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6 17:33
有人説新消費是 「增長速度快」,但新能源車從5%到50%的滲透率躍升、寵物食品年均 30% 的增速,似乎又不止於單純數字上的狂歡;又有人認為新消費是 「顏值經濟」,可老鋪黃金的傳統紋樣、泡泡瑪特受到爭議的IP形象,卻在 「醜與美」 的爭議中破圈而出。當傳統消費邏輯在 「看不懂的市場」 前不再適用,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瞭解 「新消費」 這一標籤背后,究竟藏着怎樣的底層邏輯?
爲了解答這些問題,觀察者網邀請到東吳證券首席分析師吳勁草,為我們帶來對新消費的系統性闡述,以及在新消費場景中,對年輕人「情緒價值」的內涵分析。
吳勁草
以下是相關內容:
我們希望能夠給各位講述關於新消費是什麼的話題,而不是簡單的説「新消費」這個詞,目前甚至會有人説增長速度快就是新消費這樣的觀點,而其實對新消費,我們之前也一直缺乏系統性的闡述。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系統性的闡述。
新消費的指標
首先,新消費是有指標的,新消費的客觀指標有三個,第一個是行業滲透率,第二個是百度搜索指數的破圈,第三個是快速增長,至少是25%以上的增速。
新消費的主觀要素中,第一個是可交易,體現為上市公司股票可交易或是二手產品可交易,另一個則是易造梗,也就是品牌易於傳播,同時產生的Meme、二創的梗多。最后的目標是要形成「人傳人」的現象,讓用户成為營銷官,讓用户幫助品牌去宣傳。
很多朋友認為,增長速度快就是新消費,這是不對的。衡量是否是新消費的過程中應該有相應的指標。新消費的核心,最后落腳在「人傳人」上,讓消費者,讓用户幫助品牌去傳播,這就是新消費。
新消費的成因
新消費的成因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新消費習慣的形成,第二是新品牌的破圈。
比如潮玩集換、品牌寵糧,新茶飲等等,這些其實都屬於新消費習慣的形成。另外,新能源車、醫美也屬於新消費,其中也有新消費習慣的形成,現在的滲透率基本都已到位。
另外則是品牌力的破圈,包括老鋪黃金、泡泡瑪特、小米集團在內,都處於新品牌破圈的過程。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一個現象:如果説新消費習慣的形成是貝塔,是整個市場環境的大趨勢,那麼整個行業層面的新品牌破圈就是阿爾法,強調的是品牌在自身努力下實現的差異化競爭和獨特優勢。
在品牌層面,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等企業的宣傳,都是品牌破圈的一個過程。
而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典型的形成新消費習慣的縮影。作為一個行業,新能源車從2020年5%左右的滲透率,到24年的50%左右的滲透率,中間涌現了像理想、小鵬、蔚來、小米等一系列新能源車大品牌。
這里還要提到百度搜索指數,這一指數大體上能夠體現一個品牌的社會影響力,或者在我們的語境里是破圈的情況,可以看到在2024年,老鋪黃金上市前,它還是一個小眾品牌,而在其上市之后逐漸變成了一個大眾品牌,實現了破圈。
百度搜索指數
新消費與「人傳人」
新消費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人傳人」:新消費需要有強烈的傳播性,最后的目的是讓用户成為營銷官,區別於傳統消費,新消費要讓用户或股東自己成為品牌的營銷官,不是公司去投放廣告,而是讓用户自己去營銷。
