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拆解比亞迪儲能帝國版圖

2025-06-09 18:35

作者:凌峰

來源:24潮(ID:chao24_001

從電芯到系統集成,從國內到海外,比亞迪在儲能賽道再一次複製新能源汽車的 「神蹟」。

早在2008年,王傳福就提出了比亞迪的 「三大夢想」——電動車、光伏和儲能。此后,他在多個場合強調新能源和儲能結合的重要性。甚至指出:「全國增加10%的發電量,就可以不進口石油了」、「太陽能的唯一缺點是間斷的,要大力發展儲能,才能讓它連續運用」。

宏大願景指引下,比亞迪不斷打破邊界,肆意生長。

查理·芒格曾如此評價王傳福:「他是傑克·韋爾奇和愛迪生的結合體,我從來沒見過這種人。」 但王傳福自認為,自己更像愛迪生,一個不相信命運,只相信勤奮和汗水可以實現奇蹟的技術狂人。

切入儲能領域,比亞迪也展示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垂直整合能力,覆蓋從上游原材料(鋰礦),到中游電芯、PCS、BMS、EMS,到下游系統集成,從電源側、電網側到用户側的全產品/全產業鏈矩陣。

在汽車行業廝殺30年,論比拼 「卷」 的能力,比亞迪絲毫不懼。憑藉強悍的工程師技術功底構築獨特差異化競爭力,加上全球化的新能555源品牌影響力,領先的商業模式,全產業鏈成本優勢,這頭 「萬億巨獸」 再次急速狂奔。

正如比亞迪儲能部門負責人尹小強所説:「未來,我們要像建房子一樣建設儲能電站,儲能產品將像水泥一樣按噸賣,真正和能源掛鉤,和新型電力系統掛鉤。」

從瓦時到噸,比亞迪無疑將是新能源基建時代不容小覷的猛獸。

01

超級玩家

「工業克蘇魯」的底氣

當比亞迪切入一個產業,這個賽道中的任何一個參與者,估計都要瑟瑟發抖。

畢竟,這個連口罩都能做成世界第一的 「工業克蘇魯」,具備強悍到令人咋舌的產業鏈整合能力。

作為中國第一家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電動車的企業,比亞迪最初由電池起家,直到‌2003年,藉助收購秦川汽車正式進軍汽車製造領域。

電池領域的長期技術研發和積累,為比亞迪切入儲能賽道,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8年,王傳福提出能源獲取、能源存儲和能源應用三大戰略,分別對應光伏、儲能和電動車。當年,比亞迪電力科學研究院問世,在深圳坪山建設了全球第一座磷酸鐵鋰儲能電站。標誌着,比亞迪儲能戰略的首次揚帆。

與國內絕大多數儲能企業不同的是,之后長達17年的時間里,比亞迪儲能採取 「從海外到國內」 的戰略路徑,尤其是先從歐洲、北美等高端市場入局,再到中東高價值市場掘金,再謀求回到國內。

海外電力市場完善,儲能商業模式清晰,比國內發展更早更成熟,比亞迪可以盡情遨遊。

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派出技術人員、市場前端開發人員遠渡美國,是最早一批在美國開發儲能的企業之一,比亞迪在美國的市佔率一度超過60%;英國也不例外,從從千瓦級的備電到服務基站,后來隨着光伏、風電的大規模興起,又切入電網側、電源側的儲能項目,在英國的市佔率也曾高達80%。

憑藉出衆的工程技術能力、技術研發功底,全產業鏈把控的成本控制能力,比亞迪儲能如同一輛電動跑車急速前行。

截至2024年,比亞迪儲能已經收穫超過75GWh的運營經驗,為國內外超360個項目提供儲能解決方案。

而且,比亞迪是繼寧德時代之外,全球範圍內極少數的實現儲能電芯和儲能系統兼修,且規模體量同時位居前列的企業。

2023年,比亞迪斬獲 「中國儲能系統(直流側)集成商2023年度全球出貨量第一名」、「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系統企業出貨量TOP1」、「中國企業全球直流側儲能系統年度出貨量TOP1」。

