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金具身智能陳傳紅|無人物流行業專題:三頻共振助力無人物流行業,智駕供應鏈拐點來臨

2025-06-16 07:31

(轉自:國金證券研究所)

摘要

核心邏輯:

  政策、需求、技術三頻共振推動無人物流行業拐點來臨。1)政策:推動物流向無人化、智慧化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加速推進無人物流,解決無人車路權問題;2024 年國家層面政策持續支持無人駕駛物流車發展,多部門協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多地政府也出臺政策支持其應用。2)成本: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急需無人物流助力。無人駕駛物流車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降本增效」;定州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單車單次可運載郵件約 600件,每日往返兩趟,其運行、維護費用顯著低於燃油車輛,每月可為企業節支約 1800 元。3)技術:硬件成本的大幅下探是 L4 量產的關鍵前提。整車價格不斷下降為商業模式跑通提供硬件基礎。當前無人物流車整車價格呈現斷崖式下降趨勢,2023-2025 年降幅超 80%,直接推動商業模式跑通。

  無人物流車產業鏈梳理。上游主要為零部件和技術方案公司:看好智駕芯片、域控制器、激光雷達三個賽道。智駕芯片:首推地平線機器人,關注黑芝麻智能。無人車爆發直接拉動芯片需求激增,每臺車需配套計算芯片需滿足百 TOPS級算力需求。視覺感知技術路線普及,推動圖像處理器芯片研發加速,芯片廠商需針對無人車場景定製低功耗、高可靠性方案。激光雷達:首推禾賽科技。無人物流車大多采用多傳感器方案,禾賽科技作為激光雷達龍頭企業,有望充分受益新應用場景。禾賽激光雷達深化賦能新石器無人車規模化落地,作為核心傳感器,禾賽 XT 激光雷達將無人駕駛感知系統提升到 120m 感知距離。域控制器方面,白犀牛的自動駕駛算法與場景落地經驗,深度融合經緯恆潤車規級成熟可靠的傳感器、高算力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等智能硬件的產品技術優勢,打造高度可靠和安全的車規級無人車產品;知行科技近期拿到某頭部自主品牌合計 9 款商業物流車的平臺化定點函。

  中游無人車製造主要為:九識智能、新石器、白犀牛。九識智能構建起覆蓋快遞快運、生鮮商超、醫藥冷鏈等的智慧城配物流網絡。在國內創立「雙目 3D 感知+平頂智能套件」融合方案,E6 車型裸車價 1.98 萬元,推動城配自動駕駛發展。新石器: X 系列切入物流配送、園區零售等領域。已累計獲得超 85 個城市路權牌照,交付近 3000 輛車。白犀牛:專注於商超即時配送、門店庫存共享、快遞網點接駁、一對一急送、冷鏈運輸。

  無人物流車運營:多家快遞物流上市公司已佈局無人物流車,推動降本增效落地。無人車應用幫助加盟商降本,總部利潤有望釋放。加盟制快遞公司採用「中轉直營,網點加盟」模式,無人物流車主要應用於末端配送環節,可替代司機功能,同時無需支付油費,有助於減輕加盟商經營成本。

投資建議:

  政策、需求、技術三頻共振推動下,無人物流車迎來商業化落地拐點。無人物流車產業鏈梳理,按照下游-無人物流車運營公司,中游-無人車製造公司,上游-零部件和技術方案公司。

風險提示

  法規落地進展不及預期,無人物流車達到 L4 級別不及預期、技術迭代風險、系統可靠性風險、行業競爭加劇。

+

目錄

一、政策、場景、技術齊發力,無人物流商業模式落地

1.1 政策端:無人物流支持政策頻出

  1.2 需求端:快遞物流業有望保持高速增長,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急需無人物流助力

