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Switch 2開售熱賣,當初勸我別買的人,都玩得正美着呢

2025-06-14 14:00

嘴上都喊着「不買!」結果開售四天狂賣 350 萬台。Switch 2 開售不到一周,已經成爲了任天堂歷史上首發銷量第一的主機。(對比一下,PS5 發售一個月才賣 340 萬台。)

而且,350 萬並非玩家熱情的上限,只是任天堂產能的極限。目前 Switch 2 在零售終端,依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尤其是在日本本土,玩家依然需要參與抽選,纔有可能獲得購買 Switch 2 的資格。

發售前,Switch 2 受到的爭議可不少,包括芯片製程落后、設計缺乏創新、定價上漲……

但事實證明,任天堂依然擁有強大的號召力,且在備貨量上給到了充足的誠意。港版首發貨源充足,大部分國內玩家都以原價買到了第一批新機。

Switch 2 的實際體驗也超出了玩家們的預期。《荒野之息》和《王國之淚》兩部塞爾達大作得到了明顯的畫質增強,且能跑到 4K60 幀的規格。Switch 生命周期后半那些跑起來吃力的遊戲,Switch 2 都能夠輕松應對。

作者供圖

八年前,Switch 剛誕生的時候,任天堂還處在行業邊緣,Switch 是它向死而生的一戰。八年后,Switch 2 不僅坐擁 Switch 的豐富遺產,還為整個行業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一臺「補完」的 Switch

拿到 Switch 2,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外觀除了變大一圈之外,幾乎沒有明顯變化。

作者供圖

一樣的手持模式,一樣的 TV 底座,一樣的可拆卸 Joy-Con,開機后系統會引導進行「系統遷移」,把老 Switch 上的遊戲、存檔、數據直接複製到新機上。

遷移完成后的主機界面,看起來也和 Switch 幾乎沒有區別。

但體驗上,Switch 2 相比前代有了全面提升

手持模式下,整個機器的做工更好了,磁吸式的 Joy-Con 相比之前的機械導軌劃入,拆裝變得更方便,且依然穩固。

作者供圖

屏幕的尺寸增大到 7.9 寸,關鍵是分辨率從之前的 720P 達到了 1080P,比同類型的掌機如 Steam Deck 更高。

靠着英偉達芯片的 DLSS,大部分遊戲在手持模式下也能超分到 1080P 顯示,這對一臺掌機來説已經是非常夠用的畫質了。尤其是當你拆下手柄,把 Switch 2 支在桌子上玩的時候,即便眼睛距離屏幕相對遠一點,也能輕松看清遊戲內容和文本。

而進入 TV 模式,Switch 2 的體驗更是煥然一新。分辨率提升到 4K 60Hz,且目前幾乎所有遊戲都能跑到這個畫質規格。尤其是得到畫質增強的《荒野之息》和《王國之淚》兩部塞爾達,畫質體驗相比 Switch 是真的有「跨世代」的感覺

當然,任天堂的一方遊戲並不是那種很吃性能的「3A 大作」,但 Switch 2 畢竟是一臺「混合形態」的主機,紙面性能遠不及當下前沿的主機和 PC。

對 Switch 2 玩家來説,或許這就夠了。對於那些偏獨立製作,採用動畫美術風格的遊戲,如《雙人成行》、《哈迪斯》、《Stray》等,它們在 Switch 2 上,都能獲得無可挑剔的體驗,完全不輸 PS5、Xbox。而即便是「超大作」,也並非沒有登陸 Switch 2 的可能,目前《賽博朋克 2077》就開了個好頭。

而且,需要意識到的是,近年來偏獨立製作的中小型遊戲,數量實際是越來越多的,反而是超 3A 作品正在變少,越來越難產。

回顧近 5 年的 TGA 年度遊戲提名,其中有約一半,都有機會或已經登陸 Switch 平臺。而 Switch 2 的硬件升級,還在進一步追趕這一差距。

目前 Switch 2 最欠缺的,反而是任天堂一方作品的支持。8 年前,Switch 推出的時候,任天堂在一年內一口氣拿出了《荒野之息》、《馬里奧賽車 8》、《馬里奧:奧德賽》、《ARMS》、《Splatoon 2》、《異度之刃 2》等一系列招牌一方作品,為 Switch 護航。但到了 Switch 2,目前除了《馬里奧賽車:世界》和年內即將發售的《大金剛:蕉力全開》、《寶可夢傳奇 Z-A》之外,任天堂並沒有放出更多確切的大作時間表。

總體來説,Switch 2 更像是一臺彌補了前代諸多遺憾的「完整品」。但對大批玩家來説,一臺「補完」的 Switch,本身就足夠令人慷慨解囊了。

發售一周后,任天堂首次公佈了 Switch 2 的首銷成績,4 天賣出 350 萬台,輕松成為任天堂歷史上首發銷量第一的遊戲主機。

Switch 2 是任天堂的一次「迟到」

如果回到八年前,恐怕連任天堂自己,都難以預測 Switch 如此成功。

更早些時候,任天堂已深陷於 Wii U 的失敗,不得不提前結束其生命周期,火速研發並提前推出代號為 NX 的下一代主機,也就是 Switch。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初代 Switch 的硬件規格堪稱「破破爛爛」。

屏幕採用的是完全過時的「非全貼合」工藝,因為厚度大,顯示效果很不通透。芯片採用的是當時英偉達已推出數年的 Tegra X1,被部分玩家調侃為「過時的庫存」。手柄搖桿、按鍵的質感,機身的做工、強度,都受到詬病。

