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熱議反內卷、共謀新出路

2025-06-07 19:09

本屆論壇期間,諸多中國汽車企業的高層和行業人士圍繞「內卷式競爭」「技術安全」「海外增量市場」等行業熱議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其中甚至不乏火藥味,進一步凸顯了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白熱化的競爭強度。

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談內卷:是「正路」還是「邪路」

當下,價格戰仍在中國汽車市場延續,汽車行業內卷之勢愈演愈烈。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表示,去年全國降價車型超過200款,今年前4個月已達60多款,5月更在頭部車企帶動下出現百余款車型的大幅降價,無底線的價格戰和盲目的技術競賽已擠壓行業利潤至4%以下的極低水平,並帶來電池起火、自動駕駛失控等安全隱患。

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降價是應對競爭的無奈之舉,是飲鴆止渴的手段。」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重慶論壇期間説;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稱,堅決反對無底線的、無道德底線、無法律底線的惡性競爭;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更稱,有些企業的競爭方式「難以啟齒」。

「有些企業爭當卷王,以卷為榮,如果繼續這樣卷下去,國家鉅額財政支持而產生的汽車產業良好生態,可能被這些所謂的卷王帶向邪路。」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論壇演講期間怒批所謂「卷王」行為。其發言還得到了與會的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的贊同與擁護,甚至稱作「行業的嘴替」。

此外,楊學良還力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此前舉報比亞迪常壓油箱一事,稱「魏總是個正直的人、誠實的人,是行業的吹哨人」,更稱吉利通過拆車測試得出的結論,與長城舉報的信息完全一致,並呼籲常壓油箱事件「一定要有公開的結論,不能不了了之」。

並且,楊學良還在演講時直接針對了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此前一天的言論:「去年(比亞迪)在重慶論壇拋出‘牌桌論’,今年拋出‘拉踩論’、‘又蠢又壞論’,這算不算賊喊捉賊,我不知道長城舉報比亞迪油箱造假、排放造假違反了什麼論?不能用賊喊捉賊的方式來玩弄是非,不能用非蠢即壞來取代法治。」

就在6月6日,李雲飛在重慶論壇圓桌討論期間,針對近期諸多爭議現象進行了迴應,稱有些廠家品牌「不拉踩一下別人就不自在」,更稱這些言論堪稱「厚黑學」,可能會獲得流量,但最終只能反噬自己。

「比亞迪不是不敢迴應,而是懶得迴應。比亞迪最基本的原則,是紮紮實實做自己的事。」他還在參加同一圓桌論壇的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面前讚揚了奇瑞汽車,稱奇瑞是「比賽沒輸過,網上沒贏過」。

李雲飛表示,一些有誠意做產品、做市場的品牌對這些「又蠢又壞,甚至是陰壞」的行為同樣深惡痛絕,並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引起重視:「我們受到的攻擊和抹黑數倍於蔚來。」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對於如何「反內卷」,李雲飛也給出了比亞迪的辦法:「堅持技術創新,紮紮實實耐住寂寞,堅持長期主義」。他表示,比亞迪有近100萬名員工,其中技術員工多達12萬名,在全球車企排名第一;去年研發投入超過540億元,且過去數年研發投入均高於全年利潤,在A股上市公司同樣高居第一:「大家要比就比技術、拼產品,拒絕陰陽,反對拉踩。」他還特別提到,董事長王傳福要求在發佈技術和傳播時不要拉踩別人。

相較吉利、長城、比亞迪等高管措辭激烈的隔空互懟,奇瑞李學用則顯得「佛系」許多。對於「反內卷」話題,他承認汽車行業存在「每年越來越忙、賺得越來越少」的現象,但表示這是優勝劣汰的過程,「是一件好事」。李學用認為,車企只要忙在正道、忙在下苦功夫,堅持技術、造車本質、與用户深度溝通,就會越來越好。

