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凱詰電商轉戰港交所:品牌自運營成趨勢行業景氣度下滑、業績接連雙降 前五大品牌GMV佔比超80%

2025-06-13 16:3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cici

  5月28日,上海凱詰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詰電商」)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由中信建投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這是公司繼2016年新三板掛牌、2021年A股創業板撤單、2023年滬市IPO終止后的第四次資本市場征程。

  此次IPO,凱詰電商擬將募集資金用於業務運營的策略性擴展及創新;採購專門的技術資源,包括辦公系統及各類軟件等,以支持品牌合作伙伴的新產品開發並提高運營效率;增加市場推廣開支;構建私域社羣體系;加強數字營銷能力等。

  凱詰電商此次衝擊港交所勝算幾何?首先,從行業賽道來看,隨着國際品牌自建團隊、直播電商的興起及平臺算法規則迭代,美粧代運營行業真經歷陣痛期,其「渠道搬運工」角色逐漸被邊緣化;其次,公司業績表現不如4年前,近兩年公司的業績狀況均處於「營收、淨利潤雙降」及毛利率下滑的狀態;最后,公司還存在過度依賴前五大品牌的現象,前五大品牌貢獻GMV由2022年的64.4%進一步提升至2024年的80.4%。

再衝資本市場:行業景氣度下滑、業績連續雙降、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滑

  凱詰電商最早於2021年6月向深交所創業板提交上市申請,但於2021年12月主動撤回申請。隨后,公司於2022年7月向上交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但最終於2023年11月終止上市計劃。近日,凱詰電商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然而公司所在行業狀況、公司的經營狀況均發生了一定變化,衝擊港交所勝算幾何?

  首先,對比2021年,中國美粧代運營行業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整體呈現增速放緩、市場分化、模式轉型的特徵。2021年前后,美粧代運營行業年複合增長率約25%,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00億元向2025年800億元目標邁進。但近年增速已從峰值回落,流量成本飆升、國際品牌自營化等挑戰使得行業整體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階段。

  具體到行業內企業,我們選取了6家行業內上市公司,在這6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營收下滑。其中,壹網壹創業績雙降,營收下降4.02%,歸母淨利潤下降29.59%;麗人麗粧營收大幅度下滑、歸母淨利潤轉虧,營收同比下降37.44%,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82.64%;凱淳股份、優趣匯營收分別同比下降33.91%、22.32%。

  具體來看凱詰電商,公司近年來經營表現亦難容樂觀。2022 - 2024年,其營收與淨利潤連續三年下滑,毛利率逐年走低,核心客户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

  首先,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后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持續下滑。2022-2024年,凱詰電商共實現營收18.29億元、17.23億元、16.99億元,2023、2024年分別下降5.8%、1.4%;共實現歸母淨利潤0.86億元、0.68億元、0.6億元,2023、2024年分別下降21.8%、10.6%。

  其次,從盈利能力參考指標來看,2022年后公司銷售毛利率、銷售淨利率亦持續下滑。2022-2024年,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4%、22.9%、21.8%。同事公司to-C業務、to-B業務的毛利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to-C業務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27.0%下降至2024年的25.8%,而我們的to-B業務毛利率由2023年的11.7%減少至2024年的11.2%。

  公司的淨利率也呈下滑趨勢,2022-2024年,公司淨利率分別為4.7%、3.9%、3.6%。

品牌代運營商的日子不好過、GMV增長收入卻下滑 前五大品牌GMV佔比超80%

  通過招股書,我們看到公司的GMV在增長,但營收卻接連下滑。2022-2024年,凱詰電商的GMV穩步增長,分別為81.78億元、100.02億元及134.59億元;相反收入卻接連下滑,分別為18.29億元、17.23億元、16.99億元。凱詰電商的GMV增長與收入下滑的「剪刀差」,或暴露當下品牌代運營行業困境。

  凱詰電商為加速存貨周轉,戰略轉向食品等低毛利產品的大規模鋪貨。食品類產品毛利率普遍低於美粧等品類,雖然GMV隨銷量增長攀升,但實際收入被低毛利產品結構嚴重稀釋。

  除此之外,從營收結構到盈利模式,前五大品牌的影響已深入其業務基因,這種看似穩定的合作關係正成為懸在企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據公司招股書,截至目前,公司已服務超200家品牌,其中包括100個品牌。但是,公司收入、GMV均存在過度依賴前五大品牌的現象,2022-2024年,前五大品牌合作伙伴相關的商品交易總額(按商品交易總額排名)分別佔公司商品交易總額約64.4%、73.4%及80.4%。但是收入貢獻卻未能達到如此比重,2022年-2024年,凱詰電商來自前五大品牌合作伙伴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約62.2%、52.1%及52.8%。

  除此之外,前五大客户GMV佔比從2022年的64.4%升至2024年的80.4%,但收入貢獻率增幅顯著低於GMV增幅。這或表明,國際品牌自營化趨勢下,凱詰電商對核心客户的議價能力或持續減弱,例如客户通過降低佣金率、分攤營銷費用等手段擠壓代運營商利潤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