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內外AI的一些觀點更新0609

2025-06-10 19:45

(轉自:君實財經)

國內外AI的一些觀點更新0609

圖比較多就搞了個長文 看起來效果都一樣

A股這邊最近漲幅其實都不錯 尤其是海外鏈 隨着北美AI鏈不斷有新的標的創出新高和新高附近即將新高 投行也不斷上調例如NV 博通 安費諾這些大票的價格 博通 思科 NV ciena這類網絡和asic的最近的業績報分別都證實了相關的內容的明年增加的確定性

而產業跟蹤類似於nv這邊以5090和B40的持續加單 aisc的cowos跟蹤(基本上年初nv不要的都被博通包圓 本質上不存在什麼砍單)安費諾這邊的新產品meta的asic配套Q3開始L11試產 GB300在臺積電實驗室這邊的進度和鴻海廣達的量產良率 博通這邊的th5 th6明年投片 還有臺積電這邊無論nv的cpo交換機和博通交換機的排產 都體現了整個AI硬件行業的景氣度持續走高

而這周末最火的莫過於800G的繼續上修+明年1.6T的展望超預期+博通的CPO專家排隊到半夜都有人還在聊

從我之前跟蹤的2700~3200W個800G差不多可以繼續上修到3200W~3500W+了 而1.6T更是超預期的可能爆發 之前沒有具體討論過1.6T的實際量 但是目前來看 無論光模塊專家還是博通專家都一致認為 明年1.6T是個scale out爆發的大年(博通的電話會特別聊了很久這個問題 雖然網絡收斂了 但是scale out+asic的交換機密度是scale up的5~10倍)專家給的指引都比較好 可能在800~900W只這個數量級 這是非常超預期的一個量 尤其是GB300也好 或者B40的nvlink的版本差不多都開始大規模採用CX8網卡 真的是延誤了一年以后 終於迎接來了200G單通道的1.6T大時代 而800G也佔據了主流的市場 之前機構一致認為通信行業是強周期行業所以不願意給比較多的估值 我個人覺得自從23年到現在 基本是年年覺得強周期 年年錯 主要是觀念還停留在當時的5G甚至互聯網時代的所謂「硬件三件 軟件三年」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之中

所以我還是那句老話 互聯一直都是AI硬件生態最值得投資的地方 無論scale up的銅鏈接和銅背板連接器(否則安費諾怎麼會天天新高呢)還是scale out的光模塊 cpo 甚至dci光模塊 mpo跳線都是如此(如果你有去參觀過數據中心 當時我去得第一感受就是很震撼 滿地板的單模mpo跳線)

更不用擔心什麼cpo交換機會搶佔什麼光模塊太多的份額 因為實際上這些年 各種產品都是增量 而不是取代的關係 每種產品都存在自己的滲透率和特定場景 就好比L1的交換機這輩子跟cpo都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你要求某種產品實現壟斷 csp絕對不想這麼干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一邊買着nv的GPU 一邊死活就要搞asic的原因 之前我説過「被壟斷」纔是csp最怕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nv會像以太網妥協 你要知道 現在以太網生態是絕對的佔據主流的趨勢(國內大廠基本都是以太網+roce 很少搞ib)而且差不多70%~80%都是博通的芯片(最典型的反壟斷就是aws的asic團隊是老mavl出身 死活就要找mrvl做tr2啥的 結果不靈 但是弄死他們 也絕對不會去找博通做asic)銅鏈接也是一會傳聞説GB300 ptfe行一會説又改回overpass了 我不評論了 持續看好ai互聯就完事了

這里我給一些自己跟蹤的數據:(每幾周跟蹤一次 不一定全對)

nvQ2差不多 B200 80W片 B300 40W片左右

nvQ3差不多 B300 80W片 B200只有30W片

nvQ4差不多 B300了 100~120W片 B200少量了

博通這邊2026 的th6差不多10~15W片 th5超過30W片

cpo交換機這邊 nv差不多1W2500台~2W台明年 博通的專家聊的比較多4W+台 康寧給某上游的指引差不多有3W台+(25年的話 nv估計是1500~2500台 博通小1W 差不多26年相比25年是5~10倍的增長 是ai細分增長最大的部分)

