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蔚小理」一季度財報分析:理想盈利穩健 小鵬虧損收窄

2025-06-10 19:13

近期,大部分車企陸續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小鵬和蔚來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從財報可以看出,三家企業的發展已經出現明顯分化:理想汽車創下連續十個季度盈利的紀錄,小鵬憑藉大眾化產品在三家企業中首次登頂交付榜首,蔚來則在高端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第一季度僅理想盈利 小鵬和蔚來依舊面臨虧損問題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在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達259億元,同比增長1.1%,環比出現41.4%的下滑;淨利潤為6.47億元,同比增長9.4%,環比下滑81.7%;理想的毛利率十分穩定,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為20.5%,而去年同期為20.6%,2024年第四季度為20.3%;截至2025年一季度,理想汽車的現金儲備十分雄厚,金額高達1107億元。

小鵬汽車一季度營收158.1億元,同比增長141.5%;淨虧損6.6億元,較上一季度的13.3億元大幅減少,創下近5個季度以來的最低虧損水平;毛利率大幅提升,一季度毛利率為15.6%,高於2024年同期的12.9%,也高於2024年第四季度的14.4%;小鵬汽車一季度現金儲備重回歷史高位,公司在手現金儲備達452.8億元,相較2024年末淨增超33億元。

蔚來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超12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超21%;淨虧損67.5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為51.85億元,同比擴大30.19%;毛利率為7.6%,較去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較上一季度下降4.1個百分點;該季度,蔚來的現金儲備明顯減少,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短期投資及長期定期存款在內的余額為260億元,較去年年末的419億元減少近160億元。

可以看到,理想汽車仍然是三家中唯一盈利的企業,並且在營收、毛利率、現金儲備等核心指標上保持領先;小鵬汽車在毛利率方面的表現較為亮眼,數據的提升得益於產品結構的優化和供應鏈管理的加強。同時,優化採購成本也進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蔚來雖然各項數據略遜一籌,但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全面推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提效,預計在第二季度就能看到效果。

蔚來方面也表示,預計二季度的毛利率有望回到雙位數,四季度的毛利率有望超過20%;小鵬汽車同樣表示,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

小鵬一季度交付量反超理想 蔚來啟動多品牌戰略

三家企業的銷量表現與此前的季度不同,出現排位的變動。今年一季度,理想、小鵬和蔚來的交付量分別為92864輛、94008輛和42094輛,小鵬首次超越理想登頂榜首。

小鵬能反超,離不開爆款車型的強力支撐、產品陣容煥新和降價策略的實施。產品層面,MONA M03是品牌當之無愧的銷量支柱,豐富科技配置讓其牢牢紮根15萬元級別市場,而P7+主攻中高端市場,新款G6和G9車型則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

通過低價車型普及智能化,同時快速迭代產品矩陣並下調售價,小鵬汽車的產品已經覆蓋15萬元至42萬元的價格區間,形成「低價走量+高端試探」的組合拳。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低價車型佔比過高,因此壓制了小鵬的整體毛利率。此外,由於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的研發投入過於巨大,小鵬要思考如何在保證技術投入的同時實現利潤增長。

理想在一季度的交付量雖然同比2024年第一季度增長15.5%,但環比去年第四季度下滑41.5%,整體增長態勢不及去年。除了因為L系列和MEGA車型處於新舊款切換期導致銷量下滑外,理想還面臨着曾經建立的優勢正在被其它企業學習和趕超的局面,增程車市場如今湧入了越來越多的對手,理想的市場份額被蠶食。爲了打破困境,理想試圖在純電市場尋求突破,計劃推出i8和i6兩款純電SUV,其也面臨着如何實現從增程式技術路線向純電路線平穩過渡的挑戰。

蔚來是三家企業中品牌數量最多的,旗下共有蔚來、樂道和螢火蟲,三個品牌分別主打中高端、家庭和精品小車等市場。在第一季度中,蔚來和樂道合計交付42094輛,雖然同比增長40.1%,但去年同期僅有蔚來一個品牌,樂道汽車並未上市,以單品牌交付量來看實際還是同比減少的,由此可見蔚來在純電高端市場有着較大的壓力。

爲了打破銷量困境,蔚來推出了樂道和螢火蟲,兩大品牌承擔着「走量盈利」的使命。從數據來看,三品牌在一季度后開始發力,螢火蟲首個完整交付月銷量3680輛,蔚來憑藉產品煥新和有力的促銷政策使銷量趨於穩定,樂道開始展現潛力訂單量持續提升,二季度的整體交付量將會大幅提升。

綜合來看,2025年對於理想、小鵬和蔚來都是極為關鍵的一年,小鵬要證明規模優先策略的可行性,理想需要在純電領域復現增程市場的成功,而蔚來則要通過多品牌矩陣破解銷量困局。三家品牌分別選擇了不同的轉型路徑,這些戰略決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它們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並持續發展。(屹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