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億人口大市場,全球關税窪地,中國車企涌向埃及

2025-06-16 13:16

2025年大年初三這天,一場「歡迎中國遊客來埃及過大年」的歡迎儀式在開羅國際機場舉行。埃及旅遊促進局的官員還向抵達埃及的300余名中國遊客贈送了當地特色禮物。

當中國遊客涌向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尼羅河畔感受文明古國的異域風情時,無法不注意到埃及導遊手里拿着的傳音或小米手機,或是穿梭在開羅大街小巷的比亞迪汽車。遊客們可能不知道的是,當漫步在埃及博物館,凝視四千年前的木乃伊時,頭頂吹來的陣陣涼風,也是來自美的或海爾的中央空調。

相比於境外旅遊熱度,過去幾年,埃及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似乎更加邊緣。提起出海中東,人們也會首先想到沙特或阿聯酋,而忽略紅海另一邊的埃及。

事實上,一些建築行業的大型國央企,以及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早已在埃及開展建設投資業務。「埃及既是有着1億多人口的大市場,也可以作為輻射北非和中東的樞紐,甚至觸達歐美市場的跳板。」埃及諮詢公司工業4.01中國區負責人小倪告訴我們,埃及正在成為中國製造型企業的出海新「熱土」。

今年年初開始,小倪時不時在抖音、小紅書上發佈短視頻,分享中埃貿易機會、介紹埃及市場。這些坐在廚房里,或者走在馬路上隨手錄製的視頻總會吸引到大量商家關注。「每天后台都能收到幾十條留言,諮詢怎麼去埃及做生意,企業需求很迫切,催着我們推進項目,都忙不過來了。」小倪的合夥人李浩棟既興奮又無奈地説道。

1.60%人口為30歲以下年輕人

雖然埃及的GDP規模在中東地區僅次於沙特和阿聯酋,2024年達到4030億美元,但是由於人口規模超過1億人,人均GDP僅有3748美元,甚至不及伊拉克和黎巴嫩。因此相比於沙特等國「土豪們」的高消費水平,埃及消費市場的特點是,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羣,對高性價比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旺盛。

其次,開羅街頭隨處可見不戴頭紗的女性,市場里允許公開銷售女性內衣類商品。這種相對世俗化的社會氛圍,也為埃及商業生態提供了開放的增長空間。

在埃及1億多人口中,60%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手機和互聯網滲透率高。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連續5年(2020年-2024年)成為埃及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截至2024年12月,埃及網民總數達到8742萬,佔總人口74%。

並且,埃及96%的人口聚集在尼羅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區,首都開羅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萬人,人口集中分佈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這些因素都為電商發展創造了條件。除了非洲本土平臺Jumia和亞馬遜,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和SHEIN也憑藉低價供給在埃及實現業務快速增長。

如果説埃及民間歡迎廉價實用的商品,政府層面則希望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進入埃及,創造新的就業同時,提高埃及整體工業水平。小倪介紹,目前埃及政府主要向外資企業提供退税、土地返還和招工補貼等政策優惠。

2.尚待開發的全球關税窪地

中國企業在埃及建廠,除了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再向其他地區出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埃及也很適合作為轉口貿易的中轉站」,小倪表示,「埃及不像其他中東國家,可以依靠石油獲得大量美元,因此也很歡迎能夠幫助埃及賺取外匯的外資企業。」

過去30年間,埃及憑藉良好的外交關係,與周邊的非洲中東國家以及歐盟和美國簽署了眾多自由貿易和優惠貿易協定,使埃及出口的商品能夠自由進入其他市場:

  • 1994年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成立。成員國包括布隆迪、科摩羅、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提、埃及等21個非洲國家,他們彼此享受與其他成員國對進口用於投資的貨物和原料適用零税率,是非洲成立最早、最大的次區域經濟組織。
  • 1996年與美國和以色列建立合格工業區,意味着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只要含有至少10.5%的以色列工業材料或服務成分、24.5%的埃及工業材料或服務成分,這些產品在進入美國市場時就可以全部免除關税。
  • 1998年:由埃及提議的大阿拉伯自由貿易(GAFTA)正式形成。18個GAFTA國家免除彼此之間所有關税和費用,並允許原產地對角累積(累積規則在國際上的解釋為,允許國家使用特定第三國生產的部件而不用遵守通常的原產地的要求,只要這種部件在享受優惠的出口國進行了進一步加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18個成員國包括海灣六國以及阿爾及利亞、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等阿拉伯國家,通過建立關稅同盟、減免關税等措施消除區域性貿易壁壘,建立阿拉伯國家共同市場。
  • 2004年:與約旦、摩洛哥和突尼斯簽署《阿加迪爾自由貿易協定》
  • 2010年:與南方共同市場國家(Mercosur,成員國為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委內瑞拉)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 2020年:與歐盟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允許地中海國家實行原產地對角累積。
  • 2024年:與土耳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加徵「對等關税」,非洲有51個國家被列入名單,而其中對埃及只增加了最低檔的10%關税。

3.熱門投資賽道下的悄然變化

雖然基礎設施建設、農機設備和農業技術和汽車製造業一直是投資埃及的重點領域,但是官方支持鼓勵的側重點與潛在機會點,都正在發生變化。

例如,2016年埃及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后,基建領域成為中企投資埃及的重點項目,尤其是參與到埃及新首都——新開羅的建設。近日埃及投資與自由區總局(GAFI)透露,目前已有2800家中國公司在埃及開展業務,總投資額超過80億美元,包括 OPPO、海爾、巨石、美的、泰達、華為等知名企業。

當更多基建企業摩拳擦掌,準備進入埃及市場時卻發現,埃及的基建需求已經發現變化。一位近期與埃及商務官員交流的企業告訴我們,在道路和房屋修建方面,中國建設集團等企業在當地建立長期穩定合作,政府方面更加歡迎有產業園和工廠建設經驗的企業。

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樣體現在汽車行業。

不少頭部車企已經深耕埃及市場多年,對於現在纔打算進入埃及市場的整車出口貿易商來説,機會窗口事實上已經過去。「埃及參贊告訴我們,政府希望實現汽車上下游全鏈路的本地化生產,所以對具備這方面能力的企業更感興趣」,某二手車出口廠商告訴我們。

不只是埃及方面更加歡迎企業落地生產,國內車企也意識到了本地化生產的重要性。「對埃及消費者來説,國內二手汽車價格整體偏貴,他們並不看重車的內飾和性能如何,有沒有空調,反而更關注汽車是否耐用,最好既能載人也能裝貨。」上述廠商表示,他們計劃在埃及尋找合作伙伴,開發生產符合當地需求的合資車型,「類似當年大眾在中國推出桑塔納。」

4.本地化投資的機遇與挑戰

埃及政府2015年提出的「2030年願景」中,在經濟領域的目標包括通過「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以及本地和外國投資,有助於在不中斷服務的情況下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在這一目標下,埃及於2018年啟動《電動汽車發展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電動汽車佔汽車總量的10%。2022年,埃及啟動汽車產業本土化國家戰略併成立汽車工業最高委員會,以推動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生產的本土化。

因此從整車出口轉向技術出口成為中國車企出海埃及的主要趨勢。目前廣汽、吉利、上汽、北汽、奇瑞、比亞迪和長城等車企,均已在埃及以全資子公司或合資方式啟動CKD(全散件組裝)本地化工廠建設。

但是也要看到,中國車企在埃及建廠,仍然面臨一些難以克服的限制條件。除了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普遍挑戰,埃及96%的土地被沙漠覆蓋,可利用土地資源稀缺,可開發區域都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帶的大城市周邊。隨着進入埃及的企業數量增多,土地價格水漲船高,企業找到合適的建廠用地,也日益困難。

其次,埃及雖然有長達2700多千米的海岸線,但是大型港口也基本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亞歷山大、達米埃塔和塞得港等城市。根據外交部最新數據,埃及現有港口吞吐量為800萬集裝箱。雖然埃及正在大力新建更多港口,但是目前吞吐量不到越南的一半,轉口貿易承接能力有限。

小倪認為,並非所有行業都適合在埃及落地。他建議企業在決定對埃投資之前,先親自去當地進行實地考察,瞭解清楚供應鏈上下游在當地的佈局情況,政府對所在行業的實際扶持力度,以及埃及的商業和文化環境。

「就像中國有句話説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倪説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