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1 15:39
6月10日,一場備受矚目的A股首例「子並母」併購誕生!芯片新貴海光信息,以 0.5525:1換股比例吸收合併「母體」股東中科曙光。
強強聯手的緣由
全球科技競爭持續加劇,國內算力供給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當前,國內算力產業鏈因起步晚,各環節相對分散,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高系統創新能力,是算力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海光信息作為國產x86架構CPU和DCU(數據計算單元)的領軍者,其產品覆蓋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算力場景,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0.76%,淨利潤增幅高達75.33%。
中科曙光在高端計算、存儲及數據中心領域深耕多年,其服務器產品在政務、科研、金融等關鍵行業佔據重要份額,2024年營收達131.48億元。
兩者原本就有深厚的資本紐帶。中科曙光不僅是海光信息的創始者,更是其第一大股東。而海光信息2024年向關聯方(主要就是中科曙光)銷售36.8億元商品,佔其總營收的40.26%。
從「芯」到「雲」的戰略
此次重組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實現了產業鏈的深度整合:
芯片設計環節:海光信息專注CPU/DCU芯片設計,國內服務器CPU市佔率高達53.6%;整機制造環節:中科曙光提供服務器、液冷技術(PUE<1.05)、智能計算中心等解決方案;算力服務環節:中科曙光雲平臺用户超200萬,覆蓋90%省級政務雲渠道……
過去受限於獨立運營架構,雙方的技術協同更多停留在採購合作層面。而合併后,海光的CPU/DCU芯片可直接深度適配中科曙光的服務器系統,減少適配成本15%-20%,提升產品迭代速度。
市場格局的重塑
合併后的新實體將重塑國產算力的市場格局。
政務市場方面,藉助中科曙光覆蓋政務雲的渠道優勢,新公司可在信息化領域快速擴張。
金融能源領域,海光芯片已集成國密算法,結合曙光安全存儲服務,能在敏感領域實現全鏈條自主可控。
AI算力市場上,隨着AI大模型(如DeepSeek)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新公司有望搶佔國產AI芯片市場高地。
這一佈局對標英特爾、英偉達等國際巨頭的「芯片+系統」垂直整合模式,有望打破國產高端計算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困局。
國家戰略的響應
此次重組一方面享有政策紅利支持,符合「新國九條」「信創2.0」等政策導向,享受併購重組「綠色通道」(鎖定期優化至6+18個月)。作為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后的首單上市公司間吸收合併交易,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另一方面與國家戰略契合,響應「東數西算」戰略,強化國產算力基礎設施的自主性。政策與資本的雙輪驅動,為這次重組提供了強大助力。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宏觀背景下,此次合併更具戰略意義。
未來征途的挑戰
雖然海光與曙光的重組看似完美,但整合后的發展之路仍面臨多重考驗。
在管理文化融合上,海光的技術研發導向與曙光的國企背景存在差異,磨合期或需3-5年;供應鏈方面風險,海光芯片製程仍依賴臺積電,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影響生產連續性;反壟斷審查方面,新實體在國產服務器芯片市場份額超50%,可能觸發監管干預;財務方面的壓力,海光信息2025年一季度總負債同比激增198.7%至76.14億元,合併后需平衡債務與研發投入。這些挑戰將考驗管理層的整合智慧。
若整合順利,合併后新公司將打開巨大成長空間:短期看,可藉助渠道整合,預計降低銷售費用率3-5%,釋放數億元利潤空間;長期看,有望在AI算力領域挑戰英偉達、AMD的壟斷地位,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5%以上。這將影響產業範式變革。
近年來,英偉達收購Mellanox強化數據中心網絡,Arm收購Ampere強化半導體業務,而中興通訊收購中興微電子加強5G芯片研發。此次重組或將開啟科技產業垂直整合的新一輪浪潮,推動更多芯片、服務器、軟件企業通過重組實現資源整合。
正如業內專家所言:在全球科技企業大併購趨勢下,這是國產硬科技「抱團突圍」的必要路徑。
這場重組不僅是兩家企業的強強聯合,更是開啟了中國算力產業從「單打獨鬥」到「系統作戰」的戰略升級新紀元。 (鄭趙文)
責任編輯:左宗鑫
編輯:袁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