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9 23:44
(轉自:預見能源)
作者 | Jabin
排版校對 | 甘惠淇
作為國內少數由民營企業主導的行業,中國光伏經歷了激盪起伏的二十余年,起步於微末,發軔於草莽,這背后是一羣「追光者」的日夜堅守。
在投身光伏江湖以前,他們當中有大學老師,有電力局長,有國營工廠廠長,有退伍軍人,有「飼料大王」,有依靠「賣草帽」攫取第一桶金的商人,也有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就與單晶硅結緣的「光伏信徒」。
時過境遷,這批大多出生於50、60年代的光伏老將已到花甲古稀之年,嘔心瀝血打造的商業帝國來到權力交接時刻,李姝璇、劉舒琪、高海純、苗青、朱鈺峰、阮澤雲…一位位80、90后「光二代」走向臺前。
我很小就隱隱覺得迟早是要接班的。我與父親之間,沒有過那種張力,我就是想盡最大的努力幫我爸去解決一些問題。——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青
我人生的選擇都是自己做的,父親從來都是拋出一個問題讓我自己來做選擇。——通威股份董事長劉舒琪
我希望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企業的接班人、作為一個行業的貢獻者,我更希望通過我的微薄力量,推動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態文明的世界。——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高海純
不同於父輩們本土色彩濃厚,這批「光二代」大多留學海外,比如美國布朗大學、法國摩納哥商學院、加拿大喬治布朗學院、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英國倫敦女王瑪麗大學等,僅有少數選擇在國內求學。
在推崇技術為王的光伏行業,這批「光二代」大多鍾情商科,有主修經濟學、有攻讀管理學、有深造營銷策略學,僅有極少數選擇走理工科路線。
在經營理念方面,他們當中有大開大合的「進攻派」,也有腳踏實地的「防守派」,有懷揣崇高願景的「理想主義者」,也有時刻警醒自己的「危機主義者」。
對於「光二代」們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不同於父輩們白手起家,他們的起點更高,站在已經壘好的高臺之上,眺望着屬於自己的戰場。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作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中國光伏正陷入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的漫長冬季,要想守住父輩們打下的江山並非易事。
新老交替
2025年5月,隆基綠能公告稱,董事會收到李振國的書面辭任報告,申請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職務,后將繼續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術官,帶領團隊聚焦光伏前沿技術攻關。
在創業25周年后,李振國選擇離開管理一線。他在今年隆基周年慶上發表主題「生生不息」的演講,「堅持把對的事做好,把手中的光傳下去」、「下一個25年,我堅信光伏行業將生生不息、隆基將生生不息」。
正如其所説的「把光傳下去」,同日隆基宣佈另一則消息,鑑於第五屆董事會任期已經屆滿,公司將進行董事會換屆選舉,提名鍾寶申、劉學文、田野、印建安、李姝璇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李姝璇為李振國的女兒,出生於1993年,本科就讀於中南大學,后進入香港大學深造。據悉,李姝璇此前從未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也沒有在隆基內部任職。換言之,這是隆基「小公主」的首次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光二代」中還有兩位與其同齡。
一位是天合光能創始人高紀凡的女兒高海純。她高中時代遠赴美國斯卡斯代爾唸書,畢業后進入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布朗大學主攻經濟學。2025年1月,年僅32歲就當選為第三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
因為顏值出衆,她被網友稱為「最美光二代」。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演講時談到,「父親一開始不同意,他覺得一個女孩子不要這麼辛苦。我説,這是我的人生使命,我要回到我自己的家。」