在 Switch 的 8 年生命周期里,很多遊戲,包括任天堂自己一方遊戲,在 Switch 上跑起來都性能吃緊,掌機模式下降分辨率,TV 模式下也幀數不足。

除了開發進度匆忙之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也在於,任天堂要把 Switch 的售價嚴格控制在 30000 日元以內,因為當時剛推出的 PS4 Slim 恰好定價在 30000 日元。對任天堂來説,這是它不敢賭的一場價格戰。

后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任天堂如奇蹟般起死回生,Switch 不僅在一年內,靠一系列「神作級」遊戲力挽狂瀾,還成功復興了任天堂幾乎所有經典 IP。

圖片來源 nintendolife

在 Switch 和遊戲暢銷的同時,任天堂在環球影城新建了「超級任天堂世界」主題園區,推出《超級馬里奧兄弟》大電影並打破一系列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

8 年里,任天堂重新成爲了世界的焦點。Switch 在 8 年的生命周期里共賣出1.5 億台硬件,近 14 億軟件,是 Wii U 的 11 倍。這是任天堂歷史上最暢銷的主機,沒有之一。

所以,很大程度上,Switch 2 是任天堂的一次「迟到」,它是對 Switch 時代那些遺憾的一次彌補,也是任天堂迴歸到遊戲行業最前沿的一個象徵。

在 Switch 的后半生命周期里,性能侷限導致它失去了對一系列第三方大作的支持,也讓任天堂和索尼微軟幾乎沒有了競爭關係。

現在,Switch 2 的到來,即便它依然不是一臺典型的高性能主機,即便它來得時間有點晚了,但它終究來到了最前沿的位置上。

不難預見,未來幾年里,Switch 2 將擁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去支持更多第三方作品。

Switch 2 會成為行業的新榜樣?

自從索尼、微軟加入遊戲機行業之后,任天堂的主機在技術、性能上就一直落后於前兩者。大部分時候,都是靠任天堂自己的一方作品支撐。

遊戲主機有一個獨特的「世代」概念,它的發展是一種「躍變」。每一個世代到來,廠商都要推出一臺全新的遊戲機,意味着全新的硬件、全新的遊戲引擎、全新的畫面體驗,因為技術的鴻溝過大,新世代的主機常常無法兼容過去的遊戲。

過去幾十年,遊戲廠商一直基於「世代」的概念展開競爭,每一次世代交替,都是一次顛覆式革新,玩家也常常要重新作出選擇。

但現在,遊戲機世代的概念正在消失。從 PS4、PS4 Pro 再到 PS5 和 PS5 Pro,它們都採用了類似的 X86 硬件架構,更像一臺不斷升級配置的 PC,所以能一直向前兼容。與索尼貼身競爭的微軟也是一樣。現在 Switch 2 之於 Switch,實際採用的也是類似策略。

如果你在 PS4 世代買了很多實體遊戲碟、PSN 數字遊戲,打了很多存檔,你就顯然更傾向於繼續購買 PS5,因為可以繼承過去的數字資產。

如果我們把視野拉大,這件事並非遊戲機廠商的主動選擇,而是有更大的歷史背景。

過去遊戲機的世代式發展,是以摩爾定律為燃料的,因為芯片性能不斷倍增,才能支撐遊戲從 2D 像素畫面,進化到 3D,畫面里的多邊形數量呈指數級增長。

就拿塞爾達舉例,1998 年,《塞爾達傳説:時之笛》推出,在當時是無比前衞,可以説是開啟了「3D 遊戲紀元」的超神作。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電子遊戲歷史上最偉大的遊戲」。

《時之笛》推出后八年,到 2006 年,當時的遊戲畫面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Epic 推出了基於虛幻 3 引擎的《戰爭機器》,再過一年,《光環 3》和《神祕海域》出了,《魔獸世界:燃燒的遠征》也出了。這些遊戲的畫面和《時之笛》相比,甚至不屬於同一個時空,但它們僅僅只隔了 8 年。

然而在過去八年里,主流大作依然在進步,但已不再給人「跨越時代」的感覺。比如 7 年前推出的《荒野大鏢客 2》,依然可以代表當下的畫面標杆,即便是 12 年前的《俠盜獵車手 5》,放在今天也並不過時。

可以説,在 2017 年以前,不是遊戲機每過 5-8 年更替一個世代,而是整個遊戲產業、計算機圖形學、泛意義上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每過 5-8 年更替一個世代。

而現在,性能提升的邊際效應開始遞減,摩爾定律的燃料也愈發不足。越來越多的遊戲廠商都意識到,「卷大作」的時代結束了,如何用更合理的投入,做出相對差異化、有趣的遊戲體驗,纔是當下的成功密碼。

越來越多廠商開始將 Switch 視為榜樣,包括 Valve、索尼和微軟。

Valve 在 2022 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遊戲機 Steam Deck,受到玩家歡迎。

近兩年一直有傳聞稱索尼正在開發一款可以獨立運行遊戲的新掌機,很可能也是對標 Switch,玩家可以在上面遊玩 PS4 世代的遊戲。

微軟則在本周剛剛宣佈和華碩合作,推出一款 ROG Xbox Ally 掌機。

面對競爭,這一次的任天堂,顯然擁有更充足的底氣。因為玩家也知道,他們要玩的下一步塞爾達、馬里奧,依然只會在 Switch 2 上

作者:Jesse

編輯:沈知涵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果殼」(ID:Guokr42),作者:Jesse,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