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特幣價格何以創下新高?

2025-06-10 14:28

  文章來源:財經網

  作者 | 《財經》特約撰稿人 成孟琦 編輯 | 楊秀紅  

  比特幣此輪上漲源自多重結構性力量的共振:特朗普政府關税政策的轉向、中美貿易局勢緩和、穩定幣立法的突破性進展以及貝萊德和上市公司的「囤幣潮」等。但繁榮之下暗流湧動,作為加密貨幣,其背后風險不容忽視

  從中本聰的「數學之美」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國家儲備;從賽博狂歡到上市公司紛紛參與囤幣;從價格突破11萬美元的比特幣到數以萬計的meme幣(無基本面價值的空氣幣),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資產,在2025年踏上了新的敍事節奏。

  2025年5月中旬,受特朗普關税政策放松、中國香港及美國穩定幣監管政策完善、美國「股債匯三殺」等因素影響,全球最大市值加密貨幣比特幣首度突破11萬美元這一關口,打破了特朗普勝選后比特幣在2025年1月創下的10.9萬美元的紀錄,創下歷史新高。

  隨着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突破11萬美元,市場對虛擬資產的關注與討論再次升溫。

  本輪比特幣價格為何上漲並創下歷史新高?綜合多位市場人士及機構觀點,此輪上漲背后有多重利好因素支撐,包括貿易緊張局勢降温、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更友好、美國及中國香港穩定幣立法取得進展、機構資金持續流入以及宏觀經濟環境改善等。

  4月初,特朗普在白宮簽署所謂的「對等關税」政策,導致虛擬資產、美股、美債和美元市場大跌。5月12日,中美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大幅降低雙邊關税水平。雙方承諾取消對對方進口商品加徵的91%的關税,另對24%的關税暫停90天,最終雙方累計削減115%的關税。這一超出市場預期的協議緩解了市場對貿易戰升級及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

  政策層面,穩定幣立法成為今年比特幣敍事中最為重要的一筆。5月30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發佈《穩定幣條例》。根據條例,未來任何在中國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或宣稱錨定港元價值的穩定幣(無論發行地是否在中國香港)的機構或個人,均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專員申領牌照。美國立法層面,當地時間5月19日,美國參議院以66比32的投票結果,正式通過了《引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的程序性表決。6月,該法案將進入參議院全體投票階段。

  資金層面,比特幣與比特幣現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凸顯資金對比特幣的追捧。

  比特幣價格的上漲,還源自全球對於特朗普掌舵下的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激增前景的擔憂,疊加全球資金掀起大規模拋售美債的熱潮,反過來推動有着「新晉避險資產」之稱的比特幣大漲。

  對於今年下半年的比特幣走勢,渣打銀行預計比特幣將在年內突破12萬美元,該行還預測比特幣將在2029年特朗普正式離任之前有望升至50萬美元。

  渣打銀行數字資產主管傑弗里·肯德里克(Geoffrey Kendrick)表示,今年4月他曾將比特幣二季度的目標定在12萬美元。在美國資產的戰略性資產再配置以及大户持續買入的推動下,比特幣漲勢將持續到今年夏季,或在年底前接近20萬美元目標。

  虛擬資產金融服務提供商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師丁肇飛告訴《財經》,預計年內比特幣價格的高位將達到15萬-18萬美元,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敍事也在升溫。儘管現貨價格處於盤整,宏觀不確定性仍存,加密貨幣資產的隱含波動率依然保持相對高位。

  不過,亦有機構提醒,需注意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始終是風險較高的投資品類。投資者需關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監管政策變化、鯨魚投資者(指持有大量加密貨幣的個人或實體)動向、加密貨幣資產安全問題(如黑客攻擊)等多重因素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的影響。

  價格屢創歷史新高

  多位虛擬資產投資人對《財經》表示,特朗普第二次上臺后,本來就不斷波動的幣圈,更加風雲莫測了。

  特朗普2024年11月勝選后比特幣的走勢,已印證了這種不確定性。在5月中旬衝上11萬美元之前,比特幣曾因4月初特朗普宣佈關税政策而經歷劇烈震盪,走出明顯的V型反轉曲線。

  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所謂的「對等關税」政策。在關税政策頒佈后的次日,比特幣價格與美股背道而馳,漲至8.85萬美元,漲幅超過7.75%。不過,比特幣的獨立行情未能持續,4月7日跌至7.44萬美元低位。

