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06 11:17
2025年5月30日,韓國娛樂巨頭HYBE通過場外大宗交易,將持有的全部SM娛樂股份出售給騰訊音樂旗下香港法人,交易總額達243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
這筆交易完成后,騰訊音樂獲得SM娛樂9.38%的股權,一躍成為僅次於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的第二大股東。曾經擁有東方神起、少女時代、EXO等頂級天團的SM娛樂,正式進入「中韓資本共治」時代。
這是中國資本在韓國娛樂產業的又一次重量級佈局,也是騰訊音樂繼投資YG娛樂、與JYP成立合資公司后,在K-POP棋盤落下的關鍵一子。
資本博弈與戰略轉向 股權爭奪戰塵埃落定
SM娛樂的股權之爭堪比一部商戰大片。2023年初,HYBE以4228億韓元收購SM創始人李秀滿14.8%股權,試圖獲取這家韓國娛樂先驅的控制權。當時,HYBE首席執行官朴智元曾滿懷信心地宣佈「新韓流時代」的到來。
這場收購卻遭遇了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的強力狙擊。彼時,Kakao及其子公司Kakao Entertainment已持有SM娛樂39.87%的股份,穩居第一大股東之位。更讓HYBE措手不及的是,Kakao隨即提出以每股15萬韓元的高價收購更多股份,這一價格遠超HYBE的收購成本。
控制權爭奪戰持續數月,最終以HYBE的撤退告終。2023年3月,HYBE宣佈中斷收購計劃,並開始逐步減持股份。它先以每股15萬韓元的價格向Kakao出售了8.62%的股份,獲利約500億韓元,直至此次將剩余9.38%股份全數售予騰訊音樂。
對HYBE而言,此次交易是剝離非核心資產的戰略選擇。HYBE表示:「出售所得資金將用於發掘未來增長動力,加強旗下藝人與內容的創新與開發,以及拓展全球音樂市場業務。」在完全退出SM投資后,HYBE可將資源集中在新女團ILLIT發展、廠牌ADOR重組等核心業務上。
SM娛樂自身也處於轉型陣痛期。自2023年創始人李秀滿因股東內鬥被踢出公司后,這家老牌娛樂巨頭一直試圖擺脫對單一製作人的依賴,進入「3.0時代」。然而轉型並不順利——李秀滿通過關聯公司長期抽取SM營收的6%,導致公司利潤被嚴重侵蝕,甚至出現赤字。
騰訊音樂的娛樂版圖擴張 內容壁壘與生態協同
騰訊音樂此次收購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長期戰略佈局的落子。騰訊音樂與SM娛樂的合作始於2019年,當時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平臺均已獨家上線SM藝人音樂作品,並且成為SM娛樂新歌在國內唯一30天獨家首發的平臺。
合作成果顯著。據2019至2024年的運營數據顯示,在合作期間,騰訊音樂平臺上SM藝人歌曲的播放量、下載量以及數字專輯銷售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5%、42%和38%。這種互利模式為騰訊音樂帶來了優質內容,也幫助SM擴大了中國市場影響力。
然而版權爭奪從未停止。2025年1月,網易雲音樂曾因SM單方面終止版權合作而被迫下架其內容,凸顯了市場競爭的白熱化。騰訊音樂通過入股SM,可直接鎖定音樂、演唱會、IP衍生等內容資源,在反壟斷政策下構建「非獨家但優先」的競爭壁壘。
騰訊音樂對SM的收購背后,還隱藏着更深的資本棋局。騰訊目前持有Kakao約5.95%的股份,以及Kakao娛樂2.96%的股份。Kakao作為SM娛樂的最大股東(持股41.5%),與騰訊早已建立合作關係。此次交易后,騰訊與Kakao形成「內容+平臺」的協同效應。
騰訊音樂首席執行官樑柱在交易公佈后的內部會議上強調:「此次投資是我們全球化戰略的關鍵一步。通過與SM的深度綁定,我們將整合其成熟的造星體系和豐富的IP資源,推動從內容分發平臺向內容生產與運營一體化平臺的轉型升級。」
對騰訊音樂而言,SM娛樂的真正價值在於其完整的藝人培養體系和豐富的IP矩陣。自1995年成立以來,SM成功打造了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EXO、aespa等在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偶像團體,這些藝人及相關內容構成了龐大的IP生態系統。
機遇與風險並存 中韓娛樂融合的未來圖景
此次收購為騰訊音樂打開了多重機遇之門。最直接的是內容庫擴容與用户黏性提升。SM擁有EXO、少女時代等經典IP及海量音樂版權,可強化TME付費訂閲吸引力。2022年數據顯示,TME版權覆蓋率已高達80%,收購SM后這一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更具想象力的是元宇宙與IP衍生開發。SM的「曠野(KWANGYA)虛擬世界觀與騰訊的元宇宙佈局高度契合。騰訊音樂旗下的TMELAND虛擬音樂平臺可與SM合作開發虛擬演唱會、數字周邊等新業態,將K-POP的沉浸式體驗推向新高度。
從財務角度看,騰訊此次收購價格相當精明。它以每股11萬韓元收購,低於HYBE此前14萬韓元的均價。在SM估值回調期介入,為未來增值留出了空間。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SM娛樂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852.4%至2429億韓元,顯示出業績復甦跡象。
風險同樣不可忽視。SM內部管理的不穩定性是首要隱憂。李秀滿離場后,高層內鬥未止。2023年員工聯合聲明揭露其長期挪用資金,製作核心俞永鎮等元老曾罷工抗議改革。若管理矛盾持續,可能影響內容產出效率。
財務回報也存在不確定性。SM近年淨利潤增速低迷——2023年僅增長0.8%,且需持續向李秀滿支付版税至2092年,可能稀釋股東收益。同時,旗下多家子公司如SM C&C、KEYEAST等持續拖累業績,今年第一季度仍處於虧損狀態。
更大的風險來自政策層面。中國反壟斷監管趨嚴,若騰訊被認定利用資本優勢變相壟斷版權,可能面臨干預。此外,中韓文化合作的敏感性也可能限制資源整合。儘管有市場觀察指出「已經看到中韓關係解凍的早期跡象」,但地緣政治因素仍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全球音樂產業而言,這場交易的最深遠影響在於加速了傳統娛樂公司與互聯網巨頭的融合。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數據,2023年全球音樂市場收入達286億美元,亞洲市場佔比24%。騰訊音樂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總收入為73.6億元,同比增長8.7%,調整后淨利潤同比增長22.8%至22.3億元,展現了穩健的增長態勢。
在用户增長方面,騰訊音樂付費用户數已達1.229億,但月活躍用户連續14個季度流失,最新數據環比減少100萬至5.55億。通過獲取SM頂級藝人內容,騰訊音樂可提升付費用户佔比,拉高人均訂閲付費——第一季度單個付費用户月均收入已從去年同期的10.6元增長至11.4元。這些數字背后,是資本對內容價值的重新定義。
隨着雙方宣佈在未來2-3年推出中國本土化偶像團體,並將合作拓展到亞洲市場的聯合制作、IP衍生和演出業務,一場橫跨中韓的娛樂產業融合已然開啟。當SM的造星體系遇上騰訊的宣發資源,新一代亞洲偶像的誕生已進入倒計時。
韓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K-POP專輯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同比增長了76.4%。此刻,資本的力量正悄然改寫娛樂產業的規則,從首爾到深圳,從練習室到元宇宙,全球娛樂產業的未來,正在股權轉讓協議簽署的瞬間被重新書寫。
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AI觀察員