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估值窪地,港股王者歸來!無港股通賬户,如何快速上車?

2025-06-12 10:49

(轉自:指能添富)

港股王者歸來!先來看3個漲幅:最近1年,恆指漲超32%,恆科漲超44%,而同期的滬深300僅漲超8%。國泰海通指出,港股是本輪大行情的主陣地,今年港股明顯跑贏A股,背后反映宏觀背景下港股稀缺性資產更具吸引力(來源:國泰海通20250608《海外:港股是本輪大行情主陣地》)。

港股各行業中,創新葯和新消費表現亮眼。像$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標的指數近1年漲超90%。而港股新消費F4,更是有年輕人的「新國酒」之稱。當茶飲、潮玩、美粧和黃金的「火」愈演愈烈,港股成了不少投資者關注的新「窪地」。(數據來源:iFind,2024/6/11-2025/6/11)

【港股相對A股的比較優勢?】

之所以説港股是「窪地」,首先是因為AH溢價的存在。通俗來説,AH溢價指的是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其A股股價相對於H股股價的溢價程度,AH溢價越高説明A股相對於H股的價格更高,換而言之,港股的股價就越便宜,同樣的公司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購得。截至6月9日,AH溢價率為130.54,港股仍然是「價值窪地」。

港股相對於A股的比較優勢還在於標的稀缺性。像新消費、互聯網、創新葯的一些龍頭,都沒有在A股上市,想佈局就只能去港股。今年年初DeepSeek概念爆火,帶動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標的指數一眾成分股大漲,前五大權重美團、阿里巴巴、網易、騰訊控股、小米集團就成了南向資金眼里的「香餑餑」。(來源:iFind,截至2025/06/09)

與此同時,港股市場的彈性更高。以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所在的創新葯板塊為例,國金證券曾指出,港股創新葯的估值擴張彈性、空間或強於A股。

(1)港股創新葯的研發費用率和海外收入佔比更高,且整體淨利潤增速自2023年上半年以來持續領先於A股。

(2)港股創新葯對美債利率更加敏感,更受益於海外流動性寬松后對估值層面的提振。

(3)港股創新葯在估值層面更具性價比優勢,結合更好的基本面相對優勢,潛在的估值彈性或更大。(來源:國金證券20250323《A股投資策略周報:2025年港股創新葯,從主題到景氣,不可錯失的主線》)

【港股投資的門檻?如何高效便捷佈局港股?】

説到這里,已經對港股投資「蠢蠢欲動」了,但不得不考慮買港股的門檻。首先是資金門檻,以港股通賬户為例,需要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產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其次是手續費,通常包含交易税費(印花税、交易徵費)、結算費用(股份交收費、證券組合費)、券商佣金三部分。最后還要考慮資金回籠時間,港股的資金回籠時間為T+2日(賣出后2個工作日到賬),長於A股的T+1日(A股賣出次日可取)。

聽到這些門檻頭都大了,那有什麼辦法能高效便捷地佈局港股嗎?ETF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先,它無需港股通賬户就能買港股股票,想場內交易也僅需擁有境內的A股賬户。其次,ETF不收取印花税,手續費由管理費和託管費組成,最低檔為每年0.2%。最后,港股類ETF和港股一樣都是T+0交易,支持當日買賣,且資金回籠時間一般較港股更短。

【港股下半年怎麼看?】

國泰海通證券指出,年初以來的中國資產重估行情中,港股整體漲幅較A股更為可觀,新消費、AI應用等方向亮點紛呈。下半年,港股有望繼續佔優,恆生科技更具吸引力。這背后原因是港股資產較A股有獨特性優勢。(來源:國泰海通證券20250608《港股是本輪行情主陣地》)

具體來看,港股稀缺性資產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汽車,新消費、創新葯、紅利等方面。

互聯網方面,在港股科技板塊中,軟件服務及傳媒等下游軟件端行業總市值比為55%,而在A股科技板塊中僅佔24%,重點關注全市場費率最低檔的$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

創新葯方面,因18A上市優惠政策,港股聚集着更稀缺的創新葯企,$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標的指數創新葯含量全市場更高

紅利方面,$港股紅利ETF基金(513820) 可「月月評估分紅」,同指數規模領先,已累計分紅11次,為分紅次數更多的港股紅利類ETF。

港股汽車具有稀缺性,整車製造和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的部分龍頭企業主要在港股和美股上市,$港股汽車ETF(159210)整車製造佔比達71.54%,受益於「整車市場高速成長+智能化浪潮開啟+人形機器人奇點將至」三大利好驅動

中金認為,當前中國整體仍需修復但有結構亮點的宏觀與市場環境,都更有利於港股。這是因為不論是提供穩定回報的分紅、還是作為結構性機會主線的新消費、AI科技、甚至創新葯,港股都更有優勢,這也解釋港股市場的跑贏。與此同時,國內過剩的流動性但又缺乏好的資產的矛盾,推動南向資金不斷湧入,只要這一「矛盾」存在,國內資金仍有長期配置需求。根據中金測算,年內相對確定的南向增量資金為2,000-3,000億港元,全年累計流入可能超萬億港元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個股僅作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上述產品均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基金投資範圍包括港股,會面臨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