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1深度丨支持在港粵企「回A」 誰將飲「頭啖湯」?

2025-06-12 18:5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在在港粵企「回A」的預期下,新一輪行情呼之欲出。

6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存託憑證,允許符合條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且在境內註冊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Wind 數據顯示,目前已在港股上市的廣東企業合計有255家,總市值合計11.4萬億元人民幣(以6月11日收盤價計算,下同),這些企業集中在科技、汽車、地產、金融、非必需性消費、醫藥等行業。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滿足深市主板紅籌股二次上市2000億元市值要求的企業僅騰訊控股、騰訊音樂兩家;有望按照紅籌股上市標準二申報的有康方生物、比亞迪電子、金蝶國際和晶泰控股。這些企業或將領銜新一輪迴A潮,實現「H+A」兩地上市。

「在港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不乏一批科技龍頭企業,代表了經濟轉型方向。通過引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在港上市企業,深交所將進一步擴大總市值,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標的。同時,(企業)通過在深交所二次上市可以募集寶貴資本,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增長空間。」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受訪時表示。

誰將飲「頭啖湯」?

根據監管層的介紹,「在港粵企回深」主要分兩種,一類是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且在境內註冊的企業,可以直接在深交所二次上市;另一類是非境內註冊的在港上市粵企,可以在深交所發行上市存託憑證(CDR)。

剔除已經在A股上市23家企業后,目前尚未在A股同步上市的在港粵企232家,註冊地在境內的企業27家,這些企業可以直接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Wind數據顯示,這27家企業中,總市值超過百億元的有10家,規模最大的陽光保險屬於金融行業,總市值約340億元人民幣。緊隨其后的是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總市值約335億元人民幣。此外,萬物雲、越疆總市值也超過兩百億元。

從行業分佈上看,這10家市值超過百億元的公司中,屬於科技企業的有三家,分別是優必選、越疆和佑駕創新,但這三家企業雖然行業定位上符合深交所創業板的要求,但其財務狀況均為虧損狀態。

其中,優必選2024年總營收13.05億元,同比增長23.7%,期內淨虧損11.60億元,同比收窄8.3%;越疆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74億元,同比增長30.32%,歸屬母公司淨虧損9536.30萬元,虧損同比減少7.67%;佑駕創新2024年營收6.5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76億元增長37.4%,2024年經營虧損2.23億元,上年同期為2.06億元。

目前,創業板還沒有未盈利企業上市的先例。

另外205家註冊地在境外的企業,可以通過CDR發行在深交所上市。

根據深交所主板的要求,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申請發行股票或者存託憑證並在交易所上市的,應當至少符合下列標準中的一項:①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②市值200億元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前述205家在港上市粵企中,滿足市值不低於兩千億元要求的企業只有兩家企業——騰訊控股、騰訊音樂,二者總市值分別為4.36萬億元、2057.89億元,是在港粵企回A的「種子」選手。

除此之外,市值在200億元以上、2000億元以下的企業有14家,剔除物業、消費零售、公用事業(含環保、能源供應)等企業后,屬於科技類企業,且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還有6家。

其中市值最高的是小鵬汽車,總市值合計1424.78億元。不過,小鵬汽車採用的是特別表決權架構。而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或者存託憑證並在深主板上市,還需要滿足以下標準之一:

①預計市值不低於200億元,且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②預計市值不低於10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10億元。

根據小鵬汽車公佈的2024年財務數據顯示,其全年總收入達人民幣408.7億元,但目前尚未盈利,淨虧損57.9億元,不符合前述財務要求。

剩下的5家企業中,思摩爾國際雖然屬於消費電子行業,但其主打產品為電子煙等,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剔除上述企業后,目前比較有希望按照紅籌股上市標準二申報的分別是——康方生物(總市值773 億元)、比亞迪電子(總市值670.06 億元)、金蝶國際(總市值454.05 億元)、晶泰控股(214.81億元)。

深市CDR有望「破冰」

港深交易所的深入合作,可追溯至2016年深港通的正式落地。深港通打破跨境投資壁壘,截至2024年11月,深股通、港股通標的分別擴展至1519只和562只。

近年來,深交所推動了不少企業赴香港二次上市,如寧德時代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為港股市場輸送了大量優質上市資源。

相較之下,港股企業在深交所二次上市的案例較少,且主要集中在以境內註冊實體上市的企業,境外註冊主體通過發行CDR在深交所上市還沒有先例——A股首單CDR(九號機器人)、首單在港上市紅籌股回A(中芯國際)等,選擇的上市地點均為上交所。

而從制度層面上,深交所承接在港企業發行CDR上市並沒有障礙。

早在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明確允許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和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在符合相關條件下直接在A股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上市,為紅籌企業迴歸A股提供了制度依據,此后相關制度不斷優化完善。

據測算,當前潛在發行CDR的公司總市值合計約40萬億元,假設發行比例3%至5%,CDR市場的潛在體量大約在1.2萬億元至2萬億元,約佔全部A股總市值的1.59%至2.66%。

此次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存託憑證,允許符合條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且在境內註冊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標誌着CDR有望在深交所「破冰」。

「對境外上市企業來説,相較IPO,發CDR更便利、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是當前中概股解決回A股時必須面臨的發行制度、盈利要求、VIE架構等問題的一種較好方法。CDR推行將讓更多優質企業在A股上市交易。」澤浩資本合夥人曹剛表示。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港股企業在深交所上市,能夠豐富深市上市公司行業矩陣與企業類型,推動估值體系優化升級。企業迴歸深交所上市將引入國際資本定價邏輯,為A股市場注入新的估值參照。這有助於提升A股市場估值的合理性與有效性,促進市場定價機制的完善,增強A股市場對境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章俊進一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港股企業在深交所上市,還有助於強化服務國家戰略功能。「卡脖子」關鍵領域企業可充分利用深交所和港交所雙融資平臺,拓寬融資渠道,為攻克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提供有力的資本支撐。此外,隨着企業赴深交所上市,離岸人民幣有望加速回流。這不僅有望帶動跨境資金池規模實現新突破,還將顯著提升人民幣在跨境投融資中的使用佔比,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跨境資本循環流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也指出:「從整體來看,允許在港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有序在深交所上市,既可讓相關企業藉助香港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優勢,也有利於內地投資者投資這一部分企業。可增加市場交易量,進一步活躍深港兩地資本市場,也可疊加兩個交易所各自的優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