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9 21:0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 郭月
倆月超50位高管崗位調整,年中車圈頻換防。據車東西不完全統計,自今年4月份開始,車圈52位高管崗位大調整,這其中既包括小米、理想、蔚來等新造車企業,也包括比亞迪、吉利等民營車企,連長安、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北汽這6家國有車企都在換人。人事變動的颶風也席捲了全球汽車市場,寶馬、保時捷、日產、特斯拉等海外車企和恩智浦、博世、大陸等供應鏈企業也都傳出了人事變動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剛過去倆月左右,車圈3大國企董事長換人,7個CEO崗位調整。2025年下半年汽車市場如何定調?似乎通過今年二季度車圈高管的頻頻更迭,就能體悟幾分,汽車央國企也沒有了「鐵飯碗」,一系列事件背后反映出車圈企業積極改革的決心和魄力。一、6大汽車央國企集體變陣 3位董事長更換
在近兩個月,汽車央國企進行的人員調整較為廣泛,長安、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北汽這6家國有車企都傳出了高管卸任/晉升的消息。
1、三大國企迎來新董事長 有人40天連跳三級
綜合來看,在汽車央國企這波人事潮中,約有10名高管升任副總及以上崗位。
這里麪包含3位新晉董事長,分別是廣汽傳祺董事長閤先慶、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小帆、北汽藍谷董事長張國富。
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小帆在40天內實現三級跳,今年4月17日剛升任東風集團商用車事業部總經理,5月7日即兼任東風商用車董事長,如今又執掌了東風股份帥印。
而從車企人事變動原因來看,這些汽車央國企中,長安、上汽的人事改革決心最為突出。
2、長安任命兩名產品CEO 打通產品和營銷
5月底,長安汽車新任命了兩名產品CEO,分別管理引力、啟源兩個品牌。
原長安啟源市場部總經理狄智睿擔任啟源產品CEO,原引力市場部總經理袁志雄擔任引力的產品CEO,二人都向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葉沛匯報。
經過這兩項調整,兩位產品CEO將不只為啟源、引力的銷量負責,還需要為兩個品牌的產品負責。
長安企業集團關於產品和營銷兩項職能的打通,有助於從頂層設計上打破部門牆,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其加快集團業務改革的關鍵一步。
3、上汽周鈃名爵總經理任期不足半年
6月4日,據多家媒體報道,上任不到半年的周鈃不再擔任名爵品牌事業部總經理,接替者是原上汽大眾品牌ID.營銷高級總監陳萃,對於這一人事變動信息,MG方面還未作出回覆。
上汽今年已經進行了多輪人事換防,最直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速乘用車業務改革。
今年4月份,隨着原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王從鶴,從蘆勇手中接過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院長一職,上汽大乘用車逐漸形成「1+6」執委會成員組成的領導團體。
4、比亞迪吉利高管換防 聚焦出海智能化業務
傳統民營車企中,比亞迪、吉利也進行了一番人事調整。
比亞迪最近倆月的人事變動信息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在全球出海上,比亞迪任命拉斯·比亞爾科夫斯基為德國業務負責人,自2025年6月1日起生效。比亞爾科夫斯基曾在Stellantis德國擔任高級副總裁及董事總經理,擁有豐富的國際工作經驗。
其二,比亞迪在智能化業務方面也呈現人事調整。
跟據國內媒體報道,原比亞迪新技術院智能化國內產品管理中心主任唐旻昕,已於4月底離職。此外,據晚點Auto 5月報道,原比亞迪新技術院智能輔助駕駛上海團隊負責人廖傑,已於2025年春節后離職,並返回地平線公司擔任原職位。
5、又一知名車企高管加盟小米
新勢力車企中,蔚來汽車集團層面的人事調整最為集中,一個月內進行了3輪調整,兩大區域總經理離職,共計15名高管崗位變動。
與此同時,新勢力車企人才也在持續流動。
援引36氪汽車消息,理想汽車輔助駕駛端到端模型負責人夏中譜將於近期離職。夏中譜的職級為21級,直接匯報給理想輔助駕駛研發副總裁郎咸朋。
此外,5月底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陳光已經正式入職小米汽車,擔任輔助駕駛感知負責人,向小米輔助駕駛負責人葉航軍匯報。
在此前《一周1.5萬汽車人失業!6家車企被曝裁員,最高賠償N+4》報道中,多個信源表示,一汽旗下的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全員解散,100余人「喜提」N+4,員工也可以選擇拿錢走人,也可以回長春總部或者競聘集團其他崗位。
二、寶馬保時捷都在換 兩大供應鏈巨頭也動刀
「鐵打的車企,流水的高管」,不僅國內車企頻頻換防,海外車企和供應鏈企業也紛紛進行人事調整。
1、華晨寶馬迎來首位女掌門
6月6日,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下稱「華晨寶馬」)宣佈,寶思齊將接替戴鶴軒出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一職,這意味着華晨寶馬將迎來首位女性CEO。
寶思齊此前擔任寶馬集團財務高級副總裁和集團司庫,掌管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業務。而寶思齊就任后,戴鶴軒將返回德國,擔任寶馬集團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術部高級副總裁。
2、全球第四大車企新CEO艱難上崗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在5月底官宣,美洲區首席運營官安東尼奧·菲洛薩為新首席執行官,6月23日正式上任。
在2024年12月,唐唯實辭去其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的職務后,新任CEO的遴選工作一直到5月底才正式敲定。
保時捷股份公司也在正持續推進其執行董事會的長期新老交替計劃。
整體來看,這些海外汽車品牌的人事調整舉措都和銷量/業績下滑有關。
2024年,華晨寶馬全年銷量為61.5萬輛,同比下滑12.85%。
身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的Stellantis集團,2024年淨營收僅有156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同比下滑17%,淨利潤更是大幅下跌70%,僅剩5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51億元)。
保時捷2024年銷售收入約4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80億元),同比下降1.1%;淨利潤同比暴跌30.3%至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95億元),創下近年來最大跌幅。
海外車企經營壓力加劇也倒逼供應鏈企業改革「自救」,博世、大陸集團、恩智浦也在換人,車圈人事巨震仍在持續……
結語:車企高管換防謀開新局
二季度剛過倆月,車圈超50名高管崗位變動,事件之紛雜、時間之緊密,也體現了整個汽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家車企都在經歷轉型寒冬。合資銷量不振,本土傳統車企轉型緩慢,新勢力車企洗牌加劇,不少車企開啟自救模式,調整對組織架構,以便應對今年更卷的車市。
可以預料到的是,2025年下半年中國車市競爭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