜伽,首先就會想到Lululemon,也沒有想到第二個品牌是誰。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別人提起瑜伽運動,立刻想起的是MAIA ACTIVE。

36氪:美國瑜伽品牌Alo Yoga還沒進入中國。

趙光勛:是,我們會觀察他們在其他亞洲市場的表現。其實在韓國、日本都有代表性的本土品牌,中國目前還沒有,這也是MAIA的機會。

36氪:Lululemon的創始人Chip Wilson是MAIA的品牌顧問,你們最近有怎樣的溝通?

趙光勛:我經常與 Wilson交流,我們都認為,行業標杆不在於規模大小,而在於能否贏得消費者的真心喜愛。同時,只有打造出優質的產品,才能塑造出優秀的品牌。

36氪:耐克也在做瑜伽產品,和這些國際品牌相比,MAIA的優勢是什麼?

趙光勛:MAIA只聚焦亞洲女性。我們一直研究亞洲女性的膚色匹配色,也會專門去研究亞洲版型,去分析亞洲女性和歐洲女性的需求差異,MAIA的leggings是「腰、胯、襠、膝、踝」五維貼合的,而不像一些歐美品牌只是把褲長剪短。

再者就是面料技術的創新,我們「腰精褲」的紗線非常細,面料的親膚度、順滑度都有很大的提升。我們的「雲感褲」,面料是雙面磨毛,在產品更親膚的同時,能達到兩倍的拉伸度,能更好地滿足瑜伽運動對面料延展性的要求。

所以我們會根據不同的瑜伽運動屬性,做針對性的面料研發。我們的面料廠也是行業頂尖的水平,很多頭部品牌也會與其合作。

先注重功能,再注重時尚

36氪:除了版型上不同,亞洲女性還有什麼特殊的產品需求?

趙光勛:以Bra為例,亞洲女性的需求是「不凸點」,歐美女性可能不太在意,所以歐美品牌會把Bra的杯墊做得很薄,追求透氣舒服度。

我們有一個Bra研究中心,會盡可能地通過對材料的研發、選擇去升級產品的性能,在保證隱私的同時,讓中心厚度越來越低,或通過打孔等方式加強透氣性。今年2月,我們推出了新IP產品「戚風杯」,透氣性是國標的六倍。

36氪:在中國,一些女性會在各種場合穿瑜伽褲,認為是一種時尚。

趙光勛:是的,所以產品好看非常重要,但我們會先注重功能,再注重時尚。

36氪:最近MAIA官宣虞書欣為新的代言人,也發佈了「三高女孩」的定義,怎麼理解這個概念?

趙光勛:就是「高能量、高情緒價值、高配得感」,其實就是鼓勵大家做自己。因為虞書欣本人就很有能量,我們想要傳遞給女性「陽光」「積極真實」「勇敢做自己」的態度,這也是我們的產品理念。

36氪:如何跟消費者溝通,讓人們一提到瑜伽就想到MAIA?

趙光勛:被安踏收購后,我們用很大的力量去做社羣,MAIA去年做了300場左右的活動,今年的計劃也差不多。

去年,我們還跟PURE Yoga (致力凝聚亞洲的瑜伽社羣)展開了合作,和PURE的教練一起設計開發了PURE by MAIA ACTIVE的產品線;此外,我們還有MAIA Pro體系,已經簽約了120個專業教練,希望跟這些在瑜伽圈里最核心的人,一起傳達MAIA的產品理念。

36氪:與去年5月相比,MAIA的會員數有怎樣的增長?

趙光勛:整體會員數大概實現了翻倍增長,小紅書、天貓旗艦店的粉絲也大概翻了一倍。

MAIA ACTIVE品牌代言人虞書欣

安踏的賦能在「系統化」

36氪:你平時會巡店嗎?巡店時比較看重什麼?

趙光勛:我基本上一周有三到四天都會去巡店,主要和消費者溝通,比如我會關注消費者的行為,她們進店后為什麼直接出去?她們主要觸摸了什麼產品?為什麼某些產品不看、不試穿?類似這樣的問題我會直接跟消費者溝通,或者詢問店員、店長。

36氪:線上、線下的營收佔比是怎樣的?

趙光勛:以前MAIA的營收100%來自線上,之后會以線下為主。去年線上、線下的營收比是5:5,目前大概是4:6,未來計劃達到3:7。從去年5月至今,線下的銷售額呈現高雙位數增長。

36氪:和跑步、籃球相比,瑜伽還是很小眾的市場。

趙光勛:但中國市場很大,我認為瑜伽賽道在一、二線城市,五六年后一定會有較大的市場增長。

36氪:Lululemon的增速也在放緩。

趙光勛:我們很尊重他們,可以説Lululemon一定程度教育了中國的瑜伽市場,讓更多人瞭解瑜伽。

36氪:如今回看,安踏集團對於MAIA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趙光勛:管理更加系統化,無論是線上線下的整合,還是物流、供應鏈的管控,包括中后端資源的一些賦能,這些都在加強。

36氪:原來團隊的留任情況怎麼樣?

趙光勛:去年5月我正式上任后,市場、商品和創新板房這些核心團隊沒有太大變化。目前我感覺,新舊團隊的融合還不錯,我的辦公室就是一個大會議室,我希望很多人都能在我這喝喝咖啡,隨便聊聊,MAIA的會議是沒有PPT文化的。

36氪:你希望將MAIA ACTIVE發展爲怎樣的品牌?

趙光勛:成為中國市場,甚至亞洲市場瑜伽服飾的第一名,這也是我們的戰略目標。

36氪:計劃多久實現這個目標?

趙光勛:我們朝着這個目標在快速前進,MAIA希望和大家一起把瑜伽市場做大。

36氪:你目前的工作重心在哪兒?

趙光勛:提升商品力,保持當下的品牌定位,逐漸實現品牌升級。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財經」,作者:謝芸子 鄭懷舟,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