新消費的品牌,更多會依靠消費者自己去傳播。消費者自發性傳播的一個特徵就是用户成為營銷官,會主動推薦。
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小紅書上,有人在上面發帖表示,理解大媽,成為大媽,之前會不理解排幾個小時隊買黃金的人,結果買了以后卻「真香」。這也就是用户成為營銷官的佐證,這篇內容並非老鋪黃金讓用户發佈,而是消費者主動發佈。
小紅書相關內容
寵物行業也是新消費,而且寵物行業的傳播力非常強。
在我們生活體驗中,一般有人曬了貓,其他人就也會曬出自己的貓,然后形成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涉及到對於寵物食品、用具等產品,具體到品牌的推薦。這也是「人傳人」的一個特點。
所以,寵物行業是A股新消費里最典型的案例。
剛纔説到的「人傳人」是最后要達到的目的,而形成人傳人這個特點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叫可交易,一個叫易造梗。
可交易,一方面指的是公司的IPO,需要是一個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指的則是公司的產品有二級市場,這都是可交易的體現。
然后另一個因素是易造梗,一個品牌易造梗,體現出來則是其產生的meme、二創多,這就會讓品牌用户產生自發的裂變式宣傳,也有助於讓用户成為品牌的營銷官。
舉個易造梗的例子,比如説蜜雪冰城這一品牌,本身具有的知名熱梗「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還比如説,當蜜雪冰城用户看到3.15晚會上揭示蜜雪冰城使用隔夜的檸檬片,相關評論會表示「小雪不是你的錯,是我來晚了」。這些都是一個品牌很「有梗」的證明,説明這個品牌相關的內容很便於傳播。
而相比起來,喜茶一類茶飲品牌就不夠有特點。這也就説明,特點傳播的現象不是行業的問題,而是公司的之間的差異問題。
然后還有一個易造梗的例子是小米集團的老總雷軍,在成為新消費的掌門人之前,他就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了,同時他也已經是B站上的鬼畜明星。在2015年4月份發佈的雷軍鬼畜視頻「Are you OK?」火爆B站,已經有五千多萬播放量。是B站播放量最多的視頻之一。因此,雷軍就是個很有梗的人,他的形象相關內容很方便傳播。
雷軍相關視頻
其他新能源車品牌中,小鵬試圖製造梗,但不如雷軍梗多。新消費品牌如泡泡瑪特、老鋪黃金、毛戈平、布魯可、蜜雪冰城等,大多是上市后才成為新消費的。上市前,只有蜜雪冰城算得上新消費。幾乎所有新消費品牌都是上市后才被催化出來的。
品牌的發展階段
品牌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品牌及認知代表,此階段消費者對品牌有初步認知,品牌通過運營效率、生產背書等給消費者留下印象,如二鍋頭、優衣庫等。
其次為品牌及優選階段,消費者在眾多品牌中對該品牌有傾向性,認同其文化並願意為其支付溢價。
第三階段是品牌及品類,品牌與某一品類緊密相連,像薇諾娜代表敏感肌,波司登代表羽絨服,品牌在行業內擁有定價權並吸引大量自然流量。
第四階段是品牌及身份,品牌成為身份象徵,具有穩定的溢價。例如愛馬仕、茅臺,即使消費者不清楚其具體優勢,但品牌本身就是好與高端的代名詞,消費者願意為品牌身份買單,如果愛馬仕賣螺絲釘,售價也可以到達5000元。
波司登官網
而產品產生二手市場是一個非常強的標誌,標誌就是説在品牌發展的過程當中,產品可以以穩定的價格在二級市場流通,比如買了一個香奈兒的包,過了兩年發現不僅沒有跌,還漲價了。產生二級市場意味着這個公司具備了印鈔能力。
年輕人所追求的情緒價值是什麼?
