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70后中專生創業,靠小學生一年「撈金」百億

2025-06-10 22:45

(轉自:雷達Finance)

雷達財經出品|孟帥 編|深海

風靡全球的頂流Labubu,讓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殺瘋了!憑藉現象級IP的爆發力,這家潮玩巨頭市值成功衝破3400億港元大關,創始人王寧也藉此上演財富神話。

然而,在玩具賽道這片競爭激烈的江湖中,還有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更勝泡泡瑪特一籌,它便是卡遊。去年,卡遊營收達到100.5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達44.66億元,比泡泡瑪特的34.03億元還多出10億多。不僅如此,卡游去年的毛利率也領先泡泡瑪特。

一手締造卡遊商業帝國的,是一位僅有中專學歷的70后創業者——李奇斌。因為父親生意遇挫,他為早日還債不惜放棄了穩定的「鐵飯碗」毅然投身創業浪潮。憑藉敏鋭的商業嗅覺,他成功捕捉到集換式卡牌的商機,成功將卡遊打造成為卡牌界當之無愧的「一哥」。

不過,在卡遊看似風光無限的表象之下,實則暗藏着諸多隱憂。從消費羣體來看,公司核心產品卡牌的主要受眾是未成年人,而其玩法中融入的盲盒元素以及部分稀缺卡牌被熱炒的情況,也頻頻讓卡遊陷入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質疑。

在營收結構方面,儘管卡遊一直在努力構建多元化的營收模式,但目前仍高度依賴集換式卡牌這一業務。在IP運營領域,卡遊雖然坐擁70個IP,但其中僅有1個是自有IP,其余多為非獨家授權IP。而在銷售渠道上,卡遊92.5%的收入依賴於經銷渠道,直營渠道佔比不足一成,暗藏渠道管理風險。

去年經調整淨利潤超44億,卡遊比泡泡瑪特還能賺

近期,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數據顯示,王寧不僅超越牧原股份的秦英林登頂河南首富,更成功將融捷集團董事長呂向陽擠下,強勢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0名的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王寧畢業於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后更名為鄭州西亞斯學院)這所民辦全日制高校。在一眾商界精英中,王寧的學歷背景並不算出眾,但這卻絲毫不妨礙他書寫千億身家的商業傳奇。

而在玩具這一賽道,中專畢業的李奇斌在賺錢能力上甚至比王寧還要略勝一籌。不久前,由李奇斌掌舵的卡遊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24年,卡遊營收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0.57億元,同比激增277.78%;而同期風頭正盛的泡泡瑪特,去年狂攬營收130.38億元。

儘管營收與泡泡瑪特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卡遊的盈利能力卻反超泡泡瑪特。去年,卡遊的經調整淨利潤達44.66億元,同比增長378.27%,而泡泡瑪特同期的經調整淨利潤為34.03億元,卡遊盈利規模領先10億多。

在毛利率方面,卡遊同樣表現優異。2024年,卡遊的毛利率為67.27%,高於泡泡瑪特的66.79%。

這個比泡泡瑪特還會賺錢的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在公司官網上,卡遊自稱是一家深耕動漫、創意文具產業的文化創新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泛娛樂產品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在公司遞交的招股書中,卡遊援引灼識諮詢數據稱,按2024年商品交易總額計,其在中國泛娛樂產品行業及泛娛樂玩具行業中均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13.3%和21.5%,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而在泛娛樂玩具行業的集換式卡牌領域,卡遊更是佔據着絕對統治地位,以71.1%的市場份額一騎絕塵,遙遙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此外,在泛娛樂文具行業,卡遊同樣以24.3%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所謂集換式卡牌,指的是具有特定主題的實體卡,消費者可以用它來收藏、交換或者暢玩。相比於手辦、毛絨玩具等產品,單價更低的集換式卡牌讓預算有限的學生羣體也能輕松入手,這使得卡遊的產品逐漸演變成了小學生之間的「社交硬通貨」。

儘管卡遊的經調整淨利潤「碾壓」泡泡瑪特,但外界給卡遊的估值卻並不算高。據胡潤研究院去年4月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卡遊的企業估值僅為71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截至6月10日收盤,當下備受資本熱捧的泡泡瑪特市值高達3475.54億港元,兩者估值差距猶如鴻溝。

不過,市場上也有聲音認為,作為卡牌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卡遊一旦成功上市,極有可能復刻泡泡瑪特的資本傳奇,在潮玩市場掀起新一輪的浪潮,成為下一個備受矚目的商業明星。

中專畢業放棄「鐵飯碗」,靠卡牌逆襲人生

如今身為「卡牌一哥」掌舵者的李奇斌,只有中專學歷。1972年,李奇斌出生在浙江衢州開化的一個小鎮,父親經營着箱包生意。中專畢業后,李奇斌在老家謀得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成爲了一名水利員。

在旁人眼中,這份工作穩定且安逸,是一份令人艷羨的「鐵飯碗」。然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一場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無情地打破了他原本平靜如水的生活。父親的箱包廠因經營不善陷入困境,使得整個家庭揹負上了高達30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

面對鉅額負債,李奇斌清楚地知道,僅靠單位的薪水償還債務簡直是遙遙無期。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這份穩定的工作,投身到了波譎雲詭的商海之中。初入商業世界,李奇斌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四處尋找着合適的商機。