  同期美股遭遇重挫。4月3日,美股三大股指均創下近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4月4日,三大股指繼續跌超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正式跌入技術熊市。僅4月3日-4日兩個交易日,美股市值合計蒸發約6.6萬億美元。

  4月9日,特朗普宣佈對除中國以外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暫停實施新關税90天。消息一出,美股三大指數直線拉昇。與此同時,比特幣在短短一小時內突破8.2萬美元大關。

  此后,比特幣價格一路震盪上行。5月22日,比特幣價格漲至11萬美元之上,最高報11.18萬美元。至此,比特幣較4月的低位已上漲逾50%,並創下歷史新高。此后,其價格開始有所回落。

  5月28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加密貨幣大會——「比特幣2025大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不過,盛會並未帶動比特幣價格繼續衝高,5月末,比特幣價格回落至10.5萬美元左右。據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的數據,截至6月6日,比特幣價格為10.25萬美元。

  「最近幾年大家已經形成‘逢會必跌’的預期,因此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提前出貨,或者做空比特幣。」X平臺上的虛擬資產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0xLige表示。

  「比特幣容易被做空,也是其價格在近年不斷大起大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所以現在的投資還是以逢低加倉比特幣為主。」另一位幣圈KOL提到。

  6月6日,特朗普與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的矛盾公開化,由於他們均為虛擬資產的支持者,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虛擬資產出現下跌,比特幣下跌3%,跌破10.2萬美元;以太幣跌3.6%,跌至2500美元左右。

  比特幣價格下跌令投資者出現高額損失。據Lookonchain監測,6月6日,比特幣大户James Wynn(詹姆斯·韋恩)的40倍比特幣多單遭部分清算,損失約155.38枚比特幣,摺合1614萬美元。

  據Coinglass數據,截至北京時間6月6日10時,24小時內全球共有22.7萬虛擬資產投資者爆倉,爆倉總金額為9.81億美元,最大單筆爆倉單價值1000萬美元。

(比特幣最近一年價格走勢,截至6月10日    圖源:Coinbase) (比特幣最近一年價格走勢,截至6月10日    圖源:Coinbase)

  6月10日,比特幣收復跌幅,並再度漲破11萬美元關口,據Coinbase數據,比特幣於北京時間6月10日早漲至110623美元高位,24小時漲幅超4%,距離5月所創歷史新高相差不足1200美元,截至發稿,比特幣漲幅回落至3.9%,報110001.25美元。

  上市公司扎堆囤幣

  自4月初以來,比特幣價格大漲超50%,一度突破11萬美元的新高。Glassnode數據顯示,5月中下旬,比特幣非流動性供應量達歷史峰值。有業內人士分析,這表明當前的比特幣漲勢並非由散户狂熱推動,而是由多重結構性力量共同作用,包括上市公司囤幣、機構資金流入以及宏觀經濟環境改善等。

  其中,上市公司囤幣風潮為本輪比特幣價格上漲提供一大助力。

  截至6月5日,據Bitcoin Treasuries網站數據顯示,全球持幣上市公司從4月初的89家激增至124家,這些公司共計持有超81.6萬枚比特幣,市值約850億美元。

  其中,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所創立的、有「比特幣持倉大户」之稱的Strategy(MSTR)是全球比特幣持有量最大的上市公司,擁有全球近3%的比特幣總供應量。

  根據美國證監會文件,5月26日至6月1日,Strategy購買了705枚比特幣,總購買價值為7510萬美元,每枚價格約為106495美元,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八周購入比特幣。截至6月1日,Strategy總計持有比特幣580955枚,購買總價為406.8億美元,每枚成本約合70023美元,而這些比特幣的市值已達到近600億美元。

  此外,Strategy的「囤幣」計劃還在加碼。5月29日,其再度向美國證監會提交文件,計劃通過發行最高21億美元的10%永續優先股,進一步加倉比特幣。

  在比特幣價格創新高的5月,「囤幣」的上市公司不止Strategy一家。

  5月6日消息,據Lookonchain監測,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購入5613枚比特幣,價值約5.3億美元,其持有的比特幣總量達620252枚,價值約585.1億美元。自4月21日以來,貝萊德已累計購入47064枚比特幣,總價值約44.4億美元。

  彭博高級ETF分析師Eric Balchunas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稱,「目前貝萊德在比特幣持有量方面僅次於中本聰,有望在2026年夏末成為世界第一大比特幣持有者。」

  他還提到,「截至6月3日,貝萊德旗下的比特幣現貨ETF以724億美元資產規模躋身全美前25大ETF榜單。其有望在2026年底前超越中本聰,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持有者。」