都説新消費的核心在於提供情緒價值,但情緒價值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因為許多人不理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或相關品牌,便將其統歸為情緒價值。所以,我們必須深入思考一個問題,年輕人所追求的情緒價值究竟是什麼?這對準確理解新消費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探討新消費時,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年輕人更傾向於使用 QQ 聊天,而非微信。通過與眾多00后、05后交流我們瞭解到,QQ在他們眼中是一個純粹的聊天平臺,而微信則更像是一個與工作相關的社交場所。微信的互動可能限制了他們表達真實的自我,因為微信上充斥着各種社會角色,如領導、同事、客户、老師、導師以及父母親戚等。在這樣一個實名社交平臺上,爲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他們不得不謹慎行事,展現出一種「西裝筆挺」的形象,以此來體現自己在工作和學習中的認真態度。
然而,QQ卻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展現個性的空間。無論是二次元文化還是潮玩盲盒,這些元素都承載着他們的價值觀,但它們本身並非情緒價值的直接體現。
實際上,年輕人真正追求的情緒價值在於擁有話語權,而審美權則是這一話語權中的核心組成部分。
現在的00后、05后年輕人,大部分從小就不缺吃穿(當然,不排除有一些貧困的情況)。總體而言,他們很「不幸」,為什麼説「不幸」,因為如果從小沒有經歷過飢餓,那麼請他們吃一頓飽飯並不會讓他們感到特別開心。對他們來説,吃飽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種基本需求的滿足並不能帶來額外的快樂。
那什麼才能讓他們開心?關鍵在於話語權。當一個人說出自己的觀點,而其他人認可他時,這種被認同的感覺就是核心。這其中體現的是話語權和審美權。然而,問題來了:對於LABUBU這類潮玩品牌,由於審美差異,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不好看,這種主觀的審美差異是沒有絕對答案的。因此,產品力這一概念很難用統一標準衡量,本質上可能是偽概念。
「LABUBU」
對設計和產品力的評價最終體現為權力的體現。當甲方客户説某個產品設計得好時,我們通常會附和,因為這種評價是主觀的,很難用客觀標準判斷其絕對的好壞。無論是審美權還是話語權,評價產品設計好或產品力強,本質上都是主觀的。
如果某個品牌的產品能夠讓年輕人獲得審美話語權,那麼這個品牌就可能贏得年輕人的強烈喜愛,並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其支付高額溢價。比如,我喜歡詹姆斯,但因他網上風評不好而在論壇不敢發聲,但當湖人隊拿下三連冠時,就可以大聲喊「湖人總冠軍」。客觀指標證明了詹姆斯的實力,也證明了你的判斷,讓你獲得了話語權,這就是情緒價值的體現。
情緒價值與新消費的關係
這件事與新消費的關係在於,可交易性是新消費公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因為可交易性能夠客觀地證明某件事情是對的,能夠印證消費者的眼光和選擇。無論是二手市場的價格,還是股票的價格,都可以作為這種印證的依據。LABUBU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上漲,證明了消費者當初的選擇正確。這種可交易性和易傳播的特性,為消費者提供了表達的路徑。就像湖人隊奪冠時,球迷會宣揚「湖人總冠軍」,或者萊斯特城球迷見證球隊奇蹟時的自豪感。這種情緒價值和話語權的體現,正是新消費品牌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最終,品牌通過讓用户主動去宣傳和推廣,實現了營銷的目的。這種營銷方式被稱為圈層營銷。圈層營銷的核心在於,品牌的產品讓用户覺得自己擁有了話語權,覺得自己審美超前,從而形成了一個讓用户主動幫助品牌進行營銷的機制。
以老鋪黃金為例,它其實沒有嚴格意義上難以被模仿的獨特之處。你在北京SKP花費2.2萬元購買了一款老鋪黃金的墜子,當時金價為550元。八九個月后,金價大漲,而這款墜子在二手市場的價格攀升至3萬元左右。購買時你排隊等候了兩個小時,購買后就會感覺自己「理解大媽,成為大媽」。
老鋪黃金官網
