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不止舒泰神、榮昌生物,創新葯賽道這些公司有望「翻倍」

2025-06-12 17: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紅刊財經

文丨張桔

  近段時間,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葯領域熱度高漲,曾經因壁壘較高而曲高和寡的醫藥研究成為香餑餑,甚至連部分非醫藥研究員也臨時跨界研究醫藥;創投圈開始聚焦關注創新葯,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擬用6.62億元收購易明醫藥控股權;此外公募基金年度排行榜舊貌換新顏,最新排在前列的基金多和重倉創新葯有關。

  但在一派熱鬧錶象的背后,創新葯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和產業潛力纔是題中要義。從二級市場來看,截至6月9日收盤,匯總統計在內地和中國香港上市的創新葯公司,目前已經有10家公司實現了年內股價翻倍(其中同時在內地和中國香港上市的榮昌生物同時翻倍),這里面排在前三的公司已經翻了兩倍,分別是舒泰神、三生製藥和榮昌生物。

  在這些翻倍公司的后面,統計還顯示另有40家公司的年內漲幅超過了30%,其中不僅有百濟神州、石藥集團、藥明生物、康方生物等普通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公司,而且也有澤璟製藥—U、千紅製藥亞虹醫藥—U這類相對在醫藥產業圈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公司。整體看這一陣營的公司,多數來自雙創領域和港股18A中。

  在書面回覆時,一位不願具名的醫藥分析師一語中的:「從某種程度上看,這輪創新葯的行情可以理解成一個BD驅動的行情,只要上市公司背后有大額的BD,大概率接下來都可以重複這樣的故事。」當然,BD起舞的基礎條件是上市公司有爆款大單品,他進一步強調:「從研發周期來看,目前很多創新葯的龍頭公司大單品很快就能超過10個億的銷售額,包括康方、百濟、艾力斯迪哲醫藥等。」

  至於如何篩選標的,查理投資基金經理鄧爽指出:「在篩選創新葯投資標的時,具有以下三點特質較為重要,一是強大的研發實力:擁有頂尖的研發團隊,包括資深的科學家和豐富經驗的研發人員,以及能持續投入研發資金;二是優質的產品管線:具備Best-in-Class或First-in-Class潛力的產品,並且管線應涵蓋多種疾病領域和不同研發階段,降低單一產品風險;三是良好的商業化能力:擁有成熟的銷售團隊和完善的銷售渠道,能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並實現放量。如百濟神州依靠澤布替尼在美國的放量,收入實現高速增長。此外,與國際藥企合作或具備海外銷售能力,實現產品出海,可拓展市場空間。」

  附表 :年內十家漲幅翻倍的創新葯公司情況一覽

  來源:Wind 截至6月9日

  澤璟製藥產業領域破局頻頻

  多位醫藥公募名將建倉

  在統計接近翻番創新葯的名單中,除去港股的公司外,上述時間段最為接近的內地公司是在科創板上市的澤璟製藥—U,從公開資料來看,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創新葯物自主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企業。

  其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免疫炎症性疾病和肝膽疾病等領域新葯研發和生產的領軍企業。公司憑藉在新葯研發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已成功建立了多個特色核心技術平臺,包括了小分子藥物研發及產業化平臺、複雜重組蛋白新葯和抗體新葯研發及產業化等平臺。

  從近期來看,該公司在產業領域的驚喜紛至沓來,6月5日,發佈一則重磅公告,公司於當日與德國默克公司的瑞士子公司Ares Trading S.A.簽署服務協議。根據協議,澤璟製藥—U同意授權ATSA作為注射用重組人促甲狀腺激素(rhTSH)在中國境內的獨家市場推廣服務商。

  據悉在滿足協議約定條款下,澤璟製藥—U將獲得授權款總金額為最高人民幣2.5億元,同時公司將根據協議約定按淨銷售額兩位數百分比向ATSA支付市場推廣服務費。雙方將整合默克全球化商業網絡與澤璟製藥—U的研發實力,加速填補國內甲狀腺癌術后精準管理藥物空白。