來到2024年,根據高工產研數據,比亞迪蟬聯 「2024中國儲能系統(直流側)全球出貨第一名」,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在第四,全年儲能電池出貨27GWh(SNE數據)。

進入2025年,比亞迪儲能業務繼續提速。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2025年4月,比亞迪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裝機量達到26.478GWh,同比大增110.8%,環比增速也有30.1%,刷新歷史單月紀錄,2025年累計裝機總量79.031GWh。

在海外多個大單提振下,比亞迪儲能劍指全球第一的野心展露無遺。問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之后,其拿下儲能單項冠軍的夢想似乎也並非奢望。

02

掘金海外

拓荒者的遠行

4月27日清晨,廣西北部灣港北集司碼頭,工人們忙碌異常,吊裝作業熱火朝天。隨着遠洋貨輪的汽笛聲刺破蒼穹,比亞迪首批120台MC Cube-T魔方儲能系統櫃從這里直達沙特。

71天前,比亞迪和沙特電力公司(SEC)完成歷史性牽手,雙方達成全球最大電網側儲能項目合同,總容量高達12.5GWh,這是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電網側儲能項目。

也就是説,簽約僅僅兩個月后,比亞迪就開啟了儲能櫃的陸續發貨,再次刷新行業出貨速度紀錄。未來,當2364台魔方儲能櫃全部部署完成后,這個中東最大國家五大區域的 「能源中樞」 將被中國智造傾倒。

當前,中東國家正在進行歷史性的經濟變革,沙特提出宏偉的 「2030願景」,阿聯酋也不想過度依賴石油,開始多元變革,其中提升新能源佔比是重中之重。

中東光照資源稟賦優越,且土地廣袤,加上近年來本國政府積極的補貼政策,中東地區光伏產業建設如火如荼,作為大型光伏電站的 「必備搭檔」,中東儲能市場大有可為。

當前,中東已經成為繼歐美中之后的全球儲能第四大市場,而且,中東國家財大氣粗,其市場價值含量更高。2024年,沙特就躍升爲中國儲能企業出海最大單一市場。

此前,沙特比沙2.6GWh電池儲能項目成功併網運行,成為全球已併網項目中單體規模最大容量的儲能項目。至今,比亞迪和沙特電力的合作總量已高達15.1GWh。

要知道,作為迅速崛起的紅利市場,敏鋭的中國同儕們早已開始掘金中東。沙特計劃到2030年實現高達48GWh的儲能容量,迄今為止已有26GWh的項目啟動。

能夠在陽光電源、寧德時代、華為等巨頭的激烈競爭中虎口奪食,俘獲挑剔的沙特金主,再次彰顯比亞迪儲能的王者底氣。

作為最早出海的中國儲能玩家,比亞迪儲能的觸角早已遍佈全球。美國的西海岸、智利的高山、中東的沙漠、歐洲的平原,到處都有比亞迪的身影。

在北美,比亞迪於2011年向美國雪佛龍出口第一個儲能電池產品,藉此撬開北美市場大門;三年后,又攜手美洲RES建設了彼時北美最大純商業模式運營的儲能項目;2022年,比亞迪助力美國西海岸1.7GWh儲能電站併網;

在歐洲,比亞迪是率先入局的中國儲能企業之一,市場佔有率達30%。今年3月3日,葡萄牙Greenvolt集團與比亞迪聯手,將在波蘭的兩個區域分別建設200MW/800MWh的儲能項目,總計400MW/1.6GWh;2024年8月,英國能源公司Statera Energ宣佈選擇比亞迪作為電池供應商,聯合部署多塞特郡Chickerell附近400MW/2400MWh電池儲能系統;