當買家發現老鋪黃金產品幾個月后價格上漲時,他們的反應與其他人的不同。旁人可能只是覺得「運氣好」,但買家會強調產品的設計之美,如「早就覺得它好看,設計精細漂亮」。最初覺得它不好看的人,看到二手市場價格上漲后,也會改變看法,承認其設計精密、有質感。儘管其他品牌如周大生、潮宏基也有類似產品,但老鋪黃金總會被認為更與衆不同、更好看。
它為什麼好看?因為它幫我證明了我的眼光,證明了我的話語權。所以,這就是它讓我覺得好看的核心原因之一。
最初可能覺得它不好看,但隨着時間推移和價格上漲,它變得更有吸引力。購買后價格上漲,似乎證明了自己有話語權、審美眼光獨到且高於常人。如果別人看不出它的美,反而被認為審美水平有待提高。
在這個過程中,一件產品的價格上漲,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股票的走勢、產品的市場表現,都在不斷為審美的選擇提供有力的證據,證明喜歡這個產品的審美是優越的。
所以,當我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情緒價值的本質其實是在描述我喜歡的東西,並將其客觀化、量化。這些客觀的指標幫助我證明了自己的品味和優越性。這種被證明的品味和優越性,纔是最終的情緒價值所在,也是品牌能夠實現破圈的核心要素。
奢侈品的稀缺與獨特
上市可交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老鋪黃金還體現出了另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方面。
老鋪黃金的產品雖然看起來沒有特別獨特之處,但其品牌氛圍和稀缺性難以被模仿。你可以模仿產品本身,甚至在SKP銷售,但無法複製老鋪黃金排長隊、限購的盛況。一個擁有6000家店的品牌,也無法模仿只有50家店的老鋪黃金的獨特氛圍和稀缺性。
在消費者看來,如果一個品牌有6000家店,那麼它的產品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輕易買到呢?如果產品隨處可見,又怎麼能彰顯我的獨特品味呢?我的品味體現在那些高級商場里,我願意花很長時間排隊,最終買到心儀的產品。而當它的價格上漲時,這恰恰證明了我早就覺得它的設計好看,證明了我的審美優越。
老鋪黃金的產品設計和格調很難被模仿。老鋪黃金的前身是「金色寶藏」,它本來就是做文玩文物擺件、黃金珠寶的品牌。它的客户羣體,從20多年前就被定位為喜歡盤串的干部、政商人士,本身是很有社會地位的人。
老鋪黃金採用的奢侈品打法,店鋪數量在全國範圍內僅不到50家,且對進駐商圈的要求極高,通常會選擇香港海港城、北京SKP,以及上海的港匯、恆隆等頂級商圈。這種策略使得老鋪黃金與國際奢侈品大牌同列,消費者自然會覺得買到這樣的產品是一種榮幸,因此品牌本身也不會進行大規模推廣。
老鋪黃金門店
老鋪黃金在2024年6月上市之后,黃金價格持續上漲,這進一步強化了品牌的反身性過程(即價格與認知相互推動,強化品牌定位的過程)。消費者最初可能並沒有覺得產品特別好看,但隨着價格的上漲,他們越看越覺得好看,這種心理也進一步鞏固了品牌的高端形象。
這種現象與黃金價格上漲肯定是有關係的。可以看到,2025年2月份之后,老鋪黃金調整了價格,從那以后到現在,它都沒有再次調價。一定程度上,調不調價是品牌自由決定的,而這次它選擇不調價。
那消費者就會覺得,現在買可能會很划算。
一口價的比例並不是恆定的,潮宏基也好,周大生也好,他們一口價的比例並不是恆定的,而是隨着時間變化與金價的變化而變化,金價上漲,大家就自然會覺得一口價更划算,這是一種調節的方式。
老鋪黃金通過這種獨特的定價策略,不斷強化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知。這種策略不僅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感受到價值,還促使他們通過口碑傳播,幫助品牌進行圈層營銷。消費者會通過人傳人的方式,繼續宣傳這個品牌的獨特之處,説「這個品牌多麼好」。
「品牌是不可複製的」
在這里,要提到一個理論,即「品牌積分板理論」。這個理論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品牌是不可複製的。
我在《吳勁草講消費行業》這本書中提到,品牌是不可複製的。品牌的形成是品牌所有動作在時間上的積累,是一種「積分」過程,這意味着它需要在特定的場景和環境中逐步積累而成。老鋪黃金的這些特點正是在特定時點上積累出來的。你可以複製它的產品設計,但無法複製它在歷史上的經歷,也無法複製它在時間上的品牌動作積累,而這種積累纔是品牌認知的真正來源。
老鋪黃金採取的是奢侈品打法,主要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商圈格調夠高,老鋪黃金只選擇入駐高級商圈,如果商圈不夠高級,它就不會開設店鋪;
