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0 17:44
轉自:桔子財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在新一線城市之外,還有哪些寶藏城市值得被重新認識?
近日,第一財經旗下城市數據研究智庫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的2025年《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上,梳理了10年來除了新一線城市外,在這個榜單上排名上升最快的11座地級市,臨沂、濟寧、菏澤等三座魯南都市圈城市齊齊上榜。
對於這一現象,第一財經旗下城市數據研究智庫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評價,「它們還不是榜單上的明星城市,但是它們的表現正在構成中國城市體系中一股被低估的上升力量。」
它們有的是沿海非核心城市,有的是典型的區域功能性城市。位於蘇北的鹽城、連雲港、宿遷,在江蘇「十三太保」中屬於經濟落后地區,魯西南經濟圈則在山東三大經濟圈中經濟總量最小。現在,這些「后發地帶」城市排名大幅躍升,展現了不同發展路徑下城市分化的加劇。那麼,臨沂、濟寧、菏澤憑什麼出圈?
1.
記者注意到,這11座值得被重新發現的「寶藏城市」中,鹽城、連雲港、宿遷、金華、滁州5座城市位於長三角,其中前3座位於江蘇;臨沂、濟寧、菏澤位於靠近長三角的魯南經濟圈;河南兩座,為新鄉和南陽;河北1座,為滄州。
綜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出,這些低調的進步最大的「模範生」,超過2/3以上位於長三角或者緊鄰長三角;從經濟總量看,大部分在3000億到7000億量級區間,位居本省「腰部」,其中4000億量級的城市最多。
根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數據分析,金華從第38位升至第30位,在商業資源集聚度與新經濟競爭力的持續提升上。鹽城的城市魅力指數由第74位升至第53位,多維度小幅改進,展現出典型的區域功能型城市穩步成長的路徑。南陽從第121位躍升至第60位,在新經濟與人活躍度方面尤為突出。連雲港從第85位升至第71位,樞紐性與新經濟競爭力改善明顯。
滄州雖起點靠后,但連續十年穩步進位,由第141位升至第72位,城市人活躍度改善明顯。新鄉從第122位上升至第74位,未來可塑性與樞紐性雙雙提升,反映出城市承載力的增強。宿遷的排名由第170位上升至第83位,新經濟競爭力和城市人活躍度是推動上升的核心因素。滁州的城市魅力指數從第165位提升至第85位,在城市樞紐性和未來可塑性上的進步支撐了整體躍升。
2025新一線城市榜單的評價體系沿用了2024年升級后的指標體系——把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新經濟競爭力、未來可塑性這五大維度上升爲一級指標,綜合評價城市最近一年表現。記者注意到,這5大一級指標中,「城市樞紐性」是推動上述「寶藏城市」10年來獲得巨大進步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在魯南經濟圈三座城市尤為明顯。
2.
記者注意到,在新一線城市榜單上,10年間,臨沂排名由第67位提升至第43位,坐穩二線城市,排名緊跟煙臺;濟寧從第73位上升至第56位,菏澤從第126位躍升至第70位,上升幅度最大。
從經濟總量看,10年間,臨沂的經濟總量由2016年的4305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6556億元;濟寧的經濟總量由2016年的4620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5867億元;菏澤的經濟總量由2016年的2550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4803億元,GDP在全省排位由第13位升到第8位,上升幅度最大。
根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數據分析,這幾座城市在能級和量級上的巨大提升,都有「城市樞紐性顯著提升」這個核心推力。
對於「城市樞紐性」這個指標,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定義是「城市樞紐性通過交通聯繫度、城際流動指數、產業協同關聯指數和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來衡量」。
從菏澤2016年-2025年間五大指標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到,菏澤城市樞紐性從2020年迅速拉昇,菏澤的商業資源聚集度和未來可塑性這兩大指標上升態勢顯著。
菏澤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具有打造交通樞紐的先天優勢。菏澤的后發快速追趕之勢,首先來自大基建。公開報道顯示,「十三五」期間,菏澤市交通基建投資達590億元,是「十二五」的2.36倍,菏澤市以大投入換來了大突破,打造「空、鐵、公、水」立體交通體系。「十四五」,菏澤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1489.3億元。
