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9 15:3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日前,震裕科技公告與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解除合同協議書》,正式終止在江西宜春投資10億元的新能源電池殼體生產項目。
2023年3月,震裕科技雄心勃勃宣佈在江西宜春投資10億元建設新能源電池殼體生產項目。彼時新能源行業高歌猛進,市場對鋰電池結構件的需求似乎永無止境。
短短兩年后,2025年4月,公司董事會一紙決議終止該項目。公告中「行業、市場環境等變化」的表述背后,是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殘酷現實。
項目終止時實際投資僅佔計劃4.96%。公司披露已投入4964萬元,主要為設備投資,這些設備將搬遷至其他生產基地使用。
這並非震裕首次收縮戰線。2023年8月,公司已終止四川宜賓投資5億元的電池結構件二期項目,當時解釋為「集中現有優勢資源、保障關鍵業務開展」。連續終止重大投資項目,反映出公司對鋰電池結構件市場預期的根本性轉變。
華安證券曾預測2025年全球鋰電池結構件市場空間可達680億元,複合增長率34.8%的樂觀預測已被現實冷卻。市場環境劇變,讓震裕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擴張步伐。
2024年,震裕科技實現營收71.29億元,同比增長18.45%,歸母淨利潤2.54億元,激增493.77%。然而亮眼業績背后,公司的財務結構正承受着巨大壓力。
截至2024年底,公司總負債達84.32億元,較去年同期繼續上升。更令人擔憂的是,其資產負債率高達73.80%,遠超製造業企業健康水平。
現金流的緊張程度觸目驚心。財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10.26億元,與流動負債比例僅為17.28%;自2020年以來,連續5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持續失血;有息資產負債率已達38.64%,財務費用居高不下。
此外,融資能力逼近極限。震裕科技上市4年累計融資14.69億元,但分紅總額僅7050萬元,分紅融資比不足0.05,顯示出資金鍊的極度緊張。
高負債運營模式在市場增長放緩時面臨嚴峻考驗。當產能擴張遭遇需求疲軟,財務槓桿的反噬效應可能加速顯現。
比高負債更令人憂心的是震裕科技快速膨脹的應收賬款。202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為36.74億,縱向比較,2020年末應收賬款僅為4.06億元。
癥結在於議價能力。震裕科技客户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維權)等電池巨頭,以及比亞迪、理想等整車廠商,這些下游龍頭在產業鏈中掌握強勢話語權,擠壓了震裕的賬期空間。
在終止宜春項目的同時,震裕科技其他募投項目也出現延期。2023年10月,公司發行可轉債募集11.95億元資金,主要用於年產9億件新能源動力鋰電池頂蓋等項目。
但到2024年10月,公司公告將「年產9億件新能源動力鋰電池頂蓋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從2024年底延期至2025年底。
延期原因直指現實困難,「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項目建設過程存在不可控因素,設備交付存在延迟,設備安裝進度延期」。
這種一邊終止部分項目、一邊延期其他項目矛盾的戰略動作,暴露了公司在產能規劃上的搖擺不定。截至2024年10月23日,公司可轉債募集資金累計投入6.36億元,剩余募資余額高達55.17億元,使用效率明顯不足。
產能擴張的激進歷史令人側目。2023年1月,震裕宣佈在江西上饒投資3億元建設鋰電池鋁殼項目;同年7月,又宣佈在匈牙利投資5870萬歐元建設歐洲生產基地。
大規模擴張遇上行業周期下行,產能過剩風險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
面對鋰電池結構件市場的紅海競爭,震裕科技正積極開闢第二戰場。2024年10月,公司成立子公司馬丁機器人,聚焦人形機器人精密零部件領域。
人形機器人零部件被公司視為第二增長曲線,但現實是2024年其營收貢獻微乎其微。當被問及新業務前景時,震裕科技的回答頗為謹慎,「行業發展和業務拓展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財務高壓下的戰略轉型,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注: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撰寫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