在南美,比亞迪儲能與西班牙Grenergy合作開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 「Oasis de Atacama」 項目,這是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的電池儲能項目之一,首批規模1.1GWh。后續,Grenergy又將採購比亞迪儲能系統的容量提升至3GWh。

在東亞,2025年初,比亞迪儲能向日本伊藤忠商事提供首個80MWh大型儲能項目,交付Cube Pro儲能系統,成功打開日本市場大門;

根據GGII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儲能系統出貨量達170GWh,同比增長146%,其中海外出貨量46GWh,佔比27%。國內內卷加劇,海外成為儲能企業挖掘高利潤的增長引擎,而率先搶佔全球市場高地的比亞迪,盡享先發優勢。

03

技術集成

製造王者的獨門祕籍

埃隆·馬斯克用 「第一性原理」 創造特斯拉、SpaceX、SolarCity‌等科技新貴,比亞迪則將其在儲能賽道發揮到極致。

比亞迪擁有友商們幾乎無法複製的能力——「垂直整合,集成創新」,並利用 「工程技術能力+製造規模優勢+產業體系作戰」 三張王牌,鑄就深厚的競爭壁壘。

一個極端的案例,就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比亞迪啟動口罩工廠,從生產線設計到量產只用了10天時間,而製造一臺口罩機普遍最快也需要15天。

以電池起家的比亞迪,覆蓋上游鋰礦、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甚至BMS、EMS等都能由自己製造,據悉,比亞迪還將在今年產出自己的PCS。

這種將產業鏈每一個環節拆開揉碎,把產業邊界進一步拓寬,在這一基礎上再進行深層次集成創新,針對需求迭代升級的能力,是其他參與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正如王傳福所説,比亞迪最珍貴的資產是11萬名工程師匯聚成的巨大的 「技術魚塘」,市場需要的時候,就撈一條出來。

產品方面,比亞迪的拳頭產品 「魔方儲能系統」 就是上述理念的最佳彰顯。

2022年2月,比亞迪成立專項小組,一年多后,比亞迪初代魔方MC Cube橫空出世。這一產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刀片電池+全球首創的CTS(電芯直接到系統)超級集成技術,體積利用率Vcts高達33%,刷新當時儲能系統的記錄,未來比亞迪希望將Vcts推動到60%以上;

可以看出,比亞迪將集成技術發揮到極致。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的CTB技術,就是比亞迪的全球首創,可以釋放汽車乘坐空間,提升安全性和操作體驗。

魔方儲能系統更是多面手,可滿足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户側儲能,適用於沙漠戈壁荒丘乃至灘海、嚴寒、高海拔等各種環境。魔方很快完成從新品到爆品的進化,出貨量快速超過10GWh。

僅一年后,2024年4月,比亞迪又再度發佈全新一代魔方電池系統MC-Cube-T,系統容量密度較上一代提升18%,單箱容量達到6.432MWh;

2025年4月10日,新一代大型儲能系統MC-Cube-T Pro、全新一代工商業儲能解決方案 Chess Plus、首款一體化高壓户儲產品Battery-Box HVE和首款一體化低壓户儲產品Battery-Box LV5.0+及逆變器等產品問世。

技術維度,比亞迪首創液冷中壓級聯儲能系統,已出貨至南方電網,成為國內首批液冷式級聯儲能示範項目。實現10kV系統絕緣設計和管路、液冷系統的高絕緣水平設計,全面提升儲能系統的安全性、一致性和能量轉換效率。

比亞迪還手握低成本長壽命鈉離子電池,實現 200Ah的電芯容量,10000+的循環性能。目前,公司已達成MWh級儲能系統的落地,開啟鈉電商業化征程。

生產領域,比亞迪擁有浙江嵊州基地,2022年6月,總投資13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在嵊州正式通線,這是比亞迪在浙江單體投資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項目。

