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啟技術,管理層,持股情況(修改)

2025-06-11 06:30

(轉自:大樹的格局)

修改:最早以劉若鵬為首的5位博士創建光啟時,都是有股份的,他們都是通過光啟合衆持有西藏映邦間80.442%的股權,而西藏映邦又持有光啟技術36%的股權。這些都是原始股,后來的管理層就沒有股份了。

今天,聊一下光啟技術管理層持股的問題,看統計表:

這是光啟核心管理層成員截至 2024 年末的公開信息。從該時點來看,除劉董和兩位元老之外,主要管理層基本都沒有持股。由此,有小夥伴質疑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問題,如核心管理層沒有股權,那麼這些成員的利益與公司綁定就不緊密,可能導致其缺乏長期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動力,進而影響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這是個好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這張表格傳遞出的信息:

1.劉董絕對控股:別看高管個人不持股,劉若鵬通過西藏映邦持股36%是鐵打的實際控制人。董事會里季春霖、欒琳都是光啟嫡系(跟劉若鵬同出杜克+創始人),團隊高度綁定,利益高度一致——說白了,公司就是老劉的「親兒子」,決策效率極高。

2.年輕化+技術流:管理層平均年齡40出頭,清一色博士/碩士(除了兩位86年本科),且核心崗全是內部培養(董祕、財務總監均從基層晉升)。技術背景深厚(5個博士搞超材料),懂產品更懂行業,對軍工科研路子的企業至關重要。

3.薪酬與持股的「反差」:除了兩位元老高管外幾乎不直接持股,但薪酬在業內屬中等水平。劉若鵬不領工資,靠的是股權增值——光啟市值從2024年200多億衝到如今的900億+,劉董和其他兩位元老身家翻倍纔是真收益。

4.新老交替完成:2024-2025年財務總監(張洋洋)、董祕(張洋洋→劉若鵬代→周建林)全換血,86年新生代上位。老將退居二線(如張洋洋轉任光啟科學主席),少壯派全面接管——穩定性沒問題,但新團隊市場溝通能力待觀察(尤其周建林剛上任)。

現在回答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為什麼不持股的問題。

事實上,光啟目前大部分管理層應該是有持股的,只是2025年中報才能披露。原因是這樣的,在2021年公司就搞過管理層以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股權激勵,分三期行權,行權價23塊多。但前兩期因為股價一直低於行權價,直接黃了,期權都註銷了。要不是這個原因,管理層早就持股了。

第三期完全滿足行權條件,已於2024年5月16日開啟自主行權窗口,截至2025年2月28日還有11萬份股票期權沒行權,佔比大約8%,由於一些公司內部程序上的問題,管理層的持股情況應該會在2025年半年報披露,大家到時候留意看就行了。

話說回來了,光啟是一家軍工企業,股權穩定還是至關重要的。去年搞的戰投,雖然大股東把各5%的股權轉讓給戰投株洲和天津,但約定表決權還是由劉董行使,結果被深交所卡脖子了。這是另一個問題,以后再説。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