  一方面是國際化合作取得進展,另一方面是公司的自主研發多線報捷。稍早前的5月29日,澤璟製藥—U發佈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鹽酸吉卡昔替尼片(商品名:澤普平)的新葯上市申請獲得批准。本次獲批的適應症為「用於中危或高危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繼發性骨髓纖維化(PPV-MF)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繼發性骨纖維化(PET-MF)的成人患者」。

  資料顯示,本次獲得批准的適應症是鹽酸吉卡昔替尼片首個獲批的臨牀適應症。根據公開資料查詢,鹽酸吉卡昔替尼片也是首個獲批用於治療骨髓纖維化的國產JAK抑制劑類創新葯物。

  幾乎同一時間段,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其中,澤璟製藥—U的PD-1/TIGIT雙特異性抗體ZG005的ZG005-001、ZG005-003兩項臨牀研究入選本次會議口頭匯報。其中,ZG005-001研究為該藥物的FIH I期臨牀研究,本次會議匯報了其針對2線宮頸癌患者的研究數據。

  產業之光也在公司業績上逐漸體現。去年年報顯示,2024年年度營業收入5.33億元,同比增長37.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8億元。再從今年一季報看,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54.87%;歸母淨利潤虧損2826.22萬元,上年同期虧損3949.9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股一季報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薈萃了中歐醫療健康、工銀瑞信前沿醫療、廣發醫療保健股票等三隻明星公募藥基,現任掌門人是內地公募四大醫藥天王中的三位,葛蘭、趙蓓、吳興武。另外,曾經閃耀年度排行榜的廣發多因子同樣殺入前十行業。

  亞虹醫藥—U商業化元年收入超2億元

  乳腺癌等創新產品衝刺上市

  與公募醫藥天王扎堆看好澤璟製藥—U不同,同樣是在科創板上市且年內漲幅超過30%的亞虹醫藥—U的首季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且僅有鵬華醫藥科技一隻公募,不過后起之秀、該基金的掌門金笑非在圈內常以慧眼獨具而聞名,他所管理的該股票型基金,最新憑藉64.80%的淨值增長率排在同類999只基金中的第五位。

  那麼,相對神祕感更強的亞虹醫藥—U有何過人之處呢?從業績層面來看,亞虹醫藥—U企業傳播及公共事務總監張輝介紹:「2024年是亞虹醫藥—U首個完整的商業化年度,通過不斷優化市場策略及落地執行質量,在有效控制成本費用的前提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並實現商業化運營盈虧平衡目標。」

  「再從一季報來看,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110.11萬元,同比增長151.24%。公司兩款商業化產品培唑帕尼片(商品名:迪派特)和馬來酸奈拉替尼片(商品名:歐優比®)報告期內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導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他強調。

  從Wind介紹看,亞虹醫藥—U是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專注於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及其它重大疾病領域的全球化創新葯公司。特別是該公司在女性健康領域着墨較多,成為其區別於其他創新葯公司的顯著特色。根據公司2024年年報,公司女性健康事業部已完成商業化路徑規劃,啟動多項準備工作,包括市場可及性研究、政策溝通、商業化團隊招聘及優化產品商業化供應鏈等,確保產品獲批后迅速推向市場。

  具體到產品領域,一方面是公司引進乳腺癌新產品,另一方面則是公司原本的創新產品衝刺上市。在引進方面,根據公告,亞虹醫藥—U於2025年3月從成都西嶺源藥業成功引入一款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劑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用於晚期乳腺癌的治療。

  對此,張輝介紹:「艾立布林作為全球已上市的晚期乳腺癌治療藥物,具有明確的臨牀療效和安全性數據。亞虹醫藥—U通過艾立布林的引進與現有用於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的產品奈拉替尼歐優比®協同,形成早晚期覆蓋,強化了其在乳腺癌領域深耕的戰略佈局。」

  在自研創新產品方面,亞虹醫藥—U一邊是屬於泌尿系統腫瘤領域的海克威®,其於2024年11月收到NMPA覈准簽發的藥品註冊證書較預期提前,該產品成為國內膀胱癌領域首個獲批的藍光顯影劑;另一邊是與艾立布林同屬女性健康領域的光動力藥器組合產品APL-1702,上市申請在去年5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目前公司已收到書面發補通知,正傾盡全力組織相關回復工作,加快推進其上市審評審批工作,以期儘快獲得上市批准。」張輝強調。