A股的特色差不多是到了6 7月份都可以去展望明年的估值和預期了 不會繼續停留在今年了 所以我覺得依然可以樂觀的去看待這些 雖然説實話 年初硬抗下來的兄弟們都很堅持 出色 最近這段時間 我相信所有的海外鏈還會更好

國內AI鏈 我也持續看好 但是我估計Q2的CAPEX還是一般 但是Q3可能因為B40(無論叫啥名字 B30也好 rtx6000D也好)根據大廠的測試 應該不會再差了 目前給的官方報價大概是87000RMB(摺合8500~9500USD)應該沒有想象中的低 但是這款用了三星最高端的GDDR7 pam3 給的title非常那種狗眼鈦合金啥的 就是意思是96gb最高端的三星GDDR7 而5090現在也只是大路貨的32gb 由韓國amkor代工 現在6月差不多應該有1000~2000片wafer然后給大廠送樣 預計測試1~2個月 最快7月份應該可以下單 雖然不用nvlink 但是基本上現在大廠都是以太網+roce架構 影響基本不大 因為cuda分子 由H系列到B系列提升了好幾倍 綜合性價比應該還是可以的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大廠在Q3的下單量和capex預期(畢竟這款產品實際上就是5090的基礎芯片 最早只有100W片的forecast 已經從100W加單到了150W 現在是加單到300W片 分別是消費級150W~180W+企業級的B40的120~150片這個區間 但是這個跟cowos沒關係 所以太關注cowos的量)

國內實際上aidc產業沒有太大的變化 該搶的aidc份額還是搶 尤其是100mw以上的能評環評那些 該要的柴發還是要 柴發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且之前買的海外三大家的aidc數據中心現在基本買不到 只能買國產柴發 還要提前預定 現實毫無變化 甚至可能在Q3 nv的卡能買的時候會更好 但是市場可能覺得beta不在ai這邊?(你看某家國產柴發包圓的法國博杜安和美股PSIX新高了 賣老外都賣爆了就知道景氣度了其實)

之前我説過的 商業的東西始終看待的還是性價比 北美csp基本都是百萬卡互聯的將來 你説國內的大廠以后怎麼做才能競爭的過?

大廠還是我之前説過的四條路

1 nv作為正規的capex投入 絕對不能放棄 但是會考慮性價比 適當投入

2 自研asic(無論是視屏卡vpu 加速卡 小卡 還是asic都不能丟)+國產芯片的採用率會越來越高 但是更期望於將來更有性價比的產品 能上量的產品

3 海外aidc的建設滲透率要繼續提升

4 轉租+算力租賃不能丟 因為NV的性價比的考量就是最高的 尤其某A最近6月簽約B200 9月簽約B300 這個無論asp還是利潤上都遠超H系列 事實證明NV的卡就是最高商業性價比 其實靠譜的公司持續的簽約 之前我有聊過太多次了 尤其是H200怎麼算淨利潤每年 這次B200的價格非常的好 之前H200的價格在6.2~6.7W一個月 現在的B200差不多是9.5W一個月 性價比基本上 尤其服務器的asp提升 差不多有80%+的利潤空間(但是成本的付出肯定也是多了40%+ 之前是28億左右 現在是40億投資起步)這里就不拆分了 優質的有融資資源靠譜的 能被驗證到的好公司 持續看好 你不會認為每年有個4億淨利潤持續5年給大廠需求的公司給不上一個好估值(而且B系列卡可能就服役5年嗎?殘值會很低?只有5%?我是不信)H200差不多是-2.4億每年 B200是4億起步差不多淨利潤(具體得看公司怎麼玩了 其實就是退税怎麼操作+國家補貼+靠譜不靠譜 最重要的可能是最后一點)

PS 題外話 就是關於beta的問題 很現實的一點就是觀察大的app的token數 海外就是openai gemini這些 國內就是豆包 千問 但是a股太喜歡「敍事風格」了 天天望着出GTP5 R2 出什麼agent爆款爆炒 我覺得意義不大 ai真的是滲透進生活 細水長流的東西 切切實實用得到的生產力工具

作者:roboroborobo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