1.3 技術端: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為無人車應用奠定基礎

二、無人物流產業鏈梳理

2.1 無人物流車上中下游產業鏈梳理

  2.2 上游 - 無人物流車供應鏈:智駕芯片、域控制器、激光雷達三個賽道

  2.3 中游 - 無人車製造:九識智能、新石器、白犀牛 2.4 下游 - 無人物流車運營:京東、美團、順豐、德邦等

三、投資建議

四、風險提示

正文

一、政策、場景、技術齊發力,無人物流商業模式落地

1.1 政策端:無人物流支持政策頻出

  政策推動物流向無人化、智慧化發展,無人物流是物流降本的重要途徑。2015 年以前,無人駕駛物流車處於政策萌芽階段,智能交通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基礎研究受關注,國家鼓勵相關技術研發。2015—2017 年,菜鳥、京東等企業開始佈局無人配送技術研發,國家出臺政策鼓勵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及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2018—2020 年,多地探索自動駕駛車輛測試與試點運營,北京、上海等地設立自動駕駛測試區,交通運輸部發布指導意見支持自動駕駛載貨運輸服務。2021 年至今,北京市為無人配送車賦予合法路權,2024 年國家層面政策持續支持無人駕駛物流車發展,多部門協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多地政府也出臺政策支持其應用。

  國家和地方政府加速推進無人物流,解決無人車路權問題。政策端,無人物流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之一。2024 年 11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目標到 2027 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等政策也提出對無人化物流的支持。國家郵政局、多地政府、郵管局密集表態加速推進無人車、無人機應用工作。

  地方層面:2024 年 7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公佈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北京、上海、重慶、鄂爾多斯等 20 個城市(聯合體)上榜。各試點城市可以結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等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自動配送等多場景的規模化應用試點。

  1.2 需求端:快遞物流業有望保持高速增長,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急需無人物流助力

物流快遞行業增速,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2024 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 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7%。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 1.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8%。2024 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1937.0 億件,同比增長 19.2%。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1750.8 億件,同比增長 21.5%。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156.4 億件,同比增長 14.6%;異地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1555.7 億件,同比增長 22.1%;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38.7 億件,同比增長 26.3%。

  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急需無人物流助力。近年來,物流行業規模持續擴張。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2024 年,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1750.8億件,同比增長 21.5%。如此龐大的業務量,對物流配送效率和成本控制均提出了極高要求。而傳統物流配送模式依賴大量人力,快遞員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複雜,人員流動性高,導致企業招聘和培訓成本增加。快遞行業價格競爭仍在持續,自 2023 年 3 月起快遞行業單票價格同比即開始下降,2025 年 4 月單票價格較上年同期仍有 7%的降幅,快遞公司亟需降本以提升利潤,無人物流車可減少末端配送成本,將獲得更廣泛的應用。

1.3 技術端: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為無人車應用奠定基礎

  L4 突破背后是技術迭代與政策支持的雙重驅動。北京市於 2025 年 4 月 1 日正式實施《自動駕駛汽車條例》,首次明確 L4 級車輛在特定區域合法通行權。政策紅利下,廣汽、小馬智行等企業的量產計劃不再停留於概念階段,而是進入實質性落地周期。硬件成本的大幅下探是 L4 量產的關鍵前提。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成熟也為其在物流領域應用奠定了基礎。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的廣泛應用,使車輛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環境信息。智能算法的不斷優化,賦予車輛精準的決策能力,能夠根據路況、交通信號等信息規劃最優行駛路線。

  整車價格不斷下降為商業模式跑通提供硬件基礎。2024 年郵政快遞物流 3-10 立方的無人車成本與普通新能源車基本持平,大規模量產應用條件成熟。多家第三方運營主體進入行業,商業模式形成閉環,無人車運營進入良性循環。這個價格還在下降,大規模量產應用條件已成熟。E 系列首款車型 E6 正式售價 19800 元,以超高性價比開啟輕件散件智能配送新時代。E 系列將提供豐富的選裝配置方案,滿足用户多樣化場景需求。同時創新推出行業顛覆性的 FSD(完全智能駕駛)月度訂閲服務,低至 1800 元/月,徹底改變行業傳統包年付費模式,實現"隨用隨付"的靈活體驗,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門檻。