  美股上市公司Nano Labs亦在近期對《財經》表示,公司會繼續持有比特幣,同時不排除會持續購入的可能。截至2025年2月21日,該公司比特幣持有量為400枚,價值約為4000萬美元,每個比特幣的平均成本為9.95萬美元。

  5月19日,比特幣持幣量全球排名第九的公司Coinbase Global被納入標普500指數,這也意味着全球美股指數基金投資者變相加倉了虛擬資產。

  「從目前大多數公司的行為來看,增持比特幣主要還是以財務或投資策略為主,而非直接服務於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HashKey交易所事業羣聯席CEO(首席執行官)茹海陽對《財經》表示,HashKey Exchange與Nano Labs、博雅互動、藍港互動、新火科技、中手遊等有比特幣購入合作,但投資比特幣不像雲計算、人工智能或區塊鏈底層技術那樣能提升運營效率或創造新的收入來源。此外,雖然低買高拋是每個投資者美好的願望,但在實踐中卻並不容易實現。目前,大多數上市公司仍然以囤幣為主,特別是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現貨ETF仍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成為比特幣價格的重要推動力量。據SoSoValue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的總資產管理規模已達到1258.5億美元,佔比特幣總市值的6.05%,充分體現了其在加密資產市場中的關鍵地位。

  富途證券董事總經理謝志堅表示,虛擬資產現貨ETF提高了虛擬資產的市場認可程度,並促進監管完善與制度化。根據《富途2025香港個人投資者報告》,虛擬貨幣概念股躋身2024年交易頻率前五大板塊。從持倉情況看,Z世代(1996年-2010年出生人羣)投資者偏愛虛擬貨幣現貨,而X世代(1965年-1980年出生人羣)更偏愛虛擬貨幣ETF。

  個人投資者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的投資大多較為謹慎。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對《財經》表示,比特幣與黃金配置是對美元資產的分散投資,出於風險考量,多數客户都將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的配置控制在5%以內。

  與美元和黃金持續博弈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虛擬資產、黃金與美元之間複雜的博弈拉開了帷幕。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資產,具有短期避險屬性與中長期風險資產特徵,而這些特徵總是容易受到外部危機催化。

  茹海陽告訴《財經》,比特幣近期內在避險資產與風險資產之間的屬性切換,本質上反映了市場對其定位的動態認知和短期資金流向的變化。

  「實際上比特幣價格變動的底層邏輯未變,其價格取決於市場中貨幣的流動性充足率,錢越多,價格越貴。外部危機確實是推動其風險資產特徵的重要誘因之一,但核心矛盾仍在於貨幣流動性,尤其是美元的強弱與美聯儲的政策走向。」茹海陽表示。

  對於美元走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的關税舉措已造成巨大規模的金融市場動盪,投資者們對於美元資產的信心被不可逆地動搖,曾經穩固的「美國例外論」逐漸崩塌,美元熊市」或許會延續多年。

  高盛集團全球貨幣研究主管卡馬克什亞·特里維迪(Kamakshya Trivedi)表示:「‘美國例外論’正在逐漸被侵蝕。」

  瑞銀集團亞洲財富管理聯席主管盧彩雲近期表示,瑞銀的高淨值客户正日益撤出美元資產,轉向黃金、加密貨幣以及中國資產。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發佈研報稱,中期看空美元,建議逢高削減或對衝美元敞口。儘管關税風險下降,但特朗普政府具爭議性的政策以及其政策轉變有別於傳統的溝通方式,將導致市場風險偏好轉變比過去更加頻繁。預計任何形式的美元強勢都可能因為供需結構失衡而較為短暫,隨着美元的利差優勢開始減弱,美元可能在今年剩余時間內走軟。黃金有助於投資組合多元化,尤其是在當前不確定性很高的環境下,預計中期內黃金需求有望保持強勁。

  高盛交易部門主管里奇·普里沃洛茨基(Rich Privorotsky)認為,美債收益率飆升已對全球風險資產造成壓力,而這場危機最終可能演變為美元貶值以及避險資產——黃金與加密貨幣的全面崛起。

  對於美債困境,普里沃洛茨基認為解決方案有三條路徑,分別為:大規模削減政府財政支出,比如叫停減税舉措;金融抑制,即通過貨幣政策來管控收益率曲線;美聯儲或美國財政部公開干預美元,可能引發貨幣戰爭進而導致美元的國際貨幣邏輯徹底崩潰。