談技術:安全是汽車的永恆目標

安全是汽車誕生近150年以來,作為工業品始終的第一要義。不過伴隨着智能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加之一些事故的發生,圍繞電池、輔助駕駛等新晉安全因素的爭論也從未停息。對此,不少參與重慶論壇的高層繼續反覆強調安全之於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併爲此建言獻策。

王俠呼籲,全行業要堅守「三條底線」——質量與安全的法律法規底線、誠信經營的商業道德底線,以及以技術創新構築價值的可持續發展底線。

朱華榮在重慶論壇期間表示,儘管中國汽車產業取得了一些優勢,但仍面臨產能過剩、過度誇大宣傳、價格混亂、不堅持長期健康發展等突出問題,甚至有向海外市場蔓延的趨勢。對此他代表長安汽車承諾:絕對保證產品的安全、質量、服務,決不以損害用户利益的方式來參與競爭;堅持用體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為用户創造更多價值。

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也強調,降低安全隱患是汽車產業的永恆目標,每一次的技術突破都是對生命敬畏的宣示,相較於傳統燃油車,智能電動汽車在安全上實現了從有形到無形、從單點防護到系統防護,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干預、再到智慧決策的三個維度上躍遷。安全邊界隨之也從可見的物理單點防護,上升至無形的智能系統守護。

「安全是最大的豪華。不安全的車,賽力斯不造。」張興海表示,近期頻發的安全事故不僅影響汽車企業品牌形象,還會動搖消費者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甚至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道路的絆腳石。

賽力集團董事長張興海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用我們董事長(尹同躍)的話説,奇瑞對技術永遠是喜新厭舊的,永遠是無限開放的,但是當技術上車,我們是最為保守的。」李學用也表示,一定要保證新興汽車技術的安全,保證更多的匹配和試驗,才能夠上車。

肖勇則強調,所有推廣智能駕駛產品的車企,絕不能讓熱愛科技體驗的年輕消費者成為產品的小白鼠,不然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都是「不講良心的」。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則以「鐵軌」比喻技術規範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設定明確的技術邊界與規範,將促進智能駕駛技術更健康、穩定、快速地發展。

談突破:海外市場亦需合規

此外,隨着中國汽車國內市場內卷加劇、利潤稀釋,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以謀求更大的增量市場和盈利機遇。李學用便認為,世界市場空間大有可為,中國汽車一定要向更高、更大的空間去發展:只有成為世界級的企業,纔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得更穩健的發展。

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李書福則認為,當今世界汽車工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因此吉利決定不再建設新的汽車生產工廠,不搞重複建設,而是要充分利用全球過剩產能,盡最大可能的展開務實合作,資源重組。

他同時強調,應以友善的姿態參與全球市場競爭,贏得更多全球同行的掌聲,為中國汽車工業走出去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對海外而言,我們(中國汽車)沒有個體,只有整體。」李雲飛認為,中國汽車出海不存在「內卷外溢」,因為中國市場最初電動車的價格比燃油車貴,因此先是「油電同價」,再是「電比油低」;但在海外市場,中國品牌隨行就市就可。因此,中國車企應該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產品和品牌。他還建議有關部門設置出口門檻:「如果國內的事情都沒做好就出口,就會影響中國汽車品牌的形象。」

「可能說了這個話又要被噴,大家要向世界一流車企學習去看看,世界其實很大,我們需要構建的體系能力還有很多。」朱華榮表示,當前仍然是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化的最佳時機。但中國汽車企業仍要虛懷若谷,必須要堅持長期主義、本地主義,加強構建ESG,加強與全球產業鏈的夥伴合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共同推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勞動就業,促進社會的進步,最終才能真正實現全球化的高質量的共贏發展。

王俠也強調,車企切勿把內捲風氣帶到海外,因為國際市場環境對低質、低價、短期行為的包容度很低:「如果從內捲發展成外卷,將把寶貴的增量市場攪混為紅海市場,對行業百害而無一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