二、無人物流產業鏈梳理

2.1 無人物流車上中下游產業鏈梳理

  無人物流車產業鏈梳理,按照下游-無人物流車運營公司,中游-無人車製造公司,上游零部件和技術方案公司。

  上游-無人物流車運營公司:下游為無人配送的應用,包含園區、礦區、港口、機場等。C端業務包括 Robotaxi、無人配送、無人巴士等,以及以快遞末端配送和即時配送為主要應用場景。

  中游-無人車製造公司:包括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包括九識智能、新時期、白犀牛,車企包括江鈴汽車金龍汽車等,解決方案供應商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蘑菇車聯等。

  下游-無人物流車運營公司:自動駕駛和無人物流的相關技術和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包括激光雷達、芯片、域控制、線控底盤等。公司包括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地平線機器人、德賽西威等。

  2.2 上游 - 無人物流車供應鏈:智駕芯片、域控制器、激光雷達三個賽道

  無人車上游產業鏈中,看好智駕芯片、域控制器、激光雷達三個賽道。無人物流車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組成的「感官矩陣」。隨着近兩年乘用車智駕產業上游供應商逐步實現規模化,核心零部件成本的快速下降。

  上游供應鏈競爭,硬件成本逐年下降。激光雷達從萬元級降至千元級,芯片廠商也在降本競爭,芯片廠商也在充分競爭下持續降本。地平線征程 6 系列隔山打虎——爲了應對征程 6M,英偉達推出了 Orin Y 的降本平替方案,售價比 Orin X 降低了 100 美金。激光雷達、高算力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快速下行。對於高階智能駕駛套件而言,傳感器和域控制器為核心,單一價值量最大的為激光雷達、智駕域控制器兩大部件。近年來,受益於技術迭代、規模放量等因素驅動,激光雷達 、智域控制器成本快速下行。速騰聚創ADAS激光雷達產品示例, 2020/2021/2022/2023/24H1 銷售均價分別為 22.5/10/4.3/3.2/2.6 千元,其中 24H1 價格較 2022 年下滑近 40%。

  規模化放大成本優勢,市場需求倒推。頭部車企的規模化採購放大成本優勢,通過規模效應將整套智駕成本控制在 4000 元以下,隨着客户認知加強,未來中介智駕有望成為剛需,推動車企加速標配。

  九識、新石器、白犀牛感知方案對比。目前市場中大部分無人物流車企業選擇多傳感器組合方式,算法選擇基於 OCC(佔據網絡)融合檢測技術、多場景預決策算法和動態分佈式。

  九識無人車:採用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超聲波在內的 4 種感知傳感器,經過嚴格環境與可靠性測試,無人車可在-30-+55 度的範圍內穩定工作超過 5 年。軟件方面,九識基於 OCC(佔據網絡)融合檢測技術、多場景預決策算法和動態分佈式調度框架,能將推理延迟壓縮至 50 毫秒以內,大大提升了複雜城市道路的適應能力。

  新石器:基於 Transformer 架構率先實現視覺 BEV 算法上車,搭載 12 個高清攝像頭及 1 個激光雷達多模態前融合感知,使無人車具備 360 度環視 120 米感知能力。感知算法引入 OCC 佔用網絡,通過算法將無人車周圍的空間離散化為 3D 網格,並識別是否為可通行區域,面對開放環境的各種不規則物體佔用網格也可以輕松應對。

  白犀牛:傳感器套件集成了電器設備、雷達、攝像頭等多類傳感器設備,易於快速部署。對於攝像頭自清洗研發了應對雨、雪等惡劣天氣的氣刀清潔系統,加強全天候運營能力。算法方面基於 Transformer 結構的模型,支持時序連續幀的輸入,使得模型不僅能夠完成單幀內的空間結構內容識別,也能實現速度、預測線等時序信息的估計,同時學習時空信息。

