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1 16:3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信創引領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重大趨勢
信創是國家基於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PC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設施的技術創新。從產業結構來看,主要分為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信息安全四大類別,形成了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的完整技術棧。國際環境的變化是推動信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發展到現在,信創體系逐漸全面,信創硬件產業鏈上下游關係緊密,從而衍生出來包括中科院系、中國電子系和華為系等。近年來信創從黨政的試點領域逐漸向金融、電信、電力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加速滲透。
信創產業趨勢加速,帶動板塊相關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2023年以來,我國信創替換按照「2+8+N」節奏穩步推進,黨政信創開始向區縣鄉鎮下沉,替代核心由電子公文系統轉移到電子政務。八大行業中,金融信創替換節奏最快,2023年底金融PC等終端基本完成百分百替換,部分核心系統開始進行替換;電信、電力等行業信創替換節奏也開始加速。2024年以來,特別國債有望成為信創需求側的重要來源,《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2024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信創行業增速有望再提速。在產業趨勢的引導下,以海光信息和達夢數據為代表的企業展現出日漸增強的產品經理與較高的業績增速,海光信息在2020~2024年,公司營收由10.22億元增長至91.62億元,CAGR高達73.04%;歸母淨利潤由-0.39億元增長至19.31億元,淨利率增長至29.65%。達夢數據2020~2024年營收由4.50億元增長至10.44億元,CAGR高達23.42%;歸母淨利潤由1.49億元增長至3.62億元,CAGR高達24.75%。
中證信創指數投資價值分析
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指數(簡稱「中證信創」)選取不超過50只業務涉及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外部設備等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信創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行業方面,截至2025年6月5日,按申萬一級,該指數行業集中度高,主要分佈在計算機(91.04%)和電子(8.96%)行業,行業定位準確,圍繞信創板塊。以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5日為樣本期,中證信創指數總收益為34.61%,年化收益率為4.22%,波動率為34.67%,夏普比為0.26,業績表現整體優於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
華夏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ETF(場內簡稱「信創ETF」,基金代碼「562570」)於2024年4月30日上市,跟蹤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指數,是目前市場上跟蹤該指數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ETF產品。信創ETF有2只聯接基金:華夏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聯接A(基金代碼「022384.OF」)和華夏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聯接C(基金代碼「022385.OF」)。
1. 信創引領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重大趨勢
1.1. 地緣政治博弈帶來信創的核心需求,不僅是國產替代,更關係到自主可控的大命脈
信創產業全稱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是國家基於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PC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設施的技術創新。信創產業鏈構成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幾乎涵蓋了信息產業的全部關鍵環節。從產業結構來看,主要分為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信息安全四大類別,形成了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的完整技術棧。基礎硬件包括芯片、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基礎軟件涵蓋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應用軟件則包含辦公軟件、工業軟件等垂直領域產品;信息安全作為保障體系貫穿始終,這種全棧式佈局確保了信息技術體系的自主可控性。
