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除了恆生科技指數,港股科技板塊還能這麼投?

2025-06-09 23:53

自4月初股票市場大幅回調以來,港股科技板塊持續收復失地。

不少友友既心動於板塊投資價值,又擔憂錯過入場時機,紛紛在后台焦急留言:現在還能上車嗎?

今天,跟大家聊聊港股科技板塊的投資價值與投資策略

港股科技板塊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2025年下半年,港股科技板塊或迎來「產業面+政策面+資金面」的多重利好共振。

產業面上,年初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火遍全球,推動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目前AI正加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其技術突破與產業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政策面上,近期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着力壯大服務主體、優化發展生態、提升服務能力,推動科技服務業規模與質效雙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資金面上,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截至5月底,今年以來南向淨流入規模達到6509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3672億港元,相當於去年全年的80%。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5月31日

純科技、更聚焦的港股科技指數:

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

長期關注港股科技板塊的友友應該會發現,由於QDII額度有限,不少基金公司對跟蹤恆生科技指數的基金進行了限額。對於部分友友來説,基金限額將會對投資計劃產生影響。投資港股科技板塊,難道只能關注恆生科技這一個指數嗎?

其實各位友友不必「死磕」恆生科技指數。今天基長給大家介紹一個科技含量與集中度更高的港股科技指數,它就是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

聚焦港股科技巨頭

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聚焦30家通過港股通交易的科技主題香港上市公司,當前指數成份股總市值10.27萬億港元,平均個股市值3425億港元,前十大成份股權重合計超76%,集中度高。

表: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前十大成份股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以上信息僅為指數前十大成份股介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投資者收益的保證。指數公司后續可能對指數編制方案進行調整,指數成份股的構成和權重可能會動態變化

更純粹的科技指數

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聚焦科技行業,與其他科技類指數相比,不含醫藥、汽車、家電等行業,純度更高。

圖: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恆生二級行業分佈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

表:港股科技類指數恆生二級行業權重分佈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

成長風格高彈性

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成長風格突出,歷史彈性較大,指數近1年漲幅超50%,同期年化波動率超40%。

圖:指數近1年漲跌幅表現

表: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過往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基日為2020年12月31日,自基日以來年化波動率為35.64%,年化波動率={∑[(Ri-∑Ri/N)^2]/(N-1)}^0.5*250^0.5,計算周期為日頻,N為樣本區間量,Ri為區間收益率。指數過往表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在科技敍事、政策呵護、資金青睞等多重利好共振下,港股科技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依然值得關注。

大家該如何把握港股科技板塊投資機遇呢?

除了恆生科技指數以外,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也值得大家關注近期跟蹤恆生港股通科技主題指數的指數基金已經在發行,如果各位友友看好港股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不妨關注相關的指數基金哦!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轉自:老羅話指數投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