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奕斯偉計算衝刺港股IPO,王東昇6年干出兩個百億獨角獸

2025-06-13 20:18

(轉自:尺度商業)

文 | 董武英

在中國商業歷史中,不乏有已經功成名就的商業大佬再次創業的案例,但像王東昇如此成功的比較少見。

大多數人對王東昇的瞭解,可能集中於面板龍頭京東方創始人的身份。但外界人不太瞭解的是,從2019年卸任京東方董事長之后,王東昇加入了奕斯偉集團,擔任董事長一職,開始了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再創業。

如今6年過去,今年5月底,國內RISC-V芯片龍頭奕斯偉計算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這之前,與奕斯偉計算同屬奕斯偉集團旗下的奕斯偉材料已經向科創板申請IPO。

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奕斯偉材料和奕斯偉計算兩家企業均成爲了估值數百億的獨角獸企業,王東昇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孵化兩家百億估值IPO,此前竟是一枚「閒棋」

2019年6月28日,62歲的王東昇在京東方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正式卸任董事長一職。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液晶顯示技術在殘酷的競爭下,逐漸追上了三星,站上了全球前列,其成就不可謂不巨大。

但王東昇功成身退后並沒有選擇閒雲野鶴的生活,而是開啟了另一番創業。同年,王東昇加盟奕斯偉,進入了芯片行業。

奕斯偉是京東方佈局的一枚「閒棋」。2015年下半年,京東方聯合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亦莊國投共同出資組建了北京芯動能基金。該基金的成立是爲了佈局顯示面板相關的集成電路上下游產業,尤其是顯示驅動芯片領域,計劃收購兩家海外知名的顯示驅動芯片設計企業。

由於種種原因,這項收購受阻,最終未能成功。為收購而成立的北京奕成科技和北京奕斯偉科技管理團隊意識到,收購難以徹底解決半導體行業核心痛點,因此轉為自主孵化。到2019年7月,奕斯偉已經形成四大板塊業務:12英寸硅片業務、智能化系統級解決方案業務、板級系統封測業務和顯示驅動芯片封測相關業務。

2019年7月,王東昇加入奕斯偉擔任董事長,隨后帶領公司進行了業務分拆,形成了奕斯偉材料、奕斯偉計算、奕斯偉系統技術和奕斯偉封測技術四大主體。

2024年底,奕斯偉材料向科創板遞交IPO申請。這家專注於12英寸硅片的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12英寸硅片廠商,IPO前估值達到了240億元。2021-2024年,奕斯偉材料營收從2.08億元增長至21.21億元,發展迅猛。但由於毛利率較低等原因,奕斯偉材料處於虧損狀態,2024年歸母淨利潤為-7.38億元。

目前,奕斯偉材料的IPO進程仍在推進之中,奕斯偉旗下另一家企業也在今年5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説明書,這家企業就是專注於RISC-V芯片設計的奕斯偉計算。

據招股書顯示,奕斯偉計算聚焦智能終端和具身智能兩大核心應用場景,採用新一代RISC-V計算架構、創新領域專用算法及IP模塊,構建高效開放的軟硬件平臺。截至2024年末,奕斯偉計算是中國最大的RISC-V全定製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中國提供最多RISC-V主控量產解決方案的企業。

如果此次成功上市,奕斯偉計算將成為「RISC-V全球第一股」。

2022-2024年,奕斯偉計算營收分別為20.00億元、17.52億元和20.25億元,其中接近9成的營收來自於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不到1成的收入來自於具身智能解決方案。

從客户結構來看,奕斯偉計算營收依賴於第一大客户。2024年,其76.8%的營收來自於客户A。根據合作年限(六年)及客户描述情況來看,這一客户A有較大可能就是京東方。

在毛利率上,2022-2024年奕斯偉計算毛利率分別為25.9%、15.4%和17.7%。2023年毛利率的大幅下滑主要是由於具身智能解決方案的計提規模擴大至1.03億元。同時,奕斯偉計算主要業務智能終端解決方案毛利率從2022年的25.5%持續下滑至2024年的18.1%。

在較低的毛利率和較高的期間費用影響下,目前奕斯偉計算仍處於虧損狀態。2022年-2024年年內虧損規模分別為15.70億元、18.37億元和15.47億元。若扣除股權激勵等因素影響,奕斯偉計算2022-2024年經調整后虧損分別為12.63億元、17.05億元和14.40億元。

不過,即便處於虧損狀態,奕斯偉計算仍然得到了眾多資本的看好。在招股書中,奕斯偉計算並沒有公佈IPO前估值,但根據長城戰略諮詢發佈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截至2023年末,奕斯偉計算估值達49.2億美元。

3年研發投入超40億,奕斯偉計算錢都花哪兒了?