第二,不促銷,不迎合消費者,老鋪黃金堅持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價值觀,不會通過促銷活動來迎合消費者。
大眾消費品通常設定明確的消費和銷售目標,並將其分解為具體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如在特定渠道或城市實現一定銷售額或銷售量。若未達目標,企業會通過打折等促銷手段刺激消費,同時迎合市場流行趨勢推出相關產品。
相比之下,奢侈品則以品牌調性為核心,不設定明確消費目標,也不通過促銷手段推動銷售,甚至會採取限購或要求配貨等方式,更注重維護高端品牌形象而非迎合消費者需求。
第三,產品可保存且能漲價。這種特性進一步驗證了消費者的眼光是好的,因為在保存產品的過程中,產品可能會升值。所以,奢侈品很少出現在食物、啤酒這類短保質期的產品中,但它可以出現在白酒上,因為烈酒具有保存升值、漲價的特性。
第四,是奢侈品的擴張並非以擴店的形式進行,與大眾消費品不同。大眾消費品會以每年開設大量新店的方式擴張。而奢侈品的門店數量通常不多,且大多是直營店,不採用加盟模式。奢侈品的增長主要依靠現有店鋪的同店增長來實現。
LV的門店分佈
奢侈品的打法與大眾消費品不同。其優勢在於能夠形成有格調、高溢價的奢侈品品牌。然而,這種打法也有劣勢:產品可能會滯銷,滯銷會導致現金流壓力增大,品牌難以突破圈層。由於奢侈品不做促銷、不開店、不加盟,缺乏經營槓桿,高調開設門店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對一般品牌來説是難以承受的燒錢生意,很難堅持下去。
所以,奢侈品打法的優勢在於能夠做出品牌,但劣勢在於大部分人很難做到,最終往往只能倒閉。任何一個奢侈品品牌,或者説能讓消費者主動去宣傳的品牌,都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中形成的,而不是單純通過設計就能實現的。
比如老鋪黃金,它的門店都開在高端商場里。當你在高端商場里排隊排了兩個小時纔買到這個東西,你很難再說出「這個東西設計不好」這樣的話。畢竟,如果設計不好,你還排兩個小時隊,這不就顯得自己很傻嗎?雖然設計好不好本身是一個主觀概念,但當你排了兩個小時隊,尤其是排隊之后它還漲價了,這種經歷會讓你更傾向於認為「這個東西設計很好」。
對於消費者來説,可能是有一種「這東西越看越好看」的感覺,覺得這東西的設計就是不一樣。這不是公司幫你宣傳,而是消費者在發表意見。一般消費品銷量好,就會趕緊加貨、加倉,儘可能多地賣出去。但老鋪黃金不一樣,賣得多了,品牌會對商品進行限購。所以,你買到它就會覺得它非常有格調,覺得自己是個審美優越的人,老鋪黃金最終想體現的正是這種審美優越。
而且老鋪黃金是一個可保存、能漲價的東西,天然具備這種特點。它的slogan就是「經典、極致、傳世」,非常重視可保存和能漲價的特性。其門店開得並不快,但它的利潤增長並不是靠擴店,而是靠單店的業績增長。
奢侈品在中國大陸的市場空間相當可觀,其中LV的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000億元,愛馬仕約為500億元,利豐和開雲集團分別能達到400億元。這表明奢侈品市場潛力巨大。
什麼是新消費?
以老鋪黃金為例,我們再來探討什麼是新消費。新消費首先是圍繞新的消費習慣或新品牌的破圈形成的。最終,它會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港股的權重大於A股;第二,頭部標的權重佔比大。實際上,新消費並不是一個特定的行業,而是一種現象。我們剛纔討論了這麼多,最終體現出來的是個別品牌的成功。
這些行業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收藏品、美容、個護、限制茶飲、新能源車、寵物用品、新興玩具、新興家電、醫美、量販零食等。這些行業都處於滲透率提升的階段,並且具備可傳播、可交易等特點,正是這些公司構成了新消費的主體。
但最終我們想説的是,新消費涉及話語權的轉移,關乎話語權的問題。以眾多品類為例,其實最終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收藏品,另一類是消耗品。收藏品比消耗品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味,因為收藏品具有強烈的人傳人屬性和可交易性,這些都是難以得出確切結果的屬性。
那麼最符合新消費特徵的產品,在歷史上目前出現了四個。第四是老鋪黃金,第三是泡泡瑪特,第五有可能是卡遊。而第一個是茅臺,第二個是李寧。它們的產品都一度成爲了收藏品,並且形成了二手市場。茅臺是這種新消費打法的典型代表。
為什麼茅臺是新消費?
