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0 12:0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早在2020年5月,就有人大代表認為,新能源汽車競爭日漸激烈,雙積分存在壓力,因此建議繼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同年7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發佈了《三部門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標誌着新能源汽車下鄉正式「起跑」。
前幾日,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國家新能源局組織開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並公佈一系列支持補貼的車型。
的確,這幾天新能源車企高管之間的「狂轟濫炸」有目共睹,無一不表明行業競爭之激烈,沒有一家車企願意放過競爭對手的任何一處破綻,畢竟國內汽車市場「蛋糕」是有限的。
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挑選的都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比例不高、市場潛力較大的縣域城市。這五年來,山東江蘇、四川、海南、湖北等10多個省,前后舉辦了29場專場下鄉活動,下鄉活動車型累計銷售近1500萬輛。
無論是滲透比例還是市場認知的建立,比起一、二線城市等,縣域城市顯然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比起早期的下鄉補貼活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補貼的車型,似乎又豐富了不少。
以往,新能源汽車下鄉主要針對的都是微小型汽車,單價低、尺寸小,用車成本低,足夠日常通勤,一定程度上能夠讓縣域城市的普通消費人羣認識到「新能源汽車」,不太高的售價也能夠推動「老頭樂」羣體向「正牌車」轉化。
根據小通此前的觀察,長城歐拉R1、五菱寶駿E200、五菱宏光MINIEV、奇瑞eQ1等小型車和緊湊型車均在補貼範圍中,大部分來自一線廠家,而且當時造車新勢力還很少,只有哪吒一個品牌。
眼下,入選下鄉補貼的車型比以往豐富了許多,農村消費羣體也有相當大的選擇空間,主要涵蓋24家車企的124款車型。
看品牌,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蔚來汽車均在其中,特斯拉、比亞迪、吉利、上汽、廣汽等一線大廠都參與了。具體到車型,除了A0級、A00級車型外,理想L6、特斯拉Model Y、零跑C系列、小鵬P7+、小鵬MONA M03等明星產品都加入到下鄉補貼里面。
説是下鄉,中高端車型必定是主角,不過高端豪華的新能源車型也是能夠找到的,比如嵐圖的夢想家、蔚來的ES/EC/ET系列,還有阿維塔12等產品。而比亞迪下至海鷗、上至唐系列等旗艦車型都覆蓋到了。
另外小通還注意到,部分品牌的燃油車型號也有加入,但這些燃油車系列里面都有對應的插電混合版本,大概是爲了簡寫。
新能源商用車都沒有缺席,要知道農村的貨運需求並不低,商用車會是當地不少購車羣體的「生存工具」,價格不能太高,要足夠耐用,也要維護成本足夠低,鑫源X30L、福田大將軍EV、五菱揚光之類的,都是相當實用的新能源商用車。
下鄉補貼活動並非全國統一,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補貼力度。以2024年5月28日開展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為例,合肥市的購車補貼標準含税金額分為三檔:5萬元(含)以上10萬元(不含)以下的補貼2000元/輛;10萬元(含)以上20萬元(不含)以下補貼4000元/輛;20萬元(含)以上補貼6000元/輛。如果還有更多廠家、地方的補貼政策,幅度還會更大。
早期,新能源汽車品牌想要普及新能源車,都會以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為抓手。小通認為原因很簡單,這部分區域的消費者有更強的消費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只要對上需求,補能條件到位,新能源車就有銷路,也更方便車企下場「磨練」,多年以來,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經通過技術進步經受住市場考驗,銷量趨於穩定,新勢力「五常格局」逐漸形成,也成功地吃下了燃油車的「半壁江山」。