資本之所以看好奕斯偉計算,主要原因在於RISC-V路線的巨大潛力以及奕斯偉計算已經展現出的強大實力。

要談到RISC-V的潛力,就需要先介紹一下CPU和指令集的概念。

CPU大家都相對熟悉,也就是中央處理器。如果CPU想要計算機硬件執行某種運算,就必須下達指令,所有指令的集合就是指令集(指令集架構),一臺計算機的指令集反映了該計算機的全部功能。

基於指令集可以設計研發處理器微架構,其中特定功能、可複製的處理器架構模塊也被稱為IP,ARM就是全球最大的處理器IP供應商。

在計算機發展的近80年間,行業內出現了多種類型的指令集,應用最廣的兩種分別為Intel、AMD掌控的X86架構和ARM公司的ARM架構。但是,想要使用ARM架構就需要獲得ARM公司的指令集或微架構授權,如華為海思麒麟和蘋果A系列處理器,均是採用了ARM的指令集架構。

不過,一旦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取得授權,CPU研發就會受到巨大影響。為解決「卡脖子」風險,國產廠商如龍芯中科等也推出了自主指令集,但生態系統相對較為薄弱。

RISC-V是一項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團隊推出的指令集架構,該架構具有簡潔、穩定、模塊化等突出優勢,且免費開放,因此也被視為國產CPU的突圍方向。

在王東昇看來,X86是電腦時代的主流,ARM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稱霸,RISC-V將是AI時代的原生架構。近年來,隨着AI技術的突破,RISC-V架構愈發受到關注。這種情況下,作為國內最大的RISC-V方案供應商,奕斯偉計算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更重要的是,奕斯偉計算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2021年,奕斯偉計算交付了第一個32位RISC-V處理硬件IP模塊並完成圖像處理IP模塊研發。2023年,交付首個64位RISC-V主控處理硬件IP模塊。截至2024年末,奕斯偉計算已經積累了500余項IP模塊。

在AI領域,奕斯偉計算已經自主研發出12nm的EIC77系列芯片,AI處理性能可以達到40 TOPS,且可實現對DeepSeek模型的適配。

但奕斯偉計算的目標不止於做一個IP模塊供應商或芯片設計企業。在2024年,其發佈了RISAA平臺,打造開放創新生態體系。開發者可以基於該平臺,快速開發滿足定製化需求的解決方案,降低了開發門檻。

除此之外,王東昇還提出了RDI(RISC-V數字基礎設施)的產業概念,覆蓋所有采用RISC-V架構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方案,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網絡、新算力、新數據、新設施、新終端」等。在王東昇看來,RDI是促進RISC-V生態繁榮、市場蛋糕做大的關鍵。

不過,這樣的目標註定是需要巨資投入的。2022-2024年,奕斯偉計算研發開支分別高達14.40億元、14.45億元和13.37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2.0%、82.5%和66.0%,三年研發開支合計超過42億元。

爲了支持研發和發展,不考慮分拆前的原始融資,自2019年成立以來,奕斯偉計算先后進行了四輪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高達90.26億元。截至2024年末,奕斯偉計算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88億元。

此次港股IPO,奕斯偉計算募集資金主要將投向開發及迭代智能終端及具身智能解決方案,以及完善RISSA技術平臺之上。除此之外,部分IPO募集資金也將用於潛在的戰略合併、擴大全球商業化網絡和補充營運資金上。

目前來看,奕斯偉計算短期內較難實現盈利,其生態體系也需要更長時間來佈局。王東昇曾帶領中國液晶顯示行業穿越殘酷競爭,這一次他帶領的奕斯偉計算能否帶領國產芯片創造新的奇蹟,尺度商業將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