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2 11:09
截至2025年6月12日 10:56,中證港股通醫藥衞生綜合指數(930965)強勢上漲3.77%,成分股中國生物製藥(01177)上漲16.77%,再鼎醫藥(09688)上漲10.69%,美中嘉和(02453)上漲9.33%,綠葉製藥(02186),雲頂新耀(01952)等個股跟漲。香港醫藥ETF(513700)上漲3.32%。
券商研究方面,認為創新出海是本輪創新葯價值重估的重要推動因素,其價值的錨點在於BD估值水平的變化,尤其是EGFR/PD-1為代表的雙抗。從康方生物與SUMMITTHERAPEUTICS的合作開始到6月2日,BMS與BioNTech達成一項超90億美元的交易,海外MNC對EGFR/PD-1的價值認知和交易金額的快速提高。國內BD單個項目金額也顯著提升,多個重磅交易落地,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5年Q1,中國醫藥交易數量同比增加34%,而交易總金額同比增加222%。創新價值重估的過程也從biotech公司延伸至三生製藥、石藥集團等Pharm一類公司,以及更多的轉型創新公司。中國創新葯的研發效率優勢,以及不斷更新的研發管線,海外MNC面臨的專利懸崖問題,我們認為未來創新葯出海的趨勢將持續強化,並支撐創新葯的整體估值。從細分方向上看,除腫瘤和自免等MNC聚焦的治療領域之外,國內創新葯所關注的方向也擴大至痛風、心梗、腦梗、呼吸窘迫、血友病等新方向,新的治療方向的BD達成有望對此類創新葯資產形成價值重估。受價值重估的帶動,市場的持續關注,創新葯迎來全面的價值提升,5月份醫藥生物板塊漲幅6.42%,位居各行業漲幅的第二,對比4月漲幅顯著提升。考慮新葯研發的不確定性,BD交易存在多種變量因素,未來創新葯的價值將逐步分化。
此外可關注ADA大會,中國企業的出海機會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第85屆科學年會將於6月20日至23日在美國芝加哥召開,已有眾生睿創,博瑞醫藥等中國企業預告披露最新的研究成果。除了降糖和減重之外,增肌也是ADA大會上的重要關注方向,Bimagrumab與司美格魯肽組合將在會上發佈最新研究數據。國內與Bimagrumab類似的增肌相關的研發產品包括來凱醫藥的LAE102和歌禮制藥的ASC47,目前處於臨牀的早期階段。對於GLP-1,開發更快減重,更長效,小分子依然是重要趨勢。6月3日,禮來與瑞典Camurus達成一項總額高達8.7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擬開發GLP-1的長效月製劑。5月14日諾和諾德與Septerna宣佈達成一項獨家全球合作及許可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於發現、開發並商業化針對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其他心臟代謝疾病的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在減重領域,中國企業佈局早,研發突破迅速,並在多個方向實現出海。2025年3月24日,諾和諾德與聯邦制藥,簽訂協議,獲得三靶點GLP-1的授權。在口服小分子GLP-1,默沙東、阿斯利康已落地和中國企業的合作。預計輝瑞等MNC仍會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機會
第三也可以關注痛風和降尿酸巨大的潛力市場和中國企業的機遇 痛風是全球性疾病,目前我國痛風的疾病負擔尤其嚴重,患病率約為0.86%~2.20%,且患者呈逐步年輕化趨勢。痛風與高尿酸血癥存在緊密聯繫,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人數為9.3億人,預計2030年全球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羣體數將達到14.2億人;2020年中國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病人數為1.7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2.4億人,痛風治療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由於現有痛風治療用藥的安全性不足,目前治療的依從性和達標率均較差,血尿酸達標診次佔比僅為7.01%,治療后關節疼痛VAS評分>3分佔比約40%,疼痛控制不佳,亟需更好更安全的藥物上市。目前以URAT1為靶點新葯已有多個品種進入關鍵的臨牀階段,其中恆瑞醫藥的自主研發的SHR4640片的上市申請獲得受理,一品紅的AR882已開始Ⅲ期臨牀試驗的患者入組。在2024年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大會上,AR882的溶解痛風石臨牀試驗成果亮相已展現出Best in Class潛力。2025年6月11日至14日,EULAR將於巴塞羅那召開,AR882預計將展示更具潛力的臨牀數據。痛風急性期用藥方面,2025年1月,金賽藥業的伏欣奇拜單抗注射液擬用於成年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患者的上市申請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預計Q3有望獲批。伏欣奇拜單抗不僅能降低急性期疼痛程度,而且能降低90%的發作風險,這是倍他米松等激素藥物難以實現的
中國創新葯企業引領CAR-T技術突破 中國創新葯企業是全球CAR-T技術變革的核心力量,2025年是實體瘤CAR-T,通用型CAR-T、免疫治療取得突破的關鍵時刻。6月2日,科濟藥業在ASCO大會上報告了靶向Claudin18.2 CAR-T細胞(舒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對比研究者選擇治療用於既往治療失敗的晚期胃/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隨機、開放標籤、II期臨牀試驗(CT041-ST-01)的主要結果。CT041-ST01試驗是全球首個針對實體瘤的CAR-T細胞療法隨機對照臨牀試驗。對於現有治療選擇極其有限、預后極差的晚期末線胃/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舒瑞基奧侖賽無論在無進展生存期、總生存期還是腫瘤緩解率方面均展現出突破性的療效提升與巨大獲益。2025年5月12日科濟藥業發佈通用型CAR-TCT0596的初步臨牀數據,8例至少經過三線治療后的R/RMM患者,5例患者已完成首次第4周的療效評估,其中3例(60%)總體療效評估達到嚴格的完全緩解/完全緩解(sCR/CR),4例(80%)獲得骨髓微小殘留病(MRD)陰性;2例獲得第14天的早期療效觀測數據,可測量病灶的下降幅度即分別達到92%和65%以上。5月13日,邦耀生物宣佈,其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TyU19細胞)成功治療復發/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研究成果已於日前正式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上發表,在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間,該研究納入了4例22-24歲患有復發/難治性SLE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在3個月內達到SRI-4持續應答標準,臨牀體徵和症狀方面均表現出持續改善。患者在3-6個月內SELENA-SLEDAI疾病活動度評分降至0分,關節炎、脫發、血管炎等臨牀症狀完全緩解,補體水平及關鍵抗體指標恢復正常。
總體而言,在目前國內創新支付體系下,部分創新品種已經實現研發投入回報的正循環,銷售額持續新高,同時海外臨牀數據陸續發佈,對外授權進入高峰期,創新價值兑現加速,維持醫藥行業「推薦」的評級。
關聯產品:
香港醫藥ETF(513700),聯接基金(A類 021088,C類 021089,I類 022844)
關聯個股:
信達生物(1801)、百濟神州(6160)、藥明生物(2269)、石藥集團(1093)、康方生物(9926)、中國生物製藥(1177)、京東健康(6618)、三生製藥(1530)、再鼎醫藥(9688)、翰森製藥(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