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9 07:16
2025年香港IPO市場或迎來全面復甦。截至2025年5月31日,港交所IPO數量達28家,較2024年同期增長7.1倍,中概股迴歸港股、A股公司發行H股等也將進一步帶動市場熱度。
2025年香港IPO市場或迎來全面復甦。2020年至2024年期間,港交所每年IPO數量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2020年,港交所IPO數量達到146家,隨后IPO數量階梯式下行至2024年的70家。而截至2025年5月31日,港交所IPO數量達28家,較2024年同期增長7.1倍,預計今年全年港股IPO數量相比去年會有顯著增長。
除了原定上市的IPO,A股公司發行H股、中概股迴歸港股等也將進一步帶動市場熱度。自2025 年以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持續升溫,成為資本市場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眾多A股上市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香港資本市場,掀起了一股 「南下」 上市的浪潮。目前已有包括 $寧德時代 (03750.HK)$ 、 $美的集團 (000333.SZ)$ 、 $恆瑞醫藥 (01276.HK)$ 等龍頭企業在內的26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中5家已完成上市,創歷史新高。為何赴港上市成為今年的新潮?我們認為政策和制度便利以及企業出海戰略是主因。
政策支持,鼓勵中國優質資產國際化。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等部署。基於此,證監會及時推出五項措施來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其中第五條便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港交所也積極響應,推出 「科企專線」,為符合條件的 A 股公司開闢了快速審覈通道。
寬松的政策環境為在港上市提供了靈活的上市機制與較高的上市效率。香港交易所遵循以披露為本的上市審批機制,上市制度清晰透明,流程高效便捷。對有意上市的內地企業來説,在符合《上市規則》要求和獲得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的前提下,香港交易所上市審批時間相對可控。2024年10月,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宣佈將進一步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令新上市申請的流程更清晰可控。對於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符合特定條件的A股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可進入快速審批流程。
企業自身出海戰略和國際化發展需要。從企業戰略來看,頭部企業赴港上市往往伴隨着國際化發展的需求。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化的金融窗口,企業可以更方便地對接全球產業鏈、吸引海外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為未來的跨國經營奠定堅實基礎。今年內上市的內陸公司如寧德時代、赤峰黃金、均達股份等,皆明確提出了將募集資金用於海外工廠建設或海外業務拓展,有助於中國優質企業出海,加速實現國際化戰略。
港股IPO提速點燃了交投熱情,年初至今各量價指標表明港股市場情緒向好。成交量方面,2025年至今恆生指數日均成交量達2409.16億港元,2024年全年日均成交量僅為1317.75億港元,也高於924后的日均成交額1990.05億港元,表明市場活躍度維持在較高水平;換手率方面,2025年至今日均換手率達38.2%,去年全年日均換手率30.0%。
收益率方面,年初至今恆生指數漲幅達19.82%,恆生科技指數漲幅達19.09%,在全球股市中表現亮眼。相應的,港股估值得到明顯提升,恆生科技指數市盈率(ttm)回升至10.49倍,而恆生科技指數估值自2月峰值有所回落,主因AI敍事的階段性退潮。從資金流向來看,2025年初以來外資整體淨流入,其中被動資金成為最大買家。南向資金維持淨流入態勢,但5月以來流入額有所縮減。
今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成為港股IPO的重要增量之一,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會如何影響A/H股?
估值方面,兩地上市公司(港交所后上市)的PE(ttm)呈現下行趨勢,上市首日PE(ttm)均值為35.34倍,而七個交易日后,PE(ttm)下降至33.88倍。截至2025年6月5日,兩地上市公司(港交所后上市)PE(ttm)均值已降至18.52倍。
AH股溢價方面,歷史上所有在港交所上市的A股公司上市后AH股溢價逐漸收斂,30個交易日后平均溢價率由39.50%收斂至35.72%。AH股溢價率的收斂或與內外資的資產偏好和定價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有關。外資普遍對於優質公司會給予較高的估值溢價,而這些A股的優質製造業企業更符合外資「審美」,在港股上市后吸引了全球長線資金流,並推升港股的估值。
與此對應,A股和港股股價表現分化。一方面,H股上市能夠帶動A股上漲,上市后30個交易日內這些公司A股平均漲幅約為2.61%。這些上市新股往往是優質稀缺資產,會吸引國際投資者等多種資金參與認購,更容易引發市場搶籌,帶來大量資金流入,推高股價。另一方面,上市后7個交易日內,A股股價平均漲幅為-0.33%,而港股股價平均漲幅1.89%,30個交易日內A股股價平均漲幅轉正(2.50%)但大幅低於港股漲幅(6.78%)
(一)A/H股市場
1. AH互聯互通方面
北向資金本周日均成交額減少。本周(6月2日—6月6日)北向資金總成交金額為0.56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為1402億元,較上周日均成交金額減少16.7億元。
南向資金本周保持淨流入。本周(6月2日—6月6日)南向資金淨流入額1.36億港元,上周為淨流入2.8億港元。個股層面,南向資金淨買入額排名靠前的個股包括美團-W(淨買入0.86億港元),比亞迪(淨買入0.38億港元),建設銀行(淨買入0.3億港元);淨賣出額排名靠前的個股包括騰訊控股(淨賣出0.58億港元),小米集團-W(淨賣出0.47億港元)。
2. 外資流向方面:主動外資流出放緩,被動外資轉為流入
A股、H股主動外資流出增速,被動外資均轉流出。截至本周三(5月29日—6月4日),A股主動外資流出2.3億美元(相比上周流出0.8億美元增速),被動外資流出2.4億美元(相比上周流入4.1億美元逆轉);H股主動外資流出0.04億美元,相比上周流出規模小幅擴大,被動外資流出0.07億美元(相比上周流入0.13億美元逆轉)。
(二)海外重要市場
1. 美股資金流向
美股主被動均大幅流出。截至本周五(6月2日—6月6日),美股主動資金流出20.9億美元,流出幅度相比上周流出增加18.7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出53.8億美元,流出幅度相比上周流出增加32.1億美元。
2. 其他重要市場資金流向:資金大幅流入日本,發達歐洲市場資金流入規模擴大
本周資金大幅流入日本市場,流入發達歐洲市場的資金規模擴大。其中,日本市場本周流入42.7億美元,上周為流出117.7億美元;發達歐洲市場本周流入26.1億美元,上周為流入9.7億美元。
(三)其他大類資產
本周黃金資金保持流入,加密貨幣板塊資金轉流出。截至本周三(5月29日—6月4日),資金淨流入黃金19.1億美元,相比上周流入17.9億美元增加。加密貨幣資產周度資金淨流出2.1億美元,相比上周流入26.1億美元逆轉。
各方關税談判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其他經濟體對中國貿易政策可能發生變化;美國及其他海外經濟體需求進一步惡化;國內經濟增長及穩增長政策不及預期。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