國際環境的變化是推動信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2008年微軟「黑屏」事件、2013年美國「棱鏡門」事件,特別是2018年以來的中興、華為事件,以及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企業的「實體清單」制裁,都深刻警示了中國信息技術領域自主可控的緊迫性,加速了中國信創產業的自主創新步伐。
中國信創產業的發展脈絡實際上早於「信創」概念的提出。從歷史沿革來看,我國信創產業從1999年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提出「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開始萌芽,2006年「核高基」重大專項政策的推出開始起步。到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信創進入試點實踐,2018年華為、中興被美國製裁,美國加大對中國進出口限制,信創產業招投標數量迅速提升,進入規模化推廣階段,2023年黨政信創從中央到省市再到區縣下沉落到實處,金融信創深入到核心業務系統,「2+8」引領下其他行業開始信創試點實施,信創產業進一步深入推進,逐步進入深化落地階段。
1.2. 體系完備一應俱全,信創板塊涵蓋硬件、基礎軟件和應用層
信創產業的生態體系主要由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信息安全四部分構成。信創硬件產品包括芯片層(CPU、GPU、存儲芯片等),整機層(PC服務器),網絡設備、固件設備、外設設備等其他配套設備產品。芯片和整機是核心關鍵硬件產品,也是信創產業生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基礎。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應用軟件包括基礎辦公軟件、企業管理軟件(ERP、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合同管理等)、工業軟件、流程優化軟件等。信息安全,包括安全軟件、安全硬件、安全服務等。其中,基礎設施與基礎軟件高度關聯,比如服務器、CPU、存儲、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等存在明顯配比規律,相關市場規模高度正相關。
信創硬件產業鏈上下游關係緊密,上下游廠商往往存在較為密切的股權/業務關係,從而衍生出來幾大主要派系:
(1)中科院系:擁有龍芯CPU和海光CPU兩大CPU技術路線。其中,龍芯CPU形成以同方、聯想、浪潮、寶德等為整機廠的LoongArch(在MIPS基礎上自研)信創硬件產品體系,海光CPU形成以新華三聯想、浪潮、同方、中科可控等為主要整機廠的C86(完全兼容x86)信創硬件產品體系。
(2)中國電子:以飛騰CPU為核心,以中國長城為主要整機廠的ARM信創硬件產品體系。
(3)華為系:以鯤鵬CPU為核心,以華為硬件生態合作伙伴(四川長虹、神州鯤泰、超聚變、黃河科技、寶德等)為主要整機廠的ARM信創硬件產品體系。
其他技術體系還有:背靠中國電科的申威的Alpha信創服務器體系,其專注用特殊市場,商用產品開發不足;背靠上海市國資委和臺灣威盛電子的上海兆芯x86信創服務器體系,是早期的x86內核層級授權,市場開拓不足。從上游技術架構上來看,x86架構具有性能高、速度快、兼容性好的特點,目前佔據了服務器、移動PC及桌面9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技術源上來看,幾大架構技術體系均是在引進、借鑑國外指令集的基礎上做的相應創新研發,均自主安全但因引進路線、授權方式差異,部分技術路線存在風險隱患。
1.3. 2023年以來政策力度加大,國債資金配合,信創萬億市場加速增長
經過前期的試點推進,2020年信創硬件產品正式進入推廣元年,從黨政的試點領域逐漸向金融、電信、電力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加速滲透。中石化、中交集團、中國稀土、中儲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央國企在信創硬件推廣應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動信創硬件產品持續落地,信創硬件產品採購步入常態化階段。
2023年我國信創替換按照「2+8+N」節奏穩步推進,黨政信創開始向區縣鄉鎮下沉,替代核心由電子公文系統轉移到電子政務。八大行業中,金融信創替換節奏最快,2023年底金融PC等終端基本完成百分百替換,部分核心系統開始進行替換;電信、電力行業信創替換節奏開始加快,一般以3-5年為周期分階段進行改造;醫療、交通信創替換已經開始有少量案例落地,教育、石油、航空領域信創替換逐漸開始起步。除8大行業以外,汽車製造、菸草、物流等行業信創也已開始陸續試點實施。
2023年2月21日,中央層面表示,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總書記指出,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戰,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提升國產化替代水平和應用規模,爭取早日實現用我國自主的研究平臺、儀器設備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繼2023年各地發佈信創專項政策后,2024年政策核心圍繞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要求,強調提升各行業、各主體信息安全水平位。
萬億國債有望為信創提供充足需求支撐。《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2024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在支持領域方面,籌集資金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