  他進一步介紹APL-1702:「以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為例,這是一種高級別的宮頸癌前病變,約有25%的可能在10年內進展為浸潤性宮頸癌。目前該疾病的標準治療方式是手術,但對於很多育齡婦女患者來説,基於對生育能力考慮,她們往往不願意接受手術。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該領域尚未有無創的非手術治療產品上市。APL-1702是全球首創、中國首發,並且具有高等級的臨牀證據支持,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經國際Ⅲ期臨牀驗證、療效確切的HSIL無創療法產品。」(下圖為其形象圖,圖片由亞虹醫藥—U提供)

  再鼎醫藥中美兩地上市

  「自主研發+license-in」模式降低單一風險

  談完了兩隻內地有望翻倍的潛力創新葯股,最后再來挖掘一隻港股的潛力創新葯股,匯集收到的書面回覆,機構更多提到的是同樣來自江蘇區域的一家公司再鼎醫藥。作為醫藥圈中較為專注於引進和開發創新療法的公司,再鼎醫藥也是少有的幾家同時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公司。(另外的幾家有百濟神州—U、和黃醫藥、亞盛醫藥—U)

  從Wind資訊的介紹看,再鼎醫藥是一家主要從事生物製藥的控股公司。該公司致力於通過產品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解決腫瘤、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該公司擁有從發現階段到臨牀項目后期的一系列專利候選藥物。其中包括「則樂」、「OPTUNE」、「擎樂」、「紐再樂」及「衞偉迦」等。

  最新,美銀給出了研報推薦,指出再鼎醫藥日前公佈有關ZL-1310的正面數據,加上美國FDA已授出快速通道認證(Fast Track Designation),集團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展第二類小細胞肺癌(2L SCLC)的第三階段關鍵研究。基於以上臨牀進展,該機構將集團2027年收入及淨利潤預測分別上調2.5%及14%,H股目標價由25.27港元升至29.61港元,美股目標價由32.6美元升至38.2美元,重申「中性」評級。

  而在書面回覆時,鄧爽也表示:「再鼎醫藥年內漲幅40%,我們認為它目前的市值還未體現其實際價值。已有多款上市產品,目前已為公司帶來約4億美元年收入,現有產品還將繼續放量。有多個處於Ⅲ期/關鍵試驗。」

  她進一步舉例強調:「當前上市產品艾加莫德是Best-in-class產品。今年即將上市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的產品KarXT,競爭格局良好且也是潛在Best-in-class。前幾天在ASCO上展示的DLL3 ADC是First-in-class產品,且剛剛公佈早期數據療效亮眼,安全性也同樣優異,預計今年將啟動2L SCLC的全球關鍵臨牀。公司通過自主研發+License-in模式構建多元化管線,降低單一產品風險,且核心產品均聚焦高未滿足需求+競爭格局良好領域。」

  無獨有偶,北京一位知名公募醫藥經理也點評了再鼎醫藥:「以百濟和再鼎來做比較,它們的起點和長處是不同的,百濟是內生研發能力強,而再鼎則是BD能力強。以前圈內認為再鼎只有BD且全是買來的項目,再鼎缺乏內生的研發實力,不過現在再鼎的內生研發實力也在變強,臨牀效率逐漸提高。」

  結合公募的持倉來看,Wind資訊的統計表明,截至今年3月31日,在持有該股前十的公募中,其中7只為醫藥主題ETF,另外三隻主動型基金分別為平安醫療健康、永贏醫藥創新智選和國泰價值先鋒,三者皆排在同類基金前50位,特別是永贏醫藥創新智選憑藉接近77%的淨值增長率,高居大約4500只基金中的第三位。

  當然,上述三家「潛力」公司只是創新葯行情中的三道掠影。在書面回覆時,文首那位不願具名的醫藥首席舉例分析:「近期比如一品紅披露痛風藥的進展數據,從國內外來看是個大的單品;再比如海創藥業的前列腺癌藥品拿證了,類似的情況還有億帆醫藥。另外艾滋病賽道的兩家公司艾迪藥業前沿生物、研發投入較大的華海藥業、在心血管領域頗具造詣的信立泰等也值得對創新葯感興趣的投資者深挖關注。」

  (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