今年,比亞迪繼續加碼嵊州,計劃再度豪擲110億元,打造世界儲能中心,其中二期投資約60億元,年產15GWh新能源電池項目;三期投資50億元,年產15GWh電池和相關產品生產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如新能源汽車,沒有交付能力,技術再強,訂單再多,也如鏡花水月。

技術引領+規模製造+垂直整合,驅動比亞迪儲能商業飛輪急速運轉。

04

從瓦時到噸

引領儲能「基建化」

「從瓦時到噸,鑄造百年儲能」,這是比亞迪儲能的終極願景。

針對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比亞迪儲能及新型電池事業部總經理尹小強認為:「未來,我們要像建房子一樣去建設儲能電站,儲能產品像水泥一樣按噸賣,才能真正和能源掛鉤,和新型電力系統掛鉤。」

他預計未來儲能的度電成本甚至可能是現在的幾百分之一,因此,要以面對終局的思維來看現在。從瓦時到噸,儲能的終局是成為真正的能源基建產品,就像如今的水、電、燃氣等。

進入2025年,國內儲能市場依舊刺刀見紅,儲能型方形磷酸鐵鋰電池來到0.4元/Wh,儲能系統價格也隨之下滑,進入 「0.5元時代」。

但對於 「卷王之王」 比亞迪來説,這正是其優勢所在。除了規模化製造、全產業鏈佈局外,「車儲協同」 和技術共享更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簡單來講,電動汽車本身就像一個移動的小型儲能站,而儲能系統的架構和電動汽車非常類似,電芯、逆變器、BMS、熱管理等關鍵零部件都是共有的,只是汽車需要在極限小空間里把各個零部件做到模塊化。

因此,比亞迪只需要將這些技術做一個重新的定義或轉化,就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和儲能在技術上的雙向協同優勢。儲能業務和汽車業務還能夠形成產能、規模化生產和供應鏈上的相互賦能。

因此,比亞迪擁有了向 「儲能基建時代」 邁進的勇氣,這也是其在儲能低價競逐時代生存和發展的底層邏輯。

目前,比亞迪商業帝國依然主要仰仗汽車業務,手機組裝等還佔有20%,儲能未在其財報中進行 「單列」。

直到2023年歲末,比亞迪纔將旗下弗迪電池更名為比亞迪儲能,新增 「儲能技術服務、智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銷售」 等業務,王傳福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儲能公司。

時至今日,比亞迪雖從不 「高調炫耀」 其儲能成績,但通過新聞報道、項目案例與技術更新發布,不難看出其在儲能賽道上的野心。

「未來要將汽車電池產能和儲能電池產能高度聯合,協同形成更大的業務空間。」 王傳福在2023年做出如此表態后,比亞迪儲能明顯加速。

相比汽車和消費電子業務,儲能板塊體量不大,但考慮到其未來的市場空間,儲能已然是比亞迪再造萬億商業王國的引擎。

只是行業競爭太過激烈,2024年,比亞迪儲能電池出貨量出現下滑,從2023年的28.4GWh微降至27GWh,從全球第二掉到第四,被億緯鋰能(維權)、海辰儲能反超,國際市場還有遠景動力虎視眈眈。

根據SMM(上海有色網)發佈的 「中國企業2024年度海外市場儲能電池出貨量排行榜」,比亞迪依然能排在次席。可以揣測,硝煙瀰漫的國內市場大概率拖了后腿。斜刺里殺出的新秀們 「武德充沛」,在資本加持下,向原先的行業老二比亞迪發起猛攻。

系統集成方面,比亞迪在海外要面對特斯拉、陽光電源、寧德時代的正面拼殺;而比亞迪進入國內市場較晚,擁有央企背景的中車株洲所、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的海博思創已經搶佔有利地形,勢頭兇猛。

不同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覽眾山小,在儲能賽道,比亞迪既是追趕者,也是被追趕者,這也將是比亞迪儲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的常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