  不過,從特朗普政府執行層面而言,上述選項難度極大,也都不支持美元走強,這也解釋了為何資金正湧入黃金和加密貨幣。

  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今年和比特幣幾度出現「蹺蹺板效應」。對於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茹海陽分析道,在貨幣流動性寬松時,資金傾向流入比特幣,推動其價格上漲,而黃金因避險需求下降可能走弱。反之,在流動性收緊或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時,資金迴流黃金等傳統安全資產,導致比特幣承壓下跌。

  「從貨幣流動性的角度看,黃金和比特幣下半年都會上漲,因為全球寬松預期升溫、美元走弱將為兩者提供支撐。但兩者驅動邏輯不同,黃金對國際動態和地緣政治更敏感;比特幣對美國政策和美元流動性更敏感。」茹海陽提到。

  摩根大通則認為,受企業需求和美國政府支持推動,比特幣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表現超過黃金。

  「從2月中旬到4月中旬,黃金的上漲是以比特幣為代價的,4月中旬到5月初,比特幣上漲是以黃金為代價。」摩根大通認為,「總體而言,我們預計黃金與比特幣之間的零和博弈將持續至今年剩余時間,但我們更傾向認為,由加密行業自身驅動的因素將在下半年為比特幣帶來更多上漲動力。」

  未來的機遇與風險

  關税博弈下,市場持續波動,全球金融秩序正在經歷重構。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部分國家面臨金融制裁的背景下,多個國家和機構開始重新評估虛擬資產的角色。

  那麼,在價格突破11萬美元后,比特幣未來將面臨何種機遇和風險?

  香港科技大學金融研究院主管唐博告訴《財經》,未來加密貨幣市場依然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短期利好是監管松綁政策加速落地后,行業獲得更多明確性,可催生更多創新成長。長期不確定性則包括政策的可持續性,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政策與特朗普的個人意志高度綁定,如果換屆后,下屆總統可能會出現政策轉向,帶來加密貨幣的政策風險。另外,比特幣自身為高風險資產,背后缺乏價值基礎,價格取決於市場供需,易出現大幅價格波動。目前投資者對加密貨幣市場熱情高漲,不少項目存在法律風險及瑕疵,需謹慎甄別。

  對於比特幣未來的機遇,中信建投證券認為,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可大致劃分爲四輪牛熊,當前正處於第四輪牛市階段,是全民炒幣時代,知名企業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有小國將比特幣作為法幣,並且加密貨幣生態逐漸完善。

  「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嘗試將比特幣納入外匯儲備組合以分散風險,而部分科技企業與私人資本則將其視為對衝通脹與貨幣貶值的工具。儘管目前比特幣的波動性、監管不確定性仍限制其成為主流儲備資產,但其象徵意義不可忽視。它標誌着全球金融權力結構正從中心化向多極甚至去中心化演進。」茹海陽表示。

  在他看來,比特幣見證了新興數字資產崛起對現有金融架構的衝擊與重構,標誌着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和抗審查的金融時代的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穩定幣立法與比特幣價格創新高之際,虛擬資產風險依然存在。

  近期,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表示,將允許客户購買比特幣。不過,他同時強調了比特幣被濫用於洗錢、所有權缺乏明確性等問題,「我不認為你們應該吸菸,但我捍衞你們吸菸的權利,我也捍衞你們購買比特幣的權利」。

  勝利證券稱,雖然對比特幣的長期走勢抱有基於長期主義的樂觀態度,但短期內比特幣價格之強、走勢之凌厲仍然超出該機構最樂觀的估計。原因在於,包含美股在內的風險市場的過度樂觀以及比特幣在美國獲得巨大拓展所引發的投資和投機熱潮。

  對於比特幣近期是否能再攀新高,勝利證券給出了偏悲觀的預期。其曾在3月的報告中預計比特幣會在今年夏季展開反轉行情,但市場反應超乎預期,5月已再創新高。因此,該機構認為,考慮諸多不確定因素以及流動性預期延后,預計未來兩個月比特幣大概率會隨美股震盪,而創出新高再上價格新臺階為小概率事件。

  關於個人投資者面對的虛擬資產風險,謝志堅提醒,需注意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始終是風險較高的投資品類。無論是加密貨幣還是加密貨幣ETF,合資格投資者需要完成合適性匹配測試。長期看來,對比特幣的前景保持樂觀,但短期內的波動在所難免,要重視包括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監管政策變化、鯨魚投資者動向、加密貨幣資產安全問題(如黑客攻擊)等多重因素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的影響。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