茅臺是一種極具傳播力的品牌,其產品具有顯著的收藏屬性。然而,茅臺的流行與年輕人是否喜歡喝酒並無直接關係。即便年輕人本身並不飲酒,在2020年到2021年期間,他們也應當知曉茅臺每瓶售價高達3000元,並且是一款極為優質的酒。這表明,品牌的真正價值在於被多少人認可,而並不僅僅在於消費者是否實際使用該產品。
一個例子是,如果讓人盲品郎酒和茅臺,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準確辨別。但如果拿出茅臺的瓶子,倒酒給對方並説「請品嚐」,對方通常不會説酒不好。因為承認茅臺不好,似乎意味着自己沒有品味。所以,人們往往會説服自己,認為茅臺確實很好。
這正是所謂的「自傳播」和「反身性」形成的過程。然而,茅臺在2020年到2021年期間出現了一個問題:茅臺被普遍認為是好酒,售價高達3000元一瓶,而其財報上的成本僅為60元。當大眾已經認可其3000元的價值時,茅臺已失去潛在的「多頭」(即尚未被説服的人)。很少有人會因新發現而改變對茅臺價值的看法。
所以,當沒有了新的潛在多頭之后,茅臺在2021年后,隨着市場共識形成,股票表現不再強勁,但仍是好品牌。
茅臺未投入大量廣告,而是依靠消費者傳播,形成奢侈品特徵。而且,白酒是所有收藏品中罕見可消耗的品種,既可以被收藏,也可以被飲用,一旦喝掉,其價值便無法再被重複利用。然而,當所有人都達成共識,認為茅臺是一個有價值的品牌時,它便失去了潛在的多頭。儘管如此,如果茅臺能夠成功打開海外市場,使其產品在海外暢銷,那麼它的市值或許還有增長的空間。
茅臺官網
茅臺未來可能需重點拓展海外市場,因為品牌在國內市場的潛在多頭已基本被充分挖掘,市值已達兩三萬億元。但對於老鋪黃金和泡泡瑪特這樣的新消費來説,市場還尚未到頭。目前,它們在市場上存在較大爭議,很多人對其產品設計感到困惑甚至質疑。這種爭議意味着它們仍有潛在多頭空間。如果有人因購買股票、親自調研、受他人影響或營銷,可能會轉變觀念成為新的多頭,而當前認為它們是泡沫的人,未來可能正是其潛在多頭。
茅臺在2021年見頂,是因為當時已經沒有人再質疑它是泡沫了,也就是説,沒有潛在的多頭了。茅臺是一種收藏品,它是最符合新消費特徵的產品之一,但新消費並不完全等同於給年輕人用的東西。新消費的本質在於年輕人能夠通過這個東西獲得話語權,尤其是審美話語權,這是話語權中最重要的部分。
茅臺具有強烈的傳播力。如果要説茅臺是「老消費」,那麼在2015年左右,它其實是非常典型的新消費打法。李寧在2019年到2020年期間,也是典型的新消費打法。
美容護理被歸為新消費,是因為「美」與審美權密切相關。一個人覺得自己美,體現了個人權利與品味。比如消費者在使用護膚品或化粧品后會認為自己美,這種觀念會因產品的傳播力而強化。如果沒使用流行產品,人可能會覺得自己落伍,不潮流。
對於這些品牌來説,潮流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像毛戈平、若雨辰、潤本等品牌,它們都在不斷出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們直男趕緊用大寶去吧。」
潮流是話語權的體現
潮流本身是一種話語權的體現,這也是為什麼茶飲行業被視為新消費的一部分。
茶飲本質上具有很強的傳播能力,比如蜜雪冰城,它不僅有梗,還形成了獨特的品牌特點。此外,茶飲行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徵:蜜雪冰城和古茗等茶飲品牌的主要客户是經銷商和加盟商,而非普通消費者。比如,有人加盟其他品牌的奶茶店一年虧損十幾萬,而加盟蜜雪冰城的朋友卻一年賺十幾萬,兩年賺三四十萬。這種成功經營帶來的成就感和話語權,讓他覺得自己有品位且跟對了趨勢。
蜜雪冰城總部
購買老鋪黃金后金價上漲,你會覺得「我早就覺得它的設計很好」,加盟蜜雪冰城賺錢后,你會覺得「我早就覺得這東西能行」。這種成就感體現的是話語權。
再比如寵物行業,為什麼它也被歸為新消費?因為寵物代表了你對「孩子」的關愛,就像你會給孩子用最好的東西一樣。新消費的核心在於它是一個不斷傳播的過程,傳播過程中代表了某些人的圈層認同。這個圈層的人認為他們的審美是優越的,擁有話語權。而審美優越本身是一個主觀的事情,而不是客觀的。
