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充電5分鍾,續航800公里?比亞迪、寧德時代、欣旺達等佈局,「超快充」市場火了,規模化落地還有多遠?

2025-06-15 15:2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劉珊珊

  「無超充,不電動」,充電速度正「卷」向新高度。

  5月20日,巨灣技研完成充電新國標發佈后的行業首次公開測試。數據顯示,基於 800A國標充電樁,其XFC極快充電池在5%—63% SOC區間充電耗時僅3分58秒,這一成績甚至比前不久引起行業熱議的兆瓦閃充標稱時間快了62秒。

  巨灣技研公開測試(攝影/劉珊珊)

  今年3月,比亞迪基於超級e平臺推出兆瓦閃充技術,在1000V電壓和1000A電流加持下實現「充電5分鍾、續航里程400公里」。緊隨其后,華為發佈1.5兆瓦充電產品,以前普通快充樁給大貨車充滿電需要幾小時,現在15分鍾就能讓重卡滿血復活。4月,極氪發佈V4極充兆瓦樁,單槍峰值功率達1.3兆瓦,單槍峰值電流1300A,首個V4極充兆瓦站宣佈落地杭州。

  「超快充將和新能源汽車一樣,正以大家想象不到的速度發展。」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總裁裴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未來5年,其滲透率會超過50%,而且我們判斷滲透率有望達到60%—70%。」裴鋒表示,超快充將成為電動車的標配,正如手動擋升級為自動擋一樣,「無超充,不電動」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超快充」市場火了

  近年來,新能源車型滲透率不斷提升,但使用便捷度不及燃油車依舊是部分消費者不願選擇純電動車型的重要原因。不過,伴隨超快充的快速發展,充電正變得像加油一樣便捷。

  2025年,兆瓦級充電開始受到大量關注。兆瓦級充電通常指基於高電壓平臺及大電流技術,充電功率達到兆瓦級水平(1MW及以上)輸出功率的充電技術。相比於目前主流的快速充電(200—400kW),兆瓦充電的功率高出數倍,能夠在極短時間內為電動汽車充電。

  例如,比亞迪最新發布的「兆瓦閃充」的技術核心在於其1000V超高壓架構和全新設計的刀片電池。據稱,這一技術可實現最高充電電壓1000V,最大充電電流1000A,最高充電倍率10C,最大充電功率1MW,最高峰值充電速度可實現1秒2公里,5分鍾充電407公里。按照計劃,比亞迪規劃4000座閃充站。目前,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術可應用於漢L和唐L車型,漢L的售價爲27萬—35萬元。

  緊接着,寧德時代發佈了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其峰值充電速率接近12C,峰值充電功率超過1.3兆瓦,可實現「1秒充2.5公里」,充電5分鍾補充520公里續航,最高續航達到800公里。

  5月16日,欣旺達又發佈名為「閃充電池4.0」的系列電池產品,其中一款主打超充的動力電池可實現12C的峰值充電倍率,一分鍾即可補能150公里。

  在5月20日巨灣技研的公開測試中,5分鍾充入54.54kWh電量(5%—78% SOC),平均充電倍率達8.8C。搭載該電池的2022款AION V Plus 車型,經軟件升級后,0—80% SOC 區間持續平均倍率超8C,20%—70% SOC 區間可突破更高倍率。

  裴鋒直言,0—80%SOC快充區間是否能全過程高功率超充是檢驗超快充的硬核標準,做到全域恆功率超充纔是真超充。巨灣XFC極快充電池具備峰值16C的能力,但採用全程恆流充電策略,測試中均值倍率穩定在8.8C。

  商用車領域同樣動作頻頻。前不久,上海首個兆瓦級超充站「交通強國1號站」 投運,華為帶來的全液冷兆瓦級超充,充電電流高達2400A,補能效率比傳統方案提升近4倍,每分鍾可補能約20度電。僅需15分鍾即可完成一次完整充電,補能效率接近燃油車水平。

  圖片來源:

億緯鋰能(維權)

  億緯鋰能也在重卡領域推出了兆瓦級電池LF230P-453kWh等4款產品,分別對應短倒運輸與干線物流等不同運營場景。根據億緯鋰能提供的相關信息,其即將量產的下一代「兆瓦級」453kWh電池新品僅需18分鍾即可完成10%至80%的電量補給,配合1500kW超充技術,每年可為用户節省大量充電時間,創造超過5萬元的運營增收。

  與此同時,全國多個主要城市正加速推進「超充之城」建設。

  早在2022年9月,廣州率先提出2024年新增超級快充站約1000座;深圳規劃2025年建設超充站300座,「超充/加油」數量比達1:1,2030年超充站增至1000座。

  圖片來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網站

  北京市計劃到2025年底建成超級充電站1000座以上(超充樁2000個以上);到2035年,高質量超充站的超充樁平均一次充電時間可降至8分鍾以內,「實現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

  規模化落地還有多遠?