2024年后信創增速有望再提速。根據第一新聲調研,2022年央國企大規模信創採購后,需要一定時間進行實施驗證。同時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企業信息化預算縮減,對於信息化項目投入更為謹慎。因此2023年信創市場出現階段性變化,前三季度信創採購明顯減少,至第四季度逐漸恢復,2023年信創產業市場規模約為15388億元,分領域來看,基礎設施依舊佔比最高超過53%,應用軟件類採購顯著增多,佔比由2022年的37.1%提升至2023年的38.2%。
信創整機產業鏈上游為CPU、GPU、硬盤、內存、總線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一級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虛擬化等基礎軟件供應商。中游為各大服務器品牌廠商、整機廠商及白牌(OEM、ODM)廠商,將零部件進行組裝,成為可直接使用的整機。大部分的服務器廠商也是整機產品生產商,並且有自己的信創整機品牌,如聯想的開天系列產品、浪潮的英政系列產品等。下游客户則主要包括物聯網、雲計算服務商,運營商,各類政府客户及企業客户。
經過前期的試點推進,2020年,信創硬件產品正式進入推廣元年,從黨政的試點領域逐漸向金融、電信、電力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加速滲透,中石化、中交集團、中國稀土、中儲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央國企在信創硬件推廣應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動信創硬件產品持續落地,信創硬件產品採購步入常態化階段。2022年,中國信創硬件市場規模為2146.0億元。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周期。一方面,在建設領域上進一步擴展,由黨政、關基向更多的民用領域拓展,信創硬件市場空間將會加速釋放,預計2026年將達到7889.5億元。
1.4. 信創推動相關公司業績高速發展
我們以海光信息和達夢數據為例,展示信創板塊對相關公司產品和業績的推動。
1.4.1. 海光信息在信創產業推動下產品力突飛猛進,業績高速成長
海光信息通過交叉專利授權獲得x86指令集代碼,具備自主創新能力。自2014年成立伊始,海光信息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基於市場需求,成功研發出更符合本土需求的高安全、高性能、高通用的C86開放架構體系和產品,實現自行迭代發展。其自主可控程度達到業內頂尖水平,產品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海光信息公司產品包括通用處理器(CPU)和協處理器(DCU)。其中,海光CPU系列產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國際主流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性能領先優異,軟硬件生態豐富,安全可靠,得到了國內用户的高度認可,已經廣泛應用於政務、電信、金融、互聯網、教育、交通、醫療、企業等重要行業或領域。國內主要OEM廠商(如聯想、浪潮、新華三、中興、中科可控、同方等)已經開發了多款海光服務器、終端等整機產品,有力地推動了海光CPU和DCU的產業化。海光整機擁有業內最全產品線類型,約近百款,可以滿足客户雲邊端全棧各場景需求,搭載海光最新一代CPU的整機產品性能比肩國際主流系列,基於海光C86技術路線優勢,其整機產品原生兼容業內99%軟件,可做到業務0痛感遷移,有效提升業務效率。
海光信息在信創推動下迎來高速增長,2020~2024年,公司營收由10.22億元增長至91.62億元,CAGR高達73.04%;歸母淨利潤由-0.39億元增長至19.31億元,淨利率增長至29.65%。2025Q1,公司營收24.00億元,同比增長50.76%,歸母淨利潤為5.06億元,同比增長75.33%。
1.4.2. 國產集中式數據庫龍頭,達夢數據迎來收入利潤雙擊
達夢數據依託行業信創成為集中式數據庫國產替代龍頭。達夢數據成立於2000年,專注於數據管理和分析領域的核心前沿技術,擁有全部核心源代碼的自主知識產權,其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能源、航空、通信等多個領域,擁有建設銀行、中國人保、國家電網等知名客户。根據賽迪顧問及IDC發佈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產品市佔率位居中國數據庫管理系統市場國內數據庫廠商前列。
以數據庫管理系統為核心,打造全棧數據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基礎數據庫軟件、數據庫集羣軟件、雲計算和大數據系列軟件等產品,構建了以數據庫管理系統為核心的產品生態體系。該體系涵蓋數據交換、數據存儲、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等全產業鏈環節,能夠為客户提供企業級的全棧數據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
營收利潤呈持續增長,國產化驅動快速發展。2020~2024年,公司營收由4.50億元增長至10.44億元,CAGR高達23.42%;歸母淨利潤由1.49億元增長至3.62億元,CAGR高達24.75%。2025Q1,公司營收2.58億元,同比增長55.61%,歸母淨利潤為0.98億元,同比增長76.39%。我們認為,數字化建設不斷深化和基礎軟件國產化不斷提速的雙重背景下,國產數據庫市場前景廣闊。
2. 中證信創指數投資價值分析
2.1. 簡介
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指數(簡稱「中證信創」)選取不超過50只業務涉及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外部設備等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信創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指數樣本每半年調整一次,樣本調整實施時間分別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2. 市值分佈及流動性
