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top21儀器巨頭淨利潤「縮水」近30億,2家降幅超7成

2025-06-11 17:04

導讀:2024年全球科學儀器行業財報顯示,21家上市企業淨利潤總額198億元,同比下降,行業平均淨利潤率降至11.6%。頭部企業表現出色,而部分企業面臨挑戰。

近日,儀器信息網匯總的2024年全球科學儀器行業財報數據顯示,21家上市企業淨利潤總額達198億元,同比微降,行業平均淨利潤率從2023年的15.7%下滑至11.6%。這一數據背后,既折射出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趨勢,更揭示了企業間戰略分化加劇的新格局。

注:部分歐企、日企財報數據根據5月9日實時匯率計算,有少許誤差。 注:部分歐企、日企財報數據根據5月9日實時匯率計算,有少許誤差。

頭部陣營:「馬太效應」凸顯,賽默飛獨佔鰲頭

行業前三甲的座次雖未改變,但內部競爭已呈現"強者愈強"的態勢。賽默飛以63.38億美元淨利潤蟬聯榜首,淨利潤率提升至14.8%,其毛利潤率上升與銷售成本下降的雙重驅動,展現出龍頭企業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壁壘構築的護城河,但仍未能超越2021年創下的最高點。儘管生物技術部門表現低迷,但診斷業務的強勁增長有效對衝了下行壓力,印證了其在多元化佈局上的前瞻性。

相比之下,丹納赫與默克雖保住亞軍、季軍位置,卻面臨不同挑戰。丹納赫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生物技術板塊收入下降成為主要拖累,而診斷業務的增長未能完全彌補利潤缺口。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節約成本,提升生產效率,預計節省1.5億美元。默克則通過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在生命科學板塊收縮的背景下實現整體利潤微降(1.7%),展現出區域市場深耕的價值。

位爭奪:成本控制與戰略重組成破局關鍵

在排名上升的8家企業中,思百吉與賽萊默的表現尤為亮眼。思百吉在營收下降10%的情況下實現淨利潤同比激增60.79%,其利潤提升計劃已顯現成效,預計未來兩年將額外貢獻5000萬英鎊收益。這一"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為行業提供了在市場波動期通過精細化運營突圍的範本。

賽萊默則憑藉北美市場16%的營收增長和能源計量業務的戰略聚焦,實現淨利潤46.1%的躍升。2025年公司預計通過重組節省7500萬美元,進一步優化組織效率。阿美特克、梅特勒-託利多等企業則通過持續優化銷售成本,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實現利潤新高。

安捷倫在2024財年儘管營業收入同比微降,但通過實施系統性降本增效戰略,成功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並刷新歷史次高紀錄,全球排名較上年提升一位。此次淨利潤表現已超越2022年曆史峰值,標誌着企業在行業周期波動中成功構建了更具彈性的盈利模式。

在統計的21家全球科學儀器企業中,梅特勒-託利多、沃特世、阿美特克、安捷倫、思百吉、丹納赫、Veralto、賽默飛、特利丹與默克共10家企業的淨利潤率顯著高於11.6%的行業平均水平,凸顯了頭部企業在盈利效率上的顯著優勢。

下行壓力: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利潤侵蝕

排名下滑的9家企業中,蔡司、Veralto等6家企業雖營收增長,卻因匯率波動、分離成本、非經常性損益等因素導致利潤縮水。特利丹因薪酬支出與法律成本上升,Revvity受非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鋭減影響,布魯克則因戰略併購稀釋利潤率,這些案例折射出企業在擴張期面臨的整合陣痛。

更值得關注的是,賽多利斯、Illumina、伯樂三家企業陷入營收與利潤"雙降"困境。Illumina因商譽減值連續兩年虧損,伯樂則因重組成本與材料價格上漲吞噬毛利,同時研發費用增加,揭示了技術密集型企業在創新投入與短期收益間的平衡難題。

行業透視:結構性調整中的機遇與挑戰

從區域市場看,拉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成為默克、HORIBA等企業的增長引擎,而中國市場疲軟則對帝肯等企業形成拖累,區域分化趨勢愈發明顯。從業務板塊分析,診斷、電子等應用領域需求堅挺,生物製藥設備領域則因投融資環境變化承壓,行業結構性調整特徵顯著。

展望2025年,賽默飛能否重返利潤巔峰、丹納赫的成本節約計劃成效、賽萊默能源計量業務的增長潛力,將成為觀察行業走向的風向標。在淨利潤率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市場再平衡與運營效率提升實現可持續增長,將是所有企業必須回答的命題。這場財報季揭示的不僅是數字的此消彼長,更是整個行業在變革周期中的進化圖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