  中汽數據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兆瓦級充電發展會面臨一些挑戰。如兆瓦級充電場站的建設成本顯著高於普通充電樁;兆瓦級充電對電網側增容壓力大;動力電池預期循環壽命影響尚不明確等。

  欣旺達動力電芯產品線總經理何軒表示,推出12C超充電池更多是一種技術實力的體現,這類超充電池主要會應用於車企的旗艦車型,市場整體容量並不會特別大。

  不過在裴鋒看來,超快充的價值正不斷得到市場認可。「巨灣技研在這個領域做得足夠久,超快充電池只比普通電池成本高了一點,一個動力電池就差兩三千元,成本差別並不算大。又好又不貴才能帶給大家超快充的技術平權,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單座兆瓦級充電站功率達1000kW(相當於中型工廠負荷),可能引發電網高峰過載。

  針對兆瓦級充電可能對電網帶來的衝擊,比亞迪給出的方案是集裝箱式儲能緩衝系統。該系統集成2MWh儲能電池與1.5MW雙向變流器,通過「削峰填谷」策略,在電網負荷低谷時儲能,高峰時放電,使超充站無須電網擴容即可實現全天候兆瓦級輸出。據稱,該方案可降低電網改造成本80%。

  華為目前採用的是「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儲能系統緩解電網壓力,實現「削峰填谷」,智能調節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和充電設備的協同工作,可有效降低超大功率需求對變壓器帶來的運行衝擊。

  「儲能是超充站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極充生態業務負責人谷兆寧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儲能除了解決必備的電力容量之外,還可以在電價低的時候充電,電價高的時候放電。「當一個超充站結合所配套的儲能站,可以説既解決了充電電力容量的問題,也在經濟效益上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針對電池使用壽命是否受到影響的問題,巨灣技研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電池健康監測平臺后臺,行駛里程最長的巨灣電池包里程數已超過31萬公里,狀態良好,衰減程度低於5%。

  此外,消費者不僅關注充電速度,更加關心電池安全性問題。

  2024年底,大功率充電新國標全面出臺。其中,對充電接口的電壓及電流有明確規定,電流上限從250A提升至800A,電壓上限從1000V提升到1500V,該標準覆蓋充電樁槍頭與車載充電插座。此規定綜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既為充電安全預留冗余空間,又需兼容新舊國標接口,避免因電流提升導致元器件升級成本呈幾何級增長。

  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簡稱「新國標」)發佈。新國標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在擴散測試方面,新國標將熱失控后的安全要求從「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升級為在發生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且「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這也是首次將「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作為強制性標準。

  巨

  灣技研電芯測試區(攝影/劉珊珊)

  「新國標對於電池安全,尤其是熱失控提出很重要的要求,一定要不起火、不爆炸。同時,對於快充之后的安全也提出了相應要求。這也意味着國家對於電池的開拓前景也聚焦在了電池安全和超快充。」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AI電控研究院院長李毅崑表示,「巨灣一直以來都是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包括我們在超充之后的不起火、不爆炸。即便新國標沒有發佈,我們也非常有信心,我們的企標是在國標要求基礎之上的。」

  業內專家指出,兆瓦級超充技術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然而,由於支持兆瓦級充電的車型滲透率尚待提升,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兆瓦級超充仍將與普通快慢充、換電等多種補能方式並存,形成互補格局。

  與此同時,伴隨「充電 5 分鍾,續航400公里」 成為日常,燃油車的護城河——補能便捷性正加速消失。這場由技術驅動的變革,或許不會直接宣告燃油車的終結,但卻勾勒出汽車產業向 「電動化、智能化、高效化」 演進的軌跡。超快充的意義,不僅在於追趕傳統加油速度,更在於重新定義人類對 「出行能源」 的終極想象。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