一次偶然的機會,命運之神向李奇斌投來了一絲曙光。他留意到大大泡泡糖附帶的卡片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些成本很低的卡片竟有着神奇的魔力,能顯著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讓原本普通的泡泡糖銷量大增。這給了李奇斌不少靈感,讓他敏鋭地察覺到了卡牌市場的巨大潛力。

招股書顯示,2003年,李奇斌攜手妻子齊燕共同經營義烏市甲殼蟲玩具廠,正式涉足泛娛樂玩具銷售業務。自2008年起,李奇斌又將目光投向了印刷業務,註冊成立了浙江甲殼蟲印刷包裝有限公司。2011年,卡遊(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2018年,對於卡游來説,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卡遊成功獲得了奧特曼IP的授權。這次合作讓卡遊打贏了漂亮的一戰,公司迅速在卡牌領域站穩腳跟,併成功俘獲了不少學生消費者的心。

2018年到2024年底,卡遊基於50多個奧特英雄角色推出了共計320個集換式卡牌系列及42個文具系列。奧特曼IP也憑藉其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成爲了卡遊旗下最賺錢的IP之一。

作為卡遊的掌舵者,李奇斌夫婦持有公司絕大部分的股份。招股書顯示,IPO前,李奇斌通過Liqibin Holdings Limited持股82%,其配偶齊燕通過Qiyan Holdings Limited持股1.5%,二人合計持股83.5%。

而卡遊的飛速發展,也離不開資本的助力。天眼查顯示,卡遊曾獲得紅杉和騰訊這兩大明星投資機構的青睞。招股書顯示,IPO前,紅杉資本全資擁有的HongShan Growth持股10.5%,騰訊間接全資擁有的Grand Hematite Limited持股3%。

有了資本的加持,卡遊如虎添翼,在市場上迅速擴張,一路高歌猛進。經過多年的不懈發展和積累,在李奇斌的卓越帶領下,卡遊如今已成爲了當之無愧的「卡牌一哥」,與奧特曼、小馬寶莉、斗羅大陸等數十個海內外的知名IP均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風光業績背后,卡遊暗藏隱憂

儘管營收突破百億大關、歸母淨利潤力壓泡泡瑪特,但看似風光無限的卡遊背后也藏有不少隱憂。

由於集換式卡牌在國內的主要消費羣體為未成年人,且玩法融合了盲盒元素,再加之稀缺卡的二次交易價值易被市場過度炒作,這使得卡遊首先需要直面的便是合規性難題。

央視曾報道稱,有學生半年內消費近10萬元購買卡牌卡,甚至還有家長花費200萬元為孩子收集卡牌仍未能集齊的誇張案例。截至發稿,在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上搜索「卡遊」關鍵詞,可以獲取到超過6萬條投訴,其中不少投訴涉及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

2024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時,卡遊還曾被中國證監會要求闡述《數據安全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法規的落實情況,導致IPO進程一度停滯。

從產品結構來看,卡遊雖宣稱其戰略性地構建了集換式卡牌、人偶、其他玩具及文具的多元產品組合,但公司的營收仍高度依賴集換式卡牌。2022年,卡遊集換式卡牌的營收佔比高達95.1%。

到2024年,儘管卡遊集換式卡牌的營收佔比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81.5%的高位。同期,公司人偶、其他玩具(主要包括徽章、立牌、集換式卡牌收藏冊及貼紙)、文具的營收佔比分別為3.2%、10.2%、5.1%,顯然難以與集換式卡牌相抗衡。

在IP運營方面,卡遊擁有豐富的IP資源:截至2024年末,卡遊構建了一個由70個IP組成的多元化IP矩陣。然而,其中69個均為授權IP,像奧特曼、小馬寶莉、葉羅麗、蛋仔派對、火影忍者等助力卡遊打開市場的熱門IP,均屬於授權IP範疇。

而卡遊自有IP的數量卻寥寥無幾,僅為1個,甚至在財務報表中,公司都未單獨列出研發開支,這無疑暴露了卡遊目前在IP自研方面的短板。

更為嚴峻的是,卡遊的許多授權IP還是非獨家IP,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去年,非獨家授權安排開發的產品為卡遊貢獻了高達88.56億元的收入,營收佔比高達88%,足見其對非獨家IP的依賴程度之深。

而過度依賴外部IP,也使得卡遊不得不面對授權到期的風險。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卡遊共有38份IP授權協議預計將於2025年到期,39份預計將於2026年到期,7份預計將於2027年到期,以及5份預計將於2028年及其后到期。

卡遊在招股書中也坦言,「如果我們未能以有利條款取得、維持或重續IP授權安排,或我們的IP合作伙伴未能維持及保護其IP,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從銷售渠道來看,卡遊的營收同樣高度依賴經銷渠道(包括經銷商、KA合作伙伴、其他)。截至2024年,卡遊共擁有217個經銷商、39名KA合作伙伴和351個卡遊中心。而在直營渠道方面,卡遊同期在全國19個省份僅擁有32家線下卡遊旗艦店、13家線上自營店。

去年,卡遊通過經銷渠道獲得的收入高達93.03億元,佔比高達92.5%,而同期公司來自直營渠道的收入僅為7.54億元,佔比不足一成。這樣的銷售結構,無疑使得卡遊面臨着銷售渠道管理方面的諸多風險。

未來,卡遊能否順利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其又能否和泡泡瑪特一樣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