截至2025年6月5日,中證信創指數中有17只成份股總市值在100億元以下,合計權重12.64%;總市值位於100億元至500億元的成份股共24只,合計權重50.73%;總市值位於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成份股共有6只,合計權重26.19%;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成分股有2只,佔權重10.44%。
將全市場的股票按照過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額分為5組,根據成分股權重計算,截至2025年6月5日,中證信創指數中處於頭部20%區間的成分股權重佔比為88.25%,處於次高組的權重佔比為7.17%,處於中間組的權重佔比為3.32%,合計權重98.73%,流動性良好。
2.3. 行業分佈
截至2025年6月5日,按申萬一級行業,中證信創指數行業集中度高,完全分佈在計算機和電子行業,權重佔比為91.04%和8.96%;按申萬三級行業,該指數主要權重板塊集中在垂直應用軟件(34.01%)、橫向通用軟件(27.05%)和其他計算機設備(15.42%)等行業,圍繞信創板塊,板塊定位準確。
2.4. 前十大權重股
中證信創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合計權重為47.82%,權重集中度適中,平均總市值為921.18億元。根據申萬一級,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主要覆蓋電子和計算機行業;根據申萬三級,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覆蓋數字芯片設計、其他計算機設備、垂直應用軟件和橫向通用軟件行業。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十大權重股的ROE(TTM)中位數為6.78%,盈利水平良好。
2.5. 具備發展潛力
中證信創指數2024年營業收入為3378.4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80.16億元,截至2025年6月5日,根據Wind一致預測,中證信創指數2025年、2026年、2027年的預期營業收入分別為4055.89億元,4520.20億元和5021.1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0.32%、11.45%和11.08%;預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23.71億元,312.44億元和378.0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60.38%、39.66%和21.00%。該指數預期盈利能力良好,盈利預期增速較高,具備未來發展潛力。
2.6. 業績表現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5日為樣本期,中證信創指數總收益為34.61%,年化收益率為4.22%,波動率為34.67%,夏普比為0.26,業績表現整體優於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5日為樣本期,中證信創指數淨值為1.35,淨值均優於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
3. 基金產品
華夏基金成立於1998年4月9日,是境內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擁有超25年資產管理經驗。截至2023年底,華夏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1.89萬億,是境內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規模持續行業領先。華夏基金也是境內唯一一家連續8年獲評「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的基金公司。
華夏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場內簡稱「信創ETF」,基金代碼「562570」)於2024年4月30日上市,跟蹤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指數。截止至2025年6月5日,信創ETF基金規模為26.40億元,近一年日均成交額為0.24億元,是目前市場上跟蹤該指數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ETF產品。信創ETF有2只聯接基金:華夏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聯接A(基金代碼「022384.OF」)和華夏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聯接C(基金代碼「022385.OF」)。
4. 風險提示
(1)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
政策是推動信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若政策力度不足,整個板塊可能不及預期。
(2)特別國債與地方財政資金力度不及預期
信創包含行業與黨政兩部分,地方財政與特別國債有望成為重要資金來源,在經濟增速疲軟的背景下若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相關公司業績兑現可能不及預期。
(3)信創相關產品能力迭代不及預期
信創產品尤其是行業信創需要考慮到新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若信創某一環節產品迭代速度減緩,可能影響整個行業的滲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