另一位93年出生的是合盛硅業創始人羅立國的兒子羅燁棟。早在2018年,他就當選為公司非獨立董事,2021年接任公司總經理。此外,還有一個大他9歲姐姐羅燚,從2015年至今一直擔任公司副董事長。
除了上述幾位外,這批「光二代」主要集中於80后。其中最受矚目無疑是通威創始人劉漢元、管亞梅夫婦的女兒劉舒琪。她出生於1989年,在英國倫敦女王瑪麗大學完成本科,2023年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長兼CEO。
「原本我的計劃是在45歲完成這件事,但已超期9-10年才完成。人員的年輕化、團隊的梯級化,是公司長治久安、也是人才適當搭配的合理需要。」劉漢元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通威管理層的「交棒」問題。
同爲85后的還有比劉舒琪小兩歲的阮澤雲,作為福萊特創始人阮洪良的女兒,她顯得頗為低調,碩士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曾用名阮曉,海外求學歸來后便回公司鍛鍊,在23年接任福萊特總裁一職。
歷經動盪的英利集團也早已由「光二代」接手,苗連生的女兒苗青出生於1981年,曾遠赴法國摩納哥商學院就讀工商管理專業,后又在英國赫爾大學深造營銷策略學,2022年正式接班成為英利董事長。
苗連生從2010年就開始計劃接班人的問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會暫時退居幕后,就像看戲一樣,讓他們自己去管理。我允許他們犯錯,有時候犯了錯,纔會知道疼,但大的風險我會控制好。」
外界關注度比較高的還有晶澳科技的「二代姐妹花」。年逾古稀的靳保芳早早做好「傳位」安排,二女兒靳軍淼的丈夫陶然在2018年擔任副總裁職位,2019年進入公司董事會,大女兒靳軍輝也在2022年進入董事會。
靳保芳曾在2017年公開談到對於退休的想法,「家人曾勸我好好歇歇、享享天倫之樂,我的朋友也都説我已經功成名就,也該‘功成身退’了。」不過今年73歲的他仍未退休,上月還在晶澳二十周年慶上作報告。
還有一位80后「光二代」是與苗青同齡的朱鈺峰,作為協鑫創始人朱共山的兒子,2005年從加拿大喬治布朗學院畢業,而后回國。他曾對媒體表示,讀書時並沒有攻讀能源或者環保專業,當時的意願與志向也不在於此,而是對傳媒、創意產業較有興趣。
雖然志不在此,最終他還是挑起了家族的重擔,目前擔任協鑫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兼總裁,以及旗下A股上市公司協鑫集成、協鑫能科的董事長。
通關副本
儘管最后的終點都一樣,但各位「光二代」拿到的通關副本卻大不相同。
有的是走「空降」路線,代表人物有李姝璇、靳軍輝。
關於李姝璇的公開資料很少。從2025年5月隆基披露的簡歷,此前她曾供職於中國光大銀行西安分行,現任西安鉅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傳部經理,兼任東莞蜂巢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鉅子生物是一家港股醫美上市公司,其創始人嚴建亞、範代娣夫婦是李振國的陝西老鄉,在上個月憑藉超450億元持股市值,成為新一任陝西首富。
蜂巢智慧業務聚焦在人居環境、環衞保潔、污水管護等領域智慧化解決方案,該公司曾獲得大疆創新董事長李澤湘與隆基李振國的數千萬投資。目前李姝璇直接持有其23.5%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從已有資料來看,李姝璇此前沒有光伏新能源領域的相關從業履歷。結合內部人士消息,在進入新一屆董事候選人之前,她在隆基內部也都沒有任職。
另一位「空降派」代表是晶澳的靳軍輝。相較於妹妹靳軍淼一直在父親身邊工作,她此前一直就職於政府部門,從縣人勞局辦事員、科員一路做到省委省直工委黨建督查室主任。2021年突然離開體制內加入晶澳,先擔任助理總裁一職,2022年進入董事會。
不過有業內人士猜測,靳軍輝的「空降」或許與其父被立案調查有關。靳保芳在被解除留置后第二個月,火速將晶澳控股股東晶泰福的25%股權轉讓給二女兒靳軍淼,同年11月靳軍輝從體制辭職加入晶澳。
也有人走「火箭班」路線,代表人物有劉舒琪、高海純。
剛進入通威時,劉舒琪負責光伏商務部。2021年9月,通威股份光伏商務部揭牌儀式在通威國際中心舉行,劉舒琪以該部門總經理一職出席。僅在一年半后,年僅34歲的她就從劉漢元手中接過通威帥印。
高海純從留學回國進入直接天合系企業,先后擔任投資者關係高級經理、戰略投資部副總經理,天合星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天合富家董事長,天合光能董事、天合光能解決方案事業羣總裁。
期間,她曾參與天合光能從紐交所迴歸科創板的過程,以及天合富家分拆上市的籌備工作。今年1月,年僅32歲就接任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