  智駕芯片:首推地平線機器人,關注黑芝麻智能。無人車爆發直接拉動芯片需求激增,每臺車需配套計算芯片需滿足百 TOPS 級算力需求。視覺感知技術路線普及,推動圖像處理器芯片研發加速,芯片廠商需針對無人車場景定製低功耗、高可靠性方案。預計 2025 年全球無人配送車芯片市場規模將突破 50 億美元,中國佔比超 30%。隨着 L4 級立法落地與智能駕駛產業鏈成熟,芯片與無人車企業的協同研發(如定製化域控解決方案)將成為技術突破關鍵。芯片廠商中國產替代正當時,中大算力芯片中,建議關注國產智駕芯片龍頭地平線。地平線:中算力芯片處於行業前列,開啟國產替代,中大算力芯片加速落地中。地平線中算力芯片推出征程 5、征程 6M 和征程 6E。征程 5:J5 算力為 128TOPS,目前已有比亞迪、理想汽車多款車型搭載,截止 2024 年,征程 5 以 26.9 萬出貨量(5.1%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四。25 年預計 J6M 將開啟大規模落地,J6P 將在奇瑞車上首次搭載。

  域控制器:建議關注經緯恆潤、知行科技。 經緯恆潤:為汽車電子系統科技服務商,專注於為全球汽車、無人運輸等領域的客户,提供電子產品、研發服務和高級別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車規級硬件研發能力與規模化量產經驗豐富,核心產品及服務打破國外壟斷,技術實力及市場競爭力在國內供應商中穩居第一梯隊。白犀牛與經緯恆潤合作,白犀牛的自動駕駛算法與場景落地經驗,深度融合經緯恆潤車規級成熟可靠的傳感器、高算力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等智能硬件的產品技術優勢和強大工程化能力,打造高度可靠和安全的車規級無人車產品。

  知行科技:近期拿到某頭部自主品牌合計 9 款商業物流車的平臺化定點函,將通過標配iFC 3.0 前視一體機提供包括 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在內的軟硬一體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用平臺化、高成熟度的產品,助力高價格敏感的商業物流車向智能化邁進。

  激光雷達:首推禾賽科技。無人物流車大多采用多傳感器方案,禾賽科技作為激光雷達龍頭企業,有望充分受益新應用場景。禾賽激光雷達深化賦能新石器無人車規模化落地,作為核心傳感器,禾賽 XT 激光雷達將無人駕駛感知系統提升到 120m 感知距離,大大縮小了傳統架構會在近距離形成的盲區,結合精準裝調,實現了真正的「零盲區」。無論是夜間、雨天、霧霾等惡劣天氣,還是窄路、閘機口等複雜路況,新石器無人車都能穩定安全地行駛。XT32 通過了數十項可靠性實驗把關,典型工況下設計使用壽命大於 30,000 小時,在與新石器的合作過程中,憑藉出色的可靠性獲得客户的好評。

  自 2021 年 9 月起,新石器無人車與禾賽科技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在智能配送裝備領域持續深化合作,加速推動新石器無人車的智駕升級。無人配送需要以至少 40 公里時速在城市複雜道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運營,對於安全性的要求已不低於 Robotaxi。禾賽科技將助力新石器無人車拓展多元物流場景中的商業化落地,推動無人配送服務向社區、鄉村「最后一公里」滲透,以更安全、普惠的解決方案塑造物流產業格局。