話雖如此,市場總量就這麼大,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增加,留給車企的成長空間越來越小。根據中汽數研的數據,2024年各大城市新能源汽車銷量中,一、二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均在50%左右,成都、杭州、深圳、上海的銷量位列前4。有的城市增長幅度不小,也有的城市增長乏力,比如上海,相比2023年降低了18.24%。
一、二線城市新能源車仍有增速,但剩下的「蛋糕」會越來越小,到了后面,車企不得不爲了那一點市場份額拼得你死我活,再加上價格戰、技術戰、市場認知戰多重作用下,競爭壓力空前巨大,高管下場「對轟」也是意料之中。
相比之下,部分縣域城市還處在新能源車空白階段,消費者的觀念普遍還在「燃油時代」,新能源汽車推廣比例比較低,市場空間還算比較大。另外,縣域城市的人口密度不算很高,農村地區大都有帶大院的自建房,停車、充電沒有太大的焦慮,不用像高密度的城市那樣,充電得排隊,還得看電價。
家門口就能充電,慢點總比開去縣城加油要方便。
再加上活躍在農村的消費羣體,用車需求比較簡單,主要是拉貨、買菜、接送孩子上下學,長途出行需求較少,對純電車而言是更大的利好。説點題外話,能效電氣作為充電解決方案供應商,也在通過「百城百講」等活動推進新能源知識普及,同時致力於建立V2G能源流通體系。
不過在小通看來,新能源汽車下鄉,還有比普及更重要的意義。
在縣域城市,人口密度和汽車保有量不算高,既不限號,也不限行,行駛環境相對來説「自由」很多。於是,當地也會有人認為,既然如此,不用駕駛證、不用上牌,不需要繳納各種購置税、保險費等養護費用,購置成本極為低廉的「老頭樂」(老年代步車)更加划算。
另一方面,駕駛「老頭樂」的用户多數是中老年羣體,對低速電動車的安全性和交通安全存在一定的認知不足,反正只是短途開開,以村路為主,沒必要專門考個汽車駕駛證、買一輛要上牌、要買保險的正規汽車。「老頭樂」的出現的確解決了當地短途出行的民生需求,然而這種沒有正規生產資質,缺乏國家標準的低速代步車,既代表「方便」,也代表「危險」,堪稱「馬路殺手」。
時至今日,「老頭樂」依舊沒有消失,而且很多廠家還與時俱進,主流汽車品牌出什麼,他們就造什麼,比如這些廠家還可以搶在小米之前推出「小號YU7」,除了樣子有點像之外,框架、動力、用料全都只能用「劣質」來形容。正規車企生產出來的汽車,再不濟也是能夠合法上路的,能夠保證自身和其他道路參與者的道路權益的。
新能源汽車下鄉初期就是爲了轉化這部分用户,像宏光MINIEV、寶駿E200等,尺寸和「老頭樂」接近,卻是正兒八經的,能上路的綠牌汽車,價格也沒有很高,很適合作為農村新能源轉型的切入口。
不過縣域城市在普及新能源汽車這件事上不應爲了「卡預算」而限制當地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從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車型來看,除了要讓農村人買得起能合法上路的汽車,也要通過一些激勵政策,讓他們買得到自己喜歡的新能源汽車。
比起新能源汽車下鄉普及的事情,小通更希望的是,通過新能源汽車下鄉補貼,建立起縣域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讓農村消費者認識到正規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從消費需求的層面,壓制「老頭樂」的發展。像奔騰小馬之類的小車,疊加一系列的報廢、置換以及下鄉補貼之后,老實説「正牌車」的入手門檻也不會比「老頭樂」高多少。
「老頭樂」之所以還能活躍,本質上還是有市場需求在,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老頭樂」的保有量已經超過1000萬輛。
事實上,許多地區已經出臺了「老頭樂」的相關規定,比如天津、北京,早在2024年1月1日起,違規電動三輪、四輪不得上路行駛,還不允許在公共場合停放。江蘇、山東、安徽、海南等省市也先后出臺了相應的加強管理通告,並給予1-5年的過渡期。光靠規定去給「老頭樂」和背后的羣體施壓不一定是萬全之法,得讓他們看到比「老頭樂」更好的產品,以此將需求轉移走。
老頭沒了「老頭樂」就不樂,「老頭樂」之后,需要用什麼來承載他們拉貨、買菜、接送孩子的民生需求?答案就是正兒八經的新能源汽車。
所以,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的背后,打開縣域城市這個市場只是表面,加快合法車型對違法低速代步電動車的取代,纔是新能源汽車下鄉更大的意義。「老頭樂」短期內不會因為新能源汽車下鄉迎來徹底的「末日」,但一定能讓馬路上少點「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