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4 08:06
近日,由貓眼電影出品的原創國產動畫電影《時間之子》票房突破1億,票房破億的背后,這部影片也是首個全雲製作的動畫電影。
據悉,該片從故事編劇到配音,歷經五年打磨,全片共2336個製作鏡頭,97234個製作任務,其中超過70%製作工作量、100%渲染計算、100%數據存儲,全部在雲上完成,而騰訊雲是這部影片背后的技術支持者。
「這是首次在公有云上實現了從雲製作桌面到數據存儲到一個大規模集羣計算,並且在這些數據集中存放的基礎上實現一個大數據AI輔助分析,然后輔助於整個項目管理的功能。整個這套平臺其實在整個電影製作過程中,應該説是系統性提升了整個項目的管理,協作效率還有製作質量。」《時間之子》的製片人張旋説道。
目前,在國內主流製作模式是基於多家制作團隊分工協作方式在做,尤其這幾年來隨着 國產動畫電影製作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呈現出來製作團隊分工更加細緻,涉及到分工協作製作團隊越來越多。這種方式一方面會帶來整體項目製作品質以及各家團隊製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同時因為分佈在不同城市,不同團隊協作完成影片的模式,其實也會給項目的管理和質量把控以及整個製作的技術流程規範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以《時間之子》為例,在動畫前期製作階段,美術師需進行分鏡繪製、角色設定及場景搭建。過去,美術素材往往分散存儲於本地乃至海外的工作站,版本迭代管理混亂,一張圖紙需多次傳遞流轉,效率低下。製作過程中,各環節依賴不同的操作系統和工具,例如:前期建模主要在Windows環境進行,而渲染環節又需切換至Linux系統。頻繁的系統轉換、文件格式調整與素材遷移耗費大量精力,成為顯著制約電影製作效率的瓶頸。
如果依賴本地工作站進行渲染,本地算力有限,導致渲染周期長、成本高。製作需要不同公司甚至全球團隊的協作,而傳統的網絡傳輸速度緩慢。依賴快遞U盤或硬盤進行數據傳輸不僅拖慢進度,還帶來數據丟失、損壞或泄露的風險。
爲了解決傳統制作流程中的問題,張旋透露,這次在《時間之子》的中期製作中也是和項目出品方貓眼一拍即合,在貓眼技術團隊的全力支持和一路護航下,共同經過大量的開發、測試、適配、調優等工作,成功的將動畫電影製作所需的全環節制作環境在騰訊雲上完成了搭建並投入了項目生產使用。
騰訊雲解決方案專家楊洋也提到,騰訊雲在全球具備優秀的公網覆蓋能力,還可以通過騰訊云云聯網等產品實現跨地域專網能力,實現低延迟高可靠的雲上資源網絡打通。
作為全雲製作的影片,背后利用騰訊雲算力集羣,與傳統本地製作和外部商業渲染分開的方式不同,《時間之子》製作團隊將製作環境、數據存儲、渲染農場一體化,不光傳統的「渲染」工作可以藉助公有云數萬覈算力進行製作加速,更是將多個環節的拍屏預覽、動畫緩存輸出、特效動力學解算、毛發布料解算,甚至包括自動批量修改數以萬計的製作文件等,這些以往只能在製作單機上完成的工作全部一鍵提交到渲染農場(雲計算集羣)完成,讓算力集羣的作用從以往僅加速渲染單環節擴展到了加速全部製作環節。
「雲製作平臺的存算一體化設計,不僅僅是將可以將預覽、特效解算、渲染統一由渲染集羣在后台完成,大幅減少了製作藝術家的等待時間和重複操作,更是讓《時間之子》的製作過程能夠實現高度並行和視覺效果的多次迭代,例如我們在製作早期的三維預演(Layout)就可以開始並行燈光和特效粗稿的製作,后續在動畫和特效階段又進行了兩輪燈光和合成效果的迭代,而在以往的製作流程中,燈光和特效環節只能在動畫環節完成后才能全面開啟,雲平臺的應用在不增加項目總周期的前提下給到了視效環節更多的創作和提升畫面質量的時間。」張璇説道。
此外,貓眼雲製作平臺在雲上數據安全方面,騰訊雲依靠雲防火牆為主的安全產品,為公網訪問提供了安全防護。同時結合AD域等能力,為權限管理提供了便利。渲染節點採用騰訊云云主機(CVM),利用公有云服務器按需使用、隨買隨用的特點,實現渲染資源的動態配置、彈性伸縮與靈活調度,渲染總耗時降低;在高效協作方面,基於騰訊雲CFS雲分佈式文件服務進行數據存儲,確保數據的高度共享和高可用性。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動畫電影市場規模達26519.2億元,其中中國動畫電影市場規模達7425.38億元,佔比28%,預計2030年全球動畫電影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5954.2億元,市場前景可觀。
隨着逐漸增長的動畫電影市場,全雲製作會不會成為動畫電影市場未來的趨勢?張璇透露,雲製作的方式讓《時間之子》項目團隊在有限的周期內和各地各個製作團隊進行了高效的協作工作,讓製作的藝術家最大限度的發揮創造力,從而高質量的實現了導演和主創團隊的創意到三維畫面的轉化工作,對於畫面質量的提升從觀眾們的熱情評論和票房的穩步提升趨勢中都可以看到,同時這一製作方式是隨着雲技術的升級而同步得到持續提升助力的。
楊洋也談到,關於「全雲製作」的價值有着技術紅利與產業變革兩層意義。技術層面,提到雲計算解決了傳統制作的三大瓶頸:彈性算力突破渲染資源靜態分配限制;分佈式架構實現跨地域協作;工具重構內容生產流程。產業層面,指出雲製作推動影視生產從「重資產硬件依賴」轉向「輕資產服務訂閲」,這種模式對中小製作團隊尤為關鍵。
從《時間之子》的票房來看,全雲製作是對整個動畫製作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提升的大膽嘗試,也是動畫電影行業的一場技術革新。「讓動畫從業的藝術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都能夠更加專注於發揮創造力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使這個行業可以享受到國內技術高速發展的「紅利」,借力於國內在互聯網算力基礎設施及AI方面的技術優勢,為行業動畫製作流程的全面升級提供更多的可能,為我們和國外動畫行業更快的縮小差距進行加速。」張璇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