2.3 中游 - 無人車製造:九識智能、新石器、白犀牛

  當前中有無人車製造主要為:九識智能、新石器、白犀牛

  九識智能:構建起覆蓋快遞快運、生鮮商超、醫藥冷鏈等的智慧城配物流網絡。在國內市場已深度服務中國郵政、通達系、國藥器械、佳通輪胎、爸爸糖等多場景行業客户及其生態合作伙伴,在海外市場,九識智能也在積極推進其全球化戰略,已落地新加坡、日韓、中東等區域,無人車產品已進入新加坡 FairPrice 等本土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與 DHL 和 Dubai South 達成合作。公司持續技術創新,兩年內多次迭代產品,首創「雙目 3D 感知+平頂智能套件」融合方案,E6 車型裸車價 1.98 萬元,推動城配自動駕駛發展。2024年訂單超萬台,交付超 3000 台,服務超 600 家客户,運營覆蓋 200 余座城市,L4 運營總里程超 1200 萬公里。B 輪融資近 3 億美元。

  新石器: X 系列切入物流配送、園區零售等領域。已成為順豐、京東、中國郵政等直營快遞體系在無人車領域的最大供應商,訂單份額均超過 90%。其產品矩陣覆蓋多種物流需求,已累計獲得超 85 個城市路權牌照,交付近 3000 輛車,自動駕駛里程超 2400 萬公里。2025 年,新石器將率先交付萬台無人駕駛車隊,成為行業里程碑。

  白犀牛:專注於商超即時配送、門店庫存共享、快遞網點接駁、一對一急送、冷鏈運輸。與順豐、京東、中通、申通、圓通、郵政、極兔等多家主流快遞公司,永輝、天虹、盒馬、達達等國內領先的大型商超及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成戰略合作,預計 2026 年,無人配送車日活車輛將達到 5000 台,B 輪融資達 2 億元。

  中游產業鏈中,建議關注九識智能、新石器。

  (1)九識智能:高性價比 L4 城配先鋒。5 月 27 日,九識正式發佈全新 E 系列無人物流車平臺及首款車型 E6。新車正式售價 19800 元,較初代車型降價超 90%,以超高性價比開啟輕件散件智能配送新時代。九識智能專注於 L4 級無人城配車輛的研發與應用。截至目前,公司針對不同載重場景優化設計推出 Z 系列、E6 等無人駕駛車型,構建起成熟的全棧自動駕駛技術方案。

  市場佈局方面,九識智能已率先實現規模部署。據官方披露,截至 2024 年底,九識智能已相繼在全國 29 個省份和地區獲得上路資質,常態化業務覆蓋 200 余個城市,累計交付車輛超 3000 台,服務超 600 家客户,送單量累計超 3 億單,運營安全里程突破 1000 萬公里。2025 年一季度,公司新增訂單量同比增長超 4 倍,當前在手訂單超 10000 台。

  商業模式方面,九識智能採用「低價硬件+訂閲服務」模式。以極具競爭力的硬件價格吸引客户,並首創「隨用隨付」FSD(完全智能駕駛)月度訂閲服務,訂閲價低至 1800 元/月,在通過收取駕駛服務費獲取持續收入的同時,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門檻與使用成本,有效拓寬用户羣體。

  (2)新石器:L4 全場景佈局引領者。新石器無人車(Neolix)成立於 2018 年,是國內較早深耕物流無人駕駛的 L4 廠商之一。公司以「AI 算法+機器人+電動汽車」三重技術優勢作為核心競爭優勢,旗下 X 系列車型已實現冷鏈運輸等多種載貨需求覆蓋。

  市場佈局方面:海內外多地市場佈局。截至 2025 年初新石器已在國內 300 余個城市、海外 13 個國家近 100 個城市實現業務覆蓋,累計訂單突破 20000 台,已與中通、圓通、申通、韻達、順豐、極兔、京東、中國郵政等頭部快遞物流企業建立起穩定的規模化合作。

  商業模式方面,新石器以「規模化降本」為核心策略。生產方面,公司通過不斷進行產品更新迭代和自建規模化生產基地(全國首個 L4 級萬台產能無人車工廠)有效降低產品單位成本。其核心產品 X3 在搭載雙激光雷達、配備多模態 BEV 空間 4D 感知技術的同時,單車成本通過五次迭代降低 13 萬元。運營方面,公司採用總包運營與區域試點相結合的模式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並通過提供數據調度服務等增值業務構建多元化盈利模式。