絕大多數「光二代」都是走中規中矩的「養成」路線。
朱鈺峰在2005年從加拿大喬治布朗學院畢業,而后回國進入協鑫,從一線三班倒做起,先后在產業投資、人力資源、企業運營等多個部門歷練,近年來一步步扛起大旗,接任協鑫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以及協鑫系兩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席位。
十年前,朱鈺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自己的成長就像是上臺階,二年一階,三五年一階,七八年一階,現在十年了,還要再上一階。」
阮澤雲2009年從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畢業后,便入職福萊特學習鍛鍊,2023年6月接任福萊特總裁一職,負責公司整體業務管理及運營及董事會日常事務。
苗青在學業完成后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她先是在美股公司TOM在線有限公司工作兩年,負責多媒體產品的推新與服務工作。2005年加入英利集團,負責投資者和公共關係部總監,2022年正式接班英利董事長。
但在「儲君」位置上待機最長的,當屬大全能源的徐翔,23歲就進入大全能源前身長江電氣集團打拼,早在06年就接任大全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現年54歲的他,至今仍擔任大全能源的副董事長。
他的父親徐廣福堪稱光伏行業最年長的創始人,今年已經83歲,在大全能源官網,仍以董事長的身份排在「領導團隊」之首。但這兩年徐廣福逐漸退居幕后,從公開報道來看,其露面頻次顯然已在減少,在今年的業績交流會上,徐翔帶領三位高管出席。
擔子沉重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前有宗馥莉在娃哈哈大刀闊斧改革風波不斷,一度引咎辭職,后有天齊鋰業在業績鉅虧后,投資者將矛頭直指「二代接班」,要求蔣衞平出來解釋。
對於「光二代」們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他們起點更高,且大多有着海外留學經歷,站在父輩們已經壘好的高臺上躊躇滿志,去捍衞家族的榮光。
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過去多年的狂飆讓中國光伏行業陷入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的「凜冬」時刻,在接任后要想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並不容易。
以劉舒琪為例,在接手通威股份董事長一職時,她就承受了巨大的期待。
一方面,通威股份的董事長換屆公告中給予了她高度評價,指出「劉舒琪在負責公司硅料、電池、組件的採購、銷售集中管理工作期間,帶領公司不斷開拓光伏市場,構築起了具有突出優勢的供銷體系,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關係等,取得了優異經營業績,體現出卓越的管理者潛力」。
另一方面,前任董事長謝毅掌印的四年間,通威經歷了高速增長,營收額由2019年的376億增至2022年的1424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6%。
作為繼任者,劉舒琪的壓力可想而知。在2023年初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長時,她給自己的要求是,「不要多想、去做,踏踏實實把所有的事情做了,就不焦慮了。」
劉舒琪的經營風格「大開大合」。上任僅一個月后,通威便拋出一項160億元的鉅額定增計劃,主要用於新增4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旨在大幅提升產能。
不巧的是,由於當時二級市場不景氣,同年8月證監會發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提出對於存在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等六項安排。伴隨監管環境的收緊,通威不得不終止這次鉅額定增。
但這並沒有讓劉舒琪一蹶不振。2023年底,通威再次豪擲280億投資鄂爾多斯市綠色基材一體化項目。緊接着在2024年5月,又拿下隆基391億的高純晶硅超級大單。同年8月,公告擬斥資50億收購潤陽股份,一旦成功將成為「光伏史上最大併購案」。
