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反內卷」打響!車企相繼承諾「60天付款」,產業鏈集體躁動

2025-06-11 16:09

6月11日,汽車產業鏈集體躁動,包括鋰電池、特斯拉概念、汽車經銷商、汽車股等板塊均漲幅居前。

成分股中,中國石墨(02237.HK)漲37.31%,比亞迪股份(01211.HK)漲4.13%,贛鋒鋰業(01772.HK)漲4.14%,天齊鋰業(09696.HK)漲4.25%,耐世特(01316.HK)漲0.90%,敏實集團(00425.HK)漲1.24%,美東汽車(01268.HK)漲4.93%,蔚來-SW(09866.HK)漲3.51%。

消息面,在政府發力整治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背景下,作出「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承諾的車企正不斷擴圍

6月10日,廣汽集團率先發文稱,堅持以往不超過60天的供應商賬期。緊接着,一汽、東風汽車、賽力斯、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紛紛對外宣佈,將供應商賬期統一壓縮至60天內。

6月11日,比亞迪、奇瑞、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等也相繼跟進,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

此次車企集體就支付賬期作出承諾,與於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落地實施有關。

《條例》明確60日支付期限、禁止強制接受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強化協同監管體系等,旨在解決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問題,優化營商環境 。

長久以來,「賬期」已經成爲了汽車供應鏈不堪重負的痛點。在國內汽車產業供應鏈中,絕大部分結款模式都是「上車再結」。即,車企在驗收零部件后並非即時支付貨款,而是將付款周期普遍延長至180天以上。為此,中小供應商被迫墊付資金,現金流壓力巨大。

這其實就是將整車企業的資金風險轉移和分攤到了供應鏈上。特別是在近兩年車企掀起史無前例的價格競爭浪潮中,整車廠強制供應商降價,以及拖欠供應商貨款的現象增多,供應商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甚至虧損邊緣掙扎。

在此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門及汽車行業機構紛紛發聲,痛斥價格戰背后行業內卷眾生相。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關於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強調「價格戰」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把產業發展帶入惡性循環。

工業和信息化部也表示,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採取必要的監管措施,堅決維護公平有序市場環境,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場分析稱,當前這場由政策推動、龍頭車企引領的賬期自律運動,不僅是對供應鏈壓榨模式的糾偏,也是行業從「價格內卷」邁向「價值共創」的關鍵轉折點。

業界預測,后續或還有更多車企跟進,並在汽車行業形成一場以車企主導的為上下游供應鏈減壓的「反內卷」行動。

 作者|瓶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