審美差異難以互相説服,但通過客觀指標,比如股票表現、二手市場價格、產品的可交易性和傳播性,就可以判斷某種東西是否被大眾認可為美。當多數人認可時,價格上漲似乎證明了你的審美正確。這種話語權的轉移是新消費的核心。
新消費與「強變新」
最后,我想指出新消費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在當前消費環境下,新消費是一個重要主題。目前整體的消費環境不佳,政策持續刺激消費,但效果並不顯著,也存在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業績良好或有積極變化的公司估值會被提升。
今年的核心特點可以概括為「強、變、新」。「強」指的是公司業績強勁、增長顯著、現金流充沛。例如,小商品城和周大生黃金珠寶,它們的現金流都非常強勁。而「變」則代表今年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比如若羽臣,今年在品牌運營上有了很大的變化;祥源文旅(維權)也在品牌運營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上海家化今年管理層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也體現了「變」。
而「新」則體現在新消費的自我循環和反身性特徵上。
所以我們稱之為「強、變、新」,即那些本身就有變化,或者業績增長強勁的公司,其估值被進一步提升。
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業績增長帶動估值提升:公司因為業績好、增長快,所以市場給予更高的估值。然而,新消費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估值提升反過來還能帶動業績增長。這是怎麼發生的呢?因為當公司的估值提升后,消費者會認為「我早就覺得它的設計好看了」,從而不斷強化對品牌的認知和好感。這種認知的強化會進一步推動品牌的市場表現和業績增長。
年輕人常説一句話:「投資是認知的變現。」這句話很好地解釋了這一現象。他們認為,因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強,所以品牌的價值(無論是市場價格還是產品價格)會上漲。
新消費出現了一個獨特的現象:業績增長強勁會帶來估值提升,而估值的提升又進一步推動業績增長。這種相互促進的關係最終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具體來説,估值的提升會帶動業績的提升,而業績的提升又反過來推動估值的進一步提升,就像坐上了雲梯一樣,飛速上升。
這種正循環不僅體現在公司的業績上,還體現在市場對它們的盈利預測上。很多新消費品牌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對它們的估值越來越高。例如,今年4月份的時候,老鋪黃金的市場一致預期估值僅為36億元,泡泡瑪特的市場一致預期估值為55億元。然而,現在這些數字顯然已經遠遠不夠了,賣得好,自然會有更多的人去「湊熱鬧」。
正是因為業績表現良好,所以估值得到了提升;而高估值反過來又推動了業績的進一步增長,形成了正向循環。這種循環使得品牌越漲越好,今年的增速肯定比之前的預期更快。目前來看,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的估值分別在之前的三、四十倍和二、三十倍左右,而還有更多開發空間,而這也正是新消費很厲害的一點。
新消費並非僅僅基於主觀判斷,認為漲的就是新消費,而是需要綜合客觀和主觀指標來定義。客觀指標包括滲透率的提升、影響力和搜索指數的破圈,以及快速增長的增速。主觀指標則體現在產品的可交易屬性和易造梗屬性,這些特性最終促成了人傳人的傳播效應,讓用户自發成為品牌的營銷官,主動宣傳產品,這正是新消費形成的關鍵。
這種傳播機制會帶來業績的提升,進而推動估值的提升,而高估值又會進一步促進業績增長,形成正向反饋。這種正向反饋使得新消費品牌通過圈層營銷實現突破,最終體現為話語權的轉移,讓喜歡它的人獲得進一步的話語權。新消費的這一特徵非常值得關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