2021年12月,日蘭高鐵曲阜至菏澤至莊寨段開通運營,菏澤正式接入全國高鐵網絡。2026年雄商高鐵通車后,與日蘭高鐵交匯,菏澤鐵路網將極大完善,可以直通北京,也將打通去往合肥、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城市。
「未來可塑性」這一指標包含創新氛圍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和城市規模指數。大基建增強了一座城市的承載力,10年間菏澤佈局生物醫藥、高端化工、新能源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經濟體量擴張了2200多億元。
記者注意到,臨沂、濟寧兩市都處在跨省都市圈連接點,作為山東的「南大門」,它們與長三角緊密對接,其中,臨沂以密集的公路運輸網絡見長,濟寧則享京杭大運河水運之利。
作為省級門户或者樞紐,這些城市連接周邊經濟圈,使得它們的產業聚集能力和對外輻射能力超強,這一點在臨沂、濟寧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山東是製造業大省,臨沂並非以工業見長,而以「南義烏,北臨沂」著稱,頂着「中國商貿物流之都」頭銜,形成「萬億級」商貿物流體系。物流與產業體系,支撐了臨沂在新一線城市榜單整體位次的明顯進步。
臨沂現有專業批發市場125處,億元以上批發市場佔山東的1/5、全國地級市第一,經營業户近5萬戶,從業人員30萬人,經營6萬個品種和600萬種優質商品。基於這一優勢,臨沂緊隨國家戰略,將自身定位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
作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目前,京滬、長深等6條高速環繞臨沂市區,魯南高鐵、京滬二線等4條高鐵將形成「米」字架構;公路運輸輻射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價格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0%左右;順豐等10家快遞企業在臨沂設立區域分撥中心,臨沂也因此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物流周轉中心。臨沂還是山東歐亞班列三大集結中心之一,年到發班列405列。
物流優勢極大助推了臨沂板材加工、食品等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和擴張,吸引了產業聚集。2021年5月,格力在臨沂佈局全球第15個空調生產基地,這是格力電器在北方地區投資最大的生產基地項目。根據臨沂官方媒體報道,預計2025年全年該基地可生產空調140萬套,產值20億元、税收4700萬元。
商貿物流的強大輻射力,打開了臨沂的流量入口,吸引了商業資源的聚集。從臨沂2016年-2025年間五大指標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隨着城市樞紐性猛烈拉昇,臨沂的商業資源聚集度在這10年間成為表現最穩定、最突出的一條上升曲線,這也讓臨沂獲得了流量時代一個重要標籤——目前臨沂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短視頻直播電商基地,快手註冊商家數全國第一。
從濟寧2016年-2025年間五大指標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城市樞紐性從2020年急速拉昇,濟寧的新經濟競爭力同時呈現強力上升態勢。
2024年,濟寧港完成貨物吞吐量9665.5萬噸、同比增長37.9%,位居全省內河首位、全省港口第4位;集裝箱43.2萬標箱,同比增長138.7%,連續三年翻番。
濟寧抓住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優勢,一方面通過運河聯通長三角,鏈接長江水系和上海港,另一邊通過瓦日鐵路聯通黃河流域的煤炭等重要能源基地,以濟寧能源為主體組建港航集團,聚力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與此同時,從煤電到港航物流,濟寧能源又將產業延伸到新能源船舶製造。
2024年8月,總投資約50.3億元濟寧新能船業建成投產。新能船業製造的電動船舶搭載寧德時代三電系統。濟寧抓住船舶電動化機遇,引入寧德時代佈局新能源產業。目前,寧德時代在濟寧各區縣都進行了佈局,從新能源電池、光伏發電、重卡換電、電船、風電、電極材料、儲能,幾乎佈局了一整條產業鏈,濟寧由此成為寧德時代佈局山東的最大贏家。
吃透國家戰略,謀劃全局,積極融入國際物流大通道,將交通廊道升級為一條在全國有競爭力的經濟走廊,濟寧和臨沂完成的城市升級,拿的是同一劇本,不過一個是走水路,一個走陸路。
臨沂、菏澤、濟寧這些原本以地方特色產業或者特色資源見長的城市,他們不具備區域中心城市的綜合優勢,但卻立足區位優勢,通過交通基建快速提升城市樞紐性,謀劃全局,或者通過產業轉型不斷增強競爭力,或者通過流量優勢塑造新的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穩定上升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