然而在行業持續低景氣度背景下,通威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2024淨虧損70億,是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淨利虧損。這也讓劉舒琪主導的資本運作又一次受挫,今年2月,通威宣佈終止向潤陽的意向性增資。
接班的前一年通威還是光伏行業「盈利之王」,僅兩年后卻遭遇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加之定增、併購計劃相繼夭折,對此刻的劉舒琪而言,無疑是倍感壓力。
年僅32歲的高海純在今年年初當選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時,也被外界寄予厚望。
受行業價格戰影響,天合去年業績表現不佳,營收同比下降近三成,淨虧損近35億元,25年一季度虧損仍超過13億。在主營的組件業務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儲能業務去年逆勢增長19%,被視為天合的第二增長曲線。
天合光能在今年2月份的聯席董事長選舉公告中稱,高海純肩負着領導公司由光伏產品製造商向光儲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的重任。
高海純身上的「理想主義者」色彩頗為濃厚,赴美求學的經歷以及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實踐,讓她注重國際化視野。她認為,綠色經濟代表的不僅僅是綠色能源的轉型,而是每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高海純談到,「我們不僅僅是把綠色能源帶到發達國家,也將綠色能源帶到那些戰火紛飛的地方,帶到那些由於被戰火破壞,從醫院到學校全部都沒有電網基礎設施的那些地方,帶到很多還沒有電網直通的地方。」
不同於高海純、劉舒琪接手家族企業正值巔峰,苗青揹負的東西更為沉重。她年輕時見證了英利的高光時刻——2007年登陸美國紐交所,2008年建成國內第一條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其父苗連生也一度問鼎河北首富。
而等到她正式接班時,英利卻早已不復當年的榮光,退市和債務重組的陰霾尚未完全消散,而江湖也已不是那個江湖,當年跟隨者已成新任話事人。
也正因如此,苗青沒有沿襲父親苗連生的「激進」式作戰風格,不會豪擲10億美元贊助世界盃,也不會選擇在行業下行周期下逆勢擴張,以「利潤換市佔率」。
相對而言,她更「腳踏實地」,更關注在寒氣逼人的環境下讓公司活下去。接班這兩年以來,她大量起用年輕人重構管理團隊,建立新品牌「英辰新能源」,打通央國企供應商名錄,重獲銀行體系的貸款信任。
苗青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談到,「怕的不是冬天,而是不知道冬天有多長。」
儘管在名義還是大全能源的「少帥」,但今年83歲高齡的徐廣福近年來已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徐翔是這個硅料帝國的實際掌舵者。
憑藉規模和技術優勢,大全長期穩坐一線廠商之位,資產負債表也很健康(8.26%的負債率),但或許是因為親身經歷行業二十余年興衰起伏,見證了太多起高樓、宴賓客、高樓塌,徐翔的「危機感」尤為強烈。
技術之爭是光伏論戰焦點,在硅料市場棒狀硅和顆粒硅是兩大主流方向。2024年的一場投資者交流會上,徐翔明確表示,「如果顆粒硅能取代西門子法棒狀硅,那就是顛覆,而我們公司的價值就會變為零。」
其他「光二代」雖境遇各有不同,但「寒氣」與「壓力」同樣傳遞到了他們身上。不過好在上一輩人尚未完全隱退,還能在幕后為其保駕護航一段時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中國光伏的接力棒,傳遞到這批80、90后的年輕「光二代」手中,等待他們或許是漫長的冬季,但終將迎來下一個春天。
去年SNEC大會上,時年66歲的朱共山的感慨引發在場共鳴,「回望來路,民企帶頭拓荒,產業四起三落,道不盡的苦辣酸甜。光伏羣英從未放棄過、沮喪過、悲觀過,始終相信光明,追逐光明,創造光明。」
參考資料:
解碼協鑫:從草根創業到全球新能源巨頭的傳奇之路——鳳凰網江蘇
行業風向標,SNEC全球光伏領袖的觀點集錦——光伏門
「四太保」漸行漸遠,晶澳科技迎來「二代姐妹花」時代——阿爾法工廠
光伏大佬被立案調查:曾是電力局長,下海攢百億身價——新京報
英利集團苗青:以守為攻——《中國企業家》雜誌
李振國辭職其女或接棒光伏業調整加劇 ——長江商報
千億巨頭隆基綠能實控人李振國退居幕后——澎湃新聞
通威股份劉舒琪:跨越周期性——《中國企業家》雜誌
100億鎮江光伏父子,減產過冬——21世紀商業評論
封面人物 | 朱鈺峰:為意義而生——《風流一代》雜誌
我會暫時退居幕后,就像看戲一樣——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