2.4 下游 - 無人物流車運營:京東、美團、順豐、德邦等

  多家快遞物流上市公司已佈局無人物流車,推動降本增效落地。無人車應用幫助加盟商降本,總部利潤有望釋放。

順豐控股、順豐同城:均間接參股無人物流車廠商白犀牛,其中 2024 年順豐控股已投入 800 台無人車,順豐同城已投入 200 台無人車,順豐控股旗下擁有 10 萬輛末端車輛,若單車節省成本 5100 元/月(增厚利潤 3900 元/月,假設所得税率為 25%),100%替換現有存量車輛,預計可增厚利潤 46 億元;

京東物流:無人車在近 30 座城市開展運營,服務範圍覆蓋社區、商圈的快遞配送和攬收,聚焦短駁及網格倉模式;

德邦股份:全資子公司寧波德邦基業持有上海木蟻機器人 11.3%股份,后者專注於無人駕駛搬運機器人,此外德邦股份參股自動駕駛卡車技術與運營公司嬴徹科技。德邦股份旗下擁有 3 萬余輛末端車輛,100%替換現有存量車輛,預計可增厚利潤 14 億元;

  加盟制快遞公司:無人物流車主要應用於末端配送環節,可替代司機功能,同時無需支付油費,有助於減輕加盟商經營成本。無人物流車的引入有利於加盟商網絡的健康發展,利於總部盈利釋放。

  對直營快遞公司(順豐控股、德邦股份等),使用無人物流車可直接獲得成本節省;對加盟制快遞公司使用無人物流車幫助加盟商直接降本,加盟快遞總部通過降低政策成本,實現利潤釋放。根據測算,假如無人配送滲透率達 100%,則順豐控股、德邦股份利潤增厚 46 億元、14 億元;加盟制快遞公司則可增厚整體利潤約 14-25 億元不等。

  其中,直營快遞快運公司利潤增厚的計算公式為:單車節約成本×末端車輛數量×滲透率×(1-所得税率),加盟快遞快運公司的利潤增厚公式為:單票節約成本×2025 年預測件量×滲透率×(1-所得税率),其中單車節約成本及單票節約成本參照圖表 14,所得税率為 25%。

三、投資建議

  政策、需求、技術三頻共振推動下,無人物流車迎來商業化落地拐點。無人物流車產業鏈梳理,按照下游-無人物流車運營公司,中游-無人車製造公司,上游-零部件和技術方案公司。其中,看好上游產業鏈中芯片、激光雷達、域控制器賽道,核心關注地平線機器人、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黑芝麻智能等。中游產業鏈建議關注九識智能、新石器、白犀牛等。下游產業鏈建議關注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中通快遞、極兔速遞等無人物流車運營端。

四、風險提示

  法規落地進展不及預期、無人物流車達到 L4 級別不及預期:無人駕駛車輛的商業化運營高度依賴於政策法規的支持和路權開放,無人物流車達到 L4 級別可能低於預期。目前各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試點,但全國層面的統一法規、事故責任認定、運營資質審批等仍有待完善。

  技術迭代風險:自動駕駛算法、傳感器(如激光雷達)和計算平臺更新迅速,企業若無法及時跟進可能導致競爭力下降。

  系統可靠性風險:傳感器故障(如激光雷達失效)、決策算法偏差或極端天氣(雨雪霧霾)下的性能下降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巨頭與創業公司(九識、新石器)爭奪市場份額,價格戰或擠壓利潤。

  證券研究報告:《無人物流行業專題:三頻共振助力無人物流行業,智駕供應鏈拐點來臨》

報告日期:2025年06月14日

陳傳